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地处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下辖8个街道、7个镇,另有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共有840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73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万。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8.7亿元,增长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7.9亿元,增长12.5%。[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莱芜区常住人口816009人。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08.82亿元。[8]

莱芜区位于汶河两岸,是古老的大汶口文化发源地之一,是嬴姓发源地。古有嬴国,古城址在今羊里镇城子县村一带。商代,牟子国建立,都城在今钢城区辛庄镇赵家泉村。境内因古代有嬴国和牟子国,因此有“嬴牟故国”之称。抗日战争时期,莱城区是鲁中地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中共泰安地委、泰安军分区、一一五师兵工厂、北海银行等抗日军政机关与境内人民一起团结抗日,发生过吉山战斗。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2]

中文名

莱芜区

火车站

莱芜东站

别名

山东钢城

所属地区

山东省济南市

面积

1739.61 km²

人口

816009人

地理位置

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

著名人物

吴天明

地方特产

莱芜辣子炒鸡、莱芜花椒炒饼等

知名产业

盛产生姜、大蒜、蜜桃等农产品

电话区号

0531

政府驻地

凤城街道

外文名

Laiwu District

行政类别

市辖区

方言

冀鲁官话-石济片-聊泰小片-莱芜方言

著名学校

莱芜职业技术学校

车牌代码

鲁S、鲁A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邮政区码

271100

下辖地区

8个街道、7个镇

行政区划代码

370116

前身

莱芜县

GDP

908.82亿元(2021年)

著名景点

莱芜战役纪念馆、齐鲁长城

机场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

历史沿革

春秋为牟国、齐嬴邑、平州(汉为梁父)邑地。秦置嬴县,(治所在今羊里镇城子县村),属济北郡。

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今钢城区辛庄镇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以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故址在今淄川东南的口子乡城子庄。嬴、牟、莱芜三县同属泰山郡。

莱芜区

东汉、三国、魏晋沿袭未变。

隋唐以后,相继无牟、嬴、平州建置,代之以莱芜。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县城迁至今莱城东北南文字村。

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县治由南文字村迁至今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县委县政府驻口镇,1953年秋县委县政府由口镇迁至莱城,相继隶属泰安专署、济南市、泰安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改为县级莱芜市,由泰安市代管。

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

2019年1月9日,撤销地级莱芜市,原莱芜市莱城区为济南市莱芜区。

2019年1月16日,济南市莱芜区挂牌。[4]10月1日,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政府正式在文化北路001号(原市委大楼)挂牌,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政府正式迁入原莱芜市委大楼。[3][5]

莱芜的由来

莱芜,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今城东10公里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今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秦置嬴县(治所在今城子县村),属济北郡。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今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东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故址在今淄川东南21、5公里的口头乡城子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莱芜区位于山东中部,齐鲁腹地,泰山东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6°02'46″~36°33'10″,东经117°19'0″~117°58'05″,北以齐长城与济南市章丘区相邻,东靠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南接济南市钢城区和新泰市,西连泰安市岱岳区,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莱芜区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境内侵入岩发育良好,广布全域。岩石类型较复杂,其中以酸性岩为主,其次为中性岩,少量为基性、超基性岩。境域地层发育较为齐全,有泰山岩群、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部山脉为泰山余脉,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西部开阔,中部为低缓起伏的泰莱平原,由长埠岭延伸入泰安。境内海拔最高点994米,最低点148米。境内有大小山头1000余个,其中海拔900米以上的3个。北部为泰山余脉,近东西走向。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走向与北部泰山余脉大体平行。两山脉诸山皆为山势陡峻、切割强烈的中低山。

水文

莱芜区境内河流98%属于黄河流域大汶河水系,2%属于淄河水系。长5公里以上的有60余条,其中嬴汶河(亦称汇河)最长,为59公里。淄河上游在境内有和庄河、啬泉河、崮山河,以北源和庄河为主流,境内长12公里。

气候

莱芜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年平均气温13℃,与常年基本持平。年降水量695.1毫米,比常年平均偏少。全年平均无霜期202天。境内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443.8小时,光照率55%。年内无明显自然灾害,属气候偏好年份。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风景

莱芜区水资源总量5.157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量4.778亿立方米,地下水贮量2.21亿立方米,其中重复计算1.728亿立方米。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资源明显不足。地表水资源量与降水量相适应,80%以上集中在汛期。汛期除蓄水工程拦蓄外,剩余水量大部分出境。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与降水入渗量相适应。

土地资源

莱芜区土地总面积17.40万公顷(含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雪野旅游区、莱芜经济开发区、泰钢工业园)。其中农用地13.27万公顷,占总面积76.3%;建设用地3万公顷,占总面积17.27%;其他土地1.12万公顷,占总面积6.42%。全区耕地面积4.84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704公顷。

矿产资源

莱芜区地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矿产(含亚矿)42种,其中探明储量的17种,矿产地78处。主要有铁、煤、铜、铝、磷、金、大理石、三叶虫化石等矿种。铁矿石已探明储量近4亿吨,在中国占重要地位。西南部分布的寒武系时期的三叶虫化石(俗称燕子石)为莱芜特有古生物化石,是独具特色的不可再生资源。煤炭已探明储量2.18亿吨,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生物资源

莱芜区境内木本植物有71科、177属、471种;动物有野生的兽类5目8科13种,鸟类7目15科23种,两栖爬行类2目3科6种。人工饲养的畜禽有牛、羊、猪、免、鸡等。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莱芜区(2018年及以前称莱芜市莱城区,下同)辖1个街道(城市街道)、13个镇(张家洼镇、口镇、羊里镇、方下镇、牛泉镇、高庄镇、南冶镇、辛庄镇、苗山镇、上游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11个乡(北孝义乡、圣井乡、铁车乡、见马乡、常庄乡、和庄乡、腰关乡、茶业口乡、雪野乡、鹿野乡、大槐树乡),共有88个管理区,906个行政村(居委会),1085个自然村。区政府驻城市街道。

