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国(阿拉伯语:دولة ليبيا‎‎,英语:State of Libya),简称“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国家,位于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跟突尼斯相邻。北濒地中海,海岸线长1900余公里。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候,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3]

公元前三世纪建立努米底亚王国。曾先后从属于迦太基、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1912年沦为意大利殖民地,1943年被英、法占领。1951年独立,建立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改名为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改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6年起使用国名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2011年,爆发反对卡扎菲的利比亚内战,卡扎菲政权覆灭。2013年5月,国名改为利比亚国,但此后仍然冲突不断。[3]

利比亚长期实行单一国营经济,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曾一度富甲非洲,但由于局势动荡,利比亚石油出口锐减。利比亚资源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石油是利比亚的经济支柱。其他有铁(蕴藏量20-30亿吨)、钾、锰、磷酸盐、铜、锡、硫碘、铝矾土等。利比亚农业非常落后,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约2.6%。[3]

利比亚仍处于过渡期,政局动荡,政党纷争不断,司法体制不健全,军警体系不完善,战后武器泛滥,民兵猖獗,极端伊斯兰势力滋生蔓延,暗杀、绑架、抢劫等暴力事件频发,安全局势恶化。政治和安全局势的恶化导致利比亚经济重建缓慢。2017年9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最新旅游禁令,利比亚在新版旅行禁令名单中。[4]

中文名

利比亚国

人口
别名

沙漠王国

国歌

《利比亚,利比亚,利比亚》

国鸟

雄鹰

国花

石榴花

国树

油椰

首都

的黎波里

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

民族

阿拉伯人

宗教

伊斯兰教

国庆日

1951年12月24日

政体

总统共和制

面积

1760000km²

外文名

State of Libya(英语)

人口密度

3.9人/平方公里(2020年)

国家代码

LBY

时区

UTC+2

人类发展指数

0.771(2013年)

国际电话区号

+218

国际域名缩写

.ly

道路通行方向
主要城市

班加西,苏尔特,艾季达比耶,图卜鲁格等

最大城市

的黎波里

高等学府

宣教学院,石油学院

所属地区

非洲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GDP

259.63亿美元(2020年)

人均GDP

3779美元(2020年)

简称

利比亚

历史沿革

古代

公元前3世纪,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帝国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

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柏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

16世纪,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区。

近代

1912年,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殖民地。

1943年初,法、英分别占领利比亚南、北部。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

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联邦制联合王国,伊德里斯一世成为国王。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及其接班人穆塔西姆出席九月革命40周年庆典

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九月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1977年3月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6年4月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卡扎菲执政时,利比亚政府持有143吨黄金储备,卡扎菲欲借此创建一个泛非货币,与全球现行的美元系统相对抗。利比亚巨大的石油产量,也是美国军事干涉利比亚内政的原因。

美国和卡扎菲政权之间的积怨由来已久。1970年6月,利比亚宣布收回美国设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附近的军事基地。1980年,美国宣布利比亚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关闭了驻利比亚大使馆。1981年,美国海军的飞机击落了两架利比亚飞机,两国断交。1986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下令停止与利比亚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冻结利比亚在美国的资产。此后,美利接连发生军事冲突,里根下令空袭利比亚。1988年12月,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发生爆炸,机上的259名乘客和地面11人罹难,即洛克比空难,美国认为是两名利比亚情报官员所为(但当事人始终未认罪)。

美国政府在打败萨达姆之后,在所谓的“战后重建”中越陷越深,从而对卡扎菲采取了怀柔政策。而卡扎菲在威慑和利诱的情况下,也选择了退让。

1999年,利比亚同意移交两名疑凶给联合国受审。

21世纪初,美国已经开始从伊拉克脱身,而且有埃及政变这么好的机会,美国会趁机顺手推动卡扎菲下台。

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3票赞成、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第1506号决议,决定解除联合国因1988年洛克比空难和1989年法国联航空难事件而对利比亚实施的长达11年的制裁。

利比亚战争与卡扎菲家族的覆灭

利比亚民众国的绿色国旗落地,标志卡扎菲42年统治的终结

2011年2月16日起,利比亚多个城市出现抗议活动,要求卡扎菲政府下台,抗议活动向全国蔓延,演变成武装冲突;3月17日,联合国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以法国、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展开“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8月21日,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两天后,占领卡扎菲权力象征的阿齐齐亚兵营,卡扎菲政权正式倒台,反对派成为利比亚执政当局。

10月20日,执政当局称完全占领卡扎菲残余最后一个据点苏尔特,卡扎菲及其接班人穆塔西姆被俘身亡。 执政当局武装将两人遗体送至米苏拉塔一处肉类冷藏库中向市民展览了4天 后秘密下葬。卡扎菲身亡后,利比亚分崩离析。

2013年1月9日利比亚国民议会正式批准停止使用“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名称的决定,改国号为“

