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光魔(全称:IndustrialLightandMagic,简称:ILM),是著名的电影特效制作公司。自从乔治·卢卡斯(GeorgeLucas)于1975年创建该公司、并参与第一部《星球大战》(StarWars)的特效制作以来,工业光魔已经为多达300多部影片提供了视觉特效制作服务。工业光魔的奇迹并不局限于在很多影片中创造的许多惊人的CG和视觉效果,更在于它开创了一个电影特效行业的新时代,迄今为止,ILM获得过15次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时至今日,工业光魔公司依然代表着当今世界电影特效行业顶尖的制作水准,取得的技术成就更是无出其右。

工业光魔是卢卡斯影业公司的子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莱特曼数码艺术中心,利文·布莱曼目前担任公司总经理。2012年,沃特·迪士尼公司以40.5亿美元收购卢卡斯影业,此次收购包括了卢卡斯影业旗下的所有子公司,工业光魔也在其中,《星球大战》《加勒比海盗》《变形金刚》《哈利波特》《冒牌天神》等系列电影的特效都与工业光魔有关。

“电影比技术更重要”——如今这一观念已经演化成为工业光魔的重要宗旨,并引领着它不断地壮大和发展。

中文名

工业光魔公司

实缴资本

2000.0万人民币

组织形式

外商独资

公司口号

电影比技术更重要

创立地点

加州范努斯市

总部地址

加州旧金山莱特曼数码艺术中心

产品服务

电影特效制作

创始人

乔治·卢卡斯

登记机关

郑州市二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注册地址

郑州市二七区工人路黄岗寺工人路小区3号楼1单元1104号

注册地区

河南省

外文名

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

注册资本

2000.0万人民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10103330027863A

所属行业
法定代表人

张少武

营业期限

2015-3-13 至 无固定期限

组织机构代码

330027863

经营状态

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经营范围

日化用品、皮革皮具、保养护理用品、鞋油、湿巾、化妆品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批发兼零售;日用百货、化妆品、家居用品、鞋帽、箱包、眼镜、针纺织品、皮革制品、汽车装饰用品、工艺品、珠宝首饰、钟表、玉器、文具、办公用品、文化用品、玩具、体育用品及器材、乐器、灯具、音响设备、家用电器、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POS机、通讯器材及设备、第一、二、三类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家具、五金交电、建材、橡塑制品、预包装食品兼散装食品、饲料、其他化工产品(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除外);货物或技术的进出口(国家禁止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企业营销策划;房地产营销策划(不含房地产价格评估);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广告业务;展览展示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网页设计;计算机系统集成服务;房地产信息咨询。(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

成立日期

2015-3-13

核准日期

2018-10-26

人员规模

企业选择不公示

发展历程

工业光魔公司

1975年,《星球大战4:新希望》开拍。影片中有大量的特效,由于当时这方面的人才分散各处,水平难以保证制作出理想的效果,于是乔治·卢卡斯在加州范努斯市选择了一间旧仓库,在那儿诞生了ILM。ILM已成为目前全球第一大特效制作公司。

公司内部图赏

当时,好莱坞连特效“部门”都很少见。为了拍摄《星球大战4:新希望》,他开创了电影特效行业。构成“工业光魔”的人员堪称“三教九流”,有些是搞建筑的,有些是做模型的,有些是拍广告的,有些是玩机械设计的。几乎没一个人从事过电影。但也有好处:这个朝气蓬勃的团体充满了嬉皮精神,完全逃出体制限制。在早期工业光魔办公的大库房内,卢卡斯和他的团队开始了改变世界的《星战》之旅。

与其说它开启了特效电影时代,不如说“星战”本身就是好莱坞电影特效变迁的历史

当斯皮尔伯格决定开拍科幻巨制《世界大战》后,他联系的第一个人并不是汤姆·克鲁斯,而是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 Magic)的丹尼斯·穆伦。斯皮尔伯格想确认丹尼斯是否有空能和他一起完成《世界大战》的特效工作。从《第三类接触》开始,经过20年的合作,丹尼斯已经成为了斯皮尔伯格最信赖的特效制作师。

