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地处闽南金三角的南部,东临台湾海峡,南望东山、汕头,北接漳州、厦门。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南端,在北纬24°6'-23°32'、东经117°35'-117°58'之间。

中文名

漳浦县

下辖地区

辖17个镇、4个乡

地理位置

福建省南部

面积

1708km²

人口

646838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方言

闽南语漳州话-闽台片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4536004万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596

政府驻地

绥安镇

外文名

Zhangpu County

车牌代码

闽E

邮政区码

363200

机场

漳州东山机场(筹)

火车站

漳浦站

著名景点

宋代建筑赵家城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福建省漳州市

建立时间

唐垂拱二年

行政区划代码

350623

主要高校

漳州科技学院、漳浦一中、闽南师范大学漳浦石化学院

历史沿革

漳浦县

战国后期前的夏商西周,属闽地,后属于闽越地。

西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另说秦始皇三十三年),列入秦版图,属闽中郡。汉初,以梁山为界,北属闽越国,南属南海国。

西元前85年(始元二年),属会稽郡冶县。晋至南北朝,北属南安郡龙溪县。

南朝陈朝年间,在今福建设置闽州,后改名作为丰州,州驻地今福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名为泉州,大业三年(607年)泉州废,改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4县,驻闽县,郡治在今天的福州。此时闽境仅有1郡4县,今漳州境属建安郡(治在今福州)龙溪县。不久龙溪县撤销并入南安县,不久南安县也撤销。

唐垂拱二年(686)设漳州,并置漳浦、怀恩二县;开元四年(716)州署由盘陀岭南麓迁李澳川(今漳浦县城绥安镇),开元二十九年后,划龙溪县、龙岩县来属,怀恩县并入漳浦县;786年(贞元二年)州治再徙龙溪县桂林村(今漳州城区)。

天宝元年(742)至乾元二年(759)漳州曾改为漳浦郡。

886年(唐光启二年)王潮三兄弟随王绪农民军进入福建,攻下泉州,福建观察使陈岩委王潮为泉州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闽国,漳州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

963年,清源军(下辖泉州、莆田、漳州)改名为平海军,陈洪进为节度使,漳州属平海军。

978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陈洪进纳土于宋,漳州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

宋代属于福建路。

元代属于漳州路。

明属福建漳州府。

清朝设汀漳龙道漳州府。民国前期隶属西路道(汀漳道)。

漳浦县

1949年9月25日解放,隶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1949年10月,分别在城关、石榴、官浔、旧镇、佛昙、赤湖、杜浔设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区。

1950年废除保甲制度,全县分为99个乡,同时在浯江增设第八区。

1951年,分别在深土增设第九区,在湖西增设第十区。

1952年,又分别在长桥增设第十一区,在沙西增设第十二区。至此,全县共有12个区,分辖6个镇135个乡。此后,乡的名称和辖区屡有更改。

1955年9月,撤销第十一区(长桥区)、第十二区(沙西区)两个区,把原属第十一区的甘棠、葛后、查岭、青查、溪内等5个乡划归第一区(城关区)管辖。玳瑁、东山两个乡划归第二区(石榴区)管辖。溪坂、溪西、潭筼、长桥、西坪5个乡划归第三区(官浔区)管辖。同时把原属第十二区的北旗、高林、高山、屿头、河筼、沙西、涂楼、徐坎、蓬山、下寨、白衣等乡划归第七区(杜浔区)管辖。

1955年12月划东山县古雷区的岱仔、杏仔、龙口、油澳、下车和港口6个乡共28个村归漳浦管辖。同时把全县重新划成11个区,各区的名称均按区公所所在地命名,即城关、石榴、官浔、旧镇、佛昙、赤湖、杜浔、浯江、深土、湖西、古雷共11区,区下辖6个镇和170个乡。

1956年10月,撤销浯江区和湖西区,改城关区为城关镇(属县直辖镇),全县设石榴、官浔、旧镇、佛昙、赤湖、深土、杜浔、古雷等8个区,区下辖5个乡级镇和92个乡。

1957年3月,原南靖县程溪区所辖的南浦、马苑、中西3个乡划归漳浦县管辖(改属石榴区)。同年8月,漳浦县官浔区所辖的董浦、山美、山边3个乡划归海澄县管辖。同年12月,官浔区公所迁设长桥,改称长桥区,并将原石榴区的查岭乡划归长桥区管辖。同时,全县行政区划再做调整,区辖下共有102个乡和5个乡级镇。

1958年9月,撤销乡的建制,全县先后成立10个人民公社,3个农林场。人民公社把基层政权组织和经济组织合二为一。公社下面设置管理区,管理区下面设置生产大队。全县共分50个管理区256个大队。

1960年5月,撤销浯江人民公社,并入旧镇人民公社,全县只存9个人民公社。

1961年7月,撤销管理区,全县重新划分为26个人民公社,3个农林场,其名称如下:城关公社、霞潭公社、鹿溪公社、石榴公社、象牙公社、盘陀公社、长桥公社、官浔公社、南浦公社、佛昙公社、湖西公社、前亭公社、文安公社、赤岭公社、深土公社、赤湖公社、车鳌公社、六鳌公社、旧镇公社、赤土公社、浯江公社、霞美公社、溪仔圩公社、杜浔公社、古雷公社、沙西公社、长桥农场、白竹湖农场、中西林场。