2000年12月14日,撤销北孝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城市街道办事处;撤销南冶镇、高庄镇,以原南冶镇和高庄镇的行政区域设立高庄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高庄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张家洼镇,以原张家洼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张家洼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铁车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庄镇;撤销常庄乡、见马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苗山镇;撤销腰关乡、茶业口乡,以原腰关乡和茶业口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茶业口镇,镇人民政府驻原茶业口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鹿野乡、上游镇、雪野乡,以原鹿野乡、上游镇、雪野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雪野镇,镇人民政府驻原上游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大槐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王庄镇;撤销圣井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牛泉镇。

2001年5月,成立莱芜经济开发区,将凤城街道办事处所辖程故事、大故事、小故事、冯家林划归其管辖。2001年12月,将凤城街道办事处所辖南姜庄、北姜庄、地理沟、黄泥沟划入莱芜经济开发区。

2002年10月,设立鹏泉街道办事处,将莱芜经济开发区所辖的程故事、大故事、小故事、冯家林、南姜庄、北姜庄、地理沟、黄泥沟和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前宋、后宋、李陈庄、北孝义、孝义楼、中和、南连河、北连河、朴务头、毕家庄、郭家庄、官厂、大桥、孙故事、南孝义、南张家庄、陶家庄、泉子共26个村(居)划归其管辖。

2003年6月,设立泰钢工业园,将凤城街道办事处的曹东、曹西、马庄、古石沟、孟家峪、蔺家庄和张家洼街道办事处的东白龙、西白龙、沙家庄、刘家庄共10个行政村划归其管辖。2003年10月,将凤城街道办事处的杨家庄、西峪、马龙崮、柳龙崮、瓜皮岭5个村划归鹏泉街道办事处管辖。

2005年,该区辖4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凤城街道、张家洼街道、高庄街道、鹏泉街道、口镇、羊里镇、方下镇、牛泉镇、辛庄镇、苗山镇、雪野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茶叶口镇、和庄乡。

2006年6月23日,将凤城街道办事处的东龙崮、南龙崮、前坡、磨山子、近崮、邹家埠、北张家庄、东沈家庄、长安、老鸦峪、孔家庄、姜家庄、傅家庄、大山、小山、侯盘龙、前盘龙、陈盘龙、马盘龙、段盘龙、草沟、汶阳、西陈家峪、中陈家峪、小陈家峪、上陈家峪26个行政村和辛庄镇的郭家沟、秦家洼、大石家3个行政村共29个村划归莱芜经济开发区鹏泉街道管辖。同时,将辛庄镇划归钢城区管辖。2007年4月28日,将雪野镇整建制划归雪野旅游区管理,行政区划仍属于莱城区。

2010年4月30日,将口镇狂山村划归雪野镇管辖。5月10日,撤销和庄乡,以原行政区域设立和庄镇。

2020年7月,撤销莱芜区口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口镇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口镇政府驻地;撤销莱芜区羊里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羊里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羊里镇政府驻地;撤销莱芜区方下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方下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方下镇政府驻地;撤销莱芜区雪野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雪野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雪野镇政府驻地。 

区划详情

莱芜区共辖8个街道、7个镇,分别是凤城街道、张家洼街道、高庄街道、鹏泉街道、口镇街道、羊里街道、方下街道、雪野街道、牛泉镇、苗山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茶业口镇、和庄镇。莱芜区人民政府驻凤城街道文化北路001号。

人口民族

莱芜区常住人口10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348人,出生率11.5‰;死亡人口3312人,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5.5‰。莱芜区境内居民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彝族、壮族、朝鲜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土族、达尔族、布朗族、锡伯族23个少数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莱芜区常住人口816009人。

经济

综述

2017年,莱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62.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2%,比上年提高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79.53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53.67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比为8:49.6:42.4,三产占比同比下降3.2%。人均生产总值61564.09元。

截至2017年底,莱芜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77个,比上年增长36.6%。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107个,新开工47个。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4.4亿元,同比增速6.2%,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全年新纳入53个,完成投资额43.55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63亿元,下降17.84%;第二产业投资120.82亿元,增长11.39%;第三产业投资78.99亿元,增长0.56%。三次产业投资比为2.3:59.1:38.4。民间投资活力激发,全年民间投资完成129.4亿元,增长31.69%。全年工业投资118.19亿元,增长13.54%。工业技改投资63.54亿元,下降13.3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0.65亿元,增长30.37%。

2017年,莱芜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63亿元,同比增长11.46%。其中,税收占比为85.94%。公共财政支出25.17亿元,同比增长0.07%,其中用与核算GDP的八项支出20.1亿元,同比增长4.11%。城镇人口38.6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64%,比上年提高1.86百分点。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561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8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2017年,莱芜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263元,同比增长9.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90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11元,增长8.6%。

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41.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54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277.33亿元,增长9.2%。

2021年,莱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08.82亿元,同比增长4.3%。[8]

第一产业

2017年,莱芜区粮食播种面积33.05万亩,比上年增长0.7%,总产达到15.86万吨,增长2.0%,平均亩产479.8公斤,增长1.4%。蔬菜播种面积17.82万亩,总产量44.41万吨,比上年减少1.3%。肉类总产量3.77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1.72万吨,增长8.8%;牛奶产量0.15万吨,增长72.1%。

2020年,莱芜区粮食总产达到19.34万吨,同比增长1.2%。蔬菜播种面积32.87万亩,总产量111.2万吨,比上年下降9.2%;瓜菜类产量4.49万吨,同比增长12.73%;主要畜禽品种猪牛羊禽肉类产量合计达到5.12万吨。 

