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Namibia),简称纳米比亚,原称西南非洲。北同安哥拉、赞比亚为邻,东、南毗博茨瓦纳和南非,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600公里。全境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1500米。西部沿海和东部内陆地区为沙漠,北部为平原。主要河流有奥兰治河、库内内河和奥卡万戈河[8]。纳米比亚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9]

纳米比亚历史上曾长期遭受殖民统治。从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纳米比亚曾先后遭受荷兰、葡萄牙、英国等殖民者的入侵。1890年,德国占领纳米比亚全境。1915年7月,南非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占领纳米比亚,并于1949年非法将其并吞。1966年8月,改名为纳米比亚。1978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纳米比亚独立的第435号决议。1990年3月21日赢得了独立,成为非洲大陆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8]。次日,中国与纳米比亚建交[10]

独立后,人组党政府先后制订了5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第五个国家发展计划为2017-2022年)及2030年远景规划,纳米比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16年初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和国内旱灾,经济运行前景尚不明朗,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纳米比亚是世界上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铀、钻石等矿产资源和产量居非洲前列。矿业、渔业和农牧业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种植业、制造业较落后[8]。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渔业资源也极为丰富[9]

中文名

纳米比亚共和国

时区

UTC+1(夏时制:UTC+2)

国歌

《纳米比亚,勇气之地》

货币

纳米比亚元

国鸟

红胸黑鵙

国花

千年兰

首都

温得和克

官方语言

英语

民族

奥万博族、卡万戈、达马拉

宗教

基督教

国庆日

1990年3月21日

政体

半总统共和制

面积

824,269平方公里

人口
人口密度
国家代码

NAM

外文名

The Republic of Namibia(英语)

人类发展指数

0.625

国际电话区号

+264

国际域名缩写

na

道路通行方向
主要城市

鲸湾港

所属地区

非洲

国家格言

“团结,自由,正义”

国际组织

WTO

GDP

107.1亿美元(2020年)

人均GDP

约4284美元(2020年)

主要学府

纳米比亚大学

气候

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简称

纳米比亚

国土面积

824269 km²

历史沿革

赫雷罗族女人

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纳米比亚当地居民从事渔猎,并出现种植业。

15世纪,荷兰、西班牙、英国等殖民者接踵而至。

1884年,德国占领沿海一带,1890年占领全境。

1915年7月南非出兵占领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

1920年12月17日,国际联盟“委托”南非统治该地。南非1949年吞并该地。

1960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成立,并于1966年8月26日领导人民开始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

1967年5月联大特别会议决定成立西南非洲理事会(后改称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作为该地行政当局,负责结束南非的非法占领。

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将“西南非洲”更名为“纳米比亚”。

1978年9月29日,联合国通过435号决议,要求终止南非统治,通过联合国监督下的公民投票实现纳米比亚独立。

1989年11月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制宪议会选举,西南非洲人民组织获胜执政。

1990年2月,萨姆·努乔马当选为首届国家元首。

1990年3月21日,纳米比亚正式宣布独立,定国名为纳米比亚共和国。同时也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1990年4月,被接受为联合国第160个成员国。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纳米比亚地处非洲南部,北与安哥拉、赞比亚接壤,东、南邻博茨瓦纳和南非。国土面积824,269平方公里,居非洲第15位,世界第34位。南北长约1300公里,南窄北宽,东西宽480-930公里,海岸线长1600公里。全境处于南非高原西部,大部分海拔1000米以上。

地形地貌

国家地图

纳米比亚沿海有狭长平原;内陆全属高原、山地,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2,600米。中部为中央高地;东部为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西部沿海一带为沙漠性平原。位于西部偏北的布兰德山海拔2610米,为全境最高点。南部的奥兰治河和北部的库内内河,分别为同南非和安哥拉的界河。

大地构造上纳米比亚位于著名的卡拉哈里克拉通的西北部,其境内出露最老地层为下元古界,基岩出露面积约为4600,第三纪一现代沉积(卡拉哈里层)覆盖面积约为54%。区域构造单元组成上,纳米比亚区域地质构造由以下三种单元组成:

地盾区主要分布在纳米比亚西北部和西南部,由基底直接裸露的早中元古代变质岩和侵人其内的古老火成岩组成,变质地层原岩为一套海相地槽型沉积,其内主要的金属矿化有Au、Cu、Pb和Zn等。

裂谷活动带地区在纳米比亚较广泛分布。晚元古代时期,纳米比亚古陆发生大规模裂谷作用,其内发育了巨厚的裂谷型沉积,裂谷后期发生褶皱变形,并伴有火成岩体侵人,其内主要的金属矿化有Cu,Pb,Zn,U,Mo,Fe Sn,W、稀土、Au等。