1964年9月,全县原26个公社合并为17个人民公社,并有5个农场、2个林场、2个盐场、1个茶场。

1978年3月,从石榴人民公社划出上洞、盘陀、割埔、和坑、东林、产山、仓里、官陂、通坑、弯坑10个大队成立盘陀人民公社。

1980年9月,从城关人民公社划出绥东、绥西、绥南、绥北、南门5个农业生产大队和1个居民大队成立城关镇(1982年3月改为绥安镇),为县直属镇。

1984年9月,政社分开,原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原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全县有绥安、佛昙、旧镇3个镇,城关、石榴、盘陀、长桥、南浦、赤土、杜浔、沙西、古雷、霞美、深土、六鳌、赤湖、前亭、赤岭、湖西16个乡(其中赤岭、湖西为畲族乡)。

1985年5月,从长桥乡划出官浔片的西北、溪坂、锦江、康庄、春建、赵厝、省炉、洪霞、下炉9个村成立官浔乡。

1987年6月,白竹湖华侨农场分为白竹湖农场和南山华侨茶果场。

1987年8月,从佛昙镇划出马圩、后康、仙都、文安、京野、林埭6个村重设马坪乡。

1988年5月,撤销城关乡建制,将原城关乡的行政区划并入绥安镇,同时将杜浔乡和赤湖乡分别改为杜浔镇和赤湖镇。

1989年,全县共分为5个镇,15个乡,11个农、林、茶、盐场,293个行政村(含居委会),50个作业区和19个工区。各乡镇场名称如下:绥安镇、旧镇镇、杜浔镇、佛昙镇、赤湖镇、赤土乡、古雷乡、沙西乡、霞美乡、六鳌乡、深土乡、马坪乡、前亭乡、南浦乡、官浔乡、长桥乡、石榴乡、盘陀乡、湖西畲族乡、赤岭畲族乡、大南坂农场、万安农场、石古农场、长桥农场、白竹湖农场、南山华侨茶果场、中西林场、下蔡林场、玳瑁山茶场、竹屿盐场、杜浔盐场。

1990年,漳浦县共辖7镇(绥安、佛昙、赤湖、旧镇、杜浔、霞美、官浔)、13乡(石榴、长桥、南浦、前亭、深土、六鳌、赤土、沙西、古雷、盘陀、马坪、湖西〈畲族〉、赤岭〈畲族〉,共有7个居委会、279个村。

1997年,漳浦县面积1981平方千米,人口77万,辖辖16镇2乡2民族乡:绥安镇、旧镇、佛昙镇、赤湖镇、杜浔镇、霞美镇、官浔镇、石榴镇、盘陀镇、长桥镇、前亭镇、马坪镇、深土镇、六鳌镇、沙西镇、古雷镇、赤土乡、南浦乡、湖西畲族乡、赤岭畲族乡,县政府驻绥安镇。

2003年,漳浦县辖17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

2008年,漳浦县下辖:绥安镇、旧镇镇、佛昙镇、赤湖镇、杜浔镇、霞美镇、官浔镇、石榴镇、盘陀镇、长桥镇、前亭镇、马坪镇、深土镇、六鳌镇、沙西镇、古雷镇、大南坂镇、南浦乡、赤岭畲族乡、湖西畲族乡、赤土乡以及漳浦盐场、万安农场和玳瑁山茶场。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漳浦县在其中。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漳浦县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南端,在北纬24°6'-23°32'、东经117°35'-117°58'之间。北与龙海区接壤,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南隔东山湾与东山县对峙,西南与云霄县相连,西北与平和县毗邻。土地面积170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县境负山面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状展延。地貌有山地、丘陵、河谷、盆地、平原、滩涂、半岛、海湾(垵澳)、岛礁等类型。

县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低山丘陵,东南部面海。地貌依次为低山—丘陵台地—河谷盆地—滨海小平原—滩涂、岛礁,山脉河流与地势同一走向。海岸线连绵曲折长达216千米,居福建省第二位。

气候特征

漳浦县境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然而温度、雨量、日照等气象季节差异甚大。全年平均气温21°C,基本无霜,年平均日2119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32.7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524.7mm。

受地形影响,县境可分为西北部山地和高丘陵区、中部平原区、沿海地带3个气候分区,在气温、降雨量等方面有差异。在一般情况下,西北部山地和高丘陵区气温低于中部平原区1~2℃,中部平原区又低于沿海1~2℃。并且,一日夜之间的气温差异,西北山地和高丘陵区大于中部平原,中部平原又大于沿海。降水量山地多于平原,平原多于沿海。

西北部山地和高丘陵区:包括官浔、长桥、马坪、南浦、赤岭、湖西等乡镇及石榴镇上半部。年平均气温18℃,最高33℃,最低-4.7℃,年平均霜日5~6天,海拔最高的石榴镇车本村每年有霜日。年平均降水量1750毫米。

中部平原区:包括绥安、旧镇、赤土、盘陀等乡镇。年平均气温21℃,最高33℃,最低-2.4℃,年平均霜日3~4天,有的年份无霜。年平均降水量1434.4毫米(其中盘陀镇的梁山南坡1700毫米)。

沿海地带:包括佛昙、赤湖、前亭、六鳌、霞美、杜浔、沙西、古雷等乡镇。年平均气温20℃,最高28℃以上,最低3℃,全年无霜,年均降水量100毫米,其中近山处1170毫米,半岛900毫米。

漳浦县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漳浦县县域总面积2146.22平方千米(航拍),海岸线216千米。2019年,漳浦县耕地面积3.74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3.76万公顷,粮食产量11.05万吨。年末水果实有面积1.16万公顷,产量20.42万吨。林地面积11.97万公顷(有林地10.6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5%,活立木蓄积量470.8万立方米。全县海域面积703.91平方千米,滩涂面积343公顷,有东山湾、浮头湾、佛昙湾3个海湾,古雷半岛、六鳌半岛、整美半岛3个半岛。县境的海湾有浮游动物50种,如,桡足类、磷虾类、糠虾类、毛腭类,还有197种的大型底栖生物。有鱼类202种,虾蟹类59种,头足类8种。[1]