2020年,莱芜区组建产业联合体6个,已批复3个,打造市级蔬菜标准园8个、菜篮子保供基地4个、渔业标准园9个;加快省级山楂之恋、市级莲花山茶旅市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分别完成投资18561.27万元、6560.27万元;新增高标准农田1.2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1.2万亩。新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3家,认定“三品一标”77个,“莱芜猪”地标获评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莱芜区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省首批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大王庄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牛泉镇、杨庄镇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234亩,盘活闲置低效土地3800亩。 

2020年,莱芜区提升改造“四好农村路”342公里,完成农村通户道路硬化690万平方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改造提升80个村、新建42个村,处理率超过35%。建成省级美丽乡村达标村40个、示范村4个。泰丰食品获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家庭农场5家,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28个,成功列入全省日光温室补贴试点区。55个村完成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0处,改造农村清洁取暖2.3万户,完成农村改厕1.1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093户。

第二产业

2017年,莱芜区206家规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50.1亿元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轻工业52.2亿元,同比增长28.6%;重工业697.9亿元,同比增长27.8%。规工业实现增加值121.84亿元,同比增长11.72%,比上年同期提高2.8百分点,增速全市排第一位。分地区看,区属工业92.1亿元,增速5.4%;市及市以上工业29.7亿元,增速32.5%。生产同比增长的企业141家,增长面68.5%,比上年提高21.1%。产销率为98.57%,同比提高0.11%,实现出口交货值25.05亿元,增长99.3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稳步增长,其中,粗钢411.09万吨,增长14.7%;生铁443.62万吨,增长9.68%。钢材473.44万吨,增长3.3%。商品混凝土92.48万立方,增长9.5%。

2017年,莱芜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5.05亿元,增长27.11%。实现利润14.88亿元,增长9.3%;利税25.69亿元,增长10.74%;资产负债率71.57%,同比降低2.4%;亏损企业亏损额2.88亿元,同比降低17.4%。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32亿元,同比增长5.63%。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达50家,比上年增加16家。

2020年,莱芜区规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26.82亿元,同比增长12.01%。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65.14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排全市第五位。 

2020年,莱芜区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100.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52.9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0年,莱芜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312.28亿元,同比增长13.69%;实现利润27.71亿元,同比下降4.18%;利税46.3亿元,同比增长1.66%。新兴产业效益良好,全区规模以上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0%。  

2020年,莱芜区建筑业总产值58.9亿元,同比增长1%。年末纳入统计范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达106家,比上年增加33家。

第三产业

2017年,莱芜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2.15亿元,增长29.92%,其中,住宅投资9.37亿元,增长35.9%。房屋施工面积136.4万平方米,增长4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00.5万平方米,增长59%。竣工面积15.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2.1万平方米,增长90%。其中,全年新开工住宅面积37.37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27.6万平方米,增长81.3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2.99万平方米,上年末减少2.37万平方米。

2017年,莱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1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提高0.8%。分行业看,贸易业实现销售额293.25亿元,同比增长45.65%。其中:批发行业完成销售额222.7亿元,增长60.4%,零售行业完成销售额69.3亿元,同比增长12.5%,住宿行业完成销售额0.84亿元,增长89.4%,餐饮行业完成销售额0.45亿元,同比增长-3.0%。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78亿元,增长9.0%。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8.62亿元,同比下降14.3%。其中,出口28.50亿元,同比增长3.4%;进口20.12亿元,同比下降31.1%,贸易顺差8.4亿元。全区实际到账外资350亿美元。

截至2017年底,莱芜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币存款余额549.74亿元,比年初增长额16.0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9%;人民币贷款余额387.55亿元,比年初增长额32.16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0.1%。

现代经济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67.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62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242.5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102.15亿元,增长17.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7∶65.9∶27.4发展为6.2∶66.0∶27.8。人均GDP达到2901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6%。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43.18亿元,同比增长20.1%,占GDP的比重达到3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6921户、私营企业1752家,新增从业人员4.31万人、注册资金31.71亿元。民营经济上缴税金8.88亿元,同比增长54.63%,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13.04%,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1.98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16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98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基本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

招商引资成绩喜人。2007年共引进项目436个,完成招商引资102.1亿元;形成外来固定资产95.6亿元,比上年增长34.6%。

区域经济发展良好。发挥区位优势,以融入全省“一体两翼”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大格局为契机,加快优化经济布局。“四个功能区”和“三个特色产业板块”初具规模,四个功能区2007年完成投资45亿元。镇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各乡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52.82%,乡镇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6%提高到23.2%。全市20个乡镇中有15个地方财政收入超过千万元,其中10个乡镇地方财政收入超过三千万元。

“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60亿元,年均增长12%,争取达到5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3亿元,年均增长5%;第二产业320亿元,年均增长13%;第三产业117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00美元,年均增长12%,争取达到5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13%。物价涨幅控制在4%左右。

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快。企业及行政、财税、投资管理等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事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的国际融合度大大提高,五年累计招商引资300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0亿美元,年均增长15%;其中出口总额12亿美元,年均增长14%;进出口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以上。城市特色进一步突出。城市规划建设不断加强,管理水平较大提高,功能明显增加,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区域协调和空间整合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以莱城为中心、钢城为副中心、中心镇为支点的组团式城市格局。绿色钢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32.8%;耕地保持在90万亩以上,水资源供求矛盾持续改善,形成山、水、生态城市的雏型。

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00元,年均分别增长8%和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70亿元,人均达到21000元。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疗保健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5岁。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平方米。

社会发展进一步和谐。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1万人。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数提高到2.43人。人口素质较大提高,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29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的经济体系,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大幅度提高,在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环境美好的绿色钢城。

