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盗龙(属名:Sinraptor)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蜥形纲,双孔亚纲,蜥臀目,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晚侏罗纪的中国。

董氏中华盗龙发掘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体长7.2-7.6米,头骨85CM,体重在1.5-1.7吨,稍小于北美脆弱异特龙平均水平。而和平中华盗龙则发现于四川省自贡市和平乡,体长8.5-9米,头骨104CM,体重在2.4-3吨,大于北美脆弱异特龙平均水平。已有两个被命名种,董氏中华盗龙(S. dongi)以及和平中华盗龙(S. hepingensis)。主要特征包括:大脑袋、中等大小而强壮的前肢、长腿、粗壮的躯体。

中华盗龙是双足的肉食性恐龙,以捕猎其它恐龙为食,偶尔也会食腐,在它生活的区域,没有其它恐龙能够威胁到它。速度很快,而且咬合力惊人,它们捕食的对象可能就是著名的巨无霸马门溪龙,曾经有化石显示中华盗龙被马门溪龙的尾锤打伤并愈合的例子。

中文名

中华盗龙

外文名

Theif from China

蜥形纲

董氏中华盗龙

化石时期

侏罗纪晚期

保护状况

化石

食性

肉食

中棘龙科

动物界

蜥臀目

分布区域

中国西北部和四川的沙溪庙组

拉丁学名

Sinraptor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纲

双孔亚纲

亚目

兽脚亚目

体长

约8米

脊索动物门

食性

肉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生存时期

侏罗纪

中华盗龙属

简介

中华盗龙

中华盗龙,Sinraptor,意为来自中国的盗贼。中华盗龙属下有两个种:董氏中华盗龙,Sinraptor dongi,和平中华盗龙,Sinraptor hepingensis。董氏中华盗龙发掘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而和平中华盗龙则发现于四川省自贡市和平乡,说明中华盗龙曾经分布较广。它比异龙更原始,与在四川发现的永川龙比较接近,但头骨比永川龙更长更低。研究者提出,把在四川自贡发现的和平永川龙并入中华盗龙属,作为这个属的第一个种,即和平中华盗龙。侏罗纪晚期是肉食龙类最繁盛的时期之一。我国所发现的属于晚侏罗纪的大型食肉恐龙除单棘龙外还包括中华盗龙,永川龙和四川龙。后三者都属于一科,为中华盗龙科,Sinraptoridae。而单棘龙被认为有时候会成为中华盗龙的非常规食物,因为单棘龙的化石上有疑似中华盗龙属的咬痕。中华盗龙的腿很长,个子在同体长的恐龙里很高。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中华盗龙犹他盗龙
外观

体长约8米约5~7米
分布区域中国西北部和四川的沙溪庙组北美洲
生存时期侏罗纪白垩纪
食性肉食性肉食性
展开表格

外形特征

中华盗龙

董氏中华盗龙:体长7.5米,头骨85厘米,体重在1.8吨。小于北美脆弱异特龙平均水平。和平中华盗龙:体长9米,头骨104CM,体重在3.5吨。大于北美脆弱异特龙平均水平,主要特征是:头骨粗壮,头骨高长比适中,头骨两侧六对开孔,外鼻孔鹅卵形,侧颞颥孔大小适中,前后最宽处在中下部,上颌骨有上颌骨凹,顶骨突起高,后侧突发育。头骨上的额骨和顶骨愈合。下颌孔大,前颌齿4,下颌齿数不超过15。颈椎后凹型,背椎双平型,背神经棘矩形板状,较高。5个愈合荐椎,尾椎双凹型,前部尾椎神经棘高,腰带坚实,耻骨和坐骨干愈合,耻骨的脚状突发育一般,腿长,身高在同体长食肉恐龙里很高。

发现过程

1824年英国的古生物学家巴克兰首次发现了肉食性的巨齿龙,从此揭开了凶猛残暴肉食性恐龙王国的内幕。这次中华盗龙的发现,使人们能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过去尚未被揭晓的兽脚类肉食龙的秘密,所以说它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因为董氏中华盗龙的化石保存在非常坚硬的围岩里,所以它是经过科学家们1987年、1988年两年的艰苦的工作才被发掘出来的。

发现董氏中华盗龙,是中加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巨大成果之一。这条恐龙发现于准噶尔盆地石树沟组地层中,时代为侏罗纪晚期。这是一具保存得相当完整的骨架,只缺少前肢及部分尾椎。它是由加拿大的菲利浦·柯里与中国的赵喜进共同研究的,鉴定结果这是新科、新属、新种。种名赠与董枝明,以纪念他发现这种恐龙以及在研究永川龙上的功绩。由于是首次在中国发现这种兽脚肉食性恐龙,所以命名为中华贼龙科中华盗龙属。

种属分类

中华盗龙的颅骨

中华盗龙属下有两种恐龙一一董氏中华盗龙与和平中华盗龙。董氏中华盗龙是在我国的新疆准噶尔盆地发掘的,而和平中华盗龙则在我国四川省自贡市和平乡发现的,这说明了中华盗龙曾经分布较广。

化石状况

中华盗龙

中华盗龙头骨保存相当完好,特征为颧骨发育成大的气腔,腭骨也气腔化,颞颥间骨较长,并包含眶后骨。中华盗龙较异特龙更为原始,与永川龙的关系则更为接近。两个种的中华盗龙体型相差较大 董氏中华盗龙:体长7.5米,头骨85CM,体重在1.8吨。和平中华盗龙:体长9米,头骨104CM,体重3.5吨。

化石展示

和平中华盗龙正在中国四川省自贡市自贡恐龙博物馆展示中。

中华盗龙

命名

中华盗龙又名中国盗龙。是兽脚类恐龙的一种,意为“来自中国的盗贼”,生存于晚侏罗纪的中国。中华盗龙的身长经测量大约有7.6米,高度接近3米。已有两个被命名种,分别为董氏中华盗龙和和平中华盗龙。

最早的中华盗龙发现于准噶尔盆地石树沟组地层中,这是一具保存得相当完整的骨架,只缺少前肢及部分尾椎。由于是首次在中国发现这种兽脚类肉食性恐龙,所以将其命名为中华盗龙。

斗争的武器

考古学家还曾在草食性恐龙的身上发现过中华盗龙留下的牙印呢。这些痕迹可以告诉我们,像中华盗龙这样的兽脚类恐龙打斗时是用嘴当武器的。中华盗龙的颅骨有1米长,因为它们是用嘴当武器,所以相互间的打斗很可能非常激烈和血腥。

近亲

侏罗纪晚期是肉食性恐龙最繁盛的时期。在我国所发现的侏罗纪晚期的肉食性恐龙除了单棘龙外还包括中华盗龙、永川龙和四川龙。后三者是一科,为中华盗龙科。所以说中华盗龙与永川龙和四川龙可以算得上是近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