矿产资源

铝土矿

境内已探明的有花岗岩、玄武岩、辉绿岩、青麻石、稀土、高岭土、锈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

其中,高品位的三水型铝土矿储量达80万吨以上,是全国三大名矿之一。

稀土储量300万吨,玻璃砂储量近亿吨。

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储量分别上亿立方米,并有16个花色品种是优质无害板材岩石。

海水含盐量高,是福建省的主要盐业生产基地。

生物资源

优越的气候条件造就丰富的亚热带动、植物物种资源。

亚热带植物种类繁多齐全,主要树种有榕、杉、松、柏、樟、柯、桉、枫、兰相思、木麻黄、竹等160多种;草本植物有11个科52种。

热带亚热带水果有凤梨、龙眼、荔枝等众多品种。

陆生脊椎动物达191种,其中两栖类7种,爬行类20种,鸟类148种,兽类动物16种。

昆虫150种。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宋乾德四年(966年),漳浦县城区设坊,城区外设乡。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县域设一坊三乡。明洪武元年(1368年),县域设坊、都、图,有一坊13都76图。清初,县域设坊、都、保,有一坊九都175保;嘉庆三年(1798年),县域有一坊九都135保。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推行保甲制度,县域设306保,编为50个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联保改为乡镇,编为30个乡镇301保。

区划详情

漳州市漳浦县行政区划表

地区面积下设地区
绥安镇128平方公里绥东社区、绥西社区、绥南社区、绥北社区、南门社区、石斋社区、道周社区、油车社区、东街社区、南街社区、北街社区、城西社区、朝阳社区、城北社区、鹿溪社区、威惠社区、华府社区、大亭社区、西街社区、城东社区、辕门社区、鹿溪村、炉尾村、黄仓村、麦埔村、草埔村、下梧村、顶下草村、大埔村、英山村、后港村、溪南村、京里村、马坑村、寨窑村、查岭村、楼脚村、后潭村、罗山村、下店村、先锋农场、和埔农场、红旗农场、卫星农场、大洞农场
旧镇镇104平方公里旧镇居委会、城外村、旧城村、郭厝村、秦溪村、石桥村、玉厝村、甘林村、林美村、梅竹村、梅宅村、后埭村、西埔村、狮头村、白沙村、桥头村、埔尾村、岩埭村、苑上村、潭仔头村、浯江村、山兜村、后垄村、东厝村、山仔村、寨内村、上蔡村、下示村、西示村、青年农场、乌石农场
佛昙镇80平方公里佛昙居委会、园东村、石埕村、岸头村、先锋村、下坑村、下苏村、吟兜村、新安村、港头村、人坪村、东坂村、白石村、后许村、后社村、轧内村、整美村、花林村、洞野村、石门村、岱嵩村、欧厝农场、坑作业区、古山作业区
赤湖镇89.3平方公里赤湖居委会、月屿村、亭里村、北桥村、山油村、后湖村、前湖村、保安村、前张村、西城村、半石村、南峰村、西潘村、东城村、赤水农场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2018年,漳浦县户籍人口914505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漳浦县常住人口为646838人。

经济

总体叙述

漳浦在远古时期就开始发展生产。先民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的荒芜江南海疆,也已能生产戈、锛、镞石器工具及龟纹陶罐。至古绥安县时代,县人就具备较高的土建技术,农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唐代,社会经济获得较大进步,农业生产进一步开发。明代,经济有长足发展。隆庆间开放海禁,与海外贸易往来更加频繁,旧镇港更加繁荣,使漳浦名优产品走向世界,获得“金漳浦”赞誉。明中期,手工业有极大发展,技艺精湛;农业、果渔业迅速开发。清初,漳浦经历“迁界”、“海禁”、“复界”之苦,经济衰落。清中期,全县经济有所发展。清末,国际列强纷纷侵占中国,漳浦经济建设受到破坏。民国时期,农业科学技术在县内得以推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1989年,漳浦已成为粮食、糖蔗、水果、水产商品生产基地县。通过工商联营,引进科学技术和“三资”办企业,县内充足丰富的农业高、优、特产品,尤其是水果、鲜活水产品、畜牧产品、粮糖产品和优质石料板材等矿产,已为发展食品、建材等工业打开广泛的前景。

201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5.9亿元,可比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2.5亿元,可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8.9亿元,可比增长21.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4.5亿元,可比增长10.9%。实现工业总产值201.7亿元,可比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0.9亿元,可比增长21.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2.8亿元,可比增长21.4%;规模工业企业超150家,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超40家。实现公共财政总收入20.87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4.09亿元,同比增长45.8%。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27元,同比增长14%;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64元,同比增长14.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9亿元,同比增长17.4%。物价水平维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由2011年的105.1%降低为2012年的102.1%。实现外贸出口总值5.3亿美元(不含古雷),同比增长16.9%。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0.99亿美元,同比降低57.1%,其中县域部分0.95亿美元,同比增长78.3%。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双双超200亿元,财政收入超20亿元,连续两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2019年,漳浦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0.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

2020年,漳浦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61亿元,比去年下降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7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57.44亿元,下降16.7%;第三产业增加值249.41亿元,增长0.8%。三次产业比为17.9:31.8:50.3。