文化

近代莱芜

莱芜是革命老区,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

战争时期,因陈毅元帅、粟裕将军指挥的“莱芜战役”而名载史册。莱芜的解放揭开了莱芜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莱芜人民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使莱芜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莱芜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钢城煤都”之称,拥有煤、铁、铜、金、磷及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长石、燕子石等几十种矿藏。其中煤炭储量4亿吨,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产区;铁矿石储量4.8亿吨,占山东省总储量的1/3,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莱芜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产区,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和多种蔬菜、果品,尤其是以出产姜、大蒜、大红袍花椒享誉全国,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

莱芜风土人情淳厚质朴,人民诚实勤劳、热情好客,讲求实干。建立地级市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实业快速发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1995年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997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标准。

风土人情

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民间俗称为“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辞灶、醉司命。

祀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间进行的。胶东地区灶神画像贴在正屋东面的锅灶墙上,两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时,摆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叩头,把旧灶神?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烧时要加一些谷草和杂粮,好给灶王喂马。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山东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县、博平等地却是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旧灶?烧了以后,有的把新灶当时贴上,有的则到除夕再贴,所以对联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的词句。

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普通用的是糖瓜、枣等,临朐还用羊枣、柿饼,威海用糯米饼、小糖瓜,无棣、恩县、博平、招远、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枣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所以成武等地称此为“涂神口”,有的还真在灶神的嘴上或锅灶门口粘上一小块糖。也有的在灶门口抹点酒糟或酒,谓“醉司命”。

供品除糖瓜之类外,有的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供面条,有的还供上用秫秸插成的灶马、灶鸡,好让灶王爷骑马上天,一路顺风。祭祀之后,还要举行欢送仪式。一家人跪在灶王像前,一边磕头一边烧掉旧灶王像和一匹纸马,同时老年人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那些迫切需要生儿育女的则念道:“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这样就算把灶王爷送走了。淄川、招远等地在辞灶之后还有卜灶的习俗,即悄悄外出听人说话以卜吉凶。

辞灶后,据说是诸神上天,百无禁忌,民间家贫不能成礼者多在此时嫁娶,谓之“乱岁”。古代称大寒后10日为阳宅乱岁,嫁娶无禁。农村还多在年底结婚。

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古代腊日没有定期,到了晋代以后,都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为腊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这天成道。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北宋东京(开封)各大寺庙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这种粥叫腊八粥,又叫佛粥。后来民间也做腊八粥,甚至朝廷也做腊八粥,以赠百官。山东各地腊八日吃腊八粥极为普遍。德州的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枣,象征吉祥。腊八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年丰收。黄河口垦荒人家,家有新妇,腊八日用黄米、红枣制糕,名为“吃碗糕”。即墨把腊八节作为农家的节日,据说取自“七人八谷”,是对谷的纪念。

腊八节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死叫化。”旧时,邹平等地的地主为了表示对长工的仁慈,过了腊八节才行辞退,临走时,赠送几个腊八糕。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山东较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带着祭品上坟祭祖。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跨着马回去。

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

交通

莱芜区位于山东省的地理几何中心,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其中有3条分别与京沪、京福和济青相连;2条铁路在境内交汇,与京沪、胶济铁路相连;30分钟可以到达泰山,1小时到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2小时到达开放港口青岛。

截至2017年底,莱芜区公路通车里程1516.98公里(含区、乡及村道),其中,一级公路46.75公里,二级公路128.52公里。公路密度达到公里180.95百平方公里(含县、乡及村道)。

社会

科学技术

2017年,莱芜区专利申请1862件,同比增长7.01%。发明专利授权96件,同比增长33.33%。有效发明专利276件,同比增长33.3%。省级创新平台总数达到37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新建院士工作站2个,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6项,培育山东名牌产品4个。新引进院士2名、泰山学者11名,自主培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名。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底,莱芜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9所,其中,普通中学16所,小学46所,幼儿园157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为5.88万人。5所学校投入使用,4所学校正在扫尾,新建园所8处。

2020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9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18所,小学68所(含民办华清园学校),九年一贯制9所。在校中小学生人数76027人,教师6495人。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销控基本完成。幼儿园335处,幼儿教师3656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83处,公办覆盖率50.23%,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39处,普惠性覆盖率91.8%。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资源加快优化整合,建成标准化家长学校80所、标准化考场605个,完成校园提升工程5所、操场10处。新建提升各式足球场17片、健身工程110处。

学校
本专科学校普通中专职业学校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莱芜职业中专
莱芜技师学院莱芜长勺职业中专
新汶矿业职工大学莱芜卫校
莱钢广播电视大学莱芜旅游学校
展开表格文化事业

2017年,莱芜区建设笼式足球场4片、新型农村社区健身工程1处、镇(村、社区)示范提升工程3处、村级健身工程40处,更新村级健身工程28处,完成11个省定贫困村健身设施配建。农家书屋407个,补充更新图书1.89万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9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7个,村史展馆50处,纪念馆1处。完成农村电影放映工程4884场次、千场文艺走基层活动演出424场次。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6处,市级1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3项、市级非遗项目16项。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底,莱芜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0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拥有病床床位756张;卫生技术人员1198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60元提高到480元,“200元包住院”持续深化,为参保农民减免费用600多万元,累计1.6万人次受益。

2020年6月2日,莱芜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7]

体育事业

截至2017年底,莱芜区举办了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27项、“万步有约”健走活动,获得中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健走示范城市。参加中国、省以上各类体育比赛活动取得中国级金牌8枚、银牌2枚、铜牌2枚,省级银牌2枚、铜牌7枚。

基础设施

截至2017年底,莱芜区累计投入2.7亿元,完成城市核心区拆迁62.3万平方米。北部新城建设全面推进,职业中专、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千佛山医院莱芜院区、嬴城步行街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南部旅游区开发搭起框架,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旅游大道全线通车,“山东小三线”纪念馆等红色记忆工程加快推进,成功创建莲花山省级森林公园。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公路4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75公里、农村改厕6861户,硬化小街小巷44个村27.3万平方米,40个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社会保障

2017年,莱芜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57万人;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16万人;全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11万人、2.1万人、5.66万人和3.3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旅游