电影界对视觉特效的高度重视,始于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战》的成功。1976年,乔治·卢卡斯为拍摄第一部《星球大战》,专门成立了自己的特效公司工业光魔。那个时候,好莱坞还没有一家专门制作特效的公司,甚至大型制片公司里也没有独立的特效部门--制片公司的老板们为了节约开支,早就取消了特效部门,也没人专心研究特效。而如今在好莱坞,挑选一名合适的特效主管已经和挑选男主演一样重要。

公司作品

统计影史上最卖座的20部影片,会发现他们不是视觉特效大片就是CG制作的动画片。电影工业的格局已经因特效而彻底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星战”系列与光魔的发展,也是世界电影特效的发展。

1977年的《星球大战4:新希望》是电影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部使用动作控制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卢卡斯还创造了多项意义深远的发明:他发明的一个机械装置,可以把实拍画面和后期合成画面轻松地协调成同步,这把多少年来只能靠手工硬涂胶片记述的效率一下提高了几十倍。这个机械装置对电影工业的发展,绝对是里程碑式的。

1982年光魔发明了一项名为“源序列”的电脑处理方法,并应用在科幻电影《星际迷航:可汗之怒》上,该片出现了电影史上第一个完全由电脑生产的场景。

1985年光魔在电影《年轻的福尔摩斯》中,制作了电影史上第一个电脑生成的角色“彩色玻璃人”,这也为星战前传里众多虚拟角色的制作打下了基础。

1989年光魔为科幻经典《深渊》制作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三维角色,这为星战前传三部曲里制作尤达大师打下进一步的基础。

光魔在1991年为《终结者2:审判日》创作的T1000成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生产的主角。讽刺喜剧《飞跃长生》为光魔带来了第五尊奥斯卡奖。

最突出的成就大概就是1994年的《侏罗纪公园》了,影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实皮肤、肌肉和动作质感的角色。

随后,光魔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想象力更广阔,创造了影史上无数第一,立体卡通人物(《变相怪杰》)、能说话的真人(《鬼马小精灵》)也相继出现真人电影里。

工业光魔公司工作照

《星球大战4:新希望》视觉特效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制作上,其观念上的突破对电影工业的推动作用也非常巨大。在第一部《星球大战》里,卢卡斯首次推出“二手未来”(used future)概念。在此之前电影里涉及到的未来世界,都非常干净漂亮整洁,一切都像是从工厂刚刚生产出来的。《星球大战4:新希望》里第一次将高科技表现得有真实感,累年的建筑外表早已经破败不堪,用过的飞船表面坑坑洼洼,酒吧里聚集了佩戴着各式旧武器的各类生物……观众们一下子觉得很有亲近感和亲临感。雷德利·斯科特就承认,《星球大战4:新希望》“让我终于明白如何让未来产生质感”。他后来依此思路拍摄了《异形》和《银翼杀手》。《银翼杀手》里那座破败的未来城市,如今已成为电影史上设计的经典。

在数字技术已相当成熟的前提下,星战前传三部曲依然在技术角度走在了业界前面。《幽灵的威胁》超过70%的场景是由数字合成。

值得一提的是,ILM内部一个叫“计算机动画小组”的组织,专门研究全3D动画,但是卢卡斯先生对这种技术不感兴趣,他对创造照片级真实的电影特效更有兴趣。1986年他卖掉了这个电脑部门给史蒂夫乔布斯,该部门后来发展成了如今动画制作的大腕--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皮克斯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改变了动画电影的格局。

1977

在《星球大战:新希望》中工业光魔开创了多项意义深远的技术:第一次运用了动作控制摄像机(motion control camera);重新带动了业内Vista Vision摄像机的使用热潮。

1982

在科幻电影《星际旅行:可汗之怒》中,创造了影史上第一个完全由计算机制作的场景——"Genesis sequence"。

1985

在影片《年轻的福尔摩斯》中,创造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生成的角色,“彩色玻璃人”。

1989

“光魔”为科幻经典《深渊》制作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三维角色。这为星战前传三部曲里制作尤达大师打下进一步的基础。

1991

“光魔”为《终结者2:审判日》创作的T1000成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生成的主角。讽刺喜剧《飞跃长生》为光魔带来了第五尊奥斯卡奖,因为光魔第一次用电脑模拟成功了人类的皮肤。

