武穴酥糖,湖北省武穴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0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穴酥糖”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武穴酥糖

适宜人群

老少皆宜

别名

广济酥糖

营养成分

蛋白质

主要原料

麻屑

储藏方法

阴凉密闭保存

是否含防腐剂

功效

健胃润肺、健身强身

外文名

wuxuesutang

奖项

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品质特点

酥糖层次、厚薄均匀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第159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0年12月24日

所产地

湖北省武穴市

产地名称

湖北省武穴市

产品特点

武穴酥糖

武穴酥糖有香、甜、酥、脆四种特色,并能治咳润肺。制作原料中主要有麻屑、白糖、香条、桂花等,食时甜酥,骨子虽用饴糖熬制而成,但松脆,落口消深,不沾牙齿。武穴酥糖呈麦黄色骨子多层,松脆爽口,甜而不腻,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钙、镁铁、锰、锌多种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

产地环境

武穴酥糖产自湖北省武穴市,武穴市按成因分为长江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长江冲积平原包括沿江田家镇、武穴、龙坪一带,面积约150.91平方千米,东西长、南北窄,地面平坦,局部稍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是棉花的主要生产基地。湖积平原分布在县境南部和东部滨湖地区,面积约566.95平方千米,湖泊密布,残山孤丘夹杂其间,土质肥力较高,灌溉便利。

武穴市环境

武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一年内日均温等于或大于10摄氏度,植物生产期长,雨量较多。春季开始期在3月中旬,夏季开始在5月下旬,秋季开始期在10月上旬,冬季开始期在11月下旬。夏季炎热,梅雨明显,秋高气爽,冬季较暖,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制作酥糖。[1]

历史渊源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董糖始创。

武穴酥糖

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董糖定名为武穴酥糖。

生产情况

武穴酥糖

截至2012年3月,武穴酥糖年产量达4500吨以上,产值近亿元,创利税500万元。

产品荣誉

武穴酥糖

2010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穴酥糖”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0年7月,武穴酥糖入选首批获准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新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市场主体名单。[3]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武穴市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辅料

芝麻:选取保护产地范围内当年产的芝麻。

面粉:选取保护产地范围内当年产的小麦。

骨料:选取保护产地范围内当年产的糯米。

桂花:选取保护产地范围内当年产的桂花。

(二)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半成品→揉和→骨料制作→成型→包装。

生产操作要点:

(1)半成品制备:

①芝麻:除杂后,清洗、脱壳(黑芝麻不经此处理),用武火(160℃)炒至“园顶”、文火(110℃)烘干,至表面油润、颗粒鼓起、色泽浅黄。然后,用石碾(或石磨)碾磨成细腻的粉末状。

②面粉:将小麦除杂后,淘洗,晾爽,磨粉,置于专用炒锅中,加温至130℃左右,色泽呈麦黄色、有浓郁的麦香。

③糖粉:糖粉用专用粉碎机将白砂糖粉碎成100目的细粉末。

④骨料:将糯米浸泡至含水量30%上甑蒸至熟而不沾,与打成糊状的麦芽浆混合均匀置于30℃发酵缸,发酵后浓缩至固型物95%以上,经手工拉白且发亮,疏松而有韧性。

⑤糖花:选用优质桂花与蔗糖按1:2的比例腌制。腌制到期后取出,加入适量熟面粉揉搓“洗”散。

(2)揉和:将熟芝麻粉、熟面粉、糖粉按传统配方配制后放入专用混合碾中充分揉和、碾压,至抓捏成团、揉搓即散为佳。

(3)成型:反复迭起至七层,用专用设备碾压至标准厚度,应厚薄均匀,疏松适度。分割包装。

(三)质量特色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份(%,100g)<5.0
总糖(以还原糖计),%30~50
粗脂肪,%≥8.0
感官特色

项目

要求

形态方块形
色泽黑色芝麻类:呈浅灰色,表面油润。白色芝麻类:呈麦黄色,表面油润
组织形态酥糖层次、厚薄均匀,不粘包装纸。允许有桂花碎片存在
气味及滋味具有浓郁的芝麻、桂花香味,甜度适中、酥脆爽口,不粘牙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武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武穴酥糖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2]

2020年3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湖北美雅食品有限公司使用“武穴酥糖”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