莱芜地处齐鲁文化的交汇地带,是齐鲁文化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境内有保存较好、比秦代万里长城还早400多年的齐长城;有产生“一鼓作气”千古佳话的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遗址、齐鲁夹谷会盟遗址;有底蕴深厚的矿冶历史文化;有规模宏大、创意新颖的莱芜战役役纪念馆,生动地再现着陈毅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

莱芜山水秀,风光秀美,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林、洞、峡、潭、瀑、泉等,种类齐全,品味较高,极具开发潜力。到,全市有20多处旅游资源正在开发建设之中,已建成齐鲁大峡谷旅游区(包括房干生态旅游区、天上人家王石门旅游区、黑龙潭景区、独路林海草原游览区)、雪野省级风景名胜区、棋山、华山省级森林公园和莱芜战役纪念馆等二十处景区景点。其中房干生态旅游区和莱芜战役纪念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汪洋台原名钓鱼台,是一座古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传说当年姜太公曾在此垂钓,故得此名。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汪洋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2年在吉山村村东发生了著名的吉山战斗,日伪军包围了原泰山军分区教导队,在激战中,我军有263人壮烈牺牲,原泰山军分区政委、地委书记汪洋同志也在此次战斗中牺牲。该景区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5年兴建,主要有汪洋台、展览馆、钟效培烈士纪念碑等。

每年的清明节,社会各界广大群众都到此扫墓,缅怀先烈。

市区东40里处的承德县仑子乡三榆树村有一石崖,高约200米,海拔720米。石崖上部有一岩洞,“石窦嵌空,横贯山腹,晓日初升,光射石罅,隔山可见朝阳(府志)”,朝阳洞由此得名.

朝阳洞又名蝙蝠洞,位于莱城南10公里处的仙人山阳、凤凰山下,洞口向南.上有石仞陡壁,下临千丈悬崖。洞内凹凸不平,洞径崎岖深邃,景色显绝。洞前十百米长台,护以铁栏,左侧有风岩石室,门前有明清名人碑刻和摩崖石刻,这里古树参天,浓荫遍地,十分雅洁。极目远眺,四周重峦叠嶂,郁郁葱葱,脚下山路蜿蜒,扑面清风消暑,令人胸襟开阔,流连忘返。另有一洞,名曰伏龙洞。位于莱城北二里矿山中,又名狐洞,洞口朝北,洞内高低不平、深不可测,光线幽暗,空气潮润,阴森森、冷飕飕。逢阴雨之际,两洞生云,南云北去,北云南来,两云相连领空,阴阳相合,融为一体,即降甘霖,故称二洞云连。

风景

朝阳洞处山腰,有上下二洞,上洞称“一洞”,下洞称“二洞”。朝阳洞系指一洞而言,主洞全长65米,西口为入口,高2米;东口开阔,高4—5米,宽10余米,洞腑宽17米。东口外有一宽5米、长20米的自然平台,平台上有几株古木,外沿叠砌花墙。主洞上下周围分布大小岩洞百余,大者可建庙宇,小者只容一人栖身。朝阳洞建有道教寺庙一座,名博阅观,康熙四十年(1701年)始建。正殿三间,供奉观音、关帝和娘娘,娘娘像前立催生、送子。左配殿为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尧、舜、禹),分别管赐福、赦罪、解厄。右配殿为三神殿,供奉火神、药神、财神。

朝阳洞是承德红色砂砾岩层中规模较大的溶洞,岩层微斜,二洞以上的岩石中夹有钙质砂岩的透镜体,易溶蚀。三百万年来,由于河水不断的冲蚀,逐渐形成洞穴。早在清代,朝阳洞就被列入“承德十大名景”,现经整修,游人不绝,已成为承德市重要旅游点之一。

莱芜战役纪念馆座落于莱芜市中心的黄山之上,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馆名为迟浩田题写。

莱芜战役纪念馆由革命烈士纪念塔、展览馆和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成“品”字布局。革命烈士纪念塔高19米,花岗石砌成,为全国100个重点纪念碑之一。展览馆设有5个展厅,展板面积700多平方米,馆名为粟裕题写。全景画高17米,周长120米,地面塑形1100平方米,模拟音响、模拟自然光,设有电动旋转看台,融“声、光、电、形”于一体,采取真空幻象,严格的视觉透视和局部夸张等手法,造成视觉上的逼真,能在有限的空间里给人造成无限的暇想。站在旋转看台上能使你仿佛置身于革命炮火连天、硝烟滚滚的战火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和惊心动魄之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这样规模的全景画馆世界上只有十几座,我国有4座。连续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区(点)。莱芜战役纪念馆布局合理,建筑雄伟壮观,环境优美,资料生动详实,展出手段先进,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游览的理想阵地。

华山森林公园位于莱芜市西北部山区,属于泰山支脉,距市区30多公里。公园总面积46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大小山头96座,其中海拔700米以上的25座。西部最高点为香山,海拔918.7米,是全市海拔最高的山峰,东部最高点为大山,海拔823米。现为国家森林公园。

华山森林公园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湿明显。公园历经多年封育,物种资源丰富。有乔木50科200多种,形成以常绿林为主的森林近40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7%,茂密的森林资源为各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区内有分属11目、29科的鸟类170种,7目、11科的兽类19种。林区内部小气候特征明显,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夏季凉爽是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

风景

华山森林公园分三个景区,分别是白龙潭景区、大舟院景区、永宁崮景区。白龙潭景区是莱芜市著名景观,自古有“八宝莱芜县,黑白二龙潭”之说。白龙潭山谷南北走向,峡谷一侧石壁直立,松柏映衬,一侧地势缓平、宽阔,林木遮蔽,游憩空间良好,自然景色秀丽。以白龙潭三潭为中心景观,以照壁山、天奇滑梯、龙潭珠串、白龙庙、观龙亭、血脖子山、青年林为辅助景观。大舟院景区位于大山阳坡,因区内留有沿山脉曲折起伏的石院墙,形似船形,故而得名。区内山势陡峭,谷地幽深,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雅,并有志公殿遗址、古树名木相映衬。主要景点有:大舟院门、甜水泉、松林氧吧、层林尽染、志公殿、千年银杏等。