利比亚国

”。

后卡扎菲时代

2011年,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历史上,利比亚由的黎波里塔尼亚(西部)、昔兰尼加(东部)和费赞(南部)三个地区构成。2012年3月6日,利比亚东部的拜尔盖地区(旧称“昔兰尼加”)宣布实行联邦自治。

2018年12月1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宣布其理事会已批准新一批6个意向成员加入,其中包括利比亚。

截至2020年6月,利比亚两大势力割据对峙。民族团结政府和支持它的武装控制的黎波里等西部地区;国民代表大会与“国民军”结盟,控制东部和中部地区、南部主要城市及部分西部城市。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面积1759541平方公里,位于东经9°-25°,北纬18°-33°之间。东部与埃及交界,东南与苏丹为邻,南部同乍得和尼日尔毗连,西部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接壤。北部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1900余公里。

地形地貌

历史古迹

利比亚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区是平均海拔500米的低高原,受宽阔低地分割。北部沿海有狭窄平原。荒漠与半荒漠占总面积90%以上;西北部与南部多砾漠、石漠;其余为沙漠,间有绿洲。气候特征

利比亚北部沿海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内陆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其夏季平均气温为35℃,冬季平均气温为15℃。 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往南由500毫米----600毫米递减到30毫米以下,常有来自南面撒哈拉沙漠的干热风为害。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水系分布

利比亚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

时区

格林尼治中午12时,为利比亚14时,即北京时间20时。

自然资源

古城雨后

利比亚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利比亚1955年颁布国家石油法,并开始石油勘探。1959年发现了第一批油田,1961年开始出口原油。利比亚原油油质好,并且含硫量低,蜡油产率高。

截止2014年9月统计,利比亚天然气储量1.54万亿立方米,居非洲第四位。

利比亚其他资源有铁(蕴藏量20-30亿吨)、钾、锰、磷酸盐、铜、锡、硫碘、铝矾土等。沿海水产主要有金枪鱼、沙丁鱼、海绵等。

行政区划

区划

1990年利比亚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将原来的13省合并为7个省,下设42个地区。各省名称如下:沙拉拉、巴延奥卢、五点、苏尔特湾、的黎波里、绿山、西山。

辖区详情
的黎波里班加西米苏拉塔扎维耶塞卜哈贝达
艾季达比耶德尔纳图卜鲁格迈尔季兹利坦
首都

的黎波里

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175万(2006年)。的黎波里是利比亚最大港口,位于国境西北部,濒临地中海南岸。的黎波里是一座拥有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自古便是重要贸易中心和战略要地。的黎波里作为城市名称,有着一段漫长的历史。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建立起3座城市,这就是奥萨、布雷撒和莱普蒂斯,统称为“的黎波里斯”。

国家象征

国名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标志

卡扎菲执政时期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2011年,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国名暂定为利比亚(Libya)。2013年1月9日利比亚国民议会正式批准停止使用“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名称的决定,报道称,议员们批准了“利比亚国”(State of Libya)作为现国名,在新宪法确立以前,将一直使用这一国名。议会领导层的消息称,“通过这个决定的目的是让政府可以修改所有官方文件,这些文件仍采用以前的国名。” 国名源于希腊语,意为“白种人居住的地方”。国旗

利比亚国旗为红、黑、绿三色横旗。中间黑色带子代表昔兰尼加地区,阔度是红色和绿色带子的两倍。黑色带子中央的新月和五芒星是多数阿拉伯穆斯林国家的传统标志,这个设计来源自塞努西穆斯林教派黑底新月五芒星旗。红色带子代表费赞地区,亦象征人民的鲜血;而绿色带子代表的黎波里塔尼亚地区和伊斯兰教,亦是繁荣的象征。

国徽

利比亚国徽

利比亚自2011年利比亚内战后,利比亚政府尚未设计确定新国徽。2013年起,利比亚国驻外使馆及护照所使用的星月徽章作为国徽。国歌

《利比亚,利比亚,利比亚》

中文歌词:

我的国家!我的国家!

在我顽强斗争之下,

在我不懈努力之下,

把敌人和厄运都打垮,

得翻身,得翻身只因我们付出了代价,

利比亚!利比亚!利比亚!

我的国家是祖先所留下,

愿安拉把伤你的手都截下。

我们永是保卫您的战士,

只要您生存不在乎谁垮。

我们把誓言向您庄严许下,

我们绝不会让您再受欺压。

我们已获自由,已经解放了自己的国家,

利比亚!利比亚!利比亚!