2021年,漳浦县生产总值为453.6004亿元,相比上一年度增长了7.7%。

2022年1月,漳州市2021年1-12月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出炉,漳浦县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36004万元。[9]

第一产业

漳浦县

漳浦地处南亚热带,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山地丘陵164万亩,现有耕地51.40万亩,发展农业有着优越的条件。

自唐建县后,农民开山辟地,至宋代水稻、水果开始发展。明代围海造田,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修水利,改进农具,引进稻、薯、麦、豆、花生、果树良种。至清代成为有名的米谷、花生、蔗糖输出县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村常受战乱破坏,农民也受尽势家豪强压榨之苦,赖以生产生活的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封建地主阶级手中,受尽田租、高利贷剥削。

农业耕作条件差,耕作粗放,作物产量低,部分农民离乡出国谋生,农村经济萧条。

1950年11月开始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解放了生产力。

1951年开展农业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在合作化的基础上狠抓农业“八字宪法”,落实增产措施,加强农业耕作技术指导,发展粮、油及多种经营生产。

1956年粮食总产99250吨,花生总产5550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31%和25.6%。

1958年“大跃进”开始,生产计划高指标,生产措施瞎指挥,上报产量浮夸风,收益分配搞平调,挫伤农民积极性,加上1959~1961年自然灾害,造成五谷歉收。

1960年粮食总产量106660吨,比1958年110240吨减产3.2%,一度出现困难。

1961年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后,恢复了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在农业生产上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逐步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

1965年粮食总产量达152690吨,比1960年增长43%,多种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1966~1976年在农业战线上推行“左”的错误。

1968年,公社在农业学大寨中推行“政治评分”,取消按劳取酬,取消社员多种经营,农业生产又一次受到严重干扰。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总产量、总产值出现波浪式起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提倡科学种田。在耕作技术上大面积推广杂优水稻、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实现粮食一年三熟三高产的改制,出现一批亩产吨粮乡镇。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芦笋、食用菌等创汇农业。

1983年县委、县府在念好“山海经”的基础上,成立花果中心、畜牧中心、水产中心。提出“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的战略,注重规划,建设基地,经过10年的努力,已建成全省最大的粮、油、蔗、果、渔重点基地县。农业生产量和总产值直线上升。

1989年农业总产值2.4亿元,比1978年增加1.27倍。粮食总产量25.6万吨,花生9770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31.3%和0.4%。其他畜牧业和多种经营都获得较大发展。

201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7.7亿元,可比增长4.1%,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财政部、水利部认定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在全省率先建设首个以本地农民为主体的漳浦农民创业园;投资3.2亿元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点);兰花大世界项目19家兰花企业和海峡花卉集散中心一期首批56家企业都已开始签约进驻;农业硅谷项目提前66天实现试投产;完成盈丰食品工业园、生物科技园、利苑大棚蔬菜示范基地、东山杏鲍菇专业村建设,丰盛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

中低产田和池塘标准化改造扎实开展,标准农田和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实施10大类35个重点水利建设项目,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13座,建设乡镇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1个(受益人口12.2万人),实施7个乡镇11.2公里海堤强化加固,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和浦东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小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面铺开。

建成六鳌虎头山二级渔港及沙西白衣等3个三级渔港;实施渔船“小改大木改钢工作”,外海捕捞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9年,漳浦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

第二产业

漳浦县 项目规划图

漳浦工业源远流长。

东晋至唐代,已有造船、冶炼、铸铁、制陶、纺织、煮盐等工业;宋代盛行酿酒;明代改煮盐为晒盐,并初步发展了榨蔗煮糖和手工纺织及印染;明末至清代,晒盐,制糖,手工纺织、印染大发展,并出现土法造纸及木刻版印刷作坊。

食品制作盛行民间,清雍正八年(1730年),旧镇绿豆糕还出口东南亚各国。

清代末年,佛昙豆仁饼及赤湖咸饼亦名扬海内外,经营长盛不衰。

民国时期,漳浦开始有机器织布、机器碾米、机榨甘蔗制糖、机械印刷、采选铝矿和发电照明等工业生产。

至1949年,全县年工业总产值65万元。

传统名特产品有金钟荔枝酒、李咸饼、杜浔酥糖、佛昙豆仁饼等。

竹器加工盛行,石榴乡温斗村所产温斗篾席,名扬海内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漳浦工业有了新的发展。从家庭作坊为主的手工业,逐步发展为门类繁多的现代工业。

1950年,组建漳浦县首家国营工业企业——漳浦新华印刷厂(1953年改称县印刷厂)。

20世纪50年代初,经过3年的经济恢复时期,至1952年工业总产值123万元。

1956~1957年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漳浦国营工业和集体工业进一步发展。

1957年,全县各种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207家,其中国营企业17家,工业总产值426万元,比1953年增加2.46倍。

1958年开展“大跃进”运动,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大办工业,在一年时间内,全县兴办地方国营企业23家,小型集体企业745家。

到1959年下半年,终因技术、原材料不足等问题,便相继“下马”停产。

经1961~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后,全县保留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29家,集体工业企业61家,1962年工业产值1538万元。虽是大起大落,却给漳浦现代工业的发展奠定初步基础。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漳浦工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不少企业管理混乱,甚至停产,效益低下。

全县有13家企业亏损,亏损额51.1万元。但在这期间,漳浦工业仍在继续发展,先后兴办13家企业。

1970年工业产值1578.83万元,1975年又增至2565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府增加对工业生产的投入,固定资产投资根据“保证重点,照顾一般,集中力量把重点项目搞上去”的精神。