纳米比亚的沙漠

地台区在变质基底和裂谷活动带之上发育有未变质的、缺乏构造变动的沉积岩区。

纳米比亚发育的各时代地层有:(1)下中元古界Vaalian系和Mokolian系: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碎屑沉积岩沉积,大部遭受了较强变质,成为变质基底。(2)上元古界Damara系:为一套陆间裂谷型沉积,早期主要为河流相、湖泊相碎屑岩沉积和裂谷火山岩沉积,中晚期为海相碎屑岩、碳酸盐沉积。(3)寒武系Nama群:为一套地台盖层型沉积,主要由一套浅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组成。(4)Karo。层序:为一套地台盖层沉积,由沉积岩和火山岩两套岩系组成,沉积岩系位于下部,主要由砂岩、粉砂岩、页岩组成,含有重要的煤层,时代为石碳纪~三叠纪;火山岩系位于上部,形成于侏罗~白奎纪。

纳米比亚构造线受泛非造山作用影响,主要为北西向和北东向,主要由一系列冲断层和褶皱构造组成,它们不仅控制了晚元古代以来纳米比亚火成岩体的分布,而且也控制了后期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沉积岩的展布。

气候特征

纳米比亚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均300天为晴天,是撒哈拉以南最干旱的国家之一。年均降雨量为270mm,年降雨量地区差别比较大,从沿海的不足50mm、中部地区的350mm到东北部的700mm不等,除最南部在冬季(6-9月)降雨外,全国70%的降雨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3月。

因地势较高,气温略低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终年温和,昼夜温差较大。一年分四季:9月初春,12月入夏,3月秋来,6月冬至。内地夏季白天平均气温20-34°C,偏远的北部和南部地区气温经常高于40°C。内地冬季白天平均气温18-25°C,夜间气温经常低于0°C,并常有地雾。沿海地区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气温常年保持在15-25°C,夜间常有浓雾。[1]

自然资源

纳米比亚白人

纳米比亚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主要矿藏有钻石、铀、铜、银等,其中,钻石生产驰名世界。采矿业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90%的矿产品用于出口,矿业所创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20%。

纳米比亚渔业资源丰富,捕鱼量位居世界十大产鱼国之列,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其中90%供出口。纳米比亚政府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农牧业已成为该国支柱产业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和小米等。纳米比亚畜牧业较发达,收入占农牧业总收入的88%。除矿业、渔业和农牧业三大支柱产业外,纳米比亚旅游业发展迅速,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1997年,纳米比亚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2005年12月,纳米比亚成为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

行政区划

行政区

全国划分为14个行政区,如下: 

赞比西Zambezi贝塔尼恩Bethanien赫鲁特方丹Grootfontein卡奥科兰Kaokoland卡里比布Karibib基特曼斯胡普Keetmanshoop奥卡汉贾Okahandja
戈巴比斯Gobabis卡拉斯堡Karasburg马林塔尔Mariental奥马鲁鲁Omaruru翁丹瓜Ondangua奥奇瓦龙戈Otjiwarongo奥乔Outjo

首都

温得和克(Windhoek)为纳米比亚的首都,全国第一大城市。位于中部高原上,南纬22°34′,东经17°06′。海拔1645米。人口31.6万。年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7℃。地处干旱地区,周围丘陵阻挡旱风侵袭,气候凉爽。年均降水量为370毫米。霍屯督族和赫雷罗族最早定居此地。

国家象征

国旗

纳米比亚国徽

纳米比亚国旗启用于1990年3月21日。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左上方和右下方为蓝色和绿色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一条两侧有白色细边的红色宽带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旗面左上角有一个放射12道光芒的金色太阳。太阳象征生命和能力,金黄色代表温暖和该国的平原、沙漠;蓝色象征天空、大西洋、海洋资源和水及其重要性;红色象征人民的英雄主义,表达人民决心建设一个平等、美好的未来;绿色代表该国的植物和农业;白色象征和平与统一。国徽

纳米比亚国徽是在中央上绘有一面国旗图案的盾微,盾微底部的黄色代表辽阔的纳米布沙漠;沙漠下面嵌有一条白色饰带,上面刻着国家的宪法原则:“团结、自由、公正”。盾徽上方展翅的鱼鹰代表水资源,鹰爪下绘有国家主要的矿产资源钻石;两侧分别立着两只纳米比亚特有的非洲直角羚羊,是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缩影。

国歌

《纳米比亚,勇敢之地》

歌词大意:纳米比亚,勇敢的大地,我们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赢得胜利,光荣归于那些为自由浴血奋战的勇士。我们奉献爱心与忠诚,团结在一起,建设美丽的纳米比亚,我们的国家纳米比亚。可爱的大平原上高举起自由的旌旗。我们的国家纳米比亚,祖国纳米比亚,我们热爱你。

国花

千年兰

国鸟

红胸黑鵙

人口民族

截止2014年9月纳米比亚全国总人口240万人。88%为黑人。奥万博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50%。其他主要民族有:卡万戈、达马拉、赫雷罗以及卡普里维、纳马、布什曼、雷霍伯特和茨瓦纳族。白人和有色人约占总人口的12%。纳米比亚是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

除了占大多数的黑人班图族(Bantu)外,还有大群的科伊桑族(Khoisan,例如纳马族(Nama)和布什曼族),这些人都是南非原住民的后裔科伊桑族人,在外表上与班图族人和白人分别颇大。