齐鲁大峡谷--旅游区规划总面积27平方公里。该区现已开发了包括九龙大峡谷、九天大峡谷和九门大峡谷及周围的森林、潭溪等资源。区内峡谷规模宏大,尤其是九龙、九天两条大峡谷形成的“二龙戏珠”大峡谷,更是景观奇特、气势壮观,是山东乃至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峡谷群。区内峡谷和群山景观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整个齐鲁大峡谷旅游区包括房干生态景区、“天上人家”王石门景区、黑龙潭景区和独路“林海草原”景区。

云台山:又名龟山、龟寨山、聚圣寨,位于牛泉镇中部,海拔578米,距莱城15公里。远望其山,似龟形,所以名龟山。因山有寨,明末士民多避乱于此,所以又名龟寨山、聚圣寨。因主峰顶为平台,常有云雾缭绕山间,所以又名云台山。

现已开发的上山路有三条,分别在山的东南、西南和西北。山之阳的两路,山势陡峭,气势磅礴。东南路可乘车至中天门。西南路沿夹谷而上,经西红门上山。山之阴的西北路,山势平缓,谷深峪长。

云台山当地人称小泰山,山顶原有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的行宫,所以山上一些庙宇、景点都是仿泰山修筑和命名。中天门是小憩的好地方,在此南眺,夹谷峪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两面山势磅礴,郁郁葱葱。一到春天,山上的梨花、桃花、杏花、山楂花及各种花草相继开放,姹紫嫣红。特别是清明前后,漫山盛开一树树洁白的梨花,似皑皑白雪,覆盖山坡;间或几枝桃花吐艳,如殷殷胭脂点缀其间,景色十分迷人。秋到云台山,满山的红叶,如红星闪烁,点缀着苍松翠柏。山顶远望,泰莱平原,汶河西流,一览无余。百丈崖下的鹁鸽楼水库,那一汪碧水,似一块绿色的宝石,莹莹闪烁。两两情人,划船漫游;垂钓老翁,蹲坐四周,更增添了云台山的风韵。

山顶有巨石似床,春秋时期,齐强鲁弱,齐侵鲁汶阴大片良田。孔子相鲁,齐鲁两国国君于此山会盟,登此石北望,齐君尽还鲁侵地,故此石又名会盟台。

游云台山不游和尚洞不成游也。一则此处风光独特,别有洞天。二则是中共莱芜县委诞生地。从和尚洞处看云台山,主峰像卧佛,东西各两块巨石,则酷似坐佛和立佛。此所谓“三佛斗法云台山”。自然景观融入美丽传说,别有情趣。1932年秋,中共莱芜县委在此成立,21岁的刘仲莹被选为县委书记。从此揭开了莱芜革命的新篇章。1991年7月,在和尚洞下建立了县委成立旧址纪念碑。杨得志将军题写碑名:“红旗飘万代。”云台山已列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牛泉镇党委、政府在和尚洞对面立起刘仲莹雕像。

清明时节,漫山的梨树开出素素白花,像人们哀悼革命先烈的心境。花岗石砌成的纪念碑,像一面飘扬的红旗,矗立在万花丛中。云台山北邻面积达1000多亩的鹁鸽楼水库(瑶池),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再向南2公里,是笔架山旅游景区—中国王羲之碑林,形成了“两山一水”的旅游格局。

雪野三峡景区位于莱芜市区北20公里处的邢家峪村,面积约8平方公里。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山体植被覆盖率达60%以上,主要景观有青龙峡、乌龙峡、老龙峡和天绿湖等。主要资源特色:一是区内峡深壑险,潭清水澈,树茂林密,环境优雅,尤其是乘舟荡漾在青山绿水之间,更使人心旷神怡;二是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飞禽走兽上百种,是开展科普教育的好去处;三是区内有数不清的象形石,各具形态,似人似兽,令人感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四是景区设有生活服务区,环境幽雅,安全卫生。饭店旁还设有云梯、转伞、吊床、跷跷板等娱乐休闲设施。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山珍野味、赏生态美景,享娱乐健身之趣,实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景区东面紧邻雪野湖,地处莱明路、仲临路、普雪路的交汇点,其中莱明路从景区穿越,地理位置优越,可进入性强,交通便利。该景区建有10多处饭店,可一次性接待500多名游客。

游览要点:燕子崖水库、金栗园、青龙潭、情侣石、长寿桥、飞来石、三峡栈道、老龙湾瀑布、天绿湖、寿星石、二龙戏珠、仙人床、一线天、天梯、红石谷。

唐经幢

蔡镇村南的唐经幢,乃宋州宁陵县的贾思玄于景龙三年(公元709年)所造,八棱形石幢,通高3.62米,幢身周长2.24米,每面宽0.28米,莲花底座。幢檐呈八角形,翼角翘起。经幢背面刻着“佛顶胜陀罗尼经”经文,正面刻其序文。此经乃印度婆罗门僧佛陀波利所译,于唐高宗李治仪风元年(676年)传入我国,是唐以后镌刻在石幢上的一种流行的经文。佛教密宗认为其咒语能包含众多含义,称之为陀罗尼经。

唐经幢,除战争年代留下的弹痕外,外形完整,但因常年风吹日晒,风化较重。解放后政府采取了保护措施,对其进行了修整,现大部分字迹尚能辨认,被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