1980~1989年用于工业重点项目投资7371.93万元,占这期间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2.03%,使漳浦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继1979年建成合成氨厂后,在80年代又陆续建成脱水蔬菜厂、罐头厂、鹿溪糖厂、啤酒厂、拆船厂等骨干企业。特别是日榨2500吨甘蔗的鹿溪糖厂建成投产,结束漳浦县没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历史。这些企业的建成投产,促进漳浦现代工业的发展。

截至1985年,全县工业设备拥有量3550台(套),设备原值3449万元(其中全民工业企业2923万元),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1980年不变价格)大关,达10887万元,并有57个企业盈利,利润总额714.5万元。

1988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亿达20809万元。至1989年工业总产值2477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1.85%;全县工业企业从业人员26340人(其中乡镇村及个体办的工业企业20401人,国营企业5939人);全员劳动生产率9406.22元/人·年(其中国营工业企业16541.3元/人·年,乡镇、村及个体办的工业企业7335.4元/人·年);有58个企业盈利,利润总额1807万元,为漳浦经济发展,工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全县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盐、食糖、啤酒、罐头、酒精、饮料、食用植物油、化肥、配合混合饲料、钢板弹簧、编织袋等。

1979~1989年,全县工业系统的省优质产品有:漳浦钢板弹簧厂的双弓牌7C1-5农用拖车钢板弹簧总成、印石亭牌12度闽燕啤酒、海晶牌工业盐、三角梅牌一级白砂糖及三角梅牌二级酒精、水仙花牌850克特片蘑菇罐头、彩印食品袋、镇港牌二级花生油。乡镇工业的优秀产品有:日光灯镇流器、釉下青花笔筒、海燕牌建筑瓷砖、人造大理石、篾席、三头斜格花篮、五头圆吊篮、食品包装袋、雪白粉笔等。创新产品有:麦汁露、冬香黑啤酒、大熊猫牌高级奶糖、将军牌黑刚玉砂、复合聚氯化铝(净水剂)、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等。

2011年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559.5亿元,年均递增27.6%;其中规模工业产值累计实现463.9亿元,年均递增32.6%,规模工业企业总数从2006年的138家增至2011年的218家,净增80家。

2019年漳浦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5.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5.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

第三产业

2019年漳浦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67.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

2019年,漳浦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57.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

文化

特产介绍

赤岭乡

“油甘签”

赤岭乡盛产荔枝、龙眼、油甘(一个野生水果)、芭乐等等。

每年春节期间,山平村开始每年一度的庙会,当地居民都会把油甘腌制起来做成和冰糖葫芦一样。

白石芦笋

白石芦笋

漳浦县所产芦笋,具有株梃、色白、肉嫩、味香等独特优点,除制作罐头外,是名贵的蔬菜,食之清爽可口,被誉为“龙须菜”。

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矿物质、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有辅助疗效。

1999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芦笋之乡”。

丹山洋葱

位于丹山(灶山)南麓的深土镇,原叫“金泥”。

土地大部分由海涂冲积沙泥形成,土层较深,加上眉力水库、浯江桥闸等水源灌溉,盛产洋葱。

叶鞘基部肥厚呈鳞片状,密集于短缩茎的周围,形成鳞茎(葱头)。

洋葱粒大,含有糖分、矿物质、维生素和蒜素。鳞茎作蔬菜并供药用。

霞美牡蛎

霞美牡蛎

霞美镇有滩涂面积2万多亩,上游溪流注入,咸淡适宜,水生物丰富。

牡蛎肉质肥嫩,含蛋白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历来是全县海水贝类最大宗的产品。

黄埔杨梅

霞美镇黄埔杨梅,属晚熟品种,粒大籽小,色泽紫红,肉嫩汁多,甘甜微酸,风味独特。

俗称“大乌杨梅”,维生素C含量极高,是夏令特佳品。

鲜特产渴生津、消暑解闷、化痰开胃等功效。还可制作果汁、果酒、果酱、果干和罐头。

六鳌紫菜

六鳌紫菜

六鳌镇紫菜养殖面积发展到1万亩。

紫菜属红藻类,藻体呈膜状,紫色或襟褐绿色,形状或褐而异,供食用。

含蛋白质和碘、磷、钙、胆碱等物质,有防治甲状腺肿大、清热利水、补肾养心和增进记忆等功能。

古雷鲍鱼

古雷镇鲍鱼,高亦称“大鲍”,体亦薄,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佐料炖食,味道鲜美,是海味珍品。

除“海上田园”养鲍外,已建千亩“鲍鱼城”,养跑面积5万多平方米,产品畅销国内和东南亚地区。

贝壳,中药名称“石决明”,功能平肝、明目。

灯塔扇贝

古雷镇以下安航标塔为标志的扇贝,亦称“干贝蛉”,壳略呈扇形,壳面褐色,有灰白至紫红色纹彩。

两壳均有放射肋右壳10条、左壳30余条。

闭壳肌可制干贝,是名贵海珍品,味道鲜美,有降血压之功效。

前亭黄牛:原名“梅亭”的前亭镇,多由玄武岩发育而成的棕褐色土壤,土质肥沃,牧草丰富,并秸杆氨化养牛,黄牛体强大,繁殖很快,肉役兼用。

杜浔酥糖

酥糖的主要原来为花生和麦芽糖,以香酥为优。

其中比较著名的牌子有百年名店“协香酥糖”还有后来赶上的以品质,品种为竞争力的'绿兴酥糖'等。

社会

科技方面

南北朝时期,境内已用牛耕作、船网捕鱼,手工纺织和土建等技术亦初具水平。唐代建置漳浦县(县治附州治)后,漳浦县成为闽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文化科技事业得到较大发展。