另外还有共占总人口约8%的“有色人”(Coloureds)和“巴斯特人”(Basters)以拥有荷兰人、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或葡萄牙人血统为主的白人占纳米比亚总人口的8%,这个比例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继南非以后第二大的白人比例。

2019年1月,纳米比亚全国总人口253万。88%为黑人,白人和有色人约占总人口的12%。奥万博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50%。

其他主要民族有:卡万戈、达马拉、赫雷罗以及卡普里维、纳马、布须曼、雷霍伯特和茨瓦纳族。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阿非利卡语、德语和广雅语、纳马语及赫雷罗语。90%的居民信仰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2]

政治

政体

1990年通过的宪法规定:纳米比亚是一个主权、独立、统一和世俗的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两院议会和总理内阁制。独立后,政局一直保持稳定。人组党政府重视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注重人民生活的改善,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2009年11月,纳举行独立后第四次议会和总统大选,人组党获胜,赢得国民议会72个民选席位中的54席,该党候选人希菲凯普涅·波汉巴再次当选总统,于2010年3月正式就职。2010年11月,人组党在地方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在省议会选举中得票92%,掌控全国13个省中的12个;在地方政府选举中得票64%,获全部310个席位中的197个。2012年11月底,人组党成功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集体。随后,波汉巴总统对内阁进行大幅改组。[2]

宪法

纳米比亚的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全国委员会组成。国民议会拥有立法权,全国委员会拥有审议和驳回国民议会方案的权利,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纳米比亚政府为总理内阁制。行政和军事最高长官为国家元首,同时兼任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2届。现为希菲凯普涅.波汉巴,总理是内阁的首脑。

现行宪法于1990年2月制定。宪法规定:纳实行三权分立、两院议会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5年,不得超过两任;经内阁建议,总统可以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并举行全国大选;同时总统应辞职并在议会解散后的90天内选举新的总统;修改宪法须经议会两院各2/3多数通过等。[2]

议会

由国民议会(National Assembly)和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组成。国民议会每届任期5年。本届国民议会于2015年3月组成,共104个议席,在96个直选议席中,人组党占77席,另有,总统提名议员8名,任期至2020年3月。本届国民议会议长彼得·卡贾维维(Peter Katjavivi),于2015年3月就职。[2]

全国委员会由全国13个区委员会各选举2名代表组成。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总统无权解散全国委员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于2010年12月成立,主席阿瑟·卡佩雷(Asser Kapere)。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于2015年12月成立,主席玛格丽斯·蒙萨-威廉斯(Margareth Mensah- Williams)。[2]

政党

有大小政党40多个,其中7个政党在议会有席位。主要政党有:

(1)西南非洲人民组织(South West African People's Organization-SWAPO-PARTY):简称人组党,执政党。1960年4月19日成立,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奥万博兰人民组织,得到纳最大民族奥万博族及其他社会阶层的广泛支持,1966年8月开始武装斗争,1989年11月在制宪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执政党。1991年12月举行了纳米比亚独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从民族解放组织转变为群众性政党。2017年11月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集体,哈格·根哥布、内通博·南迪-恩代特瓦分别当选主席和副主席,索菲娅·沙宁瓦(Sophia Shaningwa)当选总书记。

(2)大众民主运动(Popular Democratic Movement):原称特恩哈尔民主联盟,2018年1月改称现名。由白人共和党联合10个民族集团于1977年11月成立,1989年经重新组合后包括12个政党和派别,宣称“既反对共产主义,也反对种族主义”。2003年,其重要成员共和党和全国团结民主组织相继宣布退盟。现任主席麦克亨利·韦纳尼(McHenry Venaani)。该党在2014年大选中获得5个议席。

(3)民主与进步大会(Rally for Democracy and Progress):2007年11月,由前外交部长希迪波·哈穆滕尼亚和前矿业与能源部长杰萨亚·恩亚穆共同组建。在2009年11月举行的大选中首次参选并在国民议会中获8个席位。主张进一步巩固民主、尊重人权,反对独裁和威权体制,反对个人崇拜;加大减贫力度,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该党在2014年大选中获得3个议席。[2]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15年3月组成。现主要成员有:副总统南戈洛·姆奔巴(Nangolo Mbumba),总理莎拉·库贡盖卢瓦-阿马蒂拉(Saara Kuugongelwa-Amadhila),副总理兼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长内通博·南迪-恩代特瓦(Netumbo Nandi-Ndaitwah),国防部长彭达·亚·恩达科洛(Penda Ya Ndakolo),司法部长萨克斯·尚加拉(Sackeus Shanghala),内政与移民部长弗兰斯·卡波菲(Frans Kapofi),工业化、贸易和中小企业发展部长切克罗·特韦亚(Tjekero Tweya),财政部长卡勒·施莱特魏因(Calle Schlettwein),教育、艺术和文化部长卡特里娜·汉泽-希马尔瓦(Katrina Hanse-Himarwa),体育、青年与国家服务部长伊拉斯塔斯·乌托尼(Erastus Utoni),安全保卫部长查尔斯·纳莫洛(Charles Namoloh),矿业与能源部长汤姆·阿尔温多(Tom Alweendo),工程和运输部长约翰·穆托尔瓦(John Mutorwa),新闻与通讯技术部长斯坦利·西马塔(Stanley Simataa)等。[2]

