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为荆州市中心城区,位于荆州城区东部,长江荆江段北岸。东接潜江市,南靠长江,与公安县隔江相望,西依荆州古城,北邻荆门市沙洋县,距省会武汉市237千米。全境跨东经112°13’一112°31’,北纬30°12’一30°25’,国土面积522.75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近40平方千米。

早在3000多年前,沙市就是楚国郢都的外港,明代中后期,沙市成为全国十二大商业都会之一,“三楚名镇”誉满天下。1895年,沙市被辟为通商口岸,“百年商埠”由此而兴。千百年来,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楚国令尹孙叔敖、忠义仁勇的武圣关羽、唐代诗圣杜甫、一代名相张居正都在沙市留下过生活的印迹;改革开放以来,沙市走出了樊明武、陈和生等5位院士,培育了奥运冠军吉新鹏、谌龙和影视歌明星袁泉、曾黎等诸多名人。

2015年,沙市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39亿元,全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33.65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51亿元,同比增长19.2%。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沙市区常住户数15.53万户,截至2020年11月1日,沙市区常住人口为504893人[3]。截至2018年,沙市区辖4个镇和6个街道。

2020年,沙市区地区生产总值492.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降低6.4%。

中文名

沙市区

外文名

Shashi District

车牌代码

鄂D

面积

522.75平方千米

人口

504893人(2020年常住人口)

方言

西南官话(近汉腔)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716

政府驻地

荆州市沙市区长港路100号

下辖地区

中山,朝阳等街道及锣场等镇

地理位置

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地区东北

邮政区码

434000

著名景点

万寿宝塔

行政类别

市辖区

行政代码

421002

所属地区中国

中国湖北荆州

别名

沙市

地区生产总值

492.77亿元

历史沿革

1994年的沙市

沙市发端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名为津、江津(长江渡口)、夏首等称谓,属于荆州南国楚郢领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8年),沙市名曰津乡,由荆州临江郡,郢县管辖。魏晋南北期(公元220~581年),沙市称江津,为梁元帝(552年)梁都的外港,隶属于荆州南郡江陵县管辖。隋代(581~618年),沙市仍名曰江津,属于荆州总管的江陵县。

唐朝(618~907年),初见沙头、沙头市、沙市等称谓,属于山南东道南郡江陵府疆域,系荆州的外港。五代十国(907~960年),南平国王高季兴置沙头镇,属于南平国(又称荆南国)荆州江陵县所管。宋代(960~1279年),设监镇,筑沙市城,名为沙市镇,隶属于荆湖北路,荆南府江陵县管辖。

元代(1279~1369年),录事司和江陵县治设于沙市,名曰沙市司,属于山南江北道,中兴路江陵县所管。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置湖广分省于沙市,设荆南行署于沙市三清观。

明朝(1368~1644年),名曰沙市镇,属湖广省荆州府江陵县所管。明朝初期,沙市设巡检司,荆南行署仍设于沙市三清观、江陵县治亦立于沙市。

沙市夜景

清朝(1644~1911年),称沙市镇、沙市司、沙市汛(汛为清朝建政乡制),荆州通判厅移驻沙市,设置沙市巡桥司署等行政机构。沙市由湖北布政司,荆州府江陵县管辖。民国初期(1912年),称沙市、沙市镇、沙市汛,先后隶属于荆南道、湖北省第四和第七行政督察区江陵县管理。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汛团制,改为江陵县第二区,市区内置有博爱、和平、民权、建设四镇。民国21年(1932年),沙市属于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江陵县,镇内实行保、甲制度。日伪时期(1940~1945年),沙市属于江陵一区,市区内设置博爱、和平、建设、民权4个镇。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沙市光复后,市内分设复兴(后改为民族)、民权、建设(后改为民生)3个镇。属于江陵县第二区管辖,湖北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江陵县政府迁驻沙市。

1949年4月,为迎接沙市解放,在随县双河组建了中共沙市市委,着手进城前的准备工作。5月底,在荆门十里铺大余家湾成立市委机关。7月15日,沙市解放。7月17日,沙市市委、沙市人民政府进城,同时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沙市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沙市实行军事管制。

1950年5月底,沙市废除保甲制度,各街道建立居民小组代表会。8月10日~9月5日,全市开展户口申报工作。共申报户口20660户,83579人(不包括郊区农村户口)。同时,结合民主建政,全市建立居民小组137个。1951年10月,全市街道开展民主建政。1952年2月17日结束。全市建立48个居民委员会。

1953年2月,沙市市政府决定,在市区设立5个区公所,28个居委会。6月30日24时,全国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沙市共有22108户(1953年),87967人(1953年)。其中,郊区有816户(1953年),3422人(1953年)。

1955年11月11日,沙市市人委决定将市区4个区公所改为7个街道办事处(民主街、胜利街、梅台巷、中山横街、崇文街、解放路、通衢街道办事处),并将全市28个居委会划分为46个居委会(水上区和太师渊乡的建制未变)。

1962年11月28日,荆州专署将沙市民主公社全部、和平公社5个大队、荆江公社1个大队和机械农场3个分场划归江陵县。

1975年1月17日,江陵县的立新、杨场两个人民公社和周黄人民公社的竺桥、宿驾两个生产队划归沙市。3月18日,江陵黄潭堤和杨二月堤一段(450米)交沙市段管理,长湖库堤雷家垱至沙桥门的东堤(1813米)、关沮口至塍子头(1550米)交沙市管理。

1980年4月6日,沙市市革委会将全市60个居民委员会划分为80个。5月12日,将5个城市人民公社改名为街道办事处。1985年9月10日,江陵县的1乡(锣场乡)13村(锣场乡的8个村、郢东乡的4个村和岑河乡的1个村),面积36.7平方千米,人口1.4万余划归沙市。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