尤其是农作物种植技术提高更快,其他行业也均有发展,技术人员不断增加。宋代,土、木、石、瓦结构的建筑技术达到相当水平,出现佛昙古石桥、大坑兵营、绥安威惠庙等大批雄伟建筑物。

明清时期,境内的陶瓷玉器制造、手工纺织、民间医学等行业技术均已达到较高水平,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技术人才。

明末清初的赵彦衡能制造定时自鸣钟和指南针,精确度极高。繁荣的海外贸易也促进沿海造船技术的迅速提高。农作和制糖、酿酒等手工作坊技术也达到相当水平。

清末至民国时期,出现农垦企业公司和近代机械制糖、碾米、磨粉和机械电力厂家及汽车运输业,从外地聘来和本地自学成才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增多。但由于私有制度的约束,各行业均为个体经营,加上科技人员有限,科技事业发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和科技人才的使用。各级科技研究机构相继建立,科技队伍迅速壮大。全县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建立健全四级农科网络,培养造就出一大批优秀的农、林、牧、渔、果技术专家,创造丰产技术经验,使农村种植、养殖业产量和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1950年以后,各专业技术部门逐步地、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工人和老农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到1965年,全县有科学技术人员500多人。科研活动十分活跃,促进全县的经济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机构瘫痪,但科技人员排除“左”的干扰,积极投入生产第一线,与干部群众一道开展科学种田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10多万亩的旱涝保收高产田和一批中、小型水库及水渠配套设施,同时也取得一些科技成果。

1978年后,政府对科技工作和科技人员更加重视和关怀,科技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智慧和才干,获得累累硕果。

1988年,县人民政府配备科技副县长,各乡(镇)相继配备科技副乡(镇)长,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科技事业迅速发展。

到1989年,全县有5463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在20个专业系列的377个企事业单位。

1978~1985年,全县获奖科技成果50项。

1985~1989年,获得科技进步成果奖80项。其中获得省、部级重大科技奖4项,市(地)级科技进步成果奖17项。

2008年,漳浦县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26个,获得立项13个,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

2011年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8个,完成省市科技项目结题6个。

教育方面

漳浦

唐至清末共有文武进士164人,有579人中举;文职七品武职五品及以上官员502人。明清两朝共有进士145人。

其间,涌现出高登、探花林士章、大学士黄道周、蔡新及收复台湾的杰出将领与治台杰出人物蓝理、蓝廷珍、蓝鼎元、黄性震等一大批政绩显赫、影响深远的政治、军事、教育家。

但在封建社会里,县人受文化教育的普及率极低,全县有97%人口是文盲,到1949年全县文盲率还达87.3%。

到1989年,全县有中学34所,小学304所,在校学生9.46万人,教职员3659人。同时积极创办成人、业余和技术教育学校。

1989年全县有1075名科技人员被评上高、中级职称(其中高级职称70人)。

已知在外地担任党政军科文的县(团、处)级干部134人(另有民国时期16人);在外地工作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94人。

2008年投入353.6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学。

2011年实施中小学校舍重建项目68个,面积9.97万平方米。

全县本科上线2805人,超过市下达目标244人,漳浦一中荣获漳州市“高考功勋奖”。

高等教育(本科):闽南师范大学漳浦石化学院

高等教育(专科):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中等教育:漳浦第一中学、漳浦道周中学

文化事业

漳浦

全县先后兴建影剧院7座,共7800座位,新建文化馆、儿童乐园、图书馆、博物馆,各乡镇均成立文化站。

组建芗剧、潮剧、木偶专业剧团和业余剧团49个。

漳浦芗剧团的唱腔歌曲被灌制成唱片和戏剧录像片销往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

木偶艺术家杨胜教授等艺人多次率团出国访问传艺。

漳浦剪纸艺术名扬四海,被誉为“剪纸之乡”。

2011年举办黄道周诞辰425周年纪念活动,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建成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

卫生医疗

漳浦

清光绪以前漳浦县人民医治疾病都采用祖国传统的中医、中药。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才传入西医。

民国26年(1937年)县始设卫生院,民国31年后相继设立旧镇、佛昙、杜浔、石榴等卫生院(所),卫生院设备简陋,医务人员缺乏。由于缺医少药,卫生防疫措施不力。

自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至民国37年,50年间全县死于鼠疫者共达21669人,霍乱、天花及其它急、慢性传染病也经常流行,毁于血吸虫病的村庄就有66个。

至1989年全县有县属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20家,机关、企业、学校医疗室25所,行政村保健站(室)341个,医务人员共1055人,平均每千人口有医务人员1.4人。

2008年投入5144万元建设县医院住院大楼、县疾控中心综合楼等卫生基础设施,县医院成为全国首批“温暖中国行动”定点医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2.8万人次参合农民获得2805万元补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86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89人;17312名城乡困难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2011年实施县医院扩建及中医院搬迁新建工程,推进9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提高新农合报销补偿标准,扩大门诊特殊病种报销范围,有5.17万人获得住院补偿,补偿金额达7600万元,有效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体育方面

漳浦体育活动项目甚多,民间武术活动更为活跃。新中国成立后,积极组织推广全民健身体育运动。

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按计划组织开展各项体育运动比赛,办好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1987年漳浦获得省体育先进县称号。

1988年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1950~1989年,全县为省体工队输送运动员24人,有2人3项3次获得世界、全国冠军,并有2人2项5次打破全国记录;有57人75次(项)打破省、市体育比赛记录。