司法

由最高法院、区法院和地方法院组成。最高法院大法官和总检察长由总统商内阁和司法咨询委员会后任命。区和地方法院法官由司法部长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彼得·希武特(Peter Shivute)。总检察长由总统事务部长艾伯特·卡瓦纳(Albert Kawana)兼任。

政要

前总统希菲凯普涅·波汉巴。1935年8月18日出生于纳奥汉圭纳省,奥万博族人,在纳就读小学和中学,后在莫斯科攻读社会学和政治学。参与创建人组党,曾三次流亡国外。纳独立后当选国民议会议员,并历任内政部长、渔业与海洋资源部长、不管部长、土地与重新安置就业部长。1997-2002年任人组党总书记,2002年当选人组党副主席。2005年3月就任总统,2009年11月再次当选,2010年3月就职。对华友好,曾于1998年3月率人组党代表团访华。2005年12月首次以总统身份访华,2006年11月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1年6月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轮值主席身份访华。夫人佩内胡皮福·波汉巴。有8个子女。

哈格·根哥布:现任总统。1941年8月3日出生于纳北部奥特宗朱帕省,达马拉族。1964-1974年在美国期间获得政治学学士、硕士学位,2004年获英国利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青年时代投身纳解放运动,参与创建人组党,系纳独立宪法起草人之一。1975年至2002年担任人组党政治局委员。1990年3月纳独立后出任总理,并连任至2002年。2002年8月退出纳政坛,2003年移居美国,受邀请担任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洲事务全球联盟”(GCA)执政书记。2005年重返政坛。2007年重新当选人组党政治局委员,出任人组党副主席、国民议会党团领袖。2008年4月任贸易与工业部长。2012年再次出任总理。在2014年11月举行的大选中当选总统,2015年3月21日就职。曾于1991年9月以总理身份访华,2006年随波汉巴总统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1年以贸工部长身份随同波汉巴总统访华。2014年4月以总理身份正式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2014年12月因私赴华休假。2015年12月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夫人莫妮卡·根哥斯。[2]

经济

概况

世界上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铀、钻石等矿产资源和产量居非洲前列。矿业、渔业和农牧业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种植业、制造业较落后。独立后,人组党政府先后制订了5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第五个国家发展计划为2017-2022年)及2030年远景规划,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矿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扶持黑人企业发展,同时注意维护白人合法权益,纳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14年和2015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6.4%和6.0%。2016年初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和国内旱灾、基础设施薄弱等影响,经济一度陷入技术性衰退。为扭转当前困境,政府削减预算、减少开支,努力推动农牧产品出口和旅游创汇,积极发展工业园区。但受制于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政府效能低下等因素,经济运行前景尚不明朗,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2]

2020年12月,WIPO 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中文版,纳米比亚排名第104位。[6]

2018年纳主要经济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

139.3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约5505美元

经济增长率

1.2%
通货膨胀率4.3%

外债总额

73.1亿美元
展开表格

[2]

工矿业

制造业不发达,80%的市场由南非控制。制造企业约300家,90%以上为小规模私人企业,主要行业有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皮革加工、木材加工和建材化工等。矿业是纳传统支柱产业,90%的矿产品出口,主要生产氧化铀、钻石、黄金等。2016年,纳米比亚铀产量3654吨。纳是重要钻石供应国。近年来,纳钻石销售市场扩大,除美国外,还销往中东和日本等地。[2]

农牧渔业

纳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农业吸纳了纳65%的劳动力。种植业较落后。全国可耕地面积6900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和小米等。由于雨量稀少,土地贫瘠,农作物产出率低且不稳定,粮食不能自给。目前70%的粮食依靠进口,主要来自南非。政府正在推行“绿色农业计划”,力求增加粮食产量。畜牧业较发达,85%的可耕地被用来发展畜牧业,收入占农牧业总收入的76%,以养牛、羊为主,牛存栏280万头,羊400万只,大部分出口南非和欧洲。所产紫羔羊皮驰名世界。纳渔业资源丰富,捕鱼量位居世界前十名,主产鳕鱼、金枪鱼、沙丁鱼、荚鱼、龙虾和蟹,其中90%供出口。[2]

据《纳人报》2012年10月11日报道,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纳米比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10个国家中饥饿状况最严重的国家,约34%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远高于全球12.5%和非洲22.9%的平均水平,纳米比亚是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国家之一。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由于政治不稳定和粮食大量依赖进口,是全球粮食状况最差的地区。饥饿人口由1990年至1992年的1.7亿上升至2010年至2012年的2.3亿。2012年9月,美国等8国集团成员国宣布在未来10年内将帮助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国家约5000万人口摆脱贫困和饥饿,前期筹措资金约40亿美元。

旅游业

旅游业较发达,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海滩、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区,其中北部的艾淘沙公园闻名世界。1997年,纳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2016年共有147万外国游客赴纳观光。[2]

