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松(学名:Pinus caribaea Morelet )是松科松属植物,乔木,在原产地(中美)高达45米,胸径137厘米,树干枝下高达20米,树冠广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树皮灰色或淡红褐色;幼枝初呈绿色。针叶通常3针一束,稀2针一束,幼时多为4-5针一束。雄球花圆柱形,长1.2-3.2厘米。中国于1963-1964年引种,多栽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为喜光树种,抗风力较强,对土壤适应性广,一般山地土壤均适宜生长。

木材强度大,坚重,粗疏纹理,密度0.620克/厘米。10年生林木管胞长度3.298毫米。综纤维素含量为65%,α-纤维素45%。木材可当湿地松利用,广泛用于桩木、梁柱、杆材、枕木、坑木、承重地,承重木结构、细木工等;含松脂多,干燥稍慢,不耐腐,做屋外用材需作防腐处理,还可用于造纸,使用混合木浆生产包装纸。

中文名

加勒比松

亚科

松亚科(Pinoideae Pilger)

拉丁学名

Pinus caribaea Morelet

植物界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

松杉纲

松杉目

松科(Pinaceae)

别名

古巴松

松属(Pinus Linn)

亚属

双维管束松亚属

加勒比松

变种

古巴加勒比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巴哈马加勒比松

命名者及年代

Morelet,1851

分布区域

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有栽培

油松组

形态特征

加勒比松

乔木,在原产地(中美)高达45米,胸径137厘 米,树干枝下高达20米,在古巴、巴哈马群岛则大小中等,很少高达21米,胸径30厘米,树冠广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树皮灰色或淡红褐色,裂成扁平的大片脱落;枝条每年生长多轮,节间很短;幼枝初呈绿色,有白粉,后变呈橘褐色,一年生枝微有白粉;冬芽圆柱形,芽鳞窄披针形,边缘有白色睫毛。

针叶通常3针一束,稀2针一束,幼时多为4-5针一束,第二年脱落,稍有光泽,深绿色或淡黄绿色,长15-30厘米,径约1.5毫米,每边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有角质尖头;树脂道内生,2-8(多为3-4)个;叶鞘宿存,长1-1.5毫米,淡褐色。

雄球花圆柱形,长1.2-3.2厘米,无梗,多数集生于小枝上端,雄蕊的药隔淡紫色,花药黄色。球果近顶生,弯垂,卵状圆柱形,长5-10厘米,稀达12厘米,径2.5-3.8厘米,脱落后通常有基部的几枚种鳞残留梗上;种鳞微反曲或斜伸,鳞盾有光泽,茶褐色或淡红褐色,肥厚隆起,有横脊,鳞脐宽4-5毫米,顶端有小刺尖头,长不及1毫米;种子斜方状窄卵圆形,顶端尖,基部钝,微呈三棱状,长6-7毫米,有灰色或淡褐色斑点,种翅深灰色,长2-2.5厘米,下部关节松、易脱落(中美及巴哈马群岛产的变种),或种翅基部紧包种子边部、不易脱落(古巴产的变种)。

主要变种

加勒比松有三个变种:

古巴加勒比松

(Pinus caribaeaMoreletVar.caribaea):即古巴产的加勒比松,古巴加勒比松成熟树木的针叶、球果及种子特征与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相同,针叶3针一束,少数4或5针,极少2针;树脂管典型数为3-4个(2-7个);球果一般长7-10厘米,种子长5.7-6.5毫米。古巴加勒比松的苗木和幼树的特征与巴哈马加勒比松近似,幼苗亮绿色,次生叶出现早(苗龄3-4个月),生长较慢。分布于北纬21°35′-22°50′,仅见于古巴西部和松树岛,海拔高度335米以下。

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Pinus caribaeaMoreletVar.hondurensis Barrett etGolfari):即洪都拉斯产的加勒比松或中美产的加勒比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则幼苗细长,苍白绿色,次生叶发育迟,苗龄9个月后方出现,生长迅速。分布于北纬12°13′-18°00′的中美洲大陆,从墨西哥的昆达拉鲁斯州南部经英属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至尼加拉瓜等地,海拔高度自海平面以上至海拔1000米。

