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王朝,自秦始皇扫六合、废分封、设郡县、建立秦朝始,以占有汉地九州地域多少为衡量标准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王朝。

《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中文名

大一统王朝

所属国家

中国

政体

君主专制政体

民族

汉族

王朝包括

秦朝、西汉、新朝

基本定义

中国古代统一汉地九州的政权

制度性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朝代列表

王朝简介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前221年,统一六国,至前209年爆发秦末农民起义,维持统一12年,历两帝。
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前202年,灭亡西楚,至公元8年12月王莽篡汉,维持统一210年,历十五帝。
新朝(公元8年-23年)公元8年12月灭亡西汉,维持统一15年,历一帝。
东汉(25年~220年)36年,平定成家政权统一全国,至190年十八路诸侯讨董,维持统一154年,历十二帝。
西晋(265年~316年)280年,攻灭东吴统一全国,至304年刘渊起兵,维持统一24年,历两帝。
展开表格

讨论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包括夏朝、商朝、西周、秦朝、西汉、新朝、东汉、西晋、隋朝、唐朝、武周、北宋、元朝、明朝、清朝,但是却有下列几个有所争议的观点出现。[1]

• 北宋是否能作为大一统王朝存在部分争议。北宋时期中原的北方屏障燕云地区在契丹辽国的统治下,宋徽宗在位时通过海上之盟收复了燕山地区的一府六州和山后的朔、武二州,另有山后的应、蔚二州和平卢地区的张觉以平、营、滦三州附宋,宋朝未能得到云中地区的大同(原云州)、弘(辽于大同府以东置,为大同府领州)、儒、奉圣(原新州)、归化(原武州)、可汗(原妫州)等州,北宋并未完全恢复燕云失地,且通过海上之盟所得的燕云诸州统治时间较为短暂,仅据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就被金军攻陷,还有中原统一王朝传统的势力范围辽东,北宋未能触及,且北宋与辽互相承认为南北朝;于五代时脱离南汉自立的交趾,原本属于中原王朝统辖的交州,北宋未能攻下交趾,只是将交趾视为藩属国之一,册封交趾王领静海军节度和安南都护;其后出现的西夏政权占据了五代宋初中原王朝领辖的平夏、定难、朔方、河西等地,西夏虽名义上向宋称臣,但同时也向辽称臣,西夏国主“帝其国中自若也”,实则称帝一方;地处云南的大理国,其前身为唐朝中期叛唐自立的南诏,滇南之地历来为中原大一统王朝羁縻,即使是南北对峙时的南朝宋齐梁和北朝北周,也在滇南设有羁縻州郡,而宋朝皇帝对大理没有将其纳入版图的想法,宋太祖赵匡胤并未将大理视为其统一计划的一部分,宋朝对大理不仅不征伐,也不羁縻笼络,更拒绝册封大理(仅宋徽宗时册封过大理);北宋在疆域方面并未完全恢复中原大一统王朝的“故疆”,在政治方面北宋的皇帝和朝廷也不是当时“天下”(中原王朝及其周边)的唯一(北面有辽朝称帝称北朝,辽称宋为南朝,得到宋方承认,西北有西夏内部称帝自称“西朝”,西南有大理、交趾内部称帝),所以一般不认为北宋是大一统王朝;但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解决了自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多年的藩镇割据问题,北宋统一战争后其疆域涵盖了河南、河北、河东、山东、两淮、江浙、闽南、岭南、荆湖、川蜀、关中、陇右等大部分地区,在中原王朝传统疆域内实现了大部统一,传统观点依然认为北宋是统一的中原王朝。

• 元朝是由蒙古族征服了华夏大地,尽管之前历史上已有多个建立于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但元朝是第一个完全统一全国的朝代。一般西方史学家将元朝性质定义为中国历史上的征服王朝。蒙古高原地区最早由汉族王朝直接统治是在唐朝时,曾归属安北都护府,而蒙古祖先室韦人亦在唐朝室韦都督府管辖之下。但在唐朝灭亡以后的300多年以来蒙古高原是由契丹族的辽朝和女真族的金朝统治,尽管二朝由于占据汉地而汉化程度较高,然而当时蒙古族的汉化程度并不及女真及契丹。1260年,大蒙古国分裂,忽必烈自任为大蒙古国大汗。1264年,忽必烈在自己的统治的中原地域颁布汉法,仿照汉人制度设立太庙,定下年号,并于1271年仿照汉族王朝传统国号,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在原国号“大蒙古兀鲁思”前增立汉文国号“大元”,蒙古文全称为“大元也克蒙古兀鲁思”(汉文称为大元大蒙古国)。史载其在建国号诏和即位诏书中自称自己是''继承尧舜禹汤,秦汉隋唐''的中华正统,并积极在蒙古贵族中推行阅读汉人古籍经典,推行儒家教育。在元朝时期仿照前朝法律文献,先后制定《大元通制》、《至正条格》等法律文献,还专门依汉制修了前朝史书(辽史、宋史、金史),且一些元朝皇帝也推行汉化,并在汉学方面有极高造诣(如元仁宗、元英宗、元文宗等)。但作为元朝前期的大蒙古国四处征伐,蒙古人在汉地吸收汉文明的同时,由于蒙古西征也吸收了包括阿拉伯文明和中亚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尽管后来分裂后建立的元朝是以汉文明为主,但元朝政府引入外来文化与宗教传播,这些外来文明随着色目人的流动而传播渗透到全国,并且少部分蒙古保守派一直坚持保持传统蒙古文化,所以终元统治的98年时间内也没有完全和汉文明融合(留居汉地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入乡随俗完成汉化是明清两代的事情),因而元朝的汉文化正统性受质疑。

