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是酒精性肝病中的一个分型。患者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等。[1]

中文名

酒精性脂肪肝

外文名

alcoholic fatty liver

别名

酒精肝

是否传染病

症状表现

少数病人可有轻度黄疸,实验室检查提示与胆道系统阻塞有关。重症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偶见脾肿大。部分患者可以伴有维生素缺乏表现,如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等。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显状部位

肝脏

原因

长期大量饮酒

多发人群

长期饮酒者

病因

  • 酒精性脂肪肝由长期或短期大量饮酒导致。
  • 危险因素包括酒精饮料品种、饮酒方式、性别、种族、肥胖、肝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等。

症状

  • 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等。
  • 肝肿大,肝区痛及压痛。少数可有轻度黄疸。
  • 腹水和下肢水肿,偶见脾肿大。
  • 维生素缺乏表现,如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等。
  • 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但此时肝脏内部组织已发生了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肝脏脂肪浸润的程度成正比,在肝内过多的脂肪被移除后症状可消失。临床上以肝肿大为最常见体征,其次为肝区痛及压痛。少数患者可有轻度黄疸,实验室检查提示与胆道系统阻塞有关。重症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偶见脾肿大。部分患者可以伴有维生素缺乏表现,如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等。总之,酒精性脂肪肝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

检查

  • 生化检查:
  •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肽酶(γ-GT)水平,检查肝功能是否异常。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仅轻微异常。
  •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总量改变和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是最常见的生化异常,部分患者血浆蛋白电泳示α1、α2、β球蛋白增加。脂肪肝恢复后,血浆蛋白异常较其他指标恢复要晚,经3~6个月之后才恢复正常。
  • 影像学检查:
  • CT检查有助于确诊酒精性脂肪肝,CT的准确性优于超声。超声是目前最常用的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方法,具有无辐射、无创伤、价格低廉等优点,可作为首选;然而超声无法敏感识别30%以下的肝脏脂肪变。CT可以对肝脏进行整体评估,鉴别肝癌或者局部脂肪沉积。
  • 酒精口服法负荷试验检测糖蛋白、前白蛋白、α2HS糖蛋白、触珠蛋白的变化、在酒精性脂肪肝时均降低。
  • .B超检查B超下弥漫性脂肪肝可分为三种:①轻度脂肪肝表现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可见;②中度脂肪肝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竭,管状结构模糊;③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明显衰减,管状结构不清,无法辨认。局限性脂肪肝的超声改变是非均匀性分布,声像表现为多发性强回声结节,但无包块效应,必要时可行肝脏活组织检查。

诊断

  • 有长期大量饮酒或短期的暴饮史。
  • 临床表现:
    • 右上腹胀痛、食欲缺乏、乏力、体重减轻,轻度黄疸等。
    • 肝肿大,肝区痛及压痛,腹水和下肢水肿,脾肿大。
    • 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等。
  • 排除病毒、药物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脂肪肝。
  • 实验检查异常和影像学改变。
  • 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
  • 药物性肝炎:有服药史,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停药后症状消失。

治疗

  • 治疗方法主要是戒酒和营养支持。
  • 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最重要措施。
  •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需良好的营养支持,在戒酒的基础上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
  • S-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临床应用可改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防止组织学恶化的趋势;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可改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

危害

  • 肝性脑病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 肝肾综合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低血钠与低尿钠。
  •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如不立即戒酒、配合医生治疗,可发展成肝硬化,还可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出现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

预后

  •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戒酒和治疗1个月左右时,肝内脂肪减少,轻者数月后消失,重者1~2年消失。

预防

  • 不喝酒、不抽烟。
  • 注意饮食卫生。
  • 适当锻炼。
  • 不可滥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