⑴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沙市区北京路。

⑵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胜利路、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锣场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北京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沙市区总人口591572人,其中:中山路街道59924人,崇文街街道49746人,解放路街道101798人,胜利街街道75314人,朝阳路街道111735人,锣场镇10715人,岑河镇51480人,观音垱镇46943人,立新乡18583人,关咀乡15846人,西湖管理区7238人,沙市农场14027人,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8223人。

2003年12月,钢管厂社区居委会划归玉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2003年末,沙市区总人口55.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96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25人。设中山路、解放路、胜利街、崇文街、朝阳路5个街道,锣场、观音垱、岑河3个镇,立新、关沮2个乡,共有109个社区(其中农村设4个社区)、80个行政村,573个村民小组;代管省畜牧良种场。

2004年末,沙市区总人口540633人,辖5个街道、3个镇、3个乡,105个居委会、91个行政村。2005年末,沙市区辖5个街道、3个镇、3个乡,87个居委会、91个行政村。2012年4月,将沙市区岑河镇四个村,以及岑河原种场划入荆州开发区管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沙市区常住总人口600330人,其中:中山街道57566人,崇文街道51208人,解放街道85584人,胜利街道75002人,朝阳街道58834人,联合街道88308人,锣场镇9927人,岑河镇47121人,观音当镇34010人,关沮镇15841人,立新乡55505人,岑河原种场7928人,沙市农场13496人。

沙市历史悠久,古有江津、夏首、津乡诸称。

唐代名为沙头市,简称沙市。

宋代,沙市始称为镇,属荆湖北路江陵县管辖。南宋咸淳末年(1274年),沙市建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监镇。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沙市改属河南行省上路总管府江陵县。天历二年(1329年),江陵县改属河南行省中兴路,县治设于沙市。

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江陵县改属湖广行省荆州府,县治设沙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县治迁荆州,沙市仍属江陵县管辖。

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沙市设巡检司,故称沙市司,隶属湖北省荆州府江陵县。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决定将荆州府通判移驻沙,设通判厅于青石街(现中山路),俗称“三府”。雍正元年(1723年)以后,沙市在行政区划上虽属江陵县,但行政机构设置则与县相当,直隶于荆州府。雍正七年(1729年),荆州府粮盐通判厅移驻沙市。咸丰元年(1851年),因川盐下运,荆州府同知厅也移驻沙市。光绪二年(1876年),沙市已改称为南乡,废除巡司,设置汛,故称沙市汛隶属江陵县。

民国元年(1912年),沙市属荆南道江陵县,为江陵县南乡沙市汛。民国十九年(1930年)县下行政机构废汛设区,沙市改为江陵县第二区,下设4镇。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沙市建立了镇,为江陵县县辖镇。

1949年7月15日,沙市解放。7月17日,沙市市人民政府建立,为湖北省省辖市。1955年,改由荆州地区专员公署监督领导,仍为省辖市。1979年6月,沙市市复由省直接领导。1994年10月22日,省政府下文,荆州地区与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1996年12月19日改为荆州市)。同时设立沙市区,12月22日,沙市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沙市区形成于长江古河漫滩,地势平坦,西南高,东北低。一般海拔高度在32米至36米之间。最高点在柳林洲,海拔高度为40米;最低点在宿驾场,海拔高度为27.6米。沙市地质结构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江汉沉降区的江陵凹陷区,发育了一系列沉积河,地层由卵石、沙、黏性土等层组成松散沉积,较为深厚,一般为100~131米,其中北部厚70~80米,基底由杂色黏土岩组成,黏土岩内夹砂岩、粉砂岩等。沙市地形受荆江河道变迁和泥沙淤积影响,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沙市地貌形态及其组合可分为河流阶地、冲湖平原、冲积平原、湖沼、荆江水道5个类型。

气候特征

沙市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1℃,年无霜期长达230—270天,年降雨量一般在958—1325毫米之间,平均相对湿度为80%。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沙市地处长江故道,江湖水系发育,土壤受淋溶沉积较强,土壤原始肥力较强。区内河、湖、塘、堰星罗棋布,总水域面积约9.5万亩,雨水充沛,水资源丰富,境内地表水资源量约为1.743亿立方米。沙市地下水属浅层水区,埋深约10米至1000米,总容量约为1.55亿立方米。

供气

(一)沙市热电厂热电工程项目

液化石油气2004年,沙市城区有液化气储罐10处,储气总容积1714吨,年供气量8400吨,年供应瓶装液化石油气8万户。液化石油气成为市民主要生活燃料之一。

管道煤气1981年,原沙市市开始使用煤气,1991年11月,沙市市煤气公司成立,向社会供应管道煤气。1999年,沙市煤气公司移交市建委管理,并加入沙隆达集团,经过资产重组成立荆州市燃气总公司。至2004年9月,由于设备老化和天然气东输,全部停止供应管道煤气。12月,用户置换使用天然气。1999~2004年,管道煤气供气总量5249万吨。

天然气2001年7月,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开发公司重庆贤达实业有限公司、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市投资公司和市城南热电公司组成荆州市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4月,天然气输配工程开始建设,工程总投资2.4亿元。该项目设计年输气能力1.61亿吨/年,高压管长度24.2公里,供应包括城市居民生活、公共建筑及工业生活锅炉、天然气汽车和空调自然机组用户。2004年敷设高压主管道41.2公里,安装阀门85台,敷设中压支管道及庭院管道4.8公里,建设门站、配气站各一座以及天然气调度指挥中心。同时进行管道煤气转换天然气改造,共敷设低压管道19.4公里,户内管道改造8000户,安装阀门37台。12月,天然气工程正式开始供气,近1万管道煤气用户首批置换使用天然气。

(二)集中供热

1966年4月7日,原沙市城区开始集中供热,热源由沙市热电厂提供。供热对象主要是企业。1994年年供热量308万吉焦,用户38家。2004年底,供热用户减少到21家,年供热量254.7万吉焦。

