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隶属河南省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总面积611平方千米,下辖5个镇、3个乡。

修武县是千年古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中国长寿之乡、河南省双拥模范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国最美县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中文名

修武县

下辖地区

5个镇、3个乡、

别名

宁邑

地理位置

河南省西北部

面积

611km²

人口
方言

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150.7亿元(2019年)

电话区号

0391

政府驻地

城关镇为民路118号

外文名

Xiuwu County

车牌代码

豫H

邮政区码

454350

机场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火车站

修武站

著名景点

圆融寺

行政类别

市辖县

所属地区

中国河南省焦作市

所属国家

中国

行政区划代码

410821

主要河流

山门河

历史沿革

修武县是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问礼之地、东汉末代皇帝刘协的谪居之地、中国山水园林文化鼻祖“竹林七贤”的隐居之地、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行医之地、百代文宗韩愈的出生之地、宋代名瓷绞胎瓷的发源之地。

夏代隶属冀州覃怀之地,殷商始筑宁城,名宁邑。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途中勒兵宁邑,修兵练武,遂易名修武邑,隶雍国。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改为南阳邑,隶晋国。

秦始置县治,隶三川郡。

西汉,高祖三年(前205年)将修武分为山阳、修武两县。隶河内郡。

三国时期隶魏,司州河内郡,黄初三年(222年)改隶冀州朝歌郡。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隶司州汲郡。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分为南修武、北修武。南修武城置于今获嘉县宣阳驿村,北修武城置于今修武县李固村西南。东魏天平年间(534-537年)又置西修武,即今修武城址。

北齐天保七年,改为修武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将古修武县治(今获嘉县城北崇兴寺东)迁至西修武城址,将南、北修武及山阳县并入,统称修武县,隶司州汲郡,后历代沿袭。

唐武德二年(619年),在浊鹿城(又名北修武)设陟州,隶河北道,修武属之。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修武为镇,并入武陟县。元祐元年(1086年)废镇复县,隶河北西路怀州。

金,天会六年(1128年)改隶河东南路怀州沁南军。

元延祐二年(1315年)隶中书省怀庆路。

明代隶河南布政司怀庆府。

清代隶河南省怀庆府。

民国时隶属河南省河北道。1927年改为豫北道。1928年废道,改隶河南省第四行政区。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修武隶属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太行第四专署。1949年5月太行四专署撤销,改隶新乡专署。1949年8月建立平原省,改隶平原省新乡专署。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隶属河南省新乡专署。1958年10月10日撤销修武县,并入焦作市。1961年9月1日恢复修武县,隶新乡专署。1987年9月1日修武县隶属焦作市。

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岸上乡更名为云台山镇,周庄乡更名为周庄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2014年1月18日,修武县举行云台山镇、周庄镇挂牌仪式。

2014年年初,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以豫民行批(2014)1号文件批复了高村乡更名为王屯乡。2014年4月2日上午,王屯乡举行揭牌仪式。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修武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5°07'39"-35°28'32",东经113°08'17"-113°32'03"之间,东邻新乡市获嘉县、辉县市,南接焦作市武陟县,西连焦作市区,北靠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市和陵川县,修武县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36公里,最窄处4公里,版图为不规则哑铃状。

地形地貌

修武县北部为山区和丘陵,南部为冲积平原,县区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海拔1308米,最低点海拔77.4米,修武县平均海拔为692.7米。

气候特征

修武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5℃,春季平均气温14.8℃,夏季平均气温26.4℃,秋季平均气温15.0℃,冬季平均气温1.7℃。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0.1℃,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7.2℃,气温年较差27.1℃。年平均降水量560.4毫米。按照降水分布情况,一年又可分为干、湿两季,冬半年少,夏半年多,降水主要出现在汛期6-8月。全年降水量1月份最少,只有5.2MM,7月份最多,可达154.9MM。年平均无霜期21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62.4小时,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是全国粮食高产区之一。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修武县水资源丰富,河流泉瀑众多。平原河流主要有大沙河、大狮涝河、新河、蒋沟等,山区主要有山门河、纸坊沟河、清水河等季节性自然河流,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条。此外,还有总干渠、东干渠、西干渠、三道河、引黄一干渠等人工渠道和河流。