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发展,赴纳国际游客逐年递增,2011年共有102.7万外国游客赴纳观光。2011年1月,纳政府宣布将纳海岸线长达1570公里、面积10.7万平方公里的整个沿海地区建设为纳米布--骷髅沿海国家公园,从而使该地区成为全球第八和非洲第一大自然保护区。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旅游竞争指数中名列第三,仅位于毛里求斯和南非之后。报告还认为,纳发展旅游业条件优越,主要有地形地貌丰富多彩,生物多样化特点突出,注重生态保护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等。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元区危机影响,2011年访纳的非洲域外游客数量比上年下降10%。

财政金融

纳米比亚元正面

纳是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和兰特货币区成员国。财政金融大权集中于中央,90%财政收入源于税收。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所得收入占每年财政收入的20%~30%。另据调查,纳65%的银行为外国资本掌握。2011/2012年,纳财政预算收入为280亿纳元,支出377亿纳元,较上财年增长36%,预算支出规模为历年之最,赤字97亿纳元。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在全非及南共体地区外资流入低迷的背景下,2005年至2010年,纳吸引的外国投资增长1.5倍,从3.48亿美元增至8.58亿美元。纳外资80%主要来自非洲国家,以南非为主。同期,纳对外投资下降,从1300万美元降至400万美元。[2]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矿产品、渔产品、畜牧产品及初级加工产品,其中钻石出口占出口收入总额的33%。经济对进口依赖性强,绝大部分生产、生活资料需要进口。接近90%的进口商品来自南非。主要出口市场为南非、英国、美国等。2017年外贸总额为100.5亿美元。[2]

外国援助

1990~1998年共获外援约47.88亿纳元,主要援助国有德国(占外援的30%)、瑞典(占外援的23%)、挪威、美国等。援款主要用于创造就业机会、减少收入分配不公和扶贫。2010年,纳共获得20亿纳元的发展援助,主要用于艾滋病防治、教育、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2]

文化

格言

团结,自由,正义(Unity,liberty,justice)

语言

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阿非利卡语、德语和广雅语、纳马语及赫雷罗语。虽然英语是该国的官方语言,但纳米比亚是个多语言的国家,公共标示以英语、德语、南非语和奥万博语写成。一半的纳米比亚人将Oshiwambo作为第一语言。然而最通俗的语言是南非语。在新一代人中,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埿幓语和英语都在公开场合交流使用。虽然官方语言是英语,但大多数白人使用南非语或德语。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奉路德教(the Lutheran Church)的人是最多。

宗教

纳米比亚

纳米比亚90%的居民信仰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习俗

纳米比亚居民绝大多数属于班图语系的非洲土著黑人,风俗习惯既带有非洲土著人的突出特点,又具有欧洲人的鲜明色彩。

纳米比亚人注重礼貌,讲究礼仪,认为得体的称谓是知识、文化和修养的体现。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纳米比亚人十分注重见面理解,讲究社会交往活动的着装,流行“尊老敬长”、“女士优先”的风气。

艺术

《纳米比亚舞蹈速写》 陈玉先

纳米比亚的舞蹈的节奏强烈,它的动作特征,主要是强调了人体每个部位,如头、颈、肩、胸、腰、胯和四肢的表现力,其中最突出的是头部的甩动、胸部的起伏、腰部的屈伸、胯部的摆动和旋转。在赤道以南布须曼人居住区的岩洞上的壁画表明,早在60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了舞蹈。舞蹈动作并无严格的规定,只有比较统一的律动和节奏。舞蹈服饰十分简陋,舞者大多全身赤裸,仅在腰际系一遮体物。随着生产和文明的发展,贝壳、羽毛、上了颜色的种子、小珠子、各种金属制品、植物纤维的编织物以及各种兽皮都被精心地加工美化用作舞蹈装饰。节日

纳米比亚法定节假日包括:新年(1月1日);独立日(3月21日);受难节(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的第1个星期一,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国际劳动节(5月1日);卡辛加节(5月4日);非洲日(5月25日);升天节(复活节后第四十日,5月1日到6月4日之间);英雄日(8月26日,纪念1966年人组开始武装斗争[3] );人权日(12月10日);圣诞节(12月25日);家庭日(12月26日)。

纳米比亚企业和商店一般每周工作五天,星期六、星期日休息。节假日企业和商店一般都不营业,现在有部分商店在星期六也营业半天。

军事

纳米比亚独立后,政府在整编前纳米比亚解放军和前西南非洲地方军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支统一的国防军,总兵力1.9万人,其中陆军1.67万人,空军1100人,海军1200人,另有警察部队1.4万人。据纳财政部向议会提交的2017/18年度财政预算,国防预算为56.8亿纳元,约占政府财政预算的9.1%。[2]

交通

铁路

纳米比亚全国铁路总里程2600公里,设有22个主要车站,年平均每年客运量60.2万人次,货运量68.7万吨公里。但设施较为陈旧,有待改造。

公路

河南国际公司承建的北部公路

全国公路总长约6.4万公里,其中沥青路5000公里;年均客运量5万人次,货运量18万吨。水运

纳米比亚无内河运输,有沃湾港和吕德里茨2个港口。沃尔维斯湾是纳唯一深水港和西南非地区最大的贸易和渔港,年吞吐量约200万吨,约50万吨为集装箱货物。2014年开始准备扩建,扩建后吞吐量将达到现在的2倍。