供电

(一)电网建设

1995年10月,供电分局投资123万元对中心城区10千伏线路进行改造,沙市区所有10千伏主干线全部更换成240平方毫米钢芯铝绞线和绝缘架空线。1997年1月28日,投资3500万元兴建110千伏柳垸变电站。主变容量31500千伏安,110千伏电源2回路,由沙市热电厂和周家岭变电站引入,10千伏出线12回路。至此,沙市区以沙市热电厂和周家岭变电站为电源点,形成西有西区变电站、中有航空路变电站、东有柳垸变电站的高压单环骨干网络。同年,投资175万元,对35千伏观音垱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新增8000千伏安有载调压变压器1台。1999年1月8日实现110千伏变压电站无人值班运行。1999年9月底,沙市供电分局共完成129个公用配变台区的整改,对114个配变台进行增容,对141个台区加装电容补偿装置。同时对城区10千伏配网负荷进行了较大调整,减少线路交叉迂回,缩小供电半径。

(二)城网改造

1999~2003年,投资17467万元,进行沙市城区电网改造,完成110千伏西航线改造工程,放线5.8千米;完成110千伏航空路变电站主变增容和35千伏观音垱主变更换,航空路变电站更换10千伏开关5台;完成西区、航空路、周家岭、柳垸路、南湖、岑河、观音垱、便河等变电站10千伏配网改造工程以及热电厂负荷外移工程,共10个审批项目:更新及新装柱上真空开关138台,新增及更换配电变压器442台,安装并投运10千伏环网箱12座、10千伏开关站3座,新增环网箱、开关站出线47条,完成岑河新、老变电站10千伏线路交割,新增及改造配电台区672个,改造及新架380伏低压导线3047千米,敷设380伏低压电缆10.64千米。新增无功补偿14358千伏。“四分”工程(分区、分线、分压、分台区)共计改造低压台区506个、二进四出环网箱4个、、二进二出环网箱5个、柱上环网开关10台。

(三)农网改造

2001年12月对关沮、立新、锣场、联合、观音垱、岑河6个乡(镇)进行农电体制改革。实行电量、电价、电费公开;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到户;电价、发票、抄表、核算、考核统一的管理模式。2002年1月9日,沙市供电公司成立开发区、锣场、立新、关沮、岑河、观音垱6个农村供电营业所。2002年7月招聘首批农村电工107人。同年,沙市供电分局开始对农村实行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全区67654用电农户均实现“四到户”管理。2002年12月10日,对已抄表到户的农户实行城乡生活用电同网同价。2002年6月,农网改造正式启动,2003年6月底竣工投入运行。农网改造投入资金3098万元,新增10千伏线路210.69千米,改造10千伏线路228.3千米,新增配电台区220个,改造配电台区101个,新增配电变压器220台,总容量20100千伏安。新增380伏低压线路2007.11千米、220伏低压线路314.14千米,改造380伏低压线路172.37千米、220伏低压线路29.4千米。

(四)一户一表工程

2000~2003年,供电分局投资1280万元,分6批对沙市区特困企业职工供电进行一户一表工程改造,改造79个配电台区,总容量25655千伏安,改造户数14241户。

供水

(一)水厂建设

沙市城区有中区、西区、东区三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46.5万吨。3座自来水厂之间直线距离均约为4公里,形成枝环结合、以环为主的供水管网,生产调度集中,相互调节供水。

中区水厂(现临江水厂,位于临江路66号),占地面积0.14万平方米。1994年后,自来水公司累计投资75.5万元更新改造设备,对净水过程中的加药、消毒工艺进行改进,1998年对净化构筑物及供水泵房进行加固,对水池防护顶棚进行修复,对电机水泵、反应池、配电设备等进行全面维修、维护。水厂有取、送水泵及排污冲洗机组6组,总功率280.5千瓦;电力变压器1台,总容量为315千伏安。主要承担旧城区供水任务。供水能力1.5万吨/日。

西区水厂(现南湖水厂,位于马王庙北侧),占地5.15万平方米,1960年始建,1966年初投入生产。1981年7月分两期扩建改造,1986年4月建成投产,供水能力达到10万吨/日。1989年投资218.5万元,进行5万吨/日扩建工程。2004年有取、送水泵及排污冲洗机组15组,总功率2127千瓦;电力变压器4台,总容量3230千伏安。供水能力15万吨/日。

东区水厂(现柳林水厂,位于柳林洲东部),占地面积7.48万平方米。1992年投资268万元,进行5万吨/日技改投资项目;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相继扩建15万吨/日工程,至1994年6月末,实际完成投资5542万元。至此,供水能力达到30万吨/日,总投资6955万元。5月8日,总造价46万元的长46米,高10米,宽14米的钢质取水泵船下水投产。2004年末,东区水厂取、送水泵及排污冲洗机组15组,总功率3715千瓦;电力变压器6台,总容量6600千伏安。

(二)供水管道

1991年末,原沙市市城区供水管道总长度达382.43公里。1992年7月,原沙市市向世界银行贷款,扩建东区水厂和进行配套城市供水管道工程,当年开工,1996年7月完工。共敷设三湾北路、燎原路、江津东路等13条供水管道,长15.42公里。2004年6月,对荆州、沙市两区域的供水管网进行扩通,还对中山路、东方大道、荆沙路、十号公路等道路供水管道进行扩建、改建,总投资987万元。其中,贷款500万元,自筹资金487万元。至2004年,沙市城区供水管道总长度544.49公里。其中,新建DN75mm以上供水管网93.68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比1994年增长1.33倍。