位于北部山区的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内瀑布遍布,比较著名的有落差314米的华夏第一高瀑“云台天瀑”、落差180米的天门瀑布和落差60米的黑龙潭瀑布。另外景区内还有总库容1038万立方米的马鞍石水库(又名子房湖)。修武县现存较大泉源主要有:马坊泉、大泊泉、小泊泉、明月泉等。据勘查,修武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937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可开采量为954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修武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铝土矿、铁矿、耐火粘土、高岭土、硫铁矿、石灰岩(含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建筑石料)、方解石、水晶、白云岩、水泥配料粘土、矿泉水、煤层气、地热等20余种,储量大,品质好,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境内有多个国家大中型统配煤矿,原煤产量年均300万吨;国家大型重点企业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就建在该县境内,年产氧化铝达260万吨。

土地资源

修武县土地总面积6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为49.8万亩,占修武县总面积的49.08%;丘陵面积7.9万亩,占修武县总面积的7.79%;平原面积39.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9.21%;岗地面积4万亩,占修武县总面积的3.94%。修武县现有耕地面积36.9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33亩。修武县土壤主要有褐土、棕壤土、潮土、盐碱土4个土类,下分10个亚类、25个土属。其中以褐土、棕壤土面积较大,而且质量较好,是修武县农业产量较高的土壤类。

生物资源

修武县共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440余种,隶属于159科685属,占河南省植物总数的50%。共有林地面积11545公顷,山区森林覆盖率55.2%,城区绿化覆盖率38.1%。各种野生动物697种,其中兽类34种,鸟类140种,两栖爬行类动物动物8种,软体动物30种,昆虫资源485种。

修武县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25种,其中一级保护4种、二级保护21种。乔木树种主要有:杨、柳、榆、槐、椿、泡桐、侧柏、油松等;灌木树种主要有山皂角、荆、紫穗槐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苹果、梨、桃、李、葡萄、核桃、山楂等。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李万乡划归焦作市山阳区。

2005年,撤销葛庄乡,划归郇封镇。撤销王屯乡,划归高村乡。

2014年,河南省政府批复高村乡更名为王屯乡。

2014年1月18日,岸上乡更名云台山镇,周庄乡更名周庄镇。

区划详情

修武县下辖5个镇、3个乡、小营工贸区。修武县政府驻城关镇为民路118号。

王屯乡五里源乡西村乡
城关镇七贤镇郇封镇周庄镇云台山镇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修武县总人口27.4万人,常住人口25.7万人。出生率10.50%,死亡率6.61%,自然增长率3.89%。城镇化率53.01%。

民族

修武县有13个少数民族,共计1433人,占修武县总人口的0.47%。其中:回族1212人,土家族84人,蒙古族69人,苗族19人,满族19人,藏族10人,彝族10人,维吾尔族3人,瑶族2人,哈尼族2人,壮族1人,侗族1人,高山族1人。城关镇西关村是修武县惟一的回族聚居村,有468户,2500余人,其中回族占50%,耕地面积63.7公顷。

经济

综述

2019年,修武县地区生产总值150.7亿元,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9.4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71.3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比重比2018年提高0.6%。

2019年,修武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1元,增长9.6%;人均消费支出17894元,增长6.2%。按地域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6元,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433元,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91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078元,增长3.8%。[4]

第一产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修武县是一个贫穷单一的农业县。由于兵、荒、虫、旱、水灾频繁,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改变农业落后面貌,历届县委、县政府组织领导全县人民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多年夺得“红旗渠精神杯”,并获得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等荣誉,促进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在国家免除农业税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在实现了小麦千斤县、高产吨粮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高效农业;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特种养殖,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