空运

纳米比亚国内各主要城市均有机场,有注册机场27个,小型简易机场360个。全国有2个国际机场,分别是位于首都的Hosea Kutako国际机场和位于港口城市的沃尔维斯湾Waivis Bay机场。

纳米比亚航空公司经营的国际和地区航线通往法兰克福、开普敦、约翰内斯堡、卢萨卡、哈拉雷和罗安达等城市,国内航线通往纳各主要城市及一些偏远城市。纳各大城市均有机场。[2]

纳米比亚航空公司拥有波音747飞机1架、波音737飞机1架和B-1900涡轮螺旋式飞机3架,其国际和地区航线通往法兰克福、开普敦、约翰内斯堡、卢萨卡、哈拉雷和罗安达等城市,国内航线通往纳各主要城市及一些偏远城市。

社会

民生

纳米比亚虽然为中等收入国家,但贫富差距较大,失业率高达51.2%,基尼系数高达0.743,是全球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占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富人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78.7%,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的赤贫人口收入仅占全国收入的1.4%。据纳中央统计局2008年数据,纳人口约三分之一每天生活费为1美元。现有医院34所、诊所267个,保健中心44个。共有6435张床位,平均每1000人占有3.6张。此外还有许多私人诊所。纳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医疗卫生条件,2010/2011年度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9%。经过多年努力,纳艾滋病感染率趋于稳定。纳卫生部公布的2012年全国艾滋病调查报告显示,纳艾滋病感染率从2010年的18.8%降低至2012年的18.2%。其中青年妇女艾滋病感染率下降明显,从2006年的14.2%下降至2012年的8.9%。母婴传播比例从2009年的20%降至2012年的5%。纳艾滋病防治经费的一半依靠国际援助。由于艾滋病猖獗,纳预期寿命由独立之初的60岁下降到2012年的47岁。至2006年底,平均每百名居民拥有固定电话6.8部,移动电话35部。

教育

独立后建立普及教育制度,2012年实现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全国拥有1500所中小学校和特种学校。纳米比亚大学是全国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建于1993年,有学生4000多人;另有10多所中等技术学校和师范学校。近年来,纳教育投入持续增加,教育拨款从2000年的18亿纳元提高到2018年的150.5亿纳元,占预算总额的24%。目前,初等教育入学率达93.6%,高中入学率为49.5%,高等教育普及率为24%。纳全国识字率从独立时不到75%上升至目前的90%。纳还分别与南非、德国、中国等签署了联合研究和科技合作文件,但教育事业发展仍面临辍学率和不及格率过高、教室严重缺乏和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等挑战。[2]

媒体

截至2019年1月,全国有192家新闻机构和组织。有报刊十余种。主要报刊和发行量为:《纳米比亚人报》(1万份),1985年创刊;《共和者报》(1万份),1977年创刊,大众民主运动机关报,有英、德、南非荷兰文;《新时代报》(7000份),人组党报;《温得和克广告者报》(1.1万份)。[2]

医疗

纳米比亚独立之初,政府对殖民时期的医疗和社会服务机构进行了改革,重点建立了基本医疗制度。年度卫生事业预算占国家财政预算总支出的15%左右。全国有40多所医院、280家诊所和38个医疗中心。医院分公立和私立两种。医生全部毕业于国外的医学院,因人数不足,仍然聘用大量外国医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纳米比亚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8.6%,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612美元。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4人、护理和助产人员28人、牙医1人、药师2人。

体育

从1992年奥运会开始,纳米比亚均派运动员参加,当年即获2银。1996年再获2枚银牌。2004年和2008年两届奥运会均无奖牌收入。伦敦奥运会田径将是他们有利的竞争项目。

旅游

首都温得和克,海拔1680米,位于整个纳米比亚的中心位置,人口31万,四分之一是欧人后裔(1992年统计)。市内有行政机关大楼、国家博物馆、中等学校和非洲奥古斯丁高等中学。温得和克附近的卡图拉和科马斯达尔是非洲人聚居的城镇。在温得和克,还可以看到德国殖民地时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形式的建筑物。这里欧韵浓厚,琳琅满目的商店,餐馆,咖啡馆,酒吧,遍布市里;尖顶圆拱的基督教堂,日尔曼风格的城堡,色彩鲜艳,错落有致的庭院别墅,再加熙来攘往的金发碧眼人,直让游人错把这里当作一处欧洲城镇。

从温得和克市往北可到达伊多夏国家公园。该园建于1907年,面积达22270平方公里,动物种类繁多。园中还有伊多夏盐池。特有的大洼地在该市北部工业区。有一座著名的专门批发零售中国商品的“中国城”,90%的货物从这里转口安哥拉。

港市渥尔维斯湾,也译作鲸湾港,曾经是南非的飞地,位于纳国西海岸,是重要的港口和旅游城市。这里有繁忙的货港,也有旖旎的海滨风光,还有生猛海鲜。游客既能观看到巨大的盐场,火列鸟遍布的堰湖,还可乘游艇畅游海上,与海豚嬉戏,去探访令人难忘的海豹岛,更可乘滑翔机或骑沙滩车饱览沙漠风光,体验大自然的神奇。