人口民族

利比亚全国总人口637万(2017年),主要是阿拉伯人,其他为柏柏尔人。

政治

政局

自2011年卡扎菲政权被推翻以来,利比亚社会坠入严重失序的深渊,各路诸侯争权夺利,派系武装拥兵自重,部落纷争不断激化,教俗力量摩擦不断。目前两大势力正在割据对峙,一方是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与支持它的武装力量,控制着利比亚西部部分地区;另一方是在东部城市图卜鲁格另建政府的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其与军事强人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联盟,控制着东部、中部、南部主要城市及部分西部城市,势力庞大。

卡扎菲倒台以来,宗教势力和世俗势力就一直争权夺利。2012年,利比亚通过选举产生了宗教势力为主的国民议会。两年后,第二次选举产生的国民代表大会为世俗势力所主导,但支持宗教势力的“利比亚黎明”武装不满权力分配,于当年8月攻占首都的黎波里,扶植任期已结束的国民议会复会,组建“救国政府”。利比亚政府和国民代表大会被迫前往东部的图卜鲁格,利比亚由此出现两个议会、两个政府东西对峙的局面。

2015年12月,在联合国斡旋下,利比亚对立双方议会代表签署《利比亚政治协议》,同意组建民族团结政府,位于东部的国民代表大会改为利比亚的议会。但国民代表大会并未承认民族团结政府。

2021年3月15日,利比亚新民族团结政府(即过渡政府)和总统委员会组成的统一临时行政机构在利东部城市图卜鲁格宣誓就职。[2]

宪法

1969年12月曾颁布临时宪法。1973年,卡扎菲发动“文化革命”,宣布停止执行一切现行法律。2011年8月,“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公布《宪法宣言》,在政治过渡阶段发挥临时宪法作用。《宪法宣言》规定,利比亚将建立多党制民主国家,实行法治,保障全体人民平等享有基本自由和人权。伊斯兰教为国教,教法是国家立法的主要依据,国家保护非穆斯林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宪法宣言》还公布了利政治过渡的时间表。根据利政治过渡时间表,国民大会成立后组建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后2个月内完成新宪法起草并提交国民大会审议。审议通过后1个月内组织宪法公投,公投通过后新宪法将正式生效。利比亚已组建制宪委员会,但制宪进程十分缓慢,新宪法草案尚未完成。

议会

主词条: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利比亚国民议会

卡扎菲政权时期设有总人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2012年7月7日,利比亚举行国民议会选举 ,共有200名议员当选;8月8日,议员在最高法院院长艾德汉主持下宣誓就职;8月10日,利比亚国民议会在首都的黎波里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穆罕默德·马贾里亚夫当选首议长 。2013年5月马贾里亚夫议长辞职,努里·阿布·萨赫明任新议长。2014年5月18日晚,利比亚军事警察部队司令穆赫塔尔·费尔纳纳宣布解散利比亚国民议会,并由制宪委员会代行国民议会职权 。5月20日,利国民议会在首都的黎波里宣布重启运行,阿布·萨赫明任议长 。

2014年6月25日,利比亚举行国民代表大会选举,共有包括152名女性在内的1714名候选人参与角逐。利比亚共有约340万合法选民,此次参加投票的只有约63万。这是自卡扎菲政权倒台以来,利比亚第二次进行议会选举。

国民代表大会产生后,将取代原利比亚国民议会,成为利比亚政治过渡时期的最高立法机关。

7月21日,利国家最高选举委员会在首都的黎波里公布了国民代表大会选举的最终结果。结果显示,在全部200个议席中,共有188名候选人当选为议员,尚有12席空缺 。8月4日,利国民代表大会在东部城市图卜鲁格召开首次会议,并选举阿基拉·萨利赫·伊萨为议长 。2015年12月,利各派在摩洛哥正式签署《利比亚政治协议》。根据该协议,国民代表大会履行议会职能,国民议会更名为“国务委员会”,为利最高咨询和协商机构。

政府

2012年10月,利国民议会选举阿里·扎伊丹为临时政府总理。11月,新政府宣誓就职。新政府设3名副总理,27名部长,2名国务部长。利最大的两个政党全国力量联盟和公正与建设党分别有5人入阁。2013年3月,扎伊丹总理被国民大会解职,临时政府国防部长阿卜杜拉·萨尼任代总理。2014年8月,国民代表大会任命萨尼为临时政府总理 。同月国民大会重启运作,并组建“救国政府”。2015年12月利各派签署《利比亚政治协议》,并将成立民族团结政府。2016年1月19日,利比亚总理委员会宣布正式组建民族团结政府,并于当天公布新政府32名部长的名单,资深政客法伊兹·萨拉杰出任总理 。4月5日,利比亚“救国政府”宣布解散,结束了利比亚‘两个政府并存“的状态 。

司法

1979年9月卡扎菲宣布由司法人民委员会掌管司法权。原由最高法院等机构基本上被各地革命委员会建立的特别法庭和革命法庭等取代。为统一审判工作,1988年3月成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1990年10月回复最高法院。

政党

主词条:全国力量联盟、公正与建设党、全国阵线党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2日,改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卡出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此后,卡扎菲执政长达42年。在卡扎菲执政时期,成立政党被视为“叛国罪”。在2011年利比亚内战中,卡扎菲政权被推翻。2012年7月7日利比亚举行了首次多党制国民议会选举,主要政党有:

(1)全国力量联盟

,成立于2012年2月,是利比亚第一个宣布成立的政党组织,是一个世俗化自由主义政党。该党寻求建设一个民主的公民国家,提倡尊重妇女权利和其他民主变革。该党21世纪初是利比亚国民议会第一大党,前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执行局主席马哈茂德·吉卜里勒是该党主席。

(2)公正与建设党

,是利比亚的一个伊斯兰主义政党,由穆斯林兄弟会成员于2012年3月3日在的黎波里创建成立。该党21世纪初是议会第二大党。

(3)全国阵线党,

是一个利比亚自由主义、世俗主义和进步主义政党,成立于2012年5月。该党的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反抗卡扎菲统治的抵抗组织——拯救利比亚全国阵线(NationalFrontfortheSalvationofLibya,NFSL)。该党主要活跃于利比亚东部地区,21世纪初是利国民议会第三大党。

除此之外,还有

祖国联盟

全国中间派党

等其他政党组织。

政要

主词条:阿基拉·萨利赫·伊萨、利比亚总理

国家元首

阿基拉·萨利赫·伊萨,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2014年8月4日在东部城市图卜鲁格召开首次会议,阿基拉·萨利赫·伊萨当选议长。伊萨是一名法律专家,曾在司法部门任职。

总理

法耶兹·萨拉杰,利比亚总理委员会2016年1月19日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宣布组建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法伊兹·萨拉杰被任命为总理。

经济

概况

利比亚资源丰富,特别是气储量十分丰富,是世界主要产油国和石油输出国之一。这正是利比亚吸引外资的关键因素之一。

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2004年,利比亚原油产量达到160万桶/日,国内消费约25万桶/日,净出口约120万桶/日(2012年)(2004年6月恢复对美出口石油),出口占总产量的83.75%。还出口铁矿石、花生、皮革等,进口以机器设备、车辆、粮食为大宗。除石油外,天然气储量也较多,其它资源有铁、钾、锰、磷酸盐、铜等。1985年石油探明储量29.18亿吨,产油5000余万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6053亿立方米。主要工业部门是石油开采、炼油,还有食品加工、石化、化工、建材、发电、采矿、纺织业等。铁、锰、铜、锡、铝土、磷灰石、钾盐等矿藏尚少开发。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粮食不能自给,大量靠进口。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蔬菜等。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牧民和半牧民占农业人口一半以上。

2020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 259.63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779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25.6%。

货币名称:第纳尔。

汇率:1美元≈1.4第纳尔。

工业

2013年,利比亚工业总产值413.46亿美元,石油是利比亚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绝大部分出口收入来自石油。20世纪50年代发现石油后,利比亚石油开采及炼油工业发展迅速。2013年受油田港口示威活动影响,利比亚石油出口锐减。2016年出口石油创汇81亿美元,主要出口至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国。利工业还包括石化、建材、电力、采矿、纺织业、食品加工等。

农业

利比亚妇女

在利比亚只有2%的土地因为能得到足够的降水而适合耕种。但根据调查,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蕴藏有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其储存量相当于尼罗河200年的总流量。为了开发更多适于耕种的土地,利比亚兴建了很多地下水灌溉系统,AlKhufrah绿洲则是利比亚东南部(接近埃及边境)的国内最大农业规划之一。

利比亚的绿洲采用中心枢轴供水系统,将地下水通过压力输送到电镀钢管或铝管上,电镀钢管或铝管上安装有喷灌头,再配合地面支撑的轮子,围绕一个中心旋转,整个喷灌机喷灌面积形成一个圆形的“麦田圈”。这种时针式喷灌机械在撒哈拉沙漠和美国使用得很普遍,中国有些地区也有使用。

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约2.6%。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7%。可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3%,水浇地不到1%。利比亚农业非常落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蔬菜等。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全国有牧场约850万公顷。利比亚食品自给能力不足,近一半的粮食和畜牧产品依赖进口。

货币

利比亚货币

利比亚原来使用的货币名称为利比亚镑,与英镑等值。1959年该国正式公布货币的含金量为2.48828克,官方汇率为1利比亚镑等于1英镑,又等于2.80美元。1967年11月18日,英镑贬值14.3%,利比亚镑未随同贬值,故对英镑改为0.857143利比亚镑等于1英镑。

1971年9月1日,利比亚政府发行新货币第纳尔,并以1:1的比率收回利比亚镑,含金量及官方汇率均维持不变。12月14日利比亚退出英镑区。12月20日美元贬值后,第纳尔对美元的官方率改为1第纳尔等于3.04美元,并允许4.5%的波动幅度存在,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度贬值后;利比亚宣布仍维持第纳尔的含金量,对美元的官方汇率改为1第纳尔等于3.37778美元。从1974年起第纳尔和美元的汇率一直固定在1第纳尔等于3.3778美元的水平。

