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清正的从政环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命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在出席中央党校2015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并讲话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要坚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和精神家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以模范行为引领党风政风。云山同志强调,建设良好政治生态,“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当在思想上、作风上、精神上进一步强起来,认真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政治生态“山清水秀”贡献力量。

中文名

政治生态

反映

地方政治生活现状

核心

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

内容简介

政治生态这个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政治生态就是各类政治主体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状态,是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着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对于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良好的政治生态中,才能够使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实现全党的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贯彻执行;才能够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党内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党的生机活力,更好地团结凝聚广大党员为党的事业共同奋斗。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首先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形成心齐气顺的政治氛围;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用好这个锐利武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要的是严格遵守党章,还必须严格执纪。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键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要严格把握标准,重点是从严把关,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要坚持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领导干部要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表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党的政治生态建设,把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个系统、全面的党建工程,要有效地完成这个系统、全面的工程建设,关键需要抓好以下着力点。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需要着力确立政治信仰和抓好组织纪律建设。共产党员确立政治信仰的第一条就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一个党员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忠诚的信仰,没有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信念,就不可能在实践中真正消除私心杂念,就不可能做到彻底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不可能做到风清气正。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学的理论来涵养自己的信仰。政治信仰确立之后,组织纪律建设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特别重要。只有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奋斗融入到党的集体事业当中,党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表明,抓组织纪律建设从来都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在当前,搞好党的组织纪律建设,各级党组织需要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要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管好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将党组织需要、人民认可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大力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要加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要探索建立本地区本部门政治生态评价体系,为因地制宜涵养本地区本部门政治生态提供制度支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