野生动物园埃托沙

埃托沙公园位于纳米比亚北部,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著名的野生动物园。早在1907年,当时的德国总督宣布该园为动物保护区,此后公园面积不断变化,1956年达近10万平方公里,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园。独立后,纳十分重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将可持续利用野生资源写入宪法。全国约15,5%的土地被列为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各种珍稀和濒危动物因此得以保护。1999年,纳环境与旅游部成立“纳野生动物娱乐有限公司”,时所有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野生资源。作为纳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的埃托沙公园,纳政府一直付该园实行专业化管理,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园内动物和环境,并严格控制园内旅馆的数量和规模,因而使公园至今仍保持着原始风貌。纳政府已为该园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4]

波帕瀑布

景观

英文名称:Popa Falls,由于卡凡古(Kavango River)河水在进入博茨瓦纳和奥卡万戈三角洲的途中流经波帕瀑布,流速极快,水流冲刷地层是底层陷落而形成高仅2-4公尺,但宽却长达1.2公里的波帕瀑布。波帕瀑布由此得名。然而名字为波帕瀑布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它只是非洲南部第三长河奥卡万多河段上一系列的急流。称不上瀑布。但是波帕瀑布及其周围的风景是很美丽的。

波帕瀑布还是mahango国家动物园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在此地观赏带许多鸟类,如:鹦鹉、雨燕、犀鸟、黑山雀、短趾画眉、猫头鹰等。还可以观赏此地的各种湿地植物,其中两栖、爬行动物类主要有青蛙、龟、蜥蜴、壁虎和蛇等。

外交

外交政策

纳政府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强调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支持加强非洲国家间的合作,已批准加入非盟;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南合作、南北对话;注重巩固和加强与周边国家关系,开拓同亚洲国家经贸往来。纳外交比较活跃,1999~2000年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纳外长当选为第54届联大主席。积极参与地区政治经济事务,2000年,努乔马总统当选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主席。截止2014年9月,已与108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国际事件态度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指其为殖民主义的新形式,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认为全球化必须使所有人受益,而不应仅导致有选择性的繁荣,不应使第三世界进一步贫穷或边缘化,否则将危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然而在现存国际秩序下,发展中国家因经济落后,无法同西方发达国家竞争,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被掠夺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在经济全球化中求生存。联合国应帮助发展中国家最大限度地从全球化中受益,促进各国分享经济增长和繁荣。

主张非洲国家团结合作,非洲人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非洲问题应首先由非洲人自己解决。

支持非统关于联合国改革的立场,认为联合国应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解决地区冲突等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非洲在未来安理会中应有两个常任理事国代表。主张逐步限制并最终取消否决权。

认为“9.11事件”影响巨大,如何铲除恐怖主义的根源却值得深思。主张只有全世界各国领导人共同致力于建立公平的社会,以消除贫困、愚昧、疾病和饥饿,才能根本解决反恐问题。

认为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最终决定权在联合国,而不是取决于某几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对此类问题采取单边主义的做法不可取,国家无论强弱都应当遵循多边主义准则。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1990年3月22日,纳米比亚同中国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友好合作关系持续、稳步、顺利发展,在政治、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扩大,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十分密切。

2014年4月8日,纳米比亚总理根哥布访问中国,并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根哥布表示,中国长期以来为纳米比亚提供了宝贵支持和帮助,是纳米比亚的老朋友、好朋友。纳方正努力加快国家建设,希望深化对华友好合作关系。纳方愿为中国企业投资创造良好条件。[11]

中纳建交以来,中国完成了打井、经济住房、扬水站和儿童活动中心、地方议会大厦、总统官邸等援助项目。中国正在援建的项目有青年职业培训中心、水产养殖中心等。

2012年,中纳贸易额为6.78亿美元,同比增长33.7%,其中中国出口4.39亿美元,同比增长55.5%;进口2.39亿美元,同比增长6.4%。中国主要向纳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家具等,进口天然铀、矿产品(铅、锰、铜矿砂)等。

两国政府签有文化、教育合作协定。我国派遣了多名教授和讲师赴纳米比亚任教。自1994年以来,我国共接受纳米比亚奖学金留学生142名。截至2010年,我国共为纳培训各类人员460名。我国在纳米比亚派有医疗队,共派遣8批44人次,在纳有中国医疗专家4人。我国于2005年12月宣布纳米比亚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中纳还签署了引渡条约和司法协助条约。迄今,两国共有9对友好省(市)。

中国在纳米比亚拥有几个大型的基础设施发展项目和资源开采项目,中国在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附近还有一个卫星跟踪站。文章还提及,中国在重要的会议中决定,为满足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利益,符合现有国际地位,要强化国防力量。

纳米比亚国防部发言人莫尼卡-舍亚(Monica Sheya)中校确认说,已看到相关报道,“相信此事正在较高级别进行商讨,一旦做出决定,国防部将通知国民;目前只能说这么多”。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

