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橇犬(拉丁学名:Canis lupus familiaris)是指借助狗挽具在雪或冰上,拉无轮载具行驶的犬只。雪橇犬拉着各式不同的雪橇,从短程竞速橇到塑胶底距离赛平底雪橇,雪橇犬也被用来拉货运撬和毛皮猎人的高缘窄平底橇,一队的雪橇犬可能有二三十的犬只。现代犬队通常是用纵列相套来连结排列犬只,成对的上挽具犬只沿着一列拉。毛皮猎人在深雪的状况使用平底雪橇会将犬只连结排成单一纵列,在极地住民的犬队通常是扇状连结。驾驭雪橇犬已经在北美和欧洲成为一项受欢迎的冬季娱乐和运动,雪橇犬现在甚至在不寻常的地方如澳大利亚和巴塔哥尼亚出现。

中文名

雪橇犬

别名

哈士奇、二哈、撒手没、拆迁办主任、拆家狂魔

体重

雄犬20~27千克,雌犬16~23千克

犬科

适合食物

狗粮

俄语名称

Сибирский хаски

体高

雄犬肩高53-58CM,雌犬51-56CM

智商排名

45名

分布区域

西伯利亚东北部、格陵兰南部

拉丁学名

Canis lupus familiaris

寿命

9年以上

亚属

犬属

亚种

家犬亚种

体型

中型犬

今日用途

伴侣犬、雪橇竞赛犬

动物界

食肉目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犬属

灰狼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纲

兽亚纲

亚目

犬形亚目

亚科

犬亚科

原始用途

雪地雪橇犬

食性

杂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基本简介

阿拉斯加雪撬犬(Alaskan Malamute)是最古老的雪撬犬之一。体格硬壮,属于尖嘴犬种。此犬的力道比西伯利亚雪撬犬强,不仅能运载重物,还能背负重物行走极远的路程。阿拉斯加雪撬犬的名称来自阿拉斯加的马拉谬特族。在最初北美移民的记录里,可发现有此犬的记载。此犬属均匀的体格和有顽强精神及忍耐力的犬种。在使用雪撬的年代里,马拉谬特族已拥有此强壮并能在北极雪地中旅行的犬种,让其他族人十分羡慕。阿拉斯加雪撬犬于阿拉斯加开拓初期,因为和输入犬种异种交配,几乎灭绝。1926年,美国采取了纯血种的保护措施。

阿拉斯加雪撬犬忠实,能力强,是优秀的警备犬和工作犬,也是富有感情的家庭犬。

身体:体格健壮,胸部厚实,背部平直,臂部浑圆。

被毛:下毛如羊毛状且密实,厚而硬的上毛呈立状。毛色有白色,从淡灰到黑的颜色,及从金黄色到猪肝色的毛色。胸部、腹部、足部、四肢的一部分、脸部等毛是白色。

尾:被柔软且蓬松的毛覆盖,尾根高。休息时尾巴下垂,工作时,则朝背上弯曲

眼:茶色,大小适中。呈杏核形,倾斜。

头部:头盖宽广,鼻口部大,颚强而有力。近似狼的脸形。

耳:小且呈三角形,两耳之间距离宽。直立耳向后翻。

四肢:前肢粗,肌肉发达。后肢宽大力强。

足部:相当大且坚挺,脚尖厚且紧闭,脚趾之间有毛,肉趾厚且硬。

身高:雄64-71厘米,雌56-58厘米。

繁殖规律

8个月达到性成熟,12个月体成熟,达到体成熟可以交配繁殖,每年春季与秋季发情两次,妊娠期58~65天,每胎4~6只。

衡量标准

西伯利亚雪橇犬属于中型工作犬,脚步轻快,动作优美。身体紧凑,有着很厚的被毛,耳朵直立,尾巴像刷子,显示出北方地区的遗传特征。步态很有特点:平滑、不费力。他最早的作用就是拉小车,仍十分擅长此项工作,拖曳较轻载重量时能以中等速度行进相当远的距离。他的身体比例和体形反映了力量、速度、耐力的最基本的平衡状况。雄性肌肉发达,但是轮廓不粗糙;雌性充满女性美,但是不孱弱。在正常条件下,一只肌肉结实、发育良好的西伯利亚雪橇犬也不能拖曳过重的东西。

颈、背线、躯体:颈:长度适中、拱形,犬站立时,直立昂起。小跑时颈部伸展,头略微向前伸。胸:强壮,但是不太宽,正好位于肘部的后面,并且与其水平。肋骨从脊椎向外充分扩张,但是侧面扁平,以便自由活动。背部:背直而强壮,从马肩隆到臀部的背线平直。中等长度,不能因为身体过长而变圆或松弛。腰部:收紧,倾斜,比胸腔窄,轻微折起。臀部以一定的角度从脊椎处下溜,但是角度不能太陡,以免影响后腿的后蹬力。缺陷:背部松弛,无力;拱状的背部;背线倾斜。颈部过短,过粗,过长。胸部过宽;“桶状肋骨”;肋骨太平坦或无力。