齐长城

战国时期,齐国西部的边境线上,有一条长达1000多里的长城,统称齐长城。它起于今长清县古济水河畔的锯防,沿着绵延的山岭迤逦东去,经泰安、历城、莱芜、章丘、博山、沂源、临朐、沂水、莒县、五莲、诸城等县市进入胶南县的西南部,再东贯而去直达胶州湾。

齐长城入经莱芜百余里,西自八麻峪,往东经大槐树、鹿野、上游、茶叶、腰关、和庄六个乡镇,从青石关村东南进入博山境内。宛如一条巨龙,随山势迂回曲折,蜿蜒起伏。据《莱芜县志》记载:“齐长城”西有天门关(鬼门关),中有锦阳关,东有青石关“。锦阳关南连马鞍、珍珠诸山,乃当时齐鲁两国的要冲之地。青石关石径半绝,壁立千仞,乃是一夫荷弋万人难过的战略要塞。此关今存残缺的乱石城墙,墙基宽7米多,高度不一,高山陡峭处仅2-3米,山岭低洼处高达5-7米,后面都设有站墙。垛口大小不等,形制各异。防门全用青石砌成。圈门尚存完好,但上防楼已不复存在。东去300米现有残垣一节,距之1500米还有一段较完好的墙段。1957年,青石关及其东段城墙被划为保护段。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曾这样描写青石关:”身在饔盎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樵者指以柯,扪蕹自兹去。勾曲上层霄,马蹄无稳步。忽然闻犬吠,烟火数家聚。挽辔眺来处,茫茫积翠雾。“蒲诗虽是写的青石关,但我们从中足可窥见刘长城的险要之势了。

汶阳遗址

汶阳遗址位于城区汶阳村北的汶河之阳,首次发现于1983年3月。遗址南北长500多米,东西宽300多米,表面呈鱼脊形,文化层一般在地下300毫米左右,厚约500-1000毫米。采集到的标本有石器、蚌器,玉器和陶器等千余件。在陶器标本中,以黑陶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蛋壳陶。据分析,部分陶器与大汶口文化的特点相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轮制黑陶,又具有龙山文化的特点。特别是其中的蛋壳陶、鬼脸足最富有龙山文化的特点。以此判断,汶阳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时间大约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龙山文化时期。

汶阳遗址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延续时间较长,为我们研究汶河上游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又为证明汶河上游在4000-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牟国遗址

牟国遗址,位于莱城东二十华里的赵泉村,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古老城址,南北长620米,东西长520米,总面积为32.24万平方米,原城墙底宽15米,拐角处呈弧形,建有南、北、东三个城门。据查,1929年前城廓尚好,后因当地群众用地和改河造田,东、西、南三面城墙遭到破坏。只剩下北面300米左右的残墙段,最高处距地面5米。

遗址中出土的陶鬲、陶罐及其他器物残片,多为春秋时期的文化遗物。陶鬲内还存有一条硬化了的卤鱼。在村西发现的石碑上记载:“大清光绪二十五年岁次梅月,重修古牟国城寨。”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牟,周国名,子爵,故城在今山东莱芜县东二十里。”《春秋.桓公十五年》又云:“牟人,葛人来朝,汉置牟县,晋东牟,南朝复故,北齐省,隋置牟城县。宋又省。”明《嘉靖莱芜县志》也记载:“牟城在县东二十里,隋开皇间分属兖州,今废。”牟国古城址的文化遗存中,有较明显的叠压层,上层以汶代文化遗迹尤为丰富,下层则有明显的商周文化遗址。可见遗址与文献记载相符,即春秋时期的牟国与汉朝的牟县故址。正如《中国历史地图集》所说:“牟城是莱芜境内出现的有文字记载的唯一的一个都城。”这对研究莱芜的沿革命迁具有重要意义。

长勺遗址

莱芜市见马乡的杓山村,四周山踞水绕,土肥物丰。历史上有名的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据《辞海》注解:“长勺,古地名,春秋鲁地,因商遗民长勺氏居此而得名。故址在今山东莱芜县东北”,“春秋庄公十年,公败齐师于长勺,即此”。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认为杓山即长勺遗址的理由有四:”其一,杓山的文化遗存特点与晚商、西周的文化特点相近,历史时间相符;其二,地理位置与史书记载相符;其三,杓山的地理位置优越,紧临山河居于高台,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其四,“杓”与“勺”音义皆同,早已通用。丰富的文化遗迹,更是有力的证明。1983年4月,对杓山村西南的高台进行了全面考查。此台距村300米,台面分上下两层,南北总长100米,东西宽70米;整个台地和周围均有文化堆积,从台地断面考察,文化层可达2米。在山顶及山北坡也发现了同时代的文化遗迹,大量遗物均系商周文化特点。

《曹刿论战》中详细记述长勺之战的情况:当时,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为了战胜强齐,鲁国采纳了曹刿的建议。当两军在长勺相遇后,鲁军先避开齐军的锐气,待齐军疲竭,一鼓作气,战胜齐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小克大,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长勺也因此而名载史册。

黄巢落马处

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曾以气吞山河之势攻陷唐都长安,从根本上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黄巢生于曹州冤句,死于泰山狼虎谷。狼虎谷其地今在何处,史家争议甚多。

公元883年5月,黄巢起义军经过激烈的战斗退出长安,带领余部15万人在河南继续战斗了一年多,先后又有不少重要将领如尚让、朱温等降唐。884年6月,起义军经陈州一战几乎全军覆没,仅剩千余人,行至兖州西北的瑕丘时又被唐军围困,突围出来的已不足百骑。黄巢带领余部沿着当年齐鲁的山中通道北逃。至狼虎谷(即祥沟),又遭到自博山来的唐军时溥部的堵截。至此腹背受敌,进退无路,陷于唐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黄巢看看身边仅剩的几十骑人马,感到大势已去,不禁悲愤交加,喟然长叹:“吾等揭竿,本欲荡平唐王朝,铲除天下不平,救百姓于水火,不幸一败至此!”煊赫一时的冲天大将军至此力单势孤,再也无力冲出重围,在这里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续修莱芜县志》记载:“僖宗中和四年,武宁将李师悦与尚让追黄巢至瑕丘,败之,巢走狼虎谷,为其甥林言所杀。”

