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贤祠,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的丛台公园内古丛台北侧,面南而立,是为战国时期赵国的七贤而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三忠祠”和“四贤祠”。三忠即救赵氏孤儿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四贤为廉颇、蔺相如、赵奢和李牧。1980年10月,原邯郸市城乡建设局副总工程师胡绍英设计,园林管理处基建维修队施工,1983年10月竣工。

七贤祠成为后人凭吊赵国先贤的重要纪念地。2011年,七贤祠被邯郸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史建筑。[1]

中文名

七贤祠

地理位置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

建造时期

明万历年间

著名景点

蔺相如墓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景点级别

邯郸市第一批史建筑

占地面积

524m²

历史沿革

最早的武灵丛台下有“三忠祠”和“四贤祠”,据《史记》载:“程婴死,赵武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赵氏立程婴等“三忠祠”早已有之,赵都何时始祠难考。但随着武灵丛台的几度被毁,二祠也不复存在。

旧志载,大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县令卢龙云于武灵丛台下建三忠祠。祭祀公孙杵臼、程婴、韩厥。大清雍正年间邯郸知县郑方坤曾予重修,重修三忠祠时,曾迁址于城西东明观右,郑以为公孙乃赵之门客,程为赵友,韩则同为列卿,“忠”字似未稳贴,遂改名为三义祠。但未沿袭下来,后仍以“三忠”名。后又于县城南门外恢复三贤祠(赵国上卿蔺相如、廉颇、武安君李牧),加入赵奢为四贤。

七贤祠(6张)

民国十一年(1922年),驻军孙禹行、邑绅王琴堂合三忠四贤于丛台湖北岸建“七贤祠”,为卷棚式砖木结构,进深一间,宽三间,砖木建筑,无塑像。

后来维修武灵丛台时,于1980年奠基修建七贤祠,1983年10月迁建于丛台北。为邯郸市美术工作者杨青锋、米靖奎、李梦林、贾为民等四人塑制。

三忠公孙、程、韩,因救护赵氏孤儿赵武,使赵武免遭晋司寇屠岸贾所害,而有牵连惯性力于赵。其事见《史记·赵氏家》。四贤廉、蔺、李、赵除相如为相外,三人均为战国时代赵国之名将。在抗秦卫赵斗争中,旧著功勋。其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比丛台,七贤祠中的游客要少一些。电影《赵氏孤儿》放映后,游客也有所增加。不过这些标牌的介绍过于简单,赵氏从晋国权臣发展到等列诸侯,再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有很多历史沿革和脉络没有为游客梳理清楚,如果游客对赵国的历史不大了解,就很难知晓完整的赵国。

建筑特色

现七贤祠正门为垂花门,上悬为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后任国务委员的方毅于1983年题“七贤祠”匾额。进深一间,面宽五间,建筑面积131平方米,占地524平方米,七贤祠的入口是阁楼式建筑,敞开着的朱红大门透露出祠内的几分庄严,祠堂门口还有两处铜色狮雕,祠内便是七贤的彩塑及人物的简介,七贤彩塑一字排开,供人敬仰。

左右为青砖透花景墙。祠为卷棚歇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宽五间,进深一间。院内铺有青砖甬路,西有旁门与碑林相通。屋顶为歇山式黄色琉璃瓦,廊下立朱红圆柱四根,前脸为木制雕花阁扇。而墙壁的东西两侧则是家喻户晓的七贤事迹,即赵奢的“秉公执法”,廉颇、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以及韩厥、程婴、公孙杵臼的三忠舍身救“赵氏孤儿”等。

景点风格

完璧归赵

七贤祠的入口是阁楼式建筑,敞开着的朱红大门透露出祠内的几分庄严,祠堂门口还有两处铜色石雕,祠内便是七贤的彩塑及人物的简介,七贤的彩塑一字排开,供人敬仰,而墙壁的东西两侧则是家喻户晓的七贤事迹,即赵奢的“秉公执法”,廉颇、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以及韩厥、程婴、公孙杵臼的三忠舍身救“赵氏孤儿”等。

地理环境

七贤祠坐落于邯郸市,地处河北省南端,太行山脉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景观

七贤祠西面是碑林长廊,名曰“邯郸碑林”,长廊内有历代书法家碑刻数十方,艺术价值颇高,中国最大的墓志铭—何宏敬墓志铭就存放于此处。

七贤祠南面是武灵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在位于前325—前299年)时,建此台的目的是为了检阅军队和观赏歌舞,因楼台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邯郸碑林

七贤祠

七贤祠西面是碑林长廊,名曰“邯郸碑林”,长廊内有历代书法家碑刻数十方,艺术价值颇高,

中国最大的墓志铭就存放于此处

旅游信息

  • 路线:邯郸市内可坐202路,33路,204路到丛台公园下。
  • 时间:夏季5月1日-9月30日早5:00-晚21:00;冬季10月1日-4月30日早5:30-晚18:00
  • 门票:武灵丛台和七贤祠联票4元(明信片式的5元)。

文化生活

相关文献

七贤祠正门

七贤祠位于丛台公园北侧。据《史记》载:“程婴死,赵武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赵氏立程婴等“三忠祠”早已有之,赵都何时始祠难考。旧志载,明万历十九年县令卢龙云于丛台下建三忠祠。清雍正年间邯郸知县郑方坤于县城南门外恢复三贤祠,加入赵奢为四贤。民国十一年,驻军孙禹行、邑绅王文山合三忠四贤于丛台湖北岸建“七贤祠”,为卷棚式砖木结构,进

深一间,宽三间。1983年10月迁建于丛台北,为歇山式琉璃顶,进深一间,面宽五间,建筑面积131平方米,占地524平方米,内有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和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七君子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