2019年,修武县粮食产量22.23万吨,增长2.1%。棉花产量8吨,油料产量921吨。蔬菜产量6.33万吨,增长0.2%。肉类总产量2.13万吨,增长2%。

2019年,修武县粮食种植面积456570亩,比2018年减少1080亩。其中,夏粮种植面积227715亩,减少1065亩。秋粮种植面积228855亩,减少15亩。棉花种植面积90亩,油料种植面积3825亩,减少270亩。蔬菜种植面积17595亩,增加8亩。有效灌溉面积27.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

2019年,修武县生猪存栏9.99万头,减少36.2%。生猪出栏18.63万头,增长3.56%。牛存栏0.89万头,增长8.5%。牛出栏1.09万头,增长2.8%。羊存栏2.68万只,羊出栏2.46万只,减少9.2%。禽蛋产量1.5万吨,增长15.5%,其中鸡蛋产量1.3万吨,增长6.8%;牛奶产量0.11万吨,增长21.9%。[4]

第二产业

上世纪80年代,小造纸、小煤炭、小水泥、小炼铁、小砖瓦窑等“五小企业”是修武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修武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新型工业作为强县富民的重大举措,在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企业后,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引进培育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铝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增强了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战略地位。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产销率98.6%。

2019年,修武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23.8亿元,增长26.3%;利润总额1.8亿元,增长193.5%。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35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4家,超5亿元企业8家。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05亿元,增长80.3%。

2019年,修武县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0亿元,下降4.5%。建筑业总产值3.5亿元。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7个,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50人;房屋施工面积6.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1万平方米。[4]

第三产业

2019年,修武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2018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比2018年下降92.7%,第二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增长145.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0.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90.6%,民间投资增长8.3%。

2019年,修武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2.8亿元,比2018年增长2.8%。商品房屋施工面积69.8万平方米,下降12.3%。商品房屋竣工面积4545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4.2万平方米,下降24.4%。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36个,投资比2018年增长43.6%。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比2018年增长236.7%,占固定资产投资35.1%,比2018年提高21.3%。

2019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6.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亿元,增长10.5%。进出口总额2.3亿元,增长1.3%。其中,出口总额1.1亿元;进口总额1.2亿元。实际吸收外商投资8653万美元,比2018年增长2.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0亿元,增长5.8%。接待游客1100.8万人次,增长4.6%。

2019年,修武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15.4亿元,比2018年增长13.2%。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85.7亿元,增长9.2%共有挂牌企业24家,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3家。[4]

文化

戏剧

1、

怀梆

光绪九年(1883年)冬,孟县怀梆艺人牛三堂因生活所迫,到修武县山区大东村落户,即在村上传授技艺。光绪十九年(1893年),该村张春来组织起有40余人参加的大东村戏班,很快怀梆风靡全县。至民国时期,怀梆最为著名的演员是崔福令(外号“拐来孩”),他嗓音优美,身架利落,扮相俊俏,闻名远近数县。崔福令下台拄双拐,上台不拄拐,拿手戏为《桃花庵》中饰陈妙常,《刀劈杨凡》中饰樊梨花。

2、

京剧

光绪十五年(1889年),修武城内南门富家子弟李尧组织起京剧班,收纳数名贫困幼童学戏,数年后名声大振。民国13年(1924年),由郭相五等京剧爱好者发起,组成了“乐天社”京剧班。他们自筹经费,自购行头,免费为群众演出,有《九江口》、《四郎探母》、《状元谱》、《女起解》等传统剧目。民国27年(1938年),日军侵占修武县城,“乐天社”自行解散。

3、

二夹弦

民国9年(1920年)冬,原武县二夹弦艺人葛玉堂因生活所迫来修武传艺,南关村周文德等人均向葛拜师学艺,演出《小姑贤》、《三疑计》等传统剧目。

4、

豫剧

民国35年(1946年)有一“血花剧团”在修武演出豫剧,曾风靡一时。1950年,北门村侯同勋春节时组织村内戏剧爱好者演出折子戏《断桥》、《劈山救母》、《卷席筒》等剧目,在当地大受欢迎。因豫剧充满地方特色,念白好学,韵调易唱,故至今仍十分风行。