(三)供水管理

三个水厂均从长江取水。西区水厂(南湖水厂)取水点受到上游宽宏纸业公司排放废水的污染;中区水厂(临江水厂)取水点上游处有临江路排污口、轮船码头和水上餐厅对取水造成影响;东区水厂(柳林水厂)取水点受上游帅伦造纸厂排放废水的污染。至2004年底,三个水厂上下游均无卫生防护地带。1992年建立城市供水中心微机调度系统,设立水质检测中心。此后,主要根据源水浊度变化,适时进行水质监测,并建立水源污染紧急预案,检测32项指标,有定点抽样检测点27个。管网水检测余氯、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浑浊度四项指标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9%,优于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还设有5个高层加压站,每天视水压情况加压,水压平均合格率99.2%。

(四)用水管理

荆沙合并初,沙市城区日用水量高峰期时达35万吨以上。为了进一步搞好节约用水工作,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对沙市城区80.87%的工业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管理,计划供水用户由原来412户扩大到761户,计划用水量占沙市城区总用量的48%,并帮助沙市城区33家企业用水大户制定完善管水制度和节水技改措施。同时对沙市城区取消生活用水包干制,实现一户一表。沙市城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1994年的30%增加到2004年的54%;沙市城区循环用水量达4057万吨。1995~2004年,共节约工业用水3000万吨,平均每天节约生产用水0.82万吨。2004年节约工业用水300万吨。市民用水逐步实行一户一表,沙市城区生活用水量逐年下降。2004年沙市城区年供水量3941.73万吨。其中,生活用水1647.42万吨,占年售水量的41.7%;生产用水(含商业、经营、市政等用水)2294.31万吨,占年售水量的58.3%。城市用水普及率100%,供水人口52.89万人。在沙市城区主要街道和居民区装有公共消防栓425座,市区公共绿化、水冲式厕所和环卫用水装置242处。消防、环卫、绿化等市政公共用水均未收费。

行政区划

2016年,沙市区辖解放路街道、崇文街街道、中山路街道、胜利街街道、朝阳路街道5个街道,关沮镇、锣场镇、观音垱镇、岑河镇4个镇和立新乡。乡镇街道下辖52个村民委员会、56个社区居委会。

1994年10月22日设立沙市区之初,辖朝阳、解放、崇文、中山、胜利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锣场4个乡。同年12月3日,原江陵县所辖的岑河镇、观音垱镇及岑河农场划归沙市区管理。12月19日,沙市农场从沙市区划归市农场管理局管理。12月23日,沙市区辖的联合乡划归玉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1995年3月20日,市政府下文将岑河农场划归市农业局管理。5月19日市政府又下文将岑河农场划归沙市区管理。6月12日,沙市区正式接管原江陵县种畜场、农科所,将种畜场划归区农牧局管理,将农科所并入岑河农场。2000年7月26日,岑河农场(西湖管理区)划归市农业局管理。2003年12月,钢管厂社区居委会划归玉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

1996年,沙市区成立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勘界工作。2001年完成与相邻县、市、区的踏界、核界、勘定及资料归档工作。勘界确定沙市区与周边界线为:

沙市—荆州线

沙市、荆州线涉及双方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边界线由北向南从沙洋、沙市、荆州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荆州、公安三区、县边界线交会点止,全长25.3公里。界线北端基本上以长湖和太湖港渠中心线为界,南端多属市区。两个交会点之间的边界线上埋有界桩。

沙市—潜江线

沙市、潜江两地行政区域界线属传统习惯线,双方共涉及4个乡镇。边界线由北向南从沙洋、沙市、潜江三县、区市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江陵、潜江三区、县、市边界线交会点止。界线基本上以中干渠中心线和农田为界,全长16.5公里,界线穿过宜黄高速公路。由于界线短,两交会点之间边界线上没有埋设界桩。

沙市—公安线

沙市、公安两地边界线共涉及双方7个乡、镇、街道事处。边界线由北向南从沙市、荆州、公安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江陵、公安三县区边界线交会点止,全长12.55公里。边界线以长江航道中心线为界,两交会点之间边界线上没有埋设界桩。

沙市—江陵线

沙市、江陵两地边界线共涉及5个乡镇。边界线由西向东从沙市、江陵、公安三区、县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市、江陵、潜江三区、县、市边界线止,全长43.5公里。因界线不长,在两交会点之间边界线上没有埋设界桩。

沙洋—沙市线

沙洋、沙市两区边界线属传统习惯线,双方共涉及4个镇。边界线由西向东,从沙洋、沙市、荆州三区边界线交会点起,到沙洋、沙市、潜江三区、市边界线交会点止,全长20.9公里。由于边界线距离较短,两个三交点之间没有设立界桩,实地埋设界桩4个。

截至2018年,沙市区辖关沮镇、锣场镇、观音垱镇、岑河镇等4个镇和解放路街道、崇文街街道、中山路街道、胜利街街道、朝阳路街道、立新街道等6个街道,乡镇街道下辖45个村民委员会、53个社区居委会、1个场。区政府驻荆州市沙市区长港路100号。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591572人,其中:中山路街道59924人,崇文街街道49746人,解放路街道101798人,胜利街街道75314人,朝阳路街道111735人,锣场镇10715人,岑河镇51480人,观音垱镇46943人,立新乡18583人,关咀乡15846人,西湖管理区7238人,沙市农场14027人,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8223人。2003年底,沙市城区总人口为55.86万人,城镇人口44.96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25人。2004年底,沙市区总人口540633人。