1986年3月18日利比亚第纳尔以1第纳尔等于2.80特别提款权的比率钉住特别提款权,实行管理、浮动有效汇率制。

外汇

利比亚禁止货币自由进出;在利投资项目到期、项目清算、项目出售几种情况下,允许投资人将其在利投资汇出境外;允许投资人每年把在利投资所赚取的净利润和红利汇出境外。

利比亚是国际投资保障机构,承诺保护外国在利的投资;利比亚同二十多个国家签署了保护保障投资双边协议、禁止双重征税及其它保护保障协议。

利比亚投资促进机构是主管投资事务(不含石油投资)的专门机构,除履行与投资相关的职责外,它还与利比亚移民、海关等机构合作,向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截至2017年12月,利外汇储备达742亿美元。

文化

语言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少量利比亚人说英语等。

宗教

清真寺

伊斯兰教是国教,95%的居民是穆斯林,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占97.2%。信奉伊斯兰教,不吃猪肉,忌饮酒,忌吸毒。饮食

利比亚烹饪融合了阿拉伯和地中海的烹饪风格,并深受意大利影响。菜单上一般都备有意大利面食,特别是意大利通心面。当地一道著名的饭菜是Couscous,即用粗面粉、肉和马铃薯混合蒸成。肉食以羊肉、牛肉为主。Sherba是一种很好喝的利比亚汤。Bazin是一种当地的大饼,由大麦、盐和水混合制成。

当地盛产椰枣、橙子、西瓜、杏、无花果和橄榄等水果,每年进口大量苹果、香蕉等,市场上水果和蔬菜供应充足。

依照伊斯兰法律,利比亚禁止饮酒和所有含酒精饮料。一般饮用瓶装矿泉水和软饮料。建议不要直接饮用当地的自来水或浅层地下水,口感上有一些咸。

利比亚茶是一种加有薄荷叶的浓茶,有时还加有花生,深受当地人喜爱。美式和英式咖啡比较普遍。消毒牛奶、鲜牛奶等奶制品和鸡蛋等随处可以买到。超市、商店里的食品和饮料多来自欧洲和阿拉伯国家。

许多地方的餐厅和咖啡店一般是外国人多有光顾。在一些餐厅和大型宾馆可以提供外国风味的饭菜。

节日
节日日期
穆罕默德升天日每年3月5日
国庆节每年3月31日
开斋节每年以伊斯兰教历10月1日
古尔邦节(献祭节)每年以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
伊斯兰教新年8月4日
展开表格习俗

利比亚的商业风俗,冬季前往宜穿保守式样西装。拜会要先定好约会时间。商务活动多用阿拉伯语、意大利语和法语。阿拉伯人款待朋友的佳肴是一道现宰的生羊肝。客人来到后现宰肥羊一只,将生羊肝切成片,码放在瓷盘里,上面撒辣椒面和香料,端到桌上敬客。这便是最盛情的款待。如果客人不吃,将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有负主人的一片心意。利比亚的宴会要看主人和客人的兴趣而定。有的宴会是在严肃的气氛中进行,有的在谈笑中进行。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猪肉类食品和酒禁止食用。平时以吃面食为主,喜食甜辣风味食品。有饮茶和喝咖啡的习惯。阿拉伯人吃饭不用刀叉只用手抓,但只能用右手。饭后上一道咖啡,不上咖啡客人不可起身告辞。烤全羊是阿拉伯人的名菜。

阿拉伯人一般穿民族服装,一种宽松的大袍,把整个身体包起来,女子则连整个头部、手足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眼睛看东西。

商业往来报价宜用到岸价,不用离岸价。对对方的信用程度应加以确认。交谈时不要触及政治、宗教或诸如此类易引起争论的话题。初次交易应要求对方用不可撤回的信用证付款,避免收受见票即付的汇票。商务洽谈应设法会见最能解决问题的官员。在拜会之前要弄清官员的姓名和官衔。政府机构决策缓慢,守约是偶然的。商务活动最好于1l月至次年4月前往。

利比亚实行独特的伊斯兰教会主义,穆斯林国家的宗教礼仪非常严格,同利比亚人谈判会见和打交道时,要遵循一般阿拉伯礼节和社会习惯。政府不鼓励收受小费,但受欢迎。应邀作客,只有男性参加,利比亚是一个开放的自由国家。

在利比亚安排会晤要尽量提前,并准时到达。但利比亚人对时间的运用很灵活,他们并不很遵守时间表上的安排。

邀请吃饭或参加招待会是一般的款待形式。制定有严厉的禁酒法律条文。如被邀请到利比亚人家吃饭,只有男人能够参加,而且要为男主人带礼物,不能为他的妻子带礼物。

阿拉伯人为父系家族。名字反映血统关系,姓名排序有一定顺序: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家族名。柏柏尔族实行父亲家族制,一夫一妻制,男娶女嫁或姑表联姻。家族中家长为男性,家庭成员都必须按家长的要求办事。家庭中的全部收入都由家长掌管,柏柏休人所居住的村庄由德高望重的人组成元老院,负责掌管一切事项。