• 新朝是由西汉外戚王莽所建立,政权承袭自西汉王朝,开创了自中国进入封建时代以来通过禅让称帝的先河,相对传统的通过战争革命取得政权,禅位这种移转政权的方式一度被认为是“篡权”,中国古代史学家对新朝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尤其是《汉书》视王莽为逆臣贼子,对于新朝存在的事实进行否定。后世亦是按汉书观点评价王莽和新朝,直到近代以后,科学的史学观建立,评价才有所改变。

•夏商周大一统由于它们内部是附属国的架构,很多地方还是部落制,其大一统受到质疑。但是根据学者谢玉堂所著《论大舜》认为夏商周属于大一统王朝。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也认为夏商周属于大一统王朝。传统史学都将夏商周三代作为大一统王朝论定。

大一统原因

为什么偏偏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华大一统的奇迹?凡是存在的现象,必然有其存在的缘由(至于合理与否,则取决于人们各自的利益判断)。

• 1、中国的中原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这里东有大海,西接青藏高原和西域,北接戈壁大漠,南有南海,因此汉族地区自然成为亚洲东部的地理中心。与此同时,居住在汉族地区的人们,在数千年间始终能够创造出领先的文明与文化,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层出不穷,从而进一步形成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和政治中心,并对周边地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 2、从伏羲画卦、仓颉造字,到秦始皇书同文,中国人始终使用象形文字符号体系(准确说是拼形文字),这种文字有着非常稳定的信息传输性能(几千年前的字都很容易认得),而且能够超越语音进行信息交流,并极大地促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认同。对比之下,与中国面积相当的欧洲,由于采用拼音文字,不同国家的语言不同文字也不同,从而也就难以产生认同感,至今仍然未能完成大一统事业。

• 3、中国人有着强烈的祖先崇拜、认祖归根的情结,而且古老的记忆都能够追溯到同一个祖先,因此这种情结特别有利于各地区人群之间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 4、中国人有着对“中”的崇拜或偏爱。“中”的字义为,中间,内里,半,中等,适中;中央(央字义为当中,尽,恳求),中心;中庸;是(中听、中用);古代盛筹的器皿;通忠;姓氏。中原地区处在北纬20度到40度之间,这里能够看到的最明显的天象之一就是北斗星的绕极旋转(北极星为天中,黄帝氏族的图腾星就是北斗星,并以“斗为帝车”),这种天象给古代中国人的启示就是要在大地上建立一种四方环绕中央的社会结构。相传武王伐纣胜利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确定天下之中所在地,最后选定黄河与洛水交汇处的洛阳为中土。这个选择可能有着实测的依据,因为洛阳与东海之滨和青藏高原边缘的距离大体相等,洛阳与燕山山脉和南海的距离也大体相等。

• 有趣的是,河图、洛书的结构也是一种中心与四方的关系,包括四方与中心,八方与中心。总之,中国古代特别注重中土、中原、中州,九州,以及由此而扩展延伸的四海、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天下。

• 5、中国人很早就拥有大一统的哲学理念和政治抱负,例如孔子倡导的和而不同,天下一家,以及历代有识之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

• 6、中国人没有其他国家地区所存在的宗教障碍。

• 7、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文字的统一,以及度量衡的统一。相传早在秦始皇之前,黄帝时代就进行过统一文字的工作,帝舜时代就进行过统一度量衡的工作。

• 8、中国人自古就重视物品交易和交通建设、驿站建设。《尚书·旅獒》记有:“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诗经》有赞美周代国道平坦笔直的诗句,秦代的国道四通八达,唐玄宗时的国道两侧栽种着果树。而且,古人还有祭祀道路神的习俗,《宋书·礼志》注引崔实《四民月令》:“祖,道神也。黄帝之子曰累祖,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

• 9、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采取怀柔远方异国、同化异族的政策,文化上包容、尊重边疆少数民族,有利于形成大一统的国家和大中华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