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宋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类型

即事感怀

主题

抒怀

主题

感伤

主题

怜悯

人物

歌女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了两方面,一方面切合歌者身份,回照他歌声的美妙;另一方面又暗喻他处境困难,渴望人们同情与施舍。

前两句“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诗人黄昏时分行走在街上,忽然听到路边有人在卖唱,声音纡徐婉转,可是诗人从中品出了某种不平的感慨。于是他停下来打量了一下歌者,只见他面黄肌瘦,在这日暮时分还不得不忍着饥饿高歌,以求行人布施。诗写得音调和谐,起句以问句形式,为下句作铺垫,次句自答,补足题目,写出歌者的心声。

后两句“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使用流水对,进一步阐述歌者的歌声中何以有不平的音符,从对音乐的感受转移到直接的描述,通过“日晏”“忍饥”“强作”三个词,把歌者内心的惨痛与生活的艰难完全表现出来,诗又以“可怜”二字领句,表明自己同情的立场。

整首诗写的是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苦命人,诗的句法与结构很接近,合在一起,可全面地理解范成大诗作的内容与思想状况。[2]

创作背景

范成大晚年退职家居后,写了很多描写下层百姓痛苦的诗歌,此诗就是其中一首,诗风朴实自然,带有乐府民歌的特性,同时往往学民歌用双关、谐音词等手法,使诗活泼生动。[2][1]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作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传世。

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咏河市歌者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李梦生解 . 宋诗三百首全解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05 . 238 .[3] 李梦生 . 宋诗三百首全解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05 . 237-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