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爱乐乐团创建于1842年,是美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它的历史,与世界音乐发展历程中一个又一个举足轻重的名字紧密相联。目前乐团常住地为纽约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现任乐团音乐总监为荷兰籍指挥家梵志登(Jaap van Zweden)。

中文名

纽约爱乐乐团

外文名

New York Philharmonic

音乐类型

交响乐团

创建于

1842年

音乐总监

荷兰籍指挥家梵志登

常住地

Lincoln Center

概况

纽约爱乐乐团

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亦可简称为纽约爱乐)是美国最早的交响乐团,由指挥家希尔(Ureli Corelli Hill)创立于1842年。初名“纽约爱乐交响协会”。纽约爱乐乐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乐队之一,是美国成立时间最长的乐团,位列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纽约爱乐、芝加哥交响、波士顿交响、费城交响以及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之首。

1922年,门盖尔贝格(Willem Mengelberg)接任首席指挥后,该团的演奏水平飞速发展。1928年,该团跟纽约交响乐协会合并,形成今天的规模。曾在该团任职的指挥家的名单中,可以看到马勒和达姆罗许等人的名字。从1928年到1936年间,托斯卡尼尼就任音乐监督,该团进入了黄金时代。1958年,当代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开始指挥该团,使该团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乐团在1962年离开卡内基音乐厅搬至艾弗里·费雪厅(林肯中心)。从1978年起,印度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前东德指挥大师库特·马祖尔以及美国指挥家洛林·马泽尔先后就任该团的音乐指导与指挥。[1]

2009年,本土指挥家艾伦·吉尔伯特通过乐团提名成为新一任音乐总监,纽约爱乐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简介

纽约爱乐乐团

创建于1842年,是美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的历史,与世界音乐发展历程中一个又一个举足轻重的名字紧密相联。曾指导过纽约爱乐乐团的大作曲家和大指挥家有:鲁宾斯坦、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魏因加特纳、马勒 (任音乐总监)、拉赫玛尼诺夫、理查德·斯特劳斯、富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 (任音乐总监)、斯特拉文斯基、库谢维茨基和沃尔特、伯恩斯坦、祖宾·梅塔等。[1]

乐团特点

纽约爱乐乐团

纽约爱乐乐团是目前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也是世界最古老的交响乐团之一。目前乐团每年演出180多场音乐会,并且在2004年12月18日,乐团演出了第14000场音乐会——这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是世界上任何其它交响乐团无法比拟的。

纽约爱乐乐团驰名于世,与它一些骄人的纪录也是分不开的,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由该团首先推出,乐团在美国还首演了贝多芬的第八和第九交响曲、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马勒的第一、二、四和六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等。1986年7月5日,该团在纽约中央公园的一场免费音乐会,吸引了超过80万人,创造了有史以来单场音乐会最高出席人数的纪录。

曾与乐团合作过的史上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包括:西奥多·托马斯、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马勒、奥托·克伦佩勒、理查·施特劳斯、威廉·孟高贝格、富尔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斯特拉文斯基、科普兰、布鲁诺·瓦尔特、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克劳斯·腾斯泰德、乔治·塞尔、埃里克·雷恩斯朵夫。

纽约爱乐乐团在广播、电视及其它媒体的非凡成就,帮助塑造了传媒界的近代历史。最近,乐团成为美国第一支提供可下载音乐会、现场录音和通过iTunes由DG独家发行音乐会的主流乐团。自1917年至今,乐团已经录制了近2000张唱片,其中超过500张仍在市场通行。

音乐总监

现任总监

现任总监梵志登

梵志登(Jaap van Zweden)于2018年9月开始担任纽约爱乐乐团第26任音乐总监一职。他还担任了香港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自2012年以来一直担任该职务,并曾作为嘉宾担任指挥,并担任过许多其他首席乐团遍布全球,包括巴黎管弦乐团,莱比锡格万德豪斯管弦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和伦敦交响乐团。

Jaap van Zweden出生于阿姆斯特丹,他19岁时被任命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队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音乐总监。他在大约20年后的1996年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他仍然是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的名誉首席指挥,在那里他担任首席指挥(2005-2013年),担任皇家法兰德斯乐队的首席指挥(2008-2011年),曾任达拉斯交响乐团音乐总监(2008-2018年)