5、

上党梆子

1954年,斗水村戏曲爱好者郭麦旺等人组织起有30余人参加的上党梆子戏班,逢年过节演出《五凤楼》、《雁门关》、《海桃关》等剧目。文革期间,戏班解散。

民间艺术

修武县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有十多种,主要有:

1、

花船

,也称旱船。三个人物分坐(实为站立)在插满花的布制船上,由老公和丫环持桨划船,皆着戏剧古装,表演时三船穿梭跑动,停时只摇桨,开始唱词,并有乐队伴奏。

2、

狮子

:用麻和布制作成狮皮,两人驾驭,一人撑头,一人作身和尾,表演时可登山(上桌子),可直立,也可滚球和舞蹈,由训狮人指挥。

3、

老虎

:和“狮子”类似。

4、

高跷

:为传统节目。表演者双脚绑在两各50厘米高的木棒上,以代替双脚行走、跳跃,有古装,也有时装,扑蝶节目最为精彩。

5、

腰鼓

:为新中国成立后新兴的文艺节目。表演者于腰际背一长圆形红鼓,双手持木棰击鼓,发出不同节奏,全队由拍镲者一人指挥队形和鼓点变换。为增加气势,另有大鼓重击。

6、

秧歌

:为革命根据地的传统文艺节目,人数不限,表演者按乐器节奏扭动,时而变化队形。

7、

推花车

:也叫小火车,新中国成立初最为盛行。一俊妇坐(实为立)在一方形花车内,车后有两扶手,一老翁手握扶手作推车状,车两边少男少女各一人,手摇扇子扭动,一小丑担一软质杠子扭在车前,乐器伴奏,表演者扭动数圈后停在原地扭唱,唱腔为民间小调。

8、

背妆

:一个大人身上背一铁架,架上立一儿童,上下固定为一体,称为“一妆”,表演者可据故事人物多少,决定妆数多少(一般不超过八妆)。妆上儿童扮作故事人物在上表演,背妆人在下走场套花,有乐队伴奏,只行走,不演唱。

9、

张公背张婆

:由一人上身扮张婆,下身扮张公,另做一张公假头和双肩,置张婆身前作背状,再做一张婆假下身,于张公身后,使其共成一体。无唱,只需乐器伴奏,表演者按节奏扭动,作些嬉戏动作,别有风趣。

10、

毛驴:表演者足踩高跷,用纸或布做一毛驴,固定在表演者身上,按乐器节奏跑动舞蹈。

11、

霸王鞭

:表演者人手一鞭,上系铜铃和花,谐和鼓点节奏击臂、腰、腿、脚等处,或与别人互击,使其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人数不限,有歌有舞。

历史事件

1、

武王伐纣

途经“宁邑”修兵练武,“修武”从此诞生。

公元前1046年正月,周武王姬发兴兵伐纣,从陕西东进渡孟津会合八百诸侯后,大军向商都朝歌一路猛进,到达宁邑后天降大雨,三日不止,经姜子牙问卜后,乃勒兵于宁,修整武器,休养军队,遂将宁邑改名为“修武”。从此,修武不但获得了沿用三千多年的县名,还诞生了一大批与武王伐纣相关的村名、地名。武王大军将修武作为伐纣之战的最后出发地和后勤基地,从修武出发后在修武之东二十公里处的一个小山包举行了最后的“会盟”仪式,宣布了“战场纪律”,宰牲宣誓,然后才揭开了牧野之战的序幕,夺取了朝歌,推翻了殷商王朝。武王最后一次会盟的小山包后来被改名为“同盟山”,当时也在修武境内(现属获嘉县)。

2、魏

曹丕

逼汉“禅位”,

汉献帝

贬居修武。

延康元年十月,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于魏。刘协被封山阳公,居修武县浊鹿城共14年,死后葬于古汉山下,墓冢称“禅陵”。

3、“竹林七贤”隐居修武。

魏正始至景元年间(约公元241—262年),魏著名文学家嵇康、诗人阮籍,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与礼教束缚,隐居于修武县的云台山百家岩一带,达20年之久,以纵酒佯狂的消极方式表示反抗,与当时的名士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常游会于百家岩竹林之中,饮酒赋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