前半身:肩部:肩胛骨向后收。从肩点到肘部,上臂有一个略微向后的角度,不能跟地面垂直。肩部和胸腔间的肌肉和韧带发达。前腿:站立时从前面看,腿之间的距离适中,平行,笔直,肘部接近身体,不向里翻,也不向外翻。从侧面看,骨交节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强壮、灵活。骨骼结实有力,但是不显沉重。腿从肘部到地面的距离略大于肘部到马肩隆顶部的长度。前腿的上爪可以去除。椭圆形的脚,不长。爪子中等大小,紧密,脚趾和肉垫间有丰富的毛。肉垫紧密,厚实。当犬自然站立时,脚爪不能外翻或内翻。缺陷:肩部笔直;肩部松弛。骨交节无力;骨骼太笨重;从前面看两腿分得太宽或太窄;肘部外翻。八字脚或脚趾无力;脚爪太大、笨拙;脚爪太小、纤细;脚趾内翻或外翻。

尾巴:尾巴上的毛很丰富,像狐狸尾巴,恰好位于背线之下,犬立正时尾巴通常自然下垂。尾巴举起时不卷在身体的任何一侧,也不平放在背上。正常情况下,应答时犬会摇动尾巴。尾巴上的毛中等长度,上面、侧面、下面的毛长度基本一致,因此看起来很像一个圆的狐狸尾巴。缺陷:尾巴平放或紧紧地卷着;尾根的位置太高或太低。

后半身:站立时从后面看,两条后腿的距离适中,两腿平行。大腿上半部肌肉发达,有力,膝关节充分弯曲,踝关节轮廓分明,距地的位置较低。如果有上爪,可以去除。缺陷:膝关节笔直,后部太窄或太宽。被毛:西伯利亚雪橇犬的被毛为双层,中等长度,看上去毛很浓密,但是不能太长掩盖犬本身清晰的轮廓。下层毛柔软,浓密,长度足以支撑外层被毛。外层毛的粗毛平直,光滑伏贴,不粗糙,不能直立。应该指出的是,换毛期没有下层被毛是正常的。可以修剪胡须以及脚趾间和脚周围的毛,以使外表看起来更整洁。修剪其他部位的毛是不能允许的,并要受到严厉惩罚。缺陷:被毛长,粗糙,杂乱蓬松;质地太粗糙或太柔滑;修剪除上述被允许的部位以外的被毛。颜色:从黑到纯白、棕到红的所有颜色都可以接受。头部有一些其他色斑是常见的,包括许多其他品种未发现的图案。步态:西伯利亚雪橇犬的标准步态是平稳舒畅,看上去不费力。脚步快而轻,在比赛场地时不要拉得太紧,应该中速快跑,展示前肢良好的伸展性以及后肢强大的驱动力。行进时从前向后看,西伯利亚雪橇犬不是单向运动,随着速度的加快,腿逐渐向前伸展,直至脚趾全部落在身体纵向中轴线上。当脚印集中在一条线上后,前腿和后腿都笔直地向前伸出,肘部和膝关节都不能外翻或内翻。每条后腿都按照同侧前腿的路线运动。犬运步时,背线保持紧张和水平。缺陷:短,跳跃式或起伏式的步法;行动笨拙或滚动步法;交叉或螃蟹式的步法。

性情:西伯利亚雪橇犬的典型性格为友好,温柔,警觉,喜欢交往。他不会呈现出护卫犬强烈的领地占有欲,不会对陌生人产生过多的怀疑,也不会攻击其他犬类。成年犬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谨慎和威严。此犬种聪明,温顺,热情,是合适的伴侣和忠诚的工作者。

总结:西伯利亚雪橇犬最重要的特征是中等体型,适中的骨骼,比例平衡,行动自如,特有的被毛,可爱的头部和耳朵,正确的尾巴,以及良好的性格。如果骨骼外观过于夸张或体重超重,步法拘禁或笨拙,被毛长,粗糙都会受到处罚。西伯利亚雪橇犬不能出现超重,外貌粗鲁,以至于像一个做苦功的;或者体重太轻,纤细,类似赛跑犬。无论公母,西伯利亚雪橇犬都表现出强大的忍耐力。虽然这里没有明确指出,但是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缺陷,一些适用于所有犬种的明显的身体结构缺陷也适用于西伯利亚雪橇犬的评判。