沙市区域居住的汉、回、土、满、藏、蒙古、苗、壮等民族中,汉族人口占98.5%。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共有各民族27个,人口542084人。其中,汉族533881人,占总人口98.50%;少数民族26个,8203人,占总人口1.50%。少数民族人口中,千人以上民族3个,即回族2671人,土家族2419人,满族1942人,千人以上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85.72%;百人以上,千人以下民族4个,即藏族483人,蒙古族207人,苗族187人,壮族136人,以上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12.35%;百人以下民族19个,即侗族37人,瑶族19人,布依族17人,白族14人,维吾尔族11人,畲族11人,仡佬族11人,彝族10人,朝鲜族7人,土家族5人,达斡尔族3人,黎族3人,纳西族3人,羌族2人,哈尼族1人,僳僳族1人,水族1人,鄂伦春族1人,景颇族1人。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沙市区常住户数15.53万户,户籍人口43.26万人(其中非农人口33.75万人,占总人口的78%;农业人口9.5万人,占总人口的22%)。在总人口年龄分布中,0-17岁的人口为56424人,18-34岁的人口为90896人,35-59岁的人口为189697人,60岁以上的人口为95595人。

人口情况

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市区常住人口为50489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90598人相比,增加14295人,增长2.91%,年平均增长率0.29%。

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市区共有家庭户187135户,家庭户人口为466840人;集体户8702户,集体户人口为3805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10年减少0.35人。

性别构成

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市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52444人,占50%;女性人口为252449人,占50%。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降了3.54个百分点。

年龄构成

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市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4008人,占12.68%;15~59岁人口为330063人,占65.37%;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0822人,占21.9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7595人,占15.3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增长1.9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减少9.43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长7.4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长6.51个百分点。

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504893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490598人均不包含荆州开发区托管的联合街道办事处、岑河原种场和沙市农场的人口。

2021年6月19日,荆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市区常住人口为504893人。[3]

民族

截至2019年12月,沙市区域居住着汉、回、满、藏、蒙古、苗、壮等27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8.5%。少数民族千人以上的有回族、土家族、满族,占少数民族人口85.72%;千人以下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苗族、壮族,占少数民族人口12.35%;百人以下的民族有侗族、瑶族、布依族、白族、维吾尔族、畲族、仡佬族、彝族等19个民族。

经济

综述

2015年,沙市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8.7%,增速全市排名第五,高出荆州市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1.6个、1.2个和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6.18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163.63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118.58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5.8:56.3∶37.9调整为5.4:54.8:39.8。第三产业占比荆州市最高,高出全市平均值5.8个百分点。区属生产总值完成151亿元,同比增长11.89%;其中,第一产业16.04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61.7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73.26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比为10.62:40.86:48.52。

2015年,沙市区全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33.65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51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3.43亿元,同比增长18.2%;地税部门完成18.28亿元,同比增长15.9%;财政部门完成1.94亿元,同比增长41.4%。按税种分:增值税(不含改征增值税)完成4.76亿元,同比下降3.5%;营业税完成6.33亿元,同比下降1.5%;个人所得税完成1.48亿元,同比增长85.7%;企业所得税完成6.18亿元,同比增长5.3%。

2015年,沙市区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3.27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区本级支出11.99亿元,同比下降3.3%;乡镇支出1.28亿元,同比增长40.7%。

2015年,沙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46元,同比增长9.82%。其中,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5元,同比增长9.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0元,同比增长8.98%。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最高,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579元、3183元、1782元。

2020年,沙市区地区生产总值492.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降低6.4%。其中,第一产业19.9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222.83亿元,下降7.9%;第三产业250.03亿元,下降5.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3.41:47.26:49.33调整为4.04:45.22:50.74。实现区属生产总值339.91亿元,下降11.3%,较第一季度收窄24.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8.5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99.04亿元,下降8.9%;第三产业222.30亿元,下降5.2%。三次产业结构为5.46:29.14:65.40。

第一产业

2015年,沙市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48亿元,同比增长3.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总产值10.62亿元,同比增长5.9%;林业总产值0.55亿元,同比增长3.6%;牧业总产值2.94亿元,同比下降6.5%;渔业总产值9.67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04亿元,增长速度5.5%。

2015年,沙市区耕地面积19.39万亩,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产量7.64万吨,同比增长1.5%;蔬菜产量27.59万吨,同比增长7%;水产品产量6.21万吨,同比增长3.5%。

第二产业

2015年,沙市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93.10亿元,同比增长9.51%;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243.48亿元,同比增长11.49%;规上增加值增速为12.00%,增速全市排名第三,高出全市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33.13亿元,同比增长12.29%;全区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5.75%,同比提高了0.7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31.49亿元,同比增长12.1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93个百分点。

2015年,沙市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6.8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增幅同比增长14.5%,全市排名第二,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

2015年,沙市区农副食品加工企业43家,同比净增加4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3.95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幅全市排名第三,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占全区规上企业产值比重为34.5%。其中:年加工产值过5亿元企业3家、过亿元企业23家,完成加工总产值72亿元,过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占全部规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总产值比重为85.8%。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例为3.29。

第三产业

2015年,沙市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4.2亿元,同比增长21.3%,高于全市平均增幅3.2个百分点,增幅全市位居第二,较上季度上升2个位次。其中完成城镇投资255.5亿元,同比增长21.1%,总量全市第二,增速全市第三。制造业投资恢复性增长。

2015年,沙市区完成工业投资87.5亿元,同比增长15%,较上年同期提高12.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实现快速增长,累计完成23.2亿元,同比增长179.5%。

2015年,沙市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33.08亿元,同比下降16.2%。

2015年,沙市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51.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建安税增幅震荡上行。1—8月、1—9月、1—10月、1—11月、1—12月全区建安营业税同比分别增长9.14%、25.04%、21%、12.6%、31.0%,1—12月增幅较荆州市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四。

2015年,沙市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亿元,同比增长12.6%,增幅较上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增速0.2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五位,其中限上零售额完成156.8亿元,同比增长13.6%。

2015年,全区零售业销售额实现24.2亿元,占全市的24.0%,同比增长17.2%;粮油食品类、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汽车类等商品限上法人企业零售额分别增长27.7%,32.1%,33.1%、25.6%,增幅均在20%以上。

2015年,沙市区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3014万美元,同比增长11.6%,出口总额全市排名第三,增幅全市排名第二。