4、

刘阿知

率族东渡,日本三姓源修武。

汉献帝刘协死后,其后代一直居于修武。西晋王朝统治之时,刘协玄孙刘阿知恐为当朝所害,遂率其家族东渡日本避难。上岸后,他们最初居住在今日本的奈良县,后迁至冈山县。他们同当地人一同披荆斩棘,创家立业,赢得人们的尊敬,此后,这支家族就在日本生息繁衍。在今日奈良县的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仍有“阿知宫”,它们如今成为当地的神社。在此后的岁月里,这支迁居于异邦的刘氏后裔,为创建和保卫日本民族做出过杰出贡献。日本古代一般民众是没有姓的,只有上层贵族、大官和有大功绩者才有姓氏。在日本落根的这支中国刘氏后裔,因对日本人民有突出贡献,先后都得到了封姓。如今日本姓氏为“坂上”、“大藏”、“原田”的,均为刘氏后裔。

5、

孙思邈

云台采药,“药王洞”千古留芳。

唐贞观二十九年(公元658年),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药王”孙思邈从京都长安来到修武,在云台山区采药炼丹,为民医病。他住在被今人呼之为“药王洞”的一个大型山洞内,一住就是八年。他一方面采药医病,一方面收集民间秘方验方,撰写《千金方》巨著,流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与传说。在他居住过的“药王洞”内,修武人民刻制了他的石雕塑像,树起了石碑,以志纪念。

遗迹

1、李固龙山文化遗址

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文化层厚3—4米。由于历史原因,一条南北大道将遗址分成东、西两块,东、西、南三面形成2—3米高的断崖,大量的遗迹、遗物暴露在外。经常看到的有石刀、石铲、石斧、石镞,大量的陶片标本和汉代的空心砖,以及少量的骨器和陶文符号。根据出土的器物和地层关系来分析,此遗址经历了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商、周、春秋、战国和汉代等历史时代。

当阳峪瓷窑遗址

2、

当阳峪瓷窑遗址位于西村乡当阳峪村,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当阳峪瓷窑是宋代北方一处重要的制瓷生产场地,规模可观,工艺精湛,产品丰富,种类齐全,尤以剔花瓷和刻花填彩著称,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以及英国、日本等著名博物馆都有不少藏品。

3、

运粮河流经修武的运粮河是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永济渠的一条重要分支。历史上有豫河、小丹河等不同的称谓,因其下游入卫河直达天津,且以漕运为主,故最终得名为运粮河。道光年间,运粮河在修武境内全长62里,过水量4立方米/秒。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3年,新乡专区曾在修武成立运河管理局,负责博爱、武陟、修武、获嘉4县的运河治理与灌溉农田工作。据资料记载,当时4个县共可灌溉农田4万亩,其中修武可灌溉农田2万亩。运粮河还具有排泄洪水功能,最大过水断面可达30立方米/秒。1959年冬,修武县开始实施引黄工程和开发治理大沙河工程,使具有千年历史的运粮河失去灌溉与排洪能力。修武县委、县政府对运粮河道进行整修拓宽,并在沿岸建起了滨河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墓葬

1、商冢

商冢位于修武县城东城关镇秦厂村东部,云台大道的东侧。据道光十九年《修武县志》记载:“商冢在县东二里,武王伐商,其子孙有来归而死者,葬于此”。据近代考证,所谓“其子孙来归而死者”,就是跟随武王伐纣作战中负伤牺牲的周军将士,他们在牧野之战中战死后,被运至“大后方”修武集中埋葬,牧野之战中受伤牺牲的周军将士也被运回修武抢救,其牺牲将士就埋在修武,成为一个一个百余亩大的墓冢。又因此冢成于商末,所以叫“商冢”。当地群众相传,黄飞虎所骑五色神牛埋于此,所以又称“牛王冢”。可以说是周初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烈士陵园。该冢原有面积一百余亩,现存面积东西长约290米,南北宽约110米,封土最高处约7米。