历史:西伯利亚雪撬犬一般被认为是在东西伯利亚半岛分布的海岸楚科奇族部落驯化的。然而有证据表明西伯利亚雪撬犬也可能是从科里亚克族和Kamchadal部族引进的。最近的DNA分析确认了这是一种最古老的犬种之一。来自阿纳德尔河(Anadyr)及其周边地区的狗在1908年及其后20年的淘金热时期里被陆续引进到阿拉斯加地区作为雪橇犬使用,尤其是在All-Alaska Sweepstakes(AAS)这项在诺姆和Candle之间进行的长达408英里(657km)的往返程狗拉雪橇大赛上。西伯利亚雪撬犬比当时用来运输货物的100~200磅(45~54kg)重的狗更小、更快、更能忍受恶劣环境,它们很快就统治了Nome Sweepstakes这项比赛。数周大的西伯利亚雪撬犬Leonhard Seppala,一位曾经是渔民的挪威金矿工第一次接触西伯利亚雪撬犬是在他请求他的雇主训练一些小狗来参加1914年的AAS大赛时。经历了第一年的失败后,Seppala随后统治了这项竞赛。在1925年,他是用狗拉雪橇从Nenana向被白喉侵袭的诺姆运输抗毒血清的1925诺姆血清运送里的关键人物。Iditarod Trail Sled Dog Race这项竞赛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次著名的运输而举办的。下一年,两队Seppala的狗在美国巡回展出,在全国特别是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激起了人们对雪橇犬和狗拉雪橇竞赛的强烈兴趣。1930年,由于苏联政府关闭西伯利亚地区的边境禁止对外贸易,最后一批西伯利亚雪撬犬在这一年里被出口到其它国家。同年西伯利亚雪橇犬被美国犬业俱乐部(AKC)正式承认。九年后,西伯利亚雪橇犬在加拿大正式注册。今天在北美洲注册的西伯利亚雪橇犬大多数都是1930年从西伯利亚进口和Leonhard Seppala的狗的后代。

整体外观:西伯利亚哈士奇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工作犬,脚步轻快,动作优美。这种犬身体结构紧凑,皮毛良好,耳竖立,尾如毛刷,这些都显出其具有北方气息。其步态特征为平稳、轻松。这种犬通过戴上绳索来行使自己的职能,能够以适当的速度长距离运输重量轻的物品。其身体比例和体形反应出其在力量、速度、耐力方面的平衡性。雄性西伯利亚哈士奇更具刚性但不粗糙;雌性则更具柔性,但是体格不显虚弱。在正确的条件下,其肌肉坚实,且发育良好,西伯利亚哈士奇不会超重。

重要比例:从侧面看,其自肩顶到臀后顶的长度略长于自地面到马肩隆顶部的高度。自鼻尖到止部的距离等同于自止部到枕骨的距离。

行为气质:西伯利亚哈士奇的特色气质是友好、温顺,但也不失机警、热情。他没有看守犬所具有的主要品质,同时也不过度怀疑生人或攻击其它犬类。成年犬会显得有些矜持、高贵。聪明、热心使其成为一种令人心悦的伴侣犬和任劳任怨的工作犬。

历史发展

有许多种类的狗都被称作哈士奇,而通常意义上哈士奇这个词是用来指所有在北方地区的雪橇犬。哈士奇最初是被北极的土著居民所饲养。

来源

西伯利亚雪橇犬是东西伯利亚游牧民伊奴特乔克治族饲养的犬种,哈士奇最初是被用来拉雪橇,参与大型捕猎活动,保护村庄,和引导驯鹿及守卫等工作。而且,在西伯利亚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西伯利亚雪橇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单独地生长在西伯利亚地区。20世纪初,被毛皮商人带至美国。一转眼,此犬便成为举世闻名的拉雪橇竞赛之冠军犬。现今,该犬则作为优良的伴侣犬备受人们喜爱。西伯利亚雪橇犬历史记载中,西伯利亚雪橇犬的祖先,最早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之前。当时一群中亚的猎人们移居到极地(也就是西伯利亚)的尽头生活,经过了很长时间,这群跟随在猎人身边的狗儿,在长期与北极狼群交配繁育之下,发展成为北方特有的犬种。

在这群穿越过北极圈,最后选择在格陵兰落脚的人们中间,有一个部落,就是后来发展西伯利亚雪橇犬的楚克奇人。楚克奇族人用这种外型酷似狼的哈士奇犬作为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来拉雪橇,并用哈士奇犬猎取和饲养驯鹿,或者繁殖后带出他们居住的冻土地带来换取温饱。由于哈士奇体型小巧结实,胃口小,无体臭且耐寒非常适应极地的气候环境,而成为楚克奇人的重要财产。而这群早期被称之为西伯利亚楚科奇犬的狗,也就是后来哈士奇的祖先。据说哈士奇这个名称,是爱斯基摩人的俚语--沙哑的叫声的讹传,因为当时的狗叫声较为低沉沙哑因此有了这个奇妙的称号。

现代发展

20世纪初,美国阿拉斯加开始引入了西伯利亚雪撬犬。

1909年,西伯利亚雪橇犬第一次在阿拉斯加的犬赛中亮相。

1925年1月,阿拉斯加偏僻小镇白喉流行,由于最近的存有血清的城市远在955英里以外,为快速运回治疗白喉的血清,人们决定用哈士奇雪橇队代替运送,657英里的路程按正常的运送速度来算需要25天,由于病症快速蔓延,雪橇队决定以接力运送的方式来运送,雪橇队最后仅用了5天半时间就完成了任务,挽救了无数生命。

1930年,西伯利亚雪橇犬俱乐部得到了美国养犬俱乐部的正式承认,并制订了其犬种标准。

1938年,美国哈士奇犬俱乐部成立。从此,哈士奇犬从极地环境走进都市生活,它不但是优秀的雪橇犬,而且是出色的伴侣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