2008年漳浦籍运动员谢荔梅两度打破亚洲女子三级跳远纪录,王苏鸿获全国帆船赛冠军。

旅游

雨查顶

漳浦县

雨查顶地处漳浦县赤岭畲族乡山坪村,山平村雨查顶有一座神奇的庙,名曰:闽南雨霁顶三官大帝庙,又名三界公庙,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30年)重修于清康熙中期。

至今保存有明清8块石碑。占地总面积近60亩,总建筑面积约500多平方米。

然而主庙建筑奇特,国内外罕见,为圆顶凉亭,面积不及40平方米,神然占位不及2平方米。

据说雨霁三官大帝神位地处复鼎金穴,庙址神点,堪称灵异。

不能构筑土木庙宇,一建起就会遭回禄焚烧,屡试不爽。

神卜只允石砌神坛,盖顶空墙。

形成惯例,流传至今,每年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不远万里来此庙参观游玩(上香),如今已成为闽南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古雷港

古雷港5000吨级码头

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位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

2006年4月,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福建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26日,经国家发改委公告确定为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

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53.81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新型电子材料、新型船舶修造、重化工等产业群。

到2015年,古雷将建设北、中、南三大片区,分别作为行政居住区、重化工启动区、临港工业区,届时现代化临港经济区将成形。

到2030年,古雷将形成东、西、南三个大区域,还将规划填海造地,发展高等院校和科研基地,完善港区内部建设。

创业园

台湾农民创业园

台湾农民创业园由于与台湾特有的地缘关系,福建是台湾农业资金最集中的地方。

早在2005年初,福建省的漳浦县和福清市便开始规划创办“台湾农民创业园”。

计划用3年的时间建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使之成为台湾农民创业乃至两岸农民感情交流的平台。

剪纸方面165次播放04:50古老民间手艺——剪纸为花

漳浦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浓郁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的美感,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更以剪纸构图丰满匀称、线条连贯简练、细腻雅致的艺术特色,受到高度赞扬。

中共靖和浦县委

1931年冬,邓子恢同志在车本、山城点燃了革命烽火,中共靖和浦县委就在这里诞生。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在毛泽东同志关怀指导下宣告成立。

在中共靖和浦县委带领下,漳浦老区人民与红军血肉相连,浴血奋战,用鲜血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为共和国诞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东南花都

花博园位于漳浦县马口,国道324线漳州闽南百里花卉走廊的中心地段。

是国家批准的第一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国家科技部授予的"现代农业园区”。

古雷海湾

漳浦县

古雷滨海风景旅游区位于漳浦县古雷半岛东面的菜屿列岛。

以沙洲、红屿、井安、巴流岛、菜屿、横屿等二十三座大小不一的岛屿自西往东组成,海天苍茫,岩崖嶙峋,远远望去,有如飘浮在青云之上的蓬菜仙山。

岛屿形成于地理历史上的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裸露的花岗岩体在海浪风沙的雕琢下,逐渐地割、分离成大大小小的花岗岩石蛋,形成了千奇百怪,形状各异的花岗岩地形地貌。

其中以红屿巨型风动石为代表的风动石群、世界罕见的浪动石、唯妙唯肖的鲨鱼石生命之门、鱼网石,以及幽深的洞穴、累累的卵石、陡峭的崖石、五个质地优良的沙滩。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位于县城内,东临麦市街、西通金鹿路、南临龙湖路、北接青年路,占地面积230亩(包括已建的青少年宫和儿童乐园),其中陆地140亩,湖面90亩,周长1953米。

公园是以水系为主要景观的文化休憩综合性公园,具有中国古代园林造园艺术,各景区配景亭、榭、曲廊、小桥等建筑小品。

漳浦西湖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宋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这里南临鹿水,远处是蜿蜒数十里的梁岳群峰,远山近水相映,风景如画,“湖泽储英”是漳浦十景之一。

1995年,为把历史名胜建成现代名园,据此一隅湖面,依湖造园,聘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彭一刚教授亲自设计,并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北师大启功教授为西湖公园横匾赐笔。

天福茶博物院

天福茶博物院

茶博物院于2000年元月8日奠基,2002年元月7号开院,整个博物馆占地80亩(5.3公顷),建筑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是界最大之茶博物院。

博物院4幢主建物:

(1)主展馆:主要展示茶的历史、中国茶文化及茶叶产销状况、世界主要产茶国的茶情及天福集团的发展历程等。

(2)茶道教室:一楼高有专业茶艺表演厅和溢和轩、品茗阁等优雅的品茗场所,兼作茶道教学。二楼为设施先进的国际会议厅。

(3)日本茶道馆(福慧庵):日本式庭院及茶室,设有精亭、俭亭、敬亭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时代风格的日本茶室。

(4)书画馆(厅石斋)内设三个展厅:

主展厅展示本馆收藏字画,活动展厅不定期个人工主题书画展;二楼设聊谊厅不定期举办笔会及现场挥毫;厅石斋主要展售各种厅石、雕刻等工艺品。

博物院内还有汉亭、唐山、宋桥、元塘、明湖、清池、兰亭曲水、武人茶苑、茗风石刻、示苑茶园等造景设施。

环境幽雅自然,是一个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教育娱乐为一体的茶文化大观园,参观者能在娱乐中获得茶学知识,认识茶叶,了解茶艺及传承茶文化。

