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铳是明代火器专家赵士桢1598年发明的多管火绳枪,吸收了鸟铳和三眼铳的优势,铳身上装五个铳管,每发一枪后转动72度发射另一管,五管均射毕后铳身前端可发射火球焚烧敌兵。铳管上配有圆牌作护盾用,射击时支撑铳身的斧子也可在射完后用来防卫。 1602年他发明的改进型“迅雷铳”,则可连续发射18弹。

中文名

迅雷铳

重量

2.5kg

年代

明朝

发明人

赵士桢

发明时间

1598年

装备部队

神机营

长度

187厘米

发展历程

明代是我国火铳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迅雷铳出现之前,戚继光就发明了“五雷神机”,有三眼、五眼、七眼等制式,能提供密集火力,射程180米,是压制蒙古骑兵的利器。明末骑兵成建制配备的单兵火器三眼铳,能轻松击穿50米内的重甲目标,突入敌阵后又能当狼牙棒用,在抗倭援朝、抗击满清中屡建奇功。

火器专家赵士桢1598年研制的多管火绳转膛枪“迅雷铳”,综合了鸟铳和三眼铳的优势,各枪管都装有准星和照门,不仅延伸了枪管,缩小了口径,而且射程、射速和射击精准度都有巨大突破。1602年他的改进型“迅雷铳”,可连续发射18弹,初具近代机关枪的某些功能。

武器性能

迅雷铳是一种单兵多管火器,又称多管转膛炮,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最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

迅雷铳

迅雷铳有5个枪管,各长2尺多,重10余斤。枪管安装在前后两个圆盘上,中央为长木柄,栖上设有发火装置的“机匣”,另外备有特制的小斧和一个半径为1尺6寸的圆牌,柄末端装枪头,各个枪管上都装有准星和照门。发射时将圆牌套在铳上,小斧倒插在地用来架枪,使机匣上的龙头对准一支枪管的火门,按一下龙头即发火,5支枪管依次轮转射击。如果5枪放完,来不及装填弹药时,即可去掉圆牌,倒转枪杆用长枪头刺杀已逼近的敌人。

这类装设有瞄准具的多管枪,加长了枪管,缩小了射击口径,其射速和射程都有明显提高。更为主要的是提高了命中率,射击机构更趋科学和精密。有的枪采用多管式轮转发射射击时可连续发火,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

操作缺点

文献中尚未见到迅雷铳用于战场的记载。尽管这是杰出的发明,但也有作为火绳枪所克服不了的缺点。迅雷铳结构复杂,操作费时,在作战时难以短时间内排成战阵。而五个铳管射毕后重新装填又相当麻烦。由于有多种配件可用于作战(火铳、铳身内的火球、做支架用的斧子、铳管尾部的尖刺亦可用作长矛),士兵往往处在“选择超载”状态。因此,迅雷铳还难以投入战场,更难以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