利比亚人喜欢绿色,把绿色看成是革命的象征,表示胜利和吉祥,忌讳黑色。此外,猪、猫、女性人体均属禁忌图案。酒也在被禁之列。

军事

利比亚战争前

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军衔

利独立后,组建了利比亚皇家军队,1962、1963年先后建立海军和空军。“九·一”革命后,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服役期2年。1983年2月通过“革命总动员计划”,对全体适龄男女进行军训。1988年8月,卡扎菲宣布取消正规军,将其改编为“民众国卫队”,并在各省建立由省防御委员会领导的“防卫区”(地方部队)。1989年9月宣布成立全国临时总防御委员会(总司令部)。卡扎菲一直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直至卡扎菲政权被推翻。

根据伦敦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所统计,2010年利三军总兵力7.6万。准军事力量“人民武装”4万人。其中陆军5万人,海军8000人,空军1.8万人。

2011年3月20日,多国部队展开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重创利防空体系和装甲部队,在利建立起“禁飞区”。北约于2011年接管军事行动指挥权,至7月8日,北约共出动各型军机14281架次,其中5388架次执行打击任务。2011年8月22日利国防部被全国过渡委员会攻占,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军事中心苏尔特被攻占。

利比亚过渡政府国防部长朱瓦利在2011年12月25日表示,过渡政府将组建武装部队,数千名利比亚前反对派士兵将从2012年1月起被编入利比亚武装部队。这将是对利当局从现武装力量领导人手中接管部队能力的考验。

利比亚战争后

2011年利比亚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利比亚各地“军阀割据”、武装组织林立,主要形成亲伊斯兰及亲世俗派的武装力量。主要武装组织简况如下:

一、利比亚政府军。利比亚政府军尚没有形成有效的军事力量,正在训练新招募的人员,负责的黎波里街道安全,严重缺乏有经验的士兵及武器。

二、利比亚革命者行动局。曾为政府认可负责保卫首都的组织,2013年10月因涉及绑架临时政府总理扎伊丹被剥夺了保卫的权利,在班加西设有分支。

三、国家安全局(利比亚常规警察部队),负责调查犯罪案件及交通违法行为,保护公共财产。在东部城市德尔纳、南部城市塞卜哈遭到伊斯兰武装袭击。

四、雷霆特种部队。利比亚精锐部队,由伞兵和突击队员组成,反对伊斯兰武装,2014年5月参与了哈夫塔尔领导的“尊严”行动。

五、反犯罪组织。隶属于内政部,主要负责打击毒品犯罪,被指控参与绑架利前总理扎伊丹。

六、石油设施卫队。成立于2012年,负责保护利比亚重要石油设施。卫队领导易卜拉欣贾哈兰利用该卫队占领重要油田港口,要求提高东部地区在国家石油销售中的分成。

七、利比亚国民军。由退役将领哈里发·贝卡西姆·哈夫塔尔领导,号称6000人,士兵多数为世俗人员,自2014年2月开始进入公众视线,5月16日以反恐名义发动“尊严”行动,在班加西及周围与亲伊斯兰武装发生激烈冲突。

八、利比亚之盾。该部队是总部设在班加西一支民兵,隶属于国防部,曾于2014年5月遭到哈夫塔尔的攻击,在全国共有四个旅。

九、津坦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于2011年,汇集了利比亚西部津坦及纳夫萨山区共23支民兵武装,据称是利比亚最强的武装力量,亲世俗派,自2011年秋季起控制的黎波里国际机场,不时与其他武装发生冲突。2014年7月,米苏拉塔民兵组织为争夺的黎波里国际机场控制权,与津坦民兵在机场及周围爆发激烈军事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机场设施、民用飞机损毁,机场被迫关闭。

十、卡厄卡厄旅。该组织人员曾在津坦地区接受培训,分别在津坦及的黎波里设有基地,宣布支持“尊严”行动。

十一、雷电部队:该组织与卡厄卡厄旅有密切联系,已宣布支持“尊严”行动。

十二、米苏拉塔旅。成立于2011年,在“2.17”革命中缴获大量卡扎菲部队装备,是津坦民兵的主要竞争对手。联合国国际调查委员会指控其犯有战争罪。曾一度驻扎在的黎波里,2013年11月,的黎波里民众游行抗议安全局势恶化,该组织向示威民众开枪,致42人死亡,随后撤回米苏拉塔。该组织高层支持国民议会中的宗教势力。

十三、2.17革命旅。总部设在班加西,建制大约12个营,数千人左右,涉嫌参与袭击杀害美国大使克里斯·史蒂文斯的事件。

十四、安萨尔旅。基地位于利东部。2012年9月,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遭袭,大使约翰·克里斯多夫·史蒂文斯等4人丧生。美方指认安萨尔旅策划袭击,并将其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安萨尔旅是哈夫塔尔“尊严行动”的主要打击目标。

