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构成一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有自信心的人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困难,能独立地采取决定,处事果断,并且能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常常会攀比自惭,优柔寡断,易受暗示,萎靡不振,拒绝他人,但有时又会突然生出荒诞之念头或举动,掩盖自卑心理,有明显的求败预期倾向。

中文名

过度自信

近义词

自负

外文名

Conceit:|vainglory|

特点

盲目独断,坚持己见

利害

相对有利

影响

直接关系一件事的成败

自信心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的独断性的意志品质,与自觉性品质相反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过度自信的决策者总是对自己的决定具有独断性,坚持己见,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实际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也不肯更改自己的目的和计划,盲目行动,一概拒绝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是缺乏自觉性和意志薄弱的表现。

几乎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存在过度自信,在物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律师、谈判人员、工程师、企业家、证券分析师、驾驶员等的判断过程中,都观察到了过度自信现象。

过度自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认知偏差,投资者认为自己所拥有知识的精确度要比实际上所具有的精确性更高,故而他们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总是走向极端。过度自信一般会出现在自己擅长的专业上。

生活领域中适度的过度自信是有利的,可投资决策中的过度自信却是很危险的。

投资决策

过度自信是典型而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偏差,并在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决策者对他们的交易水平常常是过度自信的。其实,很多管理者都存在过度自信现象;当面对不确定性时,过度自信的人会认为自己具备足够能力,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给自己带来的危机;当然,很多时候,人们把过度乐观等同于过度自信,即对所处的不确定性环境持乐观态度。

例如,投资者对未来股市持乐观态度,经营者对即将开发的新产品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当然,过度自信具有程度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过度乐观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们去迎接挑战;如果超过了这种程度就是你所谓的无知了。也就是用我们中国话所说的无知者无畏的状态了。适度的过度自信是一种积极情绪或者说信念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心理学家也发现过度自信在成功人士中是普遍存在的。

再者,股票市场的繁荣往往导致人们更加过度自信,人们认为自己是很精明的。一,已经获得收益的投资者在未来的决策中会倾向于更加过度自信;二,已经获得收益的投资者在损失时痛苦较小,因为赌金本自来于赌场,如果在接下来的赌博中他输了,心里会认为这些钱本来就不是他的,他的痛苦就比较小,而且痛苦也容易被已获得收益所带来的愉悦感缓冲了;三,投资者在实现了收益后,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更大的投资活动,这时变得不再回避风险。

行为金融

行为金融学是专门研究证券心理的一门学科,而人们的心理偏差和偏好主要表现为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心理账户、证实偏差和时间偏好等。过度自信其研究的心理现象之一。

行为金融还有一个对应的职业:行为金融分析师,对行为金融学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登入官网注册行为金融分析师,获取更多行为金融学资讯。

应对方法

过于自信即是自负了,可判断人是否过于自信必须综合考虑,以免被人以此为借口打击于人,纠正自负方法如下:

首先,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已见、惟我独尊的形象。

其次,与人平等相处。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第三,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第四,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可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