2、汉献帝陵

汉献帝陵位于修武县七贤镇(原方庄镇)古汉村南。现存陵墓为半圆形,高约7米,周长250余米。汉献帝刘协(181—234年),东汉末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刘协被废,封为山阳公,居于浊鹿城(今修武县李固村南)。汉献帝在浊鹿城生活了十四年,经常携夫人到百家岩游乐避暑,并走乡串村为民医疾治病,因此,在当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可凭吊的遗迹。古汉村、古汉山即由汉献帝禅陵的所在而得名。

3、

韩愈墓

韩愈墓位于修武县方庄村西之韩坡,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韩愈的墓地。韩愈乃修武人氏,其上六代已从常山迁来修武,至韩愈时已七代了。韩愈死后葬此,墓高八尺,墓前竖有丈二高碑曰:“韩文公之墓”。墓道旁原有石人、石马、石兽等八对。

4、韩昶冢

韩昶冢位于修武县前雁门村北,高3米多,周长50多米,乃唐代大文学家韩愈长子韩昶之墓。

5、

金代杂剧

砖雕墓

金代杂剧砖雕墓位于郇封镇大位村。墓葬坐北面南,全用小砖砌成仿木结构。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的西北壁、北壁、东北壁镶嵌十四块砖雕。砖雕分男、女侍和杂剧两大类。杂剧砖雕为“吹笛童子”、“拍板童子”、“伞舞童子”、“拍鼓童子”、“拱手者”、“持物者”、“吹口哨者”、“戴卷幞者”、“摇手鼓者”等形象。

交通

修武县处于郑州、新乡、焦作三个城市的中心地带,位于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济东高速、郑焦高速、新月铁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突出。境内有焦枝铁路以及正在规划设计中的郑州到焦作轻轨铁路、新乡到月山的新月二线三条铁路(郑焦城际铁路正在实施,新月二线即将实施),郑云高速.焦辉公路、武陵公路、济焦新高速、晋焦郑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在东、南两个方向,与京珠高速、连霍高速两条大动脉紧密相连,距离新郑国际机场仅有一个小时车程,郑州至云台山的直达高速公路也正在筹建中。国家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均从修武通过并设有开口。

社会

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12月,修武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科学技术

截至2019年12月,修武县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签订技术合同29项,合同金额5520.6万元。获得上级科技资金382.7万元。申请专利385件,下降6.1%。授权专利294件,增长10.5%。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12月,修武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82家。其中:医院4家(综合医院3家、中医院1家、专科医院0家),乡(镇)卫生院9家,专业卫生机构3家(妇幼保健机构1家、卫生监督机构和疾控中心1家、采供血机构0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家)。拥有医疗卫生床位数873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90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912人,注册护士570人。

社会保障

2019年,修武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3837人,其中企业在职职工参保19448人

城市美景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311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210911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23697人。

2019年,修武县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4.76万元,救助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26人。共发放农村低保金841.81万元,救助农村低保对象3566人。救助农村五保对象384人,资金275.36万元。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08.20万元。住院医疗救助2319人次,资金193.53万元;门诊救助257人次,资金14.67万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12月,修武县普通高中招生数2204人,在校生6751人,毕业生2604人。职业技术教育招生235人,在校生652人,毕业生79人。初中学校招生数2874人,在校生8753人,毕业生3124人。普通小学招生数3171人,在校生19455人,毕业生3028人。

旅游

云台山

云台山

修武县境内的云台山景区总面积240平方公里,拥有1个世界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9个国家级品牌(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结为姐妹公园,荣获河南省首届省长质量奖、中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和中国自然山水景区中唯一的驰名商标。

修武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奇峰70多处,景区众多。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采药炼丹的“药王洞”、汉献帝的避暑台、魏晋时期“竹林七贤”隐居的百家岩等古迹,更有绝妙之处。2000年发现的集峡谷、溶洞景观为一体的青龙峡景区,已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主要景点100余处,极具开发价值。