交通

概况

境内运输以公路与管道为主。截止2014年9月全国有1800公里长的现代化沿海公路,5000余公里的能源运输管线和5个油港。

陆运

利比亚境内没有铁路,陆路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公路网遍布全国主要城市,总长25535公里(1999年),其中高等级公路17985公里,农用路7550公里。的黎波里有发往全国主要城市的长途和短途客车,市区内有公交车运营。各主要城市拥有出租汽车,招手即停,价格事先谈定。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可提供租车服务,左方向盘驾驶,靠马路右侧行驶。国际驾照可使用三个月,过期必须申领使用利比亚驾照。

铁路

利比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有铁路的,但战后该国的铁路被拆掉。如由邻近国家如突尼斯乘搭火车,则需要在到达边境时转乘的士等交通工具往利比亚。

空运

拥有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和非盟航空公司。主要民用机场设在的黎波里、班加西、米苏拉塔、赛卜哈、托布鲁克、锡尔特和布雷加等。国内各主要城市之间通航,旅行方便。外国多家航空公司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设有办事处,如英航、法航、瑞航和意航等。拥有多条国际航线,可通达欧洲各主要城市、阿拉伯国家主要城市和非洲主要城市等。

管道

利比亚油田通过管道网络接至地中海。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拥有7条输油管道,有6个石油储备基地,并还在筹划扩建石油储备和炼油基地。

社会

媒体

主要报刊有《新黎明报》(阿文日报)、《绿色进军周报》(阿文和英文)、《民众国周报》(阿文和英文)。民众国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每天出版阿、英、法文新闻稿,在巴黎、伦敦、罗马和贝鲁特等地设有分社。官方电台有(1)创建于1957年的民众国广播电台,1979年后改为现名,用阿语和英语从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广播;(2)大阿拉伯祖国和革命委员会之声电台,用英、法、俄、德、罗、匈、南、保、捷等语言广播;(3)民众国电视台,创建于1968年,后改现名,用阿、英、法语播放。

教育

利比亚实行免费教育。15岁以上接受过教育的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82.6%,为北非最高。利现有小学3451所,并不断增加,各类职业中学1150所,总计在校学生为145.555万人,各级学校教师总数为30.3146万人(据2006年公布的数字)。

利比亚高等教育事业归高等教育人民委员会管理,各大学和院系也都设有各级人民委员会,负责学校的具体管理。利有15所高校,著名大学主要有:最高研究院、的黎波里法塔赫大学、班加西高尔尤努斯大学、宣教学院、石油学院、苏尔特塔赫迪大学、贝达欧麦尔·穆赫塔尔大学、胡姆斯纳赛尔大学、扎维耶四月七日大学等,其中前4所大学有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资格。截至2005年,利共有大学教师11928名,就读学生254456名,其中研究生2095名,教师学生比为1:21,基本与国际平均水平持平。学生在大学第1年接受全科教育,从第2年开始自主选择各系学习,本科阶段一般为4年,研究生教育一般为2-3年。利具有高等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13%。

医疗

利比亚对国民实行免费医疗,医院主要集中在黎波里和班加西。利比亚医疗水平一般,因工资原因,许多来自东欧的医务人员离开利比亚。随着私人投资意愿政策的出台,出现了服务治疗高、收费高的私人医院。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利比亚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3.9%,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81美元。2006—2012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7张。

2011年2月局势动荡前,利比亚全国有17所综合医院和88个医疗中心,平均每千人有病床4.8张,医生2名。全国有12.2万人享受社会保险。

旅游

主要景点

利比亚

通常的利比亚景点包括:古罗马遗址的拜谒,莱普提斯遗址,塞布拉塔古城等。参观这些撒哈拉沙漠上最吸引人的胜景可以徒步,也可以乘直升飞机俯瞰。在阿卡库斯山脉可以看到山崖上及洞穴中的塔德拉尔特·阿卡库斯岩画,被世界最大的沙漠和岩石隐藏了上千年的反映古代辉煌文明的优美壁画,最早的已经存在12000多年,向人们展示从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1世纪的生活演变。世界遗产

至2008年止,利比亚共有5处世界遗产,如下:

名称类型
1塞卜拉泰考古遗址文化遗产
2大莱普提斯考古遗址文化遗产
3普兰尼考古遗址文化遗产
4古达米斯古镇文化遗产
5塔德拉尔特阿卡库斯岩画遗址文化遗产
签证办理

需要得到利比亚签证,必须先从利比亚内务部获取返签号,具体签证办理所需资料如下:

1、护照原件(要求有效期6个月以上,需要在利比亚驻华使馆指定的翻译公司翻译成阿拉伯语)

2、照片2张,

3、填写利比亚签证申请表2张(在利比亚驻华使馆领取表格,复印无效)

4、单位资质证明、派遣证明或准假证明

5、发自利比亚的返签号,需要在利比亚使馆里能查到

利比亚至中国已于2010年11月2日开通了直航航班。每周2个航班。每周星期二、星期四早上从利比亚的黎波里机场起飞,星期三、星期五从早上从中国北京国际机场返回。该航线采用A330宽体远程客机执飞,利比亚泛非航空公司运营。