狼虎谷在今莱芜圣井乡祥沟村附近,祥沟村前箭河对岸的石壁上刻有“黄巢落马处”,落款中有“中和”字样,“中和”是唐僖宗时的年号,可见此刻为唐时所题,民间尚有许多传说可以印证。祥沟村有唐时古槐“将军树”,据说黄巢即死于此树下,村前尚有黄巢遗迹“一步三眼井”等。

为了进一步的证实,泰安地区1973年组织了文物工作队,配合山西师范学院历史系师生专门来此作了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同样证实了上述结论。

铜山冶铜遗址

铜山汉代冶铜遗址,是迄今为止在莱芜发现的古代冶炼遗址中,文化遗存最丰富,保存较完好的一处。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遗址位于苗山镇的铜山村,长800米,宽400米。遣址内有铜币、钱范、铜矿石、铜硫等丰富的冶铜遗物。文化遗存堆积最集中的是遗址北部。铜山南麓有一积满淤泥的铜矿坑、坑口朝南,纵深50米,宽3-4米,高3米左右,1970年,地质勘探队在清理此井时,挖掘出人骨、铜器、陶器及采矿工具等。后来在原遗址的西面,又发现面积较大,内涵较丰富的文化遗存,除形体粗大的陶片、瓦片和瓷器残片外,还有不少的冶铜遗物,如汉代的半两钱范、五铢钱范和三铢钱范等,其中三铢钱范是全国首次发现。这一石制钱范,整齐的排列着四行三铢钱模,模石呈淡绿色,长方形,长14百米,宽12厘米,厚3厘米。范上有明显的铸口和铸钱时留下的良迹。现存钱模,字迹清楚。刀法圆润,模型规整。经货币专家鉴定,此乃汉武帝时代铸造使用的三铢钱范。三铢钱范的首次出土,为探讨汉武帝第一次币制改革提供了新的依据,也为研究中国贷币史和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增添了实物依据。

遗址中,除丰富的汉代遗物外,还有隋唐时期的遗物,可见铜山遗址延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大,这对研究莱芜的冶铜发展史和古代铸造工艺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珍贵的古字画

宋代杰出人物画家李公麟的《十八罗汉渡东海》堪为艺术珍品。他师承于唐人五道子,但不一味蹈习古法,作品中的人物傲姿神态,维妙维肖,具有高度的审美性和独特的创造性。李公麟本人就是博学多才,不但精通诗文,擅长绘画,而且对考古也颇有造诣。

钱选是宋末元初多才多艺的画家,入元后终身不仕,专心作画,表现了他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和不随世俗、刚正不阿的性格。他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画,是当时极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他的《渭水聘贤》,人物性格鲜明,画面谐调,生动地表现了周文王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高尚美德。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画家,他精心钻研名家绘画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珍品。他的《十八学士登瀛洲》,画面宏伟,布局合理,平远清俊,虚实巧妙得体,十八个名人志士登洲蓬莱仙阁,神态各异活灵活现。

清代画家邹一桂的《骏马图》,不但具有民族艺术风格,而且吸收了西洋画法。他笔下的骏马,饱满俯首,栩栩如生。还有清代著名画家文点的《鉴湖垂钓图》,也属画中珍品。

书法珍品有清代丞相刘镛的对联:“古去来今云闲天澹,嘉时令节竹笑兰言”;乾隆皇帝的御笔和中堂;成亲王的寓意对联;“雪映寒梅舞别迹,雨滋春草莫寻踪”等。这些书法作品,或潇洒,或刚劲,或雄健,或峻逸,不失为上乘之作。

以上珍品均藏于莱芜市博物馆。

玄之又玄碑

“玄之又玄”碑,又名“雪蓑碑”,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9年)修建,位于里辛乡棋山观村。此碑立于古朴典雅的碑亭里,高3.13米,宽1.18米,厚0.42米。碑正面刻“之玄又玄”四个大字,并落有雪蓑子的款示、立碑的年月和一些工匠的姓名。背面刻有立碑人名单。

据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雪蓑子姓苏名洲河南杞县人也,善书法及诗赋,嘉靖年间游寓山左,遨游章莱二邑。”

棋山观原有三清殿、玉皇殿,是山清水秀、景色迷人之地。雪蓑子来此遨游时,将道家的“玄之又玄”独具匠心地安排成“之玄又玄”,挥毫草书于碑上。其中“之”字的一点似龙头状,一捺延袤下行,长达2.62米,“玄又玄”三字在捺左。笔法奇古,风格豪放,如神龙掉尾,理趣深长,初看若放狂涉怪,细目之,则剑锷藏锋,变化莫测,维妙难名,被定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

遗址

莱芜具有悠久的冶炼历史,早在汉代初年就相当发达。迄今为止,有据可考的汉至元代的古冶铁遗址就有36处。其中,南冶镇的小北冶冶铁遗址最为著名。此遗址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文化层明显,一般厚达2-3米,最深处可达5米以上。近几年来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实地考查,发现了一块介绍当时冶炼情况的明代石碑,发现了元、明时期的铁冶都提举司的古址。据有关的史料记载:“莱芜铁冶都提举司设在城东南13里处的黄石山下。这与遗址中的发现完全相符。根据该遗址文化遗存的特点分析,自隋唐时期至明代这里一直是莱芜的冶铁中心。小北冶冶铁遗址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探讨莱芜的冶炼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获得荣誉

2020年1月,“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发布,莱芜排名第83。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100。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7月15日,莱芜区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1年9月14日,莱芜区入选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9月8日,莱芜区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12月,入选第三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