威惠庙

漳浦县

威惠庙,位于漳浦县县城西郊西宸岭南麓西庙村,漳浦绥安工业开发区南端,国道324线西北侧。

庙座北朝南,背靠金猴椅山,傍临鹿溪,前方是一片平川沃野,远处是梁山九十九峰如列戟,四周绿树翠拥,山川秀丽,风景旖旎。

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闽南重要的旅游胜迹之一。

抽象画廊

六鳌抽象画廊

抽象画廊游览区位于漳浦县六鳌半岛东部的崂岈山。

其东面正临台湾海峡,西面越过二公里宽的半岛即为旧镇海湾,南、北面为连绵九公里长的黄金沙滩和茂密的防风林带,四周环境空阔,尽得海天之胜。

崂岈山以奇特的地质地貌和优美的海滨风光,被中科院等考察国家风景区的有关专家誉为“抽象画廊”,周边的沙滩也被认为是“真正的黄金海岸”,是“旅游资源的精品”。

景区临近省道漳云线,距高速公路漳浦互通口仅15公里,海上距厦门岛仅30公里。

交通极为便捷。景区规划面积5000亩,景区以崂岈山为中心,在大面积的绿化带和大海之间展开,形成以海蚀地貌游览区、海滨浴游乐区和度假村三大项目。

规划了游艇码头、浴场、画画轩、望海亭、观涛廊以及管理处、宾馆、海味馆等休闲旅游的服务项目,形成了以海蚀地貌、观光旅游和滨海浴场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火山地质公园

火山地质公园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全国第一批区获得国家级地质地貌的火山公园,也是我国滨海火山景观规模最大、保持最完好、最有特色的滨海地质地貌公园。

它位于福建闽南“漳州市所辖下的漳浦县与龙海市交界处”为闽南金三角的南侧。

该景区西北面距漳州市区40多公里,福州220多公里、泉州120多公里;东北端距厦门50公里;西南端距广东汕头120多公里、广州280公里。

景区地处在我国东南沿海人口密集,经济发地带的中间地段,是海陆空立体交通最发达,最便捷的地区。

滨海火山景区

漳浦县

北起龙海市交界处琦沙湾,经香山半岛,江口湾,皇后乳,烟楼山,后蔡湾至整尾屿半岛,景区海岸线全长18公里。

在景区的海域内有二座神奇的火山岛--林进屿——南碇岛,经国内外专家确认为世界极为罕见、保持得较为完美的、珍贵的古火山地质地貌资源景观。

林进屿景区滨海火山地貌,既有极高的科研、科教值,也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景区内的火山地貌属于新生代中新世纪2861万年前及1541万年前、1320万年前100余万年前均为陆地间断性多次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产物。

有完全裸露巨大火山颈景观、海蚀熔岩平台景观、玄武岩球状海蚀画廊景观、玄武岩熔岩锥群景观、柱状玄武岩浪蚀崖景观、海蚀埋藏型熔岩景观、海蚀熔岩洞等大规模成片的自然景观。

除了这些神奇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火山自然地貌以外,还有令人惊呀可与夏威夷相媲美的优质沙滩,专家鉴定这是国家特级沙滩。这里沙滩从沙质、水质、沙滩平缓度、空气指数周边环景均达到优良指标。

这是一个保持着原始待开发的特大型的天然浴场,是中国南方的“北戴河”。

进屿景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四季如春,常年平均气温在21慑氏度。

赵家堡

赵家堡

漳浦县城东南35公里湖西乡硕高山西北麓。

南宋亡时,宋宗室起若和与黄侍等广东崖山逃至漳浦,避难隐居。

明万历年间,其第十世孙赵范在这里建堡,以后赵范之子赵义又加以扩建。

“完璧楼”于万历二十八年(1601年)冬,城堡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夏,先后动工,历20年方次第完成。

城堡仿北宋京城汴京式样建造。整个建筑群由两部份组成,初建的旧楼,旧堡为主体部分。

楼为三四合式四方楼,高20米,占地484多平方米,每层16间,东48间,楼门镌刻“完璧楼”三字,取“完璧归赵”之意。楼外环以石基土堡,三合土堡墙高6米,宽2米多,上有垛口。

设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东门题刻“东方钜障”,西门题“硕高居胜”,南门题“丹鼎钟祥”,唯北门没有题额。天井中筑一条地道通东门外。“完璧楼”及其环卫土堡俗称“内城”。另一部分是赵义建的五座进府第,每座30间,共150间,俗称“官厅”。

每座第5进为2层楼,系内眷住。现仍保存完好。官厅前面广场有鱼池水阁,池上筑有精致的“汴派桥”。此外还有进士坊、修竹花园、辑卿小院、聚佛宝塔。

石刻有“墨池”、“悟石”、“读书处”、“云巢”等。这是福建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堡建筑群。周围约一公里半,面积约半平方公里。

中国著名古建筑、文物考古专家单士元、罗哲文、郑孝燮等来此参观考察时,不胜赞美,并留言“遗址丰富,建筑尚存,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城堡遗址,其布局立意,处处犹以汴京之旧,使人重温宋史,更觉有胜文献之记载。”

乌石妈祖庙

位于旧镇镇,里面供奉着一尊妈祖。

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用沉香木制作的之一。

庙宇座山望海,风景秀丽,每年都有一大批台胞过来祭拜、交流。

代表人物

漳浦县是闽南古老的县份,历史上名人辈出。

特别是明中期到清中期,七品以上的文官和五品以上的武官至少在五百人以上。

著名的有高东溪、林士章、朱天球、卢维祯、黄道周、蔡世远、蔡新、蓝理(畲族)、蓝廷珍(畲族)、蓝鼎元(畲族)等。

获得荣誉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排名74。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2]

2020年12月1日,入选2020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第164位。[3]

2018年—2020年度入选福建省级文明县城城市。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