外交

外交政策

利比亚新政权建立以来,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利比亚新政权的对外政策可概括为:坚持阿拉伯、非洲、伊斯兰和发展中国家属性,强调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新政权奉行全方位、均衡外交,在总体方针上,摒弃卡扎菲时代“个人外交”、“非洲领袖”的烙印,践行相对务实、温和的“新外交“理念,将本国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立场的出发点,重视民意和对外民间交往。

对外关系

同美国的关系

卡扎菲执政后,利美关系一直紧张。1980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美指责利"支持国际恐怖主义",两国关系迅速恶化。1991年,美、英指控利两名情报人员策划了1988年洛克比空难事件,推动安理会对利实施制裁。2003年8月,利在洛克比问题上对美、英做出重大让步,表示愿支付27亿美元巨额赔偿并为利官员行为承担责任。2004年利美恢复代办级外交关系,美宣布全面取消对利经济制裁。2006年美宣布全面恢复与利比亚的外交关系,并将利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2008年1月,利外长沙勒格姆访美。

2009年4月2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会见利比亚国家安全顾问、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之子穆塔西姆·比拉·卡扎菲时表示,美国非常重视同利比亚的关系,彼此有许多增进合作的机会。希拉里和穆塔西姆就安全合作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然而,2011年2月利局势发生动荡后,美公开要求卡扎菲下台。3月,美联合多国部队对利实施军事打击。3月31日,美向北约移交对利军事行动指挥权。7月15日,美宣布承认“国家过渡委员会”为利合法执政当局。10月18日,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的黎波里。12月17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访问的黎波里。

2012年7月、9月,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访问的黎波里。2013年3月,利总理阿里·扎伊丹访问美国和联合国。2014年5月利局势恶化后,美国逐渐加大对利问题斡旋力度,参与利问题国际斡旋努力,同意大利等国共同主持数次利问题国际会议。8月,利临时政府总理萨尼赴美出席首届美非峰会。

美驻利大使遇袭身亡事件:2012年7月,以色列裔美国人制作的影片《穆斯林的无知》被上传至视频网站YOUTUBE,引发全球多国穆斯林不满。9月11日晚,数百名利民众包围美驻班加西领事馆,抗议电影上映。部分武装分子纵火焚烧了领馆建筑,并同馆内安全人员发生交火,造成美驻利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及3名使馆人员身亡。事发后,利予以强烈谴责,承诺保护外国驻利外交机构和人员安全,愿与美国配合开展相关调查。美已认定该事件为恐怖袭击,但表示此事不会影响美利关系。2014年6月,美在利抓获袭击事件主谋之一阿布·卡塔莱。

当地时间2016年4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台(Fox)采访,承认出兵利比亚是任内最大错误。

同欧盟的关系

萨科奇出访利比亚

在利局势发生动荡前,欧盟是利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石油的主要销售地。2007年,欧盟与利签署了全面恢复与利关系的框架协议,并宣布与利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11年2月利局势发生动荡后,欧盟于2月28日决定对利政府实施制裁。4月12日,欧盟外长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利政府停火,并要求卡扎菲下台。5月22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访问班加西,宣布欧盟驻班加西办事处正式运行。

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利比亚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和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马盟)成员国。但卡扎菲认为阿盟没有发挥应有的政治作用,阿盟在洛克比空难等问题上对利支持不够,多次威胁要退出阿盟,并与沙特等国领导人爆发激烈争吵。

2011年2月利局势发生动荡后,阿盟中止了利在阿盟的席位。3月12日,阿盟召开外长会并发表联合声明,支持在利设立“禁飞区”。8月25日,阿盟宣布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人民惟一合法代表,并恢复利在阿盟的席位。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

利比亚是非洲联盟(非盟)成员国。卡扎菲执政时期,利积极参与非洲事务。1997年8月,利倡议成立萨赫勒-撒哈拉国家联合体。1999年9月,卡提出建立“非洲联盟”设想。2000年7月,卡推动非洲统一组织(非统)第36届首脑会议通过《非洲联盟章程草案》。2001年7月,非洲联盟正式成立。卡还提出设立非盟联合政府并进而建立“非洲合众国”等设想,强调非洲在包括联合国改革等重大问题上应团结一致,“用一个声音说话”。

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发生动荡后,非盟积极进行政治斡旋,设立高级别特设委员会,先后提出政治利问题的“路线图”、《框架协议建议书》等,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召开利比亚问题会议。9月21日,非盟宣布承认“国家过渡委员会”。10月20日,非盟表示,利可以恢复在非盟及其下辖各个机构的活动。

同中国的关系

1978年8月9日,利比亚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011年9月12日,中方宣布承认“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执政当局和利比亚人民的代表。利比亚外长海亚勒于2012年6月访华,并派外交部部长助理参加了于2012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另中国承认利比亚现政府的条件,即利比亚战争中中国的损失由利比亚承担。

同卡塔尔关系

2017年6月5日,利比亚政府宣布与卡塔尔断交。

新冠影响

2020年3月,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利比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