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族是缅甸的第五大民族,属于南亚语系民族,人口约145万(2004年估数),占缅甸总人口的2.8%。孟族是缅甸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孟邦、克伦邦、丹那沙林省、勃固省、仰光省。属于亚美人种,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孟语支。

中文名

孟族

外文名

Mon people

分布区域

缅甸

总人口

130万

语言

孟语

信仰

上座部佛教

简介

他们是百濮的一支,他们文化与缅族文化相似。他们多数分布于掸邦、孟邦与伊洛瓦底河流域。他们有一直通王国(苏伐那蒲迷王朝;第一王朝)共传了59代(另有说法是48代),至摩奴哈王时为蒲甘王朝阿奴律陀王所灭,他们是最早信仰从斯里兰卡带来的上座部佛教的东南亚民族。

泰国与缅甸很多早期王国也是他们建立,相传在今泰国境内繁荣一时的陀罗钵地王朝即由孟族建立和主导。现在大部份都居住在泰南地区,现在在泰国地区的孟族大都吸收了泰族的习俗。其他地方的孟族也多被当地人同化。

目前他们与其他缅甸少数民族一样在泰国有难民社区

历史与文化

孟族(Mon people)是缅甸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孟邦、克伦邦、丹那沙林省、勃固省、仰光省。属于亚美人种,孟族人信仰佛教。

孟族文化既承袭了外来文化又发展了本族群文化。

孟族多居住在平原地区,从事水稻种植。历史上孟族曾建造过大型的水利灌溉工程,是东南亚水稻种植的先驱。孟族地区出产的水稻品种多、质量好,孟族也擅长庭院种植,其它经济作物有水果、橡胶等,制盐业、家庭手工业也是较为重要的经济行业。

孟族是最先从中国内地进入缅甸境内的孟高棉语族中的主要民族。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进入缅甸境内,最后定居在下缅甸的东南部一带。他们曾在下缅甸建立过强大的孟王朝。

孟族人的祖先是从事农耕的民族。他们进入缅甸以后也将种植水稻和灌溉技术带到了缅甸境 内。孟族人不仅善于种植水稻,还擅长果园的园艺。制盐、捕鱼和手工业也很发达。在平原的孟族居住地区,水利条件好,适合种植水稻。主要农作物有稻谷、花生、豆类、橡 胶、甘蔗、芝麻、黄麻、烟草等。

孟人来源于先秦时期活动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百濮民族集团。据前苏联考古学家证实,早在公元前20世纪就有大批原居住在华南、西南地区的孟高棉部落南迁,他们以湄南河流域为中心,在中南半岛上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这支讲孟高棉语的民族在当时有着较其它民族更为先进的文化。

孟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的民族。孟族文化对缅族和掸族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缅族文化就是在吸收孟族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孟族文化是缅族文化的两大基础之一。

孟族的建筑、绘画、雕刻、音乐和舞蹈对缅族的影响很大。目前,孟族居住区内仍然使用孟族本民族语言和文字,仍然保留着孟族本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但是由于孟族王朝多次被缅族所灭,因此居住在平原和城市的孟族大多被缅族同化,其风俗习惯已与缅族基本上没有差异。

孟族擅长音乐舞蹈。孟族乐器有五种,即铜、弦、革、管和板。有7音,即鹤、羊、牛、马、象、孔雀与杜鹃。音阶分7声,每声再分大、中、小3种,共21声。此外,孟族还有许多独特的乐器,如月牙琴、鳄鱼琴、孟族唢呐等。

二、直通王国

直通王国,是缅甸南方一个孟族王国,在9世纪时出现生存至11世纪中叶。该国基本上是一个以直通为中心的城邦,并直接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交易。该国也是上座部佛教引入东南亚的起点,直通王国在1057年被阿努律陀的蒲甘王朝所灭。

孟族传统认为这王国称苏伐那蒲迷,在佛陀时代已有此名称。

根据孟族的说法,直通王国在佛陀时代成立,有五十九代。传说还认为勃固由孟族建立。

1057年,阿努律陀在孟族国师善阿罗汉建议下改宗上座部佛教,之后以国王摩奴哈拒绝奉献三藏经为名发兵,根据编年史,国王摩奴哈1057年5月17日投降,大批工匠和宗教文献传入北部,其文学和宗教传统有助于塑造早期缅族及蒲甘文化。