巴哈马加勒比松

(Pinus caribaeaMoreletVar.bahamensis Barrett et Golfari):即巴哈马产的加勒比松,巴哈马变种则针叶2或3针一束,幼苗有时4针,极少5针;树脂管7-9个,少数3-4个;球果小,平均6-7厘米,种子平均稍长于5毫米。分布区偏北,位于北纬23°25′-27°25′,包括巴哈马群岛和凯科斯群岛,海拔不超过12米。

生长环境

加勒比松为喜光树种,抗风力较强,对土壤适应性广,一般山地土壤均适宜生长。在中美大陆,加勒比松生长于沿海平地上及山区海拔480-900米地带。年降雨量1250-2000毫米,一年之中有3-4个月的旱季,一般气侯在其分布区南部为热带,分布区北部为亚热带,山上林木的直径较生于沿海平地者为大。适于生长在无石灰性的沙质土壤地方。

整个自然分布区的大气候基本属于热带性,具有明显的夏雨型特征。年平均温度22-28℃,11-1月间受寒冷北风影响,内陆高地的最低温度5℃;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局部地区少至660毫米,最高地区3900毫米,旱季2-6个月不等;此外每年6-10月间,常有飓风侵袭。

分布范围

加勒比松

原产地的地理范围为北纬12°13′-27°25′,西经70°41′-89°25′;分布于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哈马群岛、古巴西部、中美东部沿海地区的洪都拉斯、危地马拉东部及尼加拉瓜东北部。

加勒比松的引种区域几乎遍布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国家,主要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海拔高度在赤道附近可达2500米,南北纬15°处达1500-2000米,20°处达1000米左右。

中国于1963-1964年引种,多栽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广东(广州、湛江、合浦、雷州、韶关)、福建(福州)、海南、广西南部、浙江(富阳)。

繁殖方法

采种

要注意选择干性优良、速生、以及抗逆性强的作为采种母树。球果于7-8月间成熟,在球果由青绿色转呈灰色、果鳞微裂、种子未散落前进行采果。简单的处理方法可将之推开曝晒,并加翻动,果鳞充分裂开,种子即可脱出。用烘房加温干燥处理,可以不受天气限制,在两天内可以全数脱出种子,但要注意温度不能超过40℃,否则会损害发芽力。种子的重量变化较大,一般古巴变种的种子每千克约60000粒,洪都拉斯变种约为50000-70000粒,巴哈马变种约为80000粒,干燥至含水率12%以下的种子,在室温下贮藏3个月发芽率未有明显降低,如要保存时间较长的,则应干燥后冷藏。

播种

可在秋季采得种子后,天气尚未转冷时进行,或者可保存至次年春暖时播下,若在低温季节,或连续阴雨天,应设简易棚架,盖上塑料薄膜,并注意防鼠鸟为害,要视天气和幼苗情况,及时将薄膜撒除。

播种前可用40℃温水浸种,冷却后仍在水中浸24小时,再以2%的福尔马林或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冲洗干净后播种。最好采用移芽苗进行容器育苗,种子在播种床上发芽后,在将要发出侧根时移植于容器上。应注意接种菌根菌,特别是用塑料薄膜作容器的,菌根菌较难传播,应在加勒比松已成林的林地或壮龄树下挖取菌根土(如当地无加勒比松大树,可试用温地松或其他松类的菌土),铺盖于容器的土壤表面。菌根之感染,是在幼苗侧根初发出时开始,因此菌土应在此时放入,如过早加入菌土,菌根真菌有一较长时期未遇上寄主,就会失效。

栽培技术

加勒比松苗期较荏弱,不宜裸根苗造林,更不宜直播造林,仍以用容器苗造林为稳妥。

选地

加勒比松对立地的要求不很严格,在水土冲刷的裸露红壤土坡地,在有铁结核层的砾质壤土丘陵,在海岸的泥炭土地,都可以生长正常,但要避免选用通透性不良的粘土地和积水地。造林地的土壤不必很肥沃,但要有足够的保水力,最好是选择土壤为酸性反应、透气性良好、土层较深厚的缓坡地。

整地

当以全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最大,但造林费用也较高,而且会引起水土流失。一般只进行带垦或块状整地,但仍要注意保持水土,穴垦宽深约30厘米,最好施入混有磷矿粉的堆肥或土杂肥作基肥,保持高水平的磷和低水平的氮最能促进加勒比松的生长,氮肥过多常会导致植株生长受抑制。

移植

造林密度

以每亩100株左右较为恰当,如2.3米×2.3米或2.5米×2.5米的株行距,可以参考采用,若植树后可以用机耕松土抚育的,则应采用2米×3米的株行距。

造林季节:

容器苗造林不受季节限制,只要雨前雨后栽植,就可以保证成活率高。应掌握好季节,可采用6-9个月生,高20-30厘米的幼苗造林。

抚育

加勒比松苗期较弱,新植幼林应注意除草松土等抚育工作。地势变缓的能用机耕垦地抚育效果更好。追施肥料当更能提高生长率,但仍应以磷肥为主;氮肥是需要的,但施用量不宜多,尤其不宜单独施用氮肥。

加勒比松自然整枝良好,一般不进行人工修枝。但若为了改善于形.减少火患,有必要进行人工修枝时,则可在6-8年生时,将树高三分之二以下的枝条修除,即修枝高至离地面2米左右。以后视林分生长发育情况,每隔4-5年修枝一次,修枝高度最大不应超过树高的50%。

很多地方对于加勒比松人工林的经营,常因早期生长快,20年左右开始减慢的特点,以短轮伐期进行生产中、小径材,一般把始植的株行距放宽。除了必要的卫生伐外。直至主伐都不进行疏伐,这样就可以在短期内取得较大量的木材,林地利用的周转率高,最适宜于作纸浆材、坑木、桁椽等用材的经营。

病虫害防治

加勒比松常见病虫害有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1]

湿地松粉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防治苗木、盆景等随意调运。

(2)加强林区管理。在种苗繁育基地或调运检疫中发现带虫苗木(含接穗等繁殖材料)、枝条等,应就地销毁或作薪炭材使用;加强林区抚育,科学肥水,增强树势,减少发病;及时剪伐,发现有虫枝立即剪除,集中烧毁。

(3)化学防治。带皮原木采用溴甲烷薰蒸处理,用药量为20-30g/m3,薰蒸时间24h或剥皮后再调出。

(4)生物防治。疫区或疫情发生区可采用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进行林间喷雾,或引进原产地的天敌如寄生蜂等进行防治。[2]

松突圆蚧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严禁随意调运苗木。

(2)加强林区管理。松林应适当进行修枝间伐,保持冠高比为2:5,侧枝保留6轮以上,以降低虫口密度,增强树势;发现有虫枝及时修剪,减少虫源。

(3)化学防治。可采用松脂柴油乳剂(0号柴油:松脂:磷酸钠=22:38.9:5.6)3-4倍、40%久效磷乳油800-1000倍液均匀喷洒,杀虫效果可达90%以上。

(4)生物防治。可在林间小片繁殖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种蜂,人工挂放或用飞机撒施就地繁育的种蜂枝条的办法放蜂。[3]

松针褐斑病防治方法

1. 严格进行种苗检疫,防止从发病地区引进种子、苗木及接穗。

2. 营造湿地松或火炬松人工林时,避免大面积连片集中,以免造成连片迅速蔓延受灾。病害一旦发生,及时调查确定发病中心,砍除重病树,剪除重病枝,然后喷洒杀菌剂,以控制或消灭发病中心,防止病害蔓延发展。

3. 苗圃、种子园、幼林可使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7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70%百菌清800—1000倍液喷洒,每半月一次,连续2—3次,效果明显。

4. 湿地松个体间存在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在重病林分中选择健康或轻度感病的单株,通过嫁接繁殖,可获得抗病无性系。[4]

主要价值

加勒比松在原产地是提供针叶树木材的主要树种,认为是相当于湿地松木材来利用的,广泛用于桩木、梁柱、杆材、枕木、坑木、承重地板、承重木结构、细木工等方面;含松脂多,干燥稍慢,不耐腐,作室外用材需经防腐处理。易感染变色菌而至木材蓝变。用于造纸,使用混合木浆生产包装纸,各国引种的结果,在造纸利用方面尚不完全满意,主要是纸张的强度低,白度亦低。

中国引种的,以广东湛江地区10年生树作试验,气干容重为0.47,顺纹压力289千克/平方厘米(单位下同),弯曲521,弯曲弹性模量50000,端面硬度320;与原产地成熟林木气干容重达0.62相比,显然尚未达到成熟。10年生林木管胞长度3.298毫米,宽0.044毫米,总纤维素含量为65%,α-纤维素45%;制化学浆结果反映出其纤维比较扭曲、柔软,抄成纸张的平滑度会较佳,主要缺点是耐折度低,硬度偏大,耗碱量多,还会有松脂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