2003年7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推荐会上,云台山地质公园以103.85分的高分,排名黄山、庐山之后,成为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8个地质公园之一。2004年2月13日北京时间23时,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金榜题名,成为首批28个世界地质公园中的一员。云台山景区以中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在中国骤然引起强烈关注。

修武县大力开展旅游“创优环境、提升服务”活动和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被焦作市评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旅游信息化建设试点县,云台山旅游服务标准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云台山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云台山上市进入轨道,成功举办中国云台山“九九”国际登山挑战赛、第四届竹林七贤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设立了云台山驻韩国首尔办事处,与美国大峡谷成功续约,中美地质公园发展论坛达成初步协议。

宗教建筑

1、万善寺

万善寺位于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区主峰之下,又名沟坡寺。坐北朝南,背靠围屏山。原有山门、中佛殿、大佛殿、僧舍等古代建筑群体。寺前有明代嘉靖六年的望亲台,寺东有临济正宗二十五世禅师石塔,寺南有临济正宗三十七、三十八世禅师墓碑两座。云台山风景管理局将万善寺的山门、大殿进行了重修,使万善寺成为颇具规模的佛教活动场所。

2、圆融寺

圆融无碍禅寺

圆融寺座落在云台山西部的吕涧山上,创建迄今有1650多年,是河南省境内仅晚于洛阳白马寺的第二座古老佛寺。到北齐高僧稠禅法师重新整修后,常住僧人达千余之众。千余年来,由于战火不断,该寺屡毁屡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云台山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投入四千多万元巨资重建圆融寺,重现了“深山藏古寺,梵音绕塔林”的盛景。寺内现有国家一级文物白玉佛一座,明碑一通,还有龙泉、圣姑泉、古佛洞、伽蓝井、阴阳井、佛图澄卓钖处等名胜。

3、崇明寺

崇明寺,位于原方庄镇桑湾自然村(现划入云台山景区),占地面积10余亩,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该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齐,唐代咸通年间重修,宋元佑2年改名崇明寺,清初增建,后废。1995年重建,1999年正式开放。历史记载崇明寺建筑群有汉献帝避暑台、稠禅师庵、王烈泉、孝女塔及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遗迹。崇明寺的古迹孝女塔仍保存完好,其斗拱式建筑独具特色,2006年,孝女塔被评为国家级文物。

4、

胜果寺

和胜果寺塔

胜果寺位于县城老城大街中段,系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所建,原寺规模宏大,为黄河之北著名寺院。后屡毁屡建,现存主殿及侧房二十余间,该寺佛塔胜果寺塔为修武县城标志性建筑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修寺之初,为古砖木混合结构,呈八角形九级楼阁式,塔高26.15米。塔身外轮呈抛物线形,逐层收敛。各层檐下,均用仿木结构的斗拱装饰,使塔身优美玲珑。塔心室为六角形,攀登梯道可达塔顶,顶端耸立一铁铸形塔尖,登顶可环眺全城。

5、百家岩寺与孝女塔

百家岩寺与孝女塔

百家岩寺又名崇明寺,始建于北齐,为北齐高僧、一代佛学大师稠禅师所创建。后经历代屡次复修、扩建,形成了庞大的规模,现仍为云台山百家岩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其寺塔又称孝女塔,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686年),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唐塔之一。该塔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总高26.15米,此塔为当时民间孝女朱四娘,因其母久卧病床,遍请名医不治,有僧侣劝她以死救母,到阴间乞求阎君为其母增添阳寿,即可救其母性命。该女则来到百家岩寺,祈佛之后而投崖,后其母果然久病痊愈。其母感其至孝而建塔於此,遂命为“孝女塔”。