三、缅甸勃固王朝

勃固王朝,亦译白古王朝,是蒲甘王朝瓦解后建立的一个缅甸地方割据政权。下缅甸孟族首领伐丽流于1281年在马都八建都为王,1369年迁都于勃固,建立了该王朝。从1386年起,阿瓦王朝出于经济利益和向下缅甸移民的需要与勃固王朝进行了长达40年的战争。40年战争期间双方更迭了三代国王。1425年后,上、下缅甸都受到战争的灾害。勃固王国在女王信修浮(1453—1472)和其女婿达摩悉提(1472——1492)执政时期达到了极盛时期。

伐丽流趁蒲甘王国的衰败,称霸下缅甸。1298年向中国称臣。伐丽流时期,缅甸出现了最古的法典——《伐丽流法典》。后来伐丽流被他的几个外孙刺杀,众大臣清除了这些叛乱者,伐丽流的弟弟继位。这一时期孟族向外征讨景迈,获得蓝本村等地。国中政局不稳,土匪猖獗,甚至有王子被掸族移民刺杀的事情发生。

1353年,频耶宇继位,景迈入侵直通县等地,经过3年苦战终于击退强敌。1362年修建了瑞德宫宝塔。一次频耶宇狩猎,时其亲属竟发动叛乱,自立为王,频耶宇欲联景迈军进攻,1369年他倚重的一个大臣病故,只好迁居勃固。频耶宇晚年,宫廷政变频仍,国内战事不断。

1385年,罗娑陀利得到勃固人的拥戴,成为新王。初时缅人的压力尚不大,罗娑陀利派七百人征服了仙道卫。1390年,罗娑陀利的统治达到顶点,不但打退北缅军队,亦成功镇压各方叛乱。但此后走向衰落。虽然1414年打败阿瓦军,但北方掸族、缅族大军压境,南方民族亦频频出击。1539年为东吁王朝所灭。

历史沿革

孟族是缅甸古老民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孟语支。公元前后,由中国分两支沿湄公河南下,一支占据了今柬埔寨和老挝(即今天的高棉人),另一支进入泰国和缅甸,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锡当江与萨尔温江流域以及泰国马来西亚相接壤的“孔雀尾巴”狭长边区。他们先后建立了克利斯国,林杨国,杜温那补米直通国(黄金国Thuwunnabumi Thaton)等。公园573年,直通国的两位王子Thamala、Wimala,兴建了勃固(Bago)城。此后400多年间,孟族在缅甸南部建立了直通、堕和罗、弥臣、昆仑、土瓦、丹老等国,其中最著名的是“汉达瓦底”勃固王朝(825-1757)。孟族人民在六世纪就开始使用孟文字母(后为缅文所采用),公元600年出现孟文碑铭,609年出现古柬埔寨碑铭。1044年,缅族蒲甘王朝(Pagan Dynasty,缅甸第一统一政权)国王阿努律陀(Anawratha,1044-1077)统一了缅甸全国。他以直通国拒借上座部“三藏佛经”并出言侮辱为由,1057年消灭了直通国,活捉孟国王“马努哈”(Manuha)为蒲甘佛塔奴。1287年,缅族蒲甘王朝为蒙古忽必烈所灭。当时孟族就以勃固城为中心(离仰光约80公里),复兴了“汉达瓦底”勃固王朝。至1557年,“汉达瓦底”勃固王朝再次被缅族的东吁王朝(Toungoo Dynasty,1551-1581,缅甸第二统一政权)莽应龙大帝(1515-1581)征服。随后只要有机会,“汉达瓦底”勃固王朝又东山再起。正如丹瑞大将所说:1757年,“汉达瓦底”勃固王朝终于一了百了,被雍籍牙大帝永远消灭了——从此孟族就成了亡国奴。

在众土族中,孟族被缅化得最彻底。在缅甸三角洲地区,孟族混血男女最多。毫无疑问,孟族文化对缅族文化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影响十分深远。