总况

沙市北京路商业街

沙市作为百年商埠口岸城市,商贸业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沙市区先后推出“退二进三”、“退城进郊”等举措,推动民营商业资本向规模型、支柱型企业发展。1997年至1998年,重点建设各类专业市场,2000年,开始实施对国有和集体商贸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14家公有商业企业有13家实现民营化改制。2001年以来,着力引进外埠商业资本,武商沙市量贩店、新世界购物广场、大润发超市等大型商场和超市,吉瑞珠宝有限公司、晶崴大酒店纷纷入驻沙市投产营运,两湖平原物流交易中心、沃尔玛美佳华、金石商贸城等项目建设正顺利推进;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逐渐成为沙市商贸主流形式。建有建材、家具、家电、日用批发、汽摩配件、水产养殖、水果批发等专业市场38个,蓝特商贸城(原为蓝星商贸城,2003年改此名)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建材专业市场,对外贸易企业由建区时期的空白发展到12家,外贸出口达到3010万美元。据统计:沙市区现有工商个体户数2.97万户,从业人员99628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7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总额业43.78亿元。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117.4亿元,增长11.3%;区属生产总值34亿元,增长21.4%;三次产业结构由20.7:32.9:46.4调整为17.6:35.6:46.8。

2013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8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45.1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94.13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6.00:58.02:35.98调整为5.90:57.10:37.00。实现区属生产总值122.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4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49.68亿元,增长14.96%;第三产业增加值58.92亿元,增长13.98%。

工业

坚持工业的主导地位,积极化解资金紧张、能源和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着力加强重点项目和规模企业建设,实现了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3.6亿元,增长39.5%。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支撑作用增强,规模企业由51家发展到65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6.1亿元,增长38.3%;医药化工、机电汽配、纺织服装、食品饲料、建材家具等产业产值的平均增幅达35.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0%。全区供电量达到12.5亿千瓦时,增长15.9%。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实现财政收入36561万元,增长2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699万元,增长26.1%;国税收入19492万元,增长19.2%;地税收入15748万元,增长29.5%。

2013年,沙市区将坚持主攻工业,强攻园区,全力冲刺“百亿园区、百亿产业和十亿企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60亿元、增长24%。

投资

投资强度明显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增长35.2%;工业投资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项目和投资额度占到70%以上。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7亿元,增长18.4%。蓝特商贸城成为“全国规模市场500强”,中商百货下划,晶崴大酒店、大润发超市、楚天明珠等项目建成营运。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农家消费品连锁店70家。城郊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2.5亿元,增长6.8%。以蔬菜瓜果、水产养殖、畜牧和平原林业为重点的城郊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显现,优质粮棉、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比例大幅提高。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家,全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人。着力实施血防“整县推进综合治理”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面貌得到改观。

招商引资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9亿元,其中工业8.4亿元;新建项目4.7亿元,续建项目8.2亿元。引进项目58个,其中工业项目47个。综合投资过亿元的项目5个,其中工业项目3个;过5000万元的11个。以沙市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工业园区规划逐步理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满园工程”稳步实施。全年新建和续建项目达到76个,其中工业项目60个。外贸出口达到3010万美元,增长100.5%。出口企业由6家发展到15家,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额中比重上升,一般贸易、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及化工产品出口的增速平均提高了10%以上。

文化

宗教

截至2019年12月,沙市区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教派俱全,已登记宗教活动场所76处,其中佛教62处、道教4处、天主教1处、基督教8处、伊斯兰教1处,纳入民间信仰18处。截至2019年12月,沙市区已备案宗教教职人员106人,其中比丘63人、比丘尼26人、乾道2人、坤道1人、神父3人、牧师2人、长老1人、传道员6人、阿訇2人,信教群众近5万人。沙市清真寺获“全国民族团结创建先进集体”“全国五好清真寺”,基督教沙市堂和沙市天主教堂被评为“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章华寺被评为省“五好宗教场所”,菩提寺被评为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沙市区境内居住着汉、回、土、满等27个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在解放路街道办事处辖区的迎喜街、纯正街、三岔路一带。自汉代佛教传入沙市后,伊斯兰教(元代)、天主教、基督教(清代)相继传入沙市,加上南朝以前就存在的道教,至2004年,沙市地域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种宗教。千余年间,宗教活动时兴时衰,其活动场所时建时毁,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员也时多时少。1978年后,宗教活动场所逐步恢复,信教群众过上正常宗教生活。2004年,全区有宗教活动场所74处,信教群众3万多人。

基督教

清同治七年(1868年),美国圣公会教士来沙市布道。光绪十二年(1886年),瑞典行道会在大赛巷建教堂。民国初年,美国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福音路德会、真耶稣教会陆续在沙市布道。其时,沙市已有基督教5个教派,他们各自修建和租赁房舍办教堂、小学、医院(诊所)等。1946年,沙市信仰基督教和受洗礼的教徒约600人。1951年,基督教开始实行“自治、自养、自传”。1959年,5个教派联合组成沙市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文革”时期,基督教被迫停止活动。1983年圣诞节重新复堂,复堂时只有35人参加礼拜。

1997年,沙市地域有基督教活动场所2处,一处在沙市中山路东段,一处在岑河镇,共有教职人员6人,信教群众2900多人。2004年,基督教活动场所仍然为2处,位于岑河镇的基督教堂属沙市区管理,参加活动者主要是所在地附近的信教群众,约1400余人。2000年开始,基督教在太岳北路荆沙村修建新堂。2004年,新教堂举行献堂庆典。

天主教

清康熙二年(1663年),天主教开始在沙市发展信徒。雍乾时期禁教会,天主教徒星散。同治九年(1870年),天主教在洪家巷建天主堂,并在市区办西医诊所,建中小学、幼稚园、孤儿院、育婴堂。至民国37年(1948年),沙市有天主教徒2000多人,天主教设修会和修院,修会传教,修院培训。第一、二任会长是美国教会派遣的美国人。