梵志登(Jaap van Zweden)被评为2012年《美国音乐》年度最佳指挥,并于2018年成为CBS60分钟个人简介的主题。

前任总监

艾伦·吉尔伯特

前任音乐总监吉尔伯特

艾伦·吉尔伯特1967年2月出生于美国纽约,其父麦克·吉尔伯特和其母武部洋子(Yoko Takebe)均在纽约爱乐乐团艺术家。他从小学习小提琴,毕业于柯蒂斯音乐学院。在朱莉亚音乐学校他跟随Otto-Werner Mueller学习指挥,1994年以硕士文凭毕业。此外他也在哈佛大学师从Leon Kirchner与Peter Lieberson学习作曲。曾任克里夫兰管弦乐团助理指挥。2001年他首次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此后指挥了23次。2008年上任前,他是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音乐总监,以及美国圣塔菲歌剧院音乐总监。目前吉尔伯特与乐团的合同为5年,每个演出季指挥12周。

吉尔伯特与世界各顶级乐团合作的经历不胜枚举,就像他的前辈们一样,他也是个传奇的音乐家。在纽约爱乐乐团,他充分展示了曲目的深度和广度,曾指挥过贝多芬、贝尔格、科普兰、艾夫斯,还有亨德尔的《弥赛亚》、马勒的《悼亡儿之歌》等一系列作品。可以回想2004年的一个晚上,当吉尔伯特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奏艾夫斯的《第四交响曲》时,为我们营造出暴风雨般癫狂却又透着极度清晰的音响。事实上,这是对音乐表现的极端热爱与他温和而不过分夸张的表达方式相融合的结果,这赋予了他一种极大限度将一个乐团潜力挖掘出来的巨大力量。

洛林·马泽尔

前任音乐总监马泽尔

洛林·马泽尔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他有生之年已经指挥了150多个交响乐团的5000多场歌剧和音乐会,定期出现在世界著名的音乐厅和歌剧院里。马泽尔曾经担任过以下职务:柏林德国剧院艺术总监(1965-1971年),克利夫兰管弦乐团音乐总监(1972-1982),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总监和首席指挥(1982-1984),匹兹堡交响乐团音乐总监(1988-1996)。到2002年为止,他是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从2002年起,他开始担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马泽尔193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四岁随父母移居美国,五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他从儿童时代就已经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指挥天才。马泽尔八岁时第一次公开指挥一支大学交响乐团,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从九岁到十五岁,他曾经指挥过美国多数的主要交响乐团。

1953年,马泽尔在意大利卡塔尼亚的贝里尼剧院接替一位生病的指挥而登台,之后他在欧洲许多交响乐团、歌剧院和重要的国际音乐节中担任客座指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马泽尔曾经在1980至1986年、1994年、1996年和1999年指挥过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使他成为继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第二任指挥波斯考夫斯基之后指挥过最多场次该场音乐会的指挥家。马泽尔的指挥风格清新、潇洒,稳重之中不乏幽默。他有时还担任乐队的小提琴独奏部分,给全世界的乐迷留下深刻的印象。在1999年的新年音乐会上,他的小提琴独奏令全世界的乐迷如醉如痴。他以小提琴家的身份曾经出现在与25个世界知名的交响乐团的演出活动中,其中包括以色列爱乐、纽约爱乐、布拉格爱乐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等。在2000年马泽尔70周岁之际,大师以小提琴家的身份出现在伦敦、柏林、维也纳、纽约、东京、马德里、罗马、米兰、慕尼黑和巴黎等世界许多城市中,演奏勃拉姆斯、巴托克和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以及他自己的乐曲《为小提琴和乐队创作的作品》。

马泽尔使用的那把小提琴是于1723年制作的斯特拉底瓦里琴。在历届新年音乐会的多次演出中,马泽尔还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乐手们把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小道具,如哨子、三角铁、木板等,自然地融入施特劳斯家族优美的舞曲中,给施氏家族动感强烈的波尔卡舞曲增添几分诙谐。这种特殊的“创作”使得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新意不断,成为在辞旧迎新之际奥地利人献给全世界人民一份优雅的贺岁礼物。

马泽尔是个语言大师,他在199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他连续用十几种语言向全世界的乐迷们致以新年的问候,也就是在这一年,马泽尔先生把从中央电视台转播小组工作人员那里学来的中文“新年好”也使用上了,在中国乐迷中传为佳话。

历任指挥

梵志登(2018年至今)

艾伦·吉尔伯特(2009至今)

洛林·马泽尔(2002年—2009年)

库特·马祖尔(1991年—2002年)