6、

玄帝宫

与云台观

玄帝宫位于云台山1314米的主峰茱萸峰顶,被道教信徒称为“北顶”,和武当山称为“南顶”相对应。道教传说真武大帝在云台山修成神仙,成仙后被封镇守武当山,而云台山的玄帝宫则成为其行宫,每年都要回云台山驻锡、显灵,所以此宫历来香火极盛。该宫初建于唐代,时称“玄元庙”,经历代扩修复建,形成今天玄帝宫的恢宏气势。宫内的真武大帝铜像身高3.45米,是中国最高大的真武大帝铜像。云台观座落在茱萸峰下的凤凰岭上,除供奉道教诸神外,特侍奉生于修武、终于云台山的道教神仙宁封子,观外建有30多米高的重阳阁。

7、

海蟾宫

海蟾宫位于修武县城东北五里源乡马坊村。原名“真清观”,相传五代燕王宰相刘海蟾看破红尘,弃官修道,马坊村的马坊泉即为刘海蟾的洗丹潭,因有金代邱处机所书“海蟾宫入道歌”而得名。现存的大殿座南朝北,当地人又叫“背南宫”,重建于明末清初,建筑造型奇特,是研究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宫北曾有马坊泉,泉中有大量的石壳虫,鸭子吃后生的蛋,经过加工做成的松花蛋,去壳后呈现清晰的松柏枝、竹叶纹理,食之味道异常鲜美,被称之为“海蟾宫松花蛋”,元末以后,历代皇家都视其为皇宫御宴之美味。

8、祖师庙

祖师庙位于修武县城关镇北关村内,座北朝南,面阔三间。相传很久以前,北关村有一吕姓恶霸,横行乡里,祖师爷化作一位道人,将吕氏坟地的荆根、枣根刨出,使吕家破败衰落。为了报答祖师,人们用荆根、枣根做梁,建起祖师庙,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祖师庙现存各种碑刻二十余块,碑文主要记述了每年三月三“金顶圣会”的盛况,以及历次到武当山朝圣的经过。

代表人物

韩愈,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据新发现的韩文公门谱载。愈公,修武东关人,其烈祖镶公自后魏神龟元年迁修武安阳城,镶公之长子杰自隋大业八年迁修武南阳城东郭村,今天的修武东关村。清北京翰林院韩愈祠一楹联:起八代衰,自惜文章尊北斗;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山涛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升任大鸿胪。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他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意旨,且亲作评论,时人称之为“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太康三年(282年),升为司徒,以老病归家。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谥号“康”。有文集十卷,已亡佚,今有辑本。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山涛等七人为“竹林名士”。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时期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被赞为“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惜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注》余绪,完成了对庄子的注释。另有作品《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乔叶,女,1972年生,汉族。河南省修武县人,199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第三期学员。专业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散文集《孤独的纸灯笼》《坐在我的左边》《自己的观音》《薄冰之舞》《在喜欢和爱之间》《迎着灰尘跳舞》《我们的翅膀店》等,出版长篇小说《我是真的热爱你》。获首届河南省文学奖及第三届河南省文学艺术成果奖青年鼓励奖。

竹林七贤

孙思邈

获得荣誉

千年古县——修武

2006年11月8日,修武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千年古县”。

2004年10月26日,修武县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第九批全国生态示范区。

2007年2月1日,修武县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名县。

2007年4月4日,修武县人口计生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12月27日,修武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

2009年2月25日,修武县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

2009年12月25日,修武县被评为2009年信访工作先进县。

2010年02月24日,修武县被评为2009年国家园林县城。

2012年12月10日,修武县被评为河南省第七批职业教育强县。

2013年1月15日,修武县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

2018年12月7日,修武县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

2013年6月20日,修武县被河南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双拥模范县。

2019年2月28日,修武县被全国爱卫会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

2019年5月18日,修武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

2019年9月4日,修武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9年11月15日,修武县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1月,修武县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3月25日,修武县继续保留河南省文明城县荣誉称号。

2020年7月29日,修武县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县。

2020年7月31日,修武县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0年8月4日,修武县被评为河南省平安建设优秀县。

2021年2月18日,修武县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7月,入选“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榜单。[5]

2021年9月8日,修武县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6]

2021年12月,修武县入选拟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公示。[7]

2021年12月15日,修武县荣获平安中国建设“长安杯”。[8]

2022年6月,位居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榜单第25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