建国初期,沙市有天主教徒1500人左右。1954年成立天主教沙市爱国委员会。文革时期,天主教活动中断,1982年开始恢复教会活动。1995年,天主教会开始在临江路修建新教堂。2001年,成立天主教沙市教区,辖公安、松滋、石首、仙桃、天门、潜江等9个县市区的分教区。教徒们一般在四大占礼日(圣诞节、复活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参加教区活动,约700~800人,参加主日弥撒者300人左右,平日弥撒一般在20~30人。

伊斯兰教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伊斯兰教传入沙市。清雍正八年(1730年),从沔阳、南京迁来大批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民国14年(1925年),又从河南南阳迁来一批穆斯林群众。沙市的伊斯兰教信徒分别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和民国14年(1925年)筹资修建了新沙路清真寺和迎喜街清真寺。前者称下寺,后者称上寺。信仰伊斯兰教除回族群众外,还有居住在本地的维吾尔族、蒙族信众。穆斯林群众聚居地主要在解放街办辖区的迎喜街、纯正街和三岔路一带。

建国后,沙市地域的伊斯兰教信徒分别在上、下寺做礼拜。1958年,上寺被挪作它用,沙市穆斯林活动全部集中在下寺举行,“文革”时期被迫停止,直到1981年恢复活动。每逢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圣记)和“主麻日”,伊斯兰教信众都相约到清真寺聚礼。1983年,穆斯林推举产生沙市市清真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成员负责管理寺内财产、日常事务及地方回民事业发展,均系义务服务。1995年于上寺原址修建具有阿拉伯风格的新清真寺,下寺改为商业用房。至2004年,沙市区域仅有伊斯兰教活动场所1处,即位于迎喜街的沙市清真寺。

道教

道教在沙市地域传播和活动场所的修建最早见于南朝刘孝绰之《江津寄刘之遴》。由宋至清代,渐建三清观、江渎观、马王庙、灵官庙、灵官殿、江渎庙、元帝庙等。道教庙宇以市区内规模较大,市郊乡村处较小,均为道士管理。民国时期,沙市成立道士协进会。道士一般经营法事,为民众办丧事或祈福禳灾。1951年2月,沙市境内有2所道观。1966年,沙市道教基本停止活动,道士们则参加生产劳动。1978年后,道教逐渐恢复活动,一些过去的道士又重新住进道观,置备衣箱、经箱、法器,应百姓邀请上门布坛、行法事。2004年,沙市区域共有道教活动场所4处,其中观音垱镇3处,胜利街办辖区1处。经相关部门登记颁证的道士4人。其中,60岁以上2人,35岁~39岁2人。

佛教

东汉年间,佛教传入沙市,至唐时香火极盛。1951年2月,沙市境内有18所寺庙,63名僧人,31名尼姑,50名男居士,243名女居士。1956年成立佛教协会。“文革”中,章华寺等佛教活动场所遭毁,寺庙被占,僧尼星散。“文革”后,宽莲出任章华寺方丈。沙市地域的佛教活动步入正常轨道。

1994年建区后,章华寺、菩提寺、静心寺、白庙寺、观音庵、观音寺、广东岳寺等7处佛教寺庙划归荆州市管理,其余为沙市区管理和乡、镇自管。1997年全区境内有佛教活动场所16处,教职人员80名,信教群众22000余人。1996年开始寺院登记。2003年全区有佛教活动场所66处。其中,岑河镇22处,观音垱镇19处,锣场镇6处,关沮乡11处,立新乡4处,胜利街办2处,解放街办1处,中山街办1处。由区、乡、镇管理的59处活动场所中,经相关部门登记颁证的佛教教职人员27人。其中,男18人,女9人;年龄60岁以上15人,35~59岁8人,34岁以下4人;担任寺庙住持26人,当家师1人;大专文化(福建神哲学院毕业)1人。全区佛教信众近3万人。

教育

2020年8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名单的通知,沙市区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名单。

高校

沙市大学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原沙市大学)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座落在人文荟萃的古城荆州。学院创办于1983年,以理工科为主,兼有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等专业,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办学历史悠久、学风优良,是莘莘学子的求学乐园。2010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院由“沙市职业大学”更名为“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长江大学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

中学

湖北省沙市中学

湖北省沙市中学

湖北省沙市中学(原沙市三中)创办于1941年11月,多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弘扬以“上善若水”为内核的习坎精神,赢得了诸多荣誉:1953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中学,以后一直是湖北省重点中学;1960年光荣出席全国第一次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群英会);1979年,又光荣出席第二次群英会并荣获“国务院嘉奖令”;1983年被授予“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称号;1986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7次被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称号;1993年4月作为全省第一所中学,被湖北省政府、省教委授予“湖北省普通中学示范学校”称号;2001年被授予“湖北省科研示范学校”称号,并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教育科研五十强”学校;2002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中小学“名校六百家”之一。2007年被第29届奥委会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命名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2007年5月当选为“中国百强中学”;2007年,还作为全国前20强中唯一在地级市办学的中学荣登“中国中学高考状元”榜。

沙市实验中学

沙市实验中学

荆州市沙市实验中学位于荆州市沙市区朝阳路19号,始建于1973年,原名为沙市第十中学,1988年被市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为“五四”学制初中四年制改革实验先行试点学校,1991年被省教育主管部门命名为“湖北省教育改革实验初中”,1995年更名为沙市实验中学。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全校学生2135人,教职工116人,学历合格率98%,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90人,高级教师66人,共产党员40人、有16人被评为市骨干教师,35人分别被评为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明星教师。