重视发展同非洲国家、特别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邻国的关系。主张南共体国家建立促进贸易、投资、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机制,支持南共体政治、防务与安全机构的工作。支持非盟主导非洲事务。

2011年1月底,波汉巴总统赴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出席第十六届非盟峰会。2月,纳与博茨瓦纳正式启动修建总投资为90亿纳元的跨卡拉哈里铁路。该铁路连接纳沃尔维斯湾港和博茨瓦纳东部,并将与南非铁路网并轨,从而降低博茨瓦纳及其他南部非洲内陆国家出口商品运输成本,并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和南部非洲地区互联互通。3月,第二届纳米比亚--刚果(金)合作联委会在纳首都温得和克举行。同月,津巴布韦总理茨万吉拉伊访纳。4月,南共体劳工部长会议、非洲联盟第五届卫生部长会议以及非洲酗酒和艾滋病防控会议先后在纳首都温得和克举行。同月,南共体轮值主席、纳总统波汉巴访问南共体总部。5月,莫桑比克总统格布扎对纳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关于政治磋商和外交护照互免签证等相关协议。同月,南共体特别首脑会议在纳首都温得和克举行;纳与南非、安哥拉共同在纳发起“生态渔业”项目,旨在加强三国在渔业科研合作、提高渔业管理水平等,推动三国渔业可持续发展。7月,纳贸工部长根哥布率团访问安哥拉,双方同意成立商务联委会,建立部长级定期会晤机制。8月,纳政府决定向索马里、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灾民提供50万美元人道主义援助。同月,加纳总统米尔斯访纳,两国签署外交和政治协商谅解备忘录及外交人员互免签证协定。

2018年9月,纳接任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轮值主席。

同欧盟的关系

同欧盟国家有密切的经贸联系,德国、瑞典、挪威、法国是纳主要的援助国。纳独立后即加入洛美协定并与西、北欧国家签有多项经贸、文化和技术合作协定。在过去四年里,欧盟向纳提供了总额8亿纳元的赠款,主要援助领域包括教育、乡村发展、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管理和非政府组织活动等,旨在帮助纳促进减贫和实现可持续增长。

纳与德国关系特殊,在纳有近4万德裔白人,有30所学校教授德语。自纳独立以来,德对纳发展援助达7亿欧元。2011年5月,纳计划委员会主任埃尔温都与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尼贝尔在柏林签署发展援助协定。根据该协定,德在2011-2012财年向纳提供总额为12.54亿纳元的官方发展援助。8月,德发展部长尼贝尔访纳。

法国国有核能集团阿海珐在纳勘探铀矿,并投资建设首座海水淡化厂。2011年2月,芬兰总统哈洛宁访纳。访纳期间,芬兰向纳提供1.7万纳元无偿援助,用于发展纳埃龙戈地区环保教育事业。3月,西班牙政府为纳标准化机构提供价值300万美元的检测设备援助,用于提高纳沃尔维斯湾口岸的食品,特别是海洋水产的检测水平和效率。5月,纳外长乌托尼赴英国出席第35届英联邦部长级行动小组会议。7月,欧盟向纳国家收入基金提供总额为4700万纳元援助,用于纳加强乡村公路建设。8月,纳贸工部副部长托维亚率团出席纳米比亚-西班牙贸易、投资和旅游研讨会及纳米比亚—意大利商业论坛。

同美国的关系

美是纳主要援助国之一,每年向纳提供1000万~1500万美元的双边和地区发展基金。美国公司占外国在纳公司的1/3以上。美和平队青年志愿者计划自纳独立伊始即开始实施,其中约有100名青年志愿者在纳政府机构、中小企业、诊所、学校和社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2001年,纳获得美《非洲增长与机会法》受益国待遇。2006年,美接受纳为“千年挑战账户”受惠国。2007年,美国对纳艾滋病项目援助增加到5亿多纳元。根据2008年纳美两国签署的《千年挑战账户协定》,美将为纳发展教育、旅游和农业提供总额21亿纳元赠款。2011年4月,美千年挑战账户与纳农业部签署协议,为纳北部地区农业发展提供2270万纳元援助。

同俄罗斯的关系

纳重视发展同俄罗斯的关系,纳许多政府和军队高级官员曾在前苏联受训或留学。2000年10月,纳、俄两国签定了矿业和能源合作意向书。2001年12月,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访纳。

同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

纳积极推行“东向”政策,加强同亚洲国家的合作。在高度重视对华关系的同时,积极加强同日本、印尼、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在天然气开发、公务员培训、远程教育、农业、海洋渔业、港口建设、人力资源、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扩大经贸往来。2011年3月日本发生地震后,波汉巴总统致电日本政府和人民,对地震和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表示哀悼和同情,纳政府并向日本政府提供100万美元赈灾援助。同年3月25日,印在纳举行“印度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日”。自纳独立以来,在印度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和印其他奖学金项下,共有600名纳学员受益,领域包括信息技术、金融会计、教育等。5月,印度总理辛格特使访纳。

疫情措施

2020年3月26日,纳米比亚已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5]

2021年3月31日,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召开第26次疫情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当日24时到期的防疫措施延长至4月30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