1994

《侏罗纪公园》成为影史上第一次出现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实皮肤,且有肌肉和动作质感的角色。随后,光魔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想象力更广阔,创造了影史上无数第一,立体卡通人物(《变相怪杰》)、能说话的“真人”(《鬼马小精灵》)也相继出现在真人电影里。如今好莱坞影片中70%的特效都由光魔完成。《加勒比海盗》、《绿巨人》、《龙卷风》、《拯救大兵瑞恩》等诸多特效均出自其手。

在数字技术已相当成熟的前提下,星战前传三部曲依然在技术方面走在业界前沿。《幽灵的威胁》超过70%的场景由数字合成;《克隆人的进攻》成为影史第一部完全由数字拍摄的电影;《西斯的复仇》里100%的戏都在室内拍摄完成,所有自然景观都是后期叠加的。值得一提的是,卢卡斯曾经在光魔内部成立了一个电脑部门,专门研究电脑技术对特效的帮助。

在最新的“星战”影片中,“工业光魔公司”召集了1650人共同进行打造。共有65位真人演员扮演的角色和42个由计算机“制造”的角色。该公司动用四分之一的监督来同时分担负责这部电影。每一位监督都要负责多个动作与视效的镜头画面。最终,在电影中,光剑打斗再次升级,大场面的战争场景也是前所未有的壮阔,大量从未在银幕中亮相的飞行器都快速地粉墨登场,也出现了大型战舰互射这样令人血脉贲张的爽快镜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1年早期,正当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喷发时,《西斯的复仇》剧组就迅速前往那里,进行了非同一般的“旅行”,拍摄了火山熔岩从山口喷出并四处流淌的景象。在电影中可以看到,这组非常关键的镜头被用在阿纳金坠落时的情节。

公司业务

曾经制作
曾经制作

中文译名

英文名称

年份

金童The Golden Child1986
出神入化Young Sherlock Holmes1985
外星恋Starman1984
影视作品

第一部分(1971-1997年)

中文译名

英文名称

年份

五百年后THX 11381971
星球大战4:新希望Star Wars1977
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Star Wars: Episode 5 The Empire Strikes Back1980
魔幻屠龙Dragonslayer1981
夺宝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1981
展开表格

第二部分(1997-2009年)

中文译名

英文名称

年份

断锁怒潮Amistad1997
黑衣人Men in Black1997
超时空接触Contact1997
第六感生死缘Meet Joe Black1998
水银蒸发令Mercury Rising1998
展开表格

第三部分(2009-2019年)

中文译名

英文名称

年份

阿凡达Avatar2009
钢铁侠2Iron man 22010
最后的风之子The Last Airbender2010
第一部分Part 12010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Harry Potter and theDeathly Hallows:----
展开表格其它作品

中文译名

英文名称

年份

----The Making of 'Hulk'2003
墨西哥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2003
野鹦鹉The Wild Parrots of Telegraph Hill2003
透过阿甘看世界Through the Eyes of Forrest Gump1994
星际迷航5:终极先锋Star Trek V: The Final Frontier1989
纪录影片
创造

项目

内容

中文译名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
英文名称Industrial Light & Magic: Creating the Impossible
其它译名工业光魔35年为电影特效制造奇迹
资源格式720P
展开表格

这是2010年11月14日首播的一个纪录片,讲述了35年来工业光魔公司为电影特效做出的伟大贡献。工业光魔不仅为无数的大片制作特效,也发明了视觉特效本身,它拥有世界上最有才华的电影艺术家,不断地把视觉特效推向一个更高端的水准。工业光魔在这35年间,制作了300多特效电影,没有任何其他公司能够达到这个记录,甚至接近也没有!

这一个小时长的纪录片中采访了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朗·霍华德,J.J.艾布拉姆斯和乔恩·费儒,还有演员萨缪尔·杰克逊和 罗宾·威廉姆斯,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以及迪士尼和皮克斯动画公司的首席创意官约翰·拉塞特,也采访了许多工业光魔的关键视觉特效总监,丹尼斯·穆伦,约翰·诺尔,约翰·戴克斯特拉,帕布鲁·海尔曼,本·斯诺等。

获得荣誉

截止到2006年,ILM一共获得了16项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22个科学技术奖以及20个另外的提名。

2005年,工业光魔公司获得了由美国总统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授予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该奖由国会于1980年设立,以表彰那些在全球都有着很强竞争力的公司和部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