服饰

孟族人的服饰基本与缅族相同。孟族妇女很注意打扮自己,用香料熏衣,往身上搽抹花香粉。男人则习惯文身。

孟族

孟族崇尚美。古代孟族男子喜欢穿长摆纱笼、对襟衣服,爱扎发髻、用丝巾扎包头,女子喜欢在发髻上插一把梳子。孟族人对发型颇有讲究,小孩不论男女都留宝塔头,即外边留一圈短发,中间留长发并扎成宝塔状。男孩子剃度后开始用白布扎头巾,有些人也爱将长发在头顶上打结包头。少女则喜欢将宝塔发型的外圈留成长发。孟族男童的饰物有耳坠、戒指,女子喜好佩带金耳钉、耳坠、项链、项珠、发夹、发簪、梳子、手镯、戒指、脚圈。

现代孟族服饰方面,男子主要有头巾、纱笼、上衣、拖鞋,女子服饰有斜襟上衣、纱笼、拖鞋。纱笼图案多为红白相交的格子、质地以棉布为主。早期,孟族男子喜欢纹身,认为不纹身的男子不称其为汉子,也不会被女性青睐,故孟族男童常在12岁时就开始纹身了。孟族人纹身的图案依据人体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在腿上纹身的图案常有动物如孔雀、象、虎、狮子猫、乌龟以及花卉、神仙图等;腰间常纹的图案有鸟、鹭鸶、尖顶阁楼:腹部一般纹对称的鸟,两只鸟之间常置一宝塔。孟族人纹身时喜欢用红色或黑色,纹身后孟族人常用煮铁力木水擦洗,据说这样可以使伤口早日愈合。

语言文字

孟族有自己的语言,孟语属于南亚语系盂高棉语族孟语支。孟语一度在缅甸影响很大。缅文字母便是依据孟文字母刨制的。孟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语、谓语、宾语,各地孟族有方言分歧。

孟文是一种拼音文字,由35个基本辅音与元音的上下加字或前后加字相拼而成。孟文字母产生的时间较早。据文字学家考证,孟文由产生于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时期的南印度帕瓦那字母演变而成,4世纪后孟文被大量地应用于碑铭。

饮食文化

孟族

孟族地区盛产大米,米饭是孟族人的主食。同缅族一样,孟族人也喜爱吃酸辣食品。菜肴中喜欢放一些辛辣或酸辣的佐料,油很重。海产品、鱼虾酱是孟族人家的家常菜。孟族名吃主要有汀江饭。汀江饭是一种年节食品,常在新年泼水节时吃,做汀江饭时要先将熟米饭在水中冲洗3-4次,然后放入饭筐内。再备一蜡烛,在蜡烛上放上涂有蜂蜡的白檀香粉,用一空锅反扣后置于火上熏燎10分钟。之后,翻转空锅并倒入清水少许,得到有蜂蜡清香的清水。再用此水拌入米饭中,加上干鱼、辣椒、拌芒果丝后便成,汀江饭清香可口,深受孟族和其它民族的喜爱,成为下缅甸地区的新年必备食品。孟族的其它名吃还有椰子饭、汤圆、椰汁凉粉等。

节日

孟族的许多传统文化节会被缅甸许多民族吸收,成为各民族共同的传统节会。孟族的传统节日与缅族基本相同。具有孟族民族色彩的传统节日是“布瓮节”和“放火船节”。

布瓮节

布瓮节是在9月间举行。届时,每家每户都要布施一个小土瓮,内装象征性的物品,如放入一团线、一个铜片、一包针,针象征人们的学识像针一样出类拔萃,线象征团结,铜片象征财源茂盛。再如放入稻谷、大米、糯米、辣椒、洋葱头等,象征五谷丰登。然后,人们 敲锣打鼓,送往寺庙,敬献给佛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浴佛节

缅历二月月盈日,孟族佛教徒要举行浴佛节,纪念释迦牟尼成佛。浴佛节当天,孟族妇女要头顶榕木盆,在男人们的舞乐伴奏下上庙浴榕。浴榕的目的在于使菩提树更加枝粗叶茂,佛法更加深入人心。浴佛节时,虔诚的孟族人还会不失时机地搭起彩棚,用各种糕点食品招待民众,施舍行善。有些地方还会举行28佛敬拜会,用新盆向菩提树施斋,或是在大路口请和尚讲法等。

放火船节

放火船节是在每年10月间举 行。这时,孟族人用竹篦和纸张做“火船”,并在火船上安放油灯、火炬和各种布施物品,载歌载舞,送到寺庙,点燃油灯,挂在寺庙内外。寓意迎接出海到斯里兰卡取经的高僧凯旋归来。

