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话剧由金日成创作,于主体1930年秋天,在五家子、卡伦等地多次演出。在金正日领导者的指导下,于主体1987年以《城惶庙》式话剧改创。

话剧以迫切要求觉醒人民群众的意识的1920年代末为时代背景,通过我国北部泉沟农民的生活表达出了,勤劳的人民在重重困难当中也要认真学习,正确认识到社会意识,才能自主性地开辟出自已命运的深奥的生活真理。

剧情简介

幕开时,作品主人公许达洙夫妇收到日夜盼望的女儿的来信。不识字的达洙不知石油生意人转达给妻子的是来自女儿的信,并用信纸卷烟抽。而达洙的妻子则用信纸堵住破了的窗纸。

村里正普及教育。而达洙认为只有努力干农活才是致富之路,自以为没有人比自已更懂世面。还忠告侄女凤顺等村里人,与其在学校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干农活致富。

北部遭到了洪水灾害而在北部的女儿也好长时间无音讯,达洙决定让妻子去探望究竟。为了筹备路费,达洙求做生意的弟弟达天卖掉熊胆。而达天却把卖熊胆的钱输光。达洙只好从地主那里借10元钱。但是不认字的他,在把侄女凤顺做为丫鬟的伪造合同上印手印。妻子刚要出门去找女儿的时候,石油生意人问他们女儿来信之事。达洙夫妇这时才想起卷烟纸和用来堵破窗纸的纸竟是来自女儿的信。为了了解内容,达洙夫妇到街上问识字人。最后求一个穿西装的人。但是他也是自叹不认字而哭丧着脸焦急。不知情的达洙夫妇以为是女儿出了什么意外,痛哭万分。这时,路过此地的夜校学生和老师把信内容读给他们。内容为被鬼子囚禁的女婿释放的消息和生了一个贵子的喜讯。这回他们高兴的跳起了舞。这时夜校老师号召他们先从学好知识开始为保卫祖国的事业做出贡献。村里人都积极呼应,并都下决心上夜校学知识。

思想内涵

作品提出了群众启蒙问题、人民群众的意识化问题,用滑稽的形式表明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生活真理,再一次有力地强调了没有知识谁也不能坚守最起码的尊严,也不能尽到做为世界的主人的创造性作用的思想。

作品以不愿意学知识的主人公成为别人笑话的事件为中心,集中了生活细节,用简洁的结构说明了大范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