祖宾·梅塔(1978年—1991年)

皮埃尔·布列兹(1971年—1977年)

乔治·塞尔(1969年—1970年)

伦纳德·伯恩斯坦(1958年—1969年)

德米特里·米特罗波洛斯(1949年—1958年)

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1949年—1950年)

布鲁诺·瓦尔特(1947年—1949年)

阿尔图·罗津斯基(1943年—1947年)

约翰·巴比罗利(1936年—1941年)

阿图罗·托斯卡尼尼(1928年—1936年)

威廉·门盖尔贝格(1922年—1930年)

约瑟夫·斯坦斯基(1911年—1923年)

古斯塔夫·马勒(1909年—1911年)

瓦西里·萨封诺夫(1906年—1909年)

华尔特·丹诺施(1902年—1903年)

艾米尔·珀尔(1898年—1902年)

安东·塞德(1891年—1898年)

希奥多·汤玛斯(1877年—1891年)

列奥波德·丹诺施(1876年—1877年)

卡尔·贝尔曼(1855年—1876年)

希奥多·埃斯菲德(1848年—1865年)

乌瑞利·克莱里·希尔(乐团创始人,1842年—1847年)[1]

文化使者

纽约爱乐乐团

2008年2月25日至27日,美国纽约爱乐乐团一行250余人(含记者)访问平壤,并于26日晚18点给朝鲜民众献上一场精彩演出。演出开始时,乐团奏响朝鲜国歌《爱国歌》和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全场观众起立致敬。这是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国土上第一次响起美国国歌,看见美国星条旗。

该团正式演出的曲目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1848年创作的《罗恩格林》第三幕序曲(婚礼进行曲)、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1893年留居美国时创作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1928年创作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及用朝鲜传统民谣改编的乐曲《阿里郎》。演出过程中观众和演员情绪饱满,当指挥马泽尔在介绍曲目《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时风趣地说:“希望有一天哪位作曲家也写一曲《一个美国人在平壤》”时,全场爆发出笑声和掌声。演出持续近两个小时,观众长时间热烈掌声证明演出非常成功。78岁的马泽尔神采飞扬,精神饱满,与首席小提琴手向观众频频挥手,最后离开的舞台。此情此景验证了他下飞机时“音乐是促进人们之间交流的桥梁”的论断。

两天的时间里除了演出、彩排之外还举办了访朝演出的新闻发布会,出席了朝文化相举行的欢迎宴会,观看了朝鲜民族歌舞,参观了金元均音乐学院,并与朝国家交响乐团进行专业交流。该团于27日下午离开平壤赴韩国。2月25日,美国纽约爱乐乐团成员抵达朝鲜首都平壤后在飞机前合影。纽约爱乐乐团于当日当地时间16时(北京时间15时)抵达平壤,他们将在这里的剧院内演出交响乐。这是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支访问该国的美国交响乐团。美国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马泽尔抵达朝鲜首都平壤后在机场接受采访。

美国纽约爱乐乐团一行250余人乘坐韩亚航空公司的包机于25日下午自北京抵达平壤,开始历史性的“朝鲜之旅”。这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8年成立以后第一支来访的美国交响乐团。朝鲜文化省副相宋锡焕、平壤市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植等有关官员及文艺工作者当天在平壤顺安国际机场热烈欢迎纽约爱乐乐团的到来。

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大师马泽尔在机场对众多新闻媒体说,他虽然不是政治家,但他认为音乐是促进人们之间交流的很好的桥梁。他表示将尽一切努力使这次在平壤的演出获得成功。纽约爱乐乐团团长扎林·梅塔在离开北京前曾对媒体说,这次在平壤的演出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活动,他对此充满期待和感到兴奋。他希望这次演出有助于美朝实现关系正常化。

纽约爱乐乐团是应朝鲜文化省和艺术交流协会的邀请访问平壤的。该乐团26日将在东平壤大剧场举行一场演出。演出的曲目包括朝鲜国歌《爱国歌》和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以及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代表作歌剧《罗恩格林》序曲至第三章、19世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和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名作《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演出活动

2022年7月20日至30日,纽约爱乐乐团以线上展播的方式参与上海夏季音乐节。[4]

疫情影响

2020年3月12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纽约爱乐乐团,宣布将暂时关闭。[2]

2020年6月10日,纽约爱乐乐团通过其官方网站发表公告,宣布取消2020年所有演出,至少到2021年1月6日前现场演出不会恢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