居住文化

孟族房屋为干栏式建筑。建房材料一般用竹、木、宽棕榈叶。房屋由六根立柱支撑,用木板做楼板,墙也用木板隔开,用棕叶盖顶。房顶呈人字型结构,大门开在房子正面。房屋多为坐南朝北,厨房一般建在正房之后,与正房相接,也有单建厨房的。有些房子还建有披屋,披屋一般不隔墙壁。

孟族传统住宅,在房子前部没有客厅,房子后部为卧室,房子东头还设有佛龛。每栋房子前都有前廊。房子的东头不设楼梯,楼梯开在屋子的正面。依主人的经济状况,在房屋周围留有一定的空地作院子。孟族人多喜欢在自家院子里种树。他们一般在屋前种油柑树,在屋后种芒果树,屋子东北边种印度枳树,东边种椰子树、香蕉树,东南种牛角树,西南边种菠萝蜜树,两边种枣树,西北边种龙船花树和睡莲。

孟族人建房十分讲究,建房前必须选好宅基地。若宅基地朝北、东北或东方倾斜则是好地,往南或西方倾斜则不好,它可能会使家人倒霉。选好地之后要择黄道吉日动工盖房。孟族人认为缅历二月、五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最宜建房。从星期上来讲,每星期二、星期六不宜建房。孟人在选好宅基地、挑好开工日期之后还要计算好住房面积,因为房子面积对全家人的前途也有影响。一般说来,房屋的长度、宽度相加后再乘以三除以八,其所得余数必须为五。孟族人相信只有这样全家人才会吉星高照。建房时孟族人要定好护宅龙头的方向,依龙头的方向确定挖洞立柱的人,并依次立上神柱、王后柱、臣子柱、公子柱、家人柱、猎人柱。建房时左右邻舍往往会自发地来帮忙,男人们参与盖房,妇女们提供后勤保障。

孟族人在立房柱前要在堆放木料的地方摆设鲜花、水果拜敬柱子,要泼洒香水、念诵偈陀进行祷告。偈陀一般要念7-37次,念完之后要斋请八方善鬼,之后方可开工建房。房子建好后常要选择吉日迁入新居。搬家时要先搬大水缸,然后再依次搬入种子筐、铺盖、枕头、磨刀石、海螺、纺纱机。入住新房子前,主人还要用竹篾将梯子包上三层。各地孟族人搬家的程序不完全相同。也有些地方是佛像先入新屋,再由老人、父母领子女进屋,之后才搬入纺车、转轴、犁、耙、刀等用具。对帮忙搬家的亲友,主人常用饭菜招待。在搬完家之后、入住新居之前,还要举行消灾仪式为新居消灾。之后,房子主人要面东拜敬佛、法、僧三宝,朝南拜敬父母,往西拜敬土地神和村神、向北拜敬师长。同时,女主人也要跪拜男主人。跪拜时男主人会问女主人会不会以礼待客,女土人作肯定回答后男主人再象征性地将家中事务交由女主人处理。再后是听消灾经、分福和以食品招待客人,仪式结束。

家庭习俗

孟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在孟族家庭中父亲的地位至高无上。父亲要对全家的生活负责,母亲在家庭中主要负责全家的饮食起居,一般不外出劳作。孟族人都十分孝敬老人。男孩子长到12-13岁后开始随父下田劳动。女孩子则在家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照看弟妹、纺纱织布等。家中若父亲亡故,长子就必须接替父亲承担起养家重任。孟族父母有责任教育好子女,使他们学会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

子女婚姻方面,孟族父母拥有相当的发言权,子女成家后一般分开另过。孟族也有招上门女婿的习俗,年事已高的父母往往把女儿女婿作为自己最后的依靠。成年子女有些虽然与父母分开过了,但他们依旧孝顺父母,接受父母训导。依据传统风俗,孟族子女有权平等地继承父母遗产。财产分配方面长子有更大的决定权,孟族人十分看重家庭的稳固。夫妻双方都会尽力维持婚姻,从一而终,很少有离异的。

孟族社会不认同再婚,再婚者常会被整个社群抛弃。对夫妻不和者,孟族长者常会加以训导,使之和好如初。若训导不成,人们常会将情况报告给村长,村长会召集全村长老讨论此事,调解纠纷,使其重归于好。调解不成,要求离婚满三次者村长会准许其离婚,并负责分割其财产。总之,由于传统的关系盂族家庭一般都是相当和谐和稳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