特产

龙凤配,它以黄鳝、仔鸡为原料,经过煮、卤、炸、溜等多种烹饪方法烹制而成,是荆州地区的传统名菜。

鱼糕丸子是荆州一带特有的风味,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称道。传说鱼糕的制作起源于楚国,在楚都纪南城有一酒店,专做各种鱼菜佐酒。夏日的一天,店主买鱼多了一些,偏偏这天生意清淡,到晚上还剩不少鱼。

荆州城有座“聚珍园”餐馆,聚珍园的“皮条鳝鱼”是一道传统名菜,鳝鱼是食疗佳品,《名医别录》将鳝鱼列为上品,说它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

冬瓜鳖裙羹,它是用肥大的雄鳖裙边和嫩冬瓜,加鸡汤、调料焖煮,清炖而成。

沙市甜独蒜头,又叫荆州甜独蒜头,圆滚滚的,不分瓣,一颗是一个整体。吃起来醇甜香脆,是开胃的佳品。含有丰富的蒜辣素、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微量的氮酸。

交通

航空

机场

沙市机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由航空公司执行管理的机场之一。1985年8月20日,沙市机场进行了第一期工程的扩建,机场等级为“3B”,可起降运七、安24等机型。1992年9月25日,沙市机场进行第二期工程的扩建,机场等级提升至“4C”,可起降波音系列客机。1992年-1999年,沙市机场先后开通沙市至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厦门等航线15条。2002年5月7日,由于一些原因,致使一架沙市-广州的航班缓缓从沙市机场起飞后,随即沙市机场停航。2003年,沙市机场改为湖北省航空运动学校。2003年-2011年,先后有多家通用航空公司进驻沙市机场。2011年-2012年,随着荆州市“壮腰工程”的战略实施,沙市机场复航被纳入荆州市市政建设的议题,市政府与南航先后投入亿元资金对机场进行整修。2012年12月28日,经过市政府和南航公司的后期修整和努力,经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的验收,重新获得《民用机场使用许可》,意味着沙市机场恢复通航。2012年12月18日-今,沙市机场由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管理,机场使用性质为通用机场,暂不实行客货运。

飞机

1994年,沙市机场有“运五”飞机4架。1998年使用“肖特360”型飞机,为专业飞行使用。在沙市机场过站机型中,主要有波音737—300型和波音737—500型。1994年12月31日,南方航空公司决定从1995年1月1日起,停止沙市机场肖特360飞机飞行。从此,民航第十五飞行大队不再执管飞机,只提供过站和过渡航班服务。

航空营运

航线1994~2002年沙市机场先后开辟的航线有:沙市~宜昌、沙市~广州、沙市~武汉、沙市~南京、沙市~上海、沙市~常州、沙市~深圳、沙市~北京、沙市~黄山、沙市~汕头、沙市~桂林、沙市~海口、南阳~沙市~桂林(往返)、沙市~武汉~黄山(往返)、沙市~宜昌~长沙~广州(往返)、沙市~武汉~常州(往返)、沙市~武汉~南京~南通(往返)。

1994~1996年沙市航空运输开辟至北京、上海、广州等9条航线。航空运输进入黄金阶段,1996年旅客年吞吐量增至64501人次,货物的吞吐量高达825吨。1996年开辟沙市~深圳、汕头航线。1997年11月27日,宜昌青年旅行包机公司租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Y7-100型飞机,以沙市为基地,开辟了沙市~武汉、常州、恩施、重庆航线1997年航空运输开始滑坡,到2001年旅客吞吐量仅为14960人次,货物吞吐量也降至304.4吨,导致沙市航空运输处于亏损状态。2002年5月,沙市机场停航。2002年5月,因沙市航班停飞,南航荆州基地开通荆州至三峡机场的航班直通车,免费将旅客送达三峡机场,班车时间为每天早上一班,周三、六、日下午各一班,至2004年底运送旅客2000人次。主要航班客运票价1995年,沙市~广州票价830元,沙市~海口票价1310元,沙市~武汉票价280元。2000年,沙市~广州票价950元,沙市~海口票价1350元,沙市~武汉票价280元。

铁路

车站

2004年荆州地方铁路设有四个货运营业站:荆州北站、沙市站、沙市东站、沙市南站。沙市站、沙市东站、沙市南站位于沙市辖区内。

沙市站位于荆州开发区三湾路尾。设计年货物吞吐量200万吨,货场总面积15000平方米。货场内设4股货物线,有效长度795米,并设有危险品货物作业区。货场内有118平方米仓库2栋,在沙市货场东南面连接沙市集装箱中转站,货场面积5000平方米。沙市南站位于荆州市盐卡港东面。设计年货物吞吐量60万吨,站内铺设有效长度为459米的煤炭专用线,货场1000平方米,年吞吐量25~35万吨。西南面与盐卡港有3条专用线连接。

货物运输

荆沙铁路自1994年8月接管自主运营后,荆州市近300家大小企业的产品及原料通过荆沙铁路进出。运输的货物有煤炭、化工、粮食、矿建、农副产品等24个品类,包括整车和集装箱两类运输。1998年,荆沙线位于沙市盐卡港区东面的沙市南站建成并与盐卡专用铁路贯通,形成水铁联运的格局。

机车车辆

荆州地方铁路机车配属情况为:1994~2001年每年均为运用机车3辆,段备机车1辆;2002年和2003年运用机车4辆,段备机车1辆;2004年运用机车3辆,段备机车2辆。机车型号全为“建设”。

荆州地方铁路车辆配属情况为:1994~1995年配属C30型1辆,作为路用,已报废。1996年配属C50型1辆作为路用;2000年配属S11型5辆,作为列车,现均在使用。

水路

沙市区水上运输包括长江干线和内荆河支线两部分。境内长江港口岸线全长11.8公里,区域内有各类码头67座,泊位92个,年综合通航能力691万吨。投资12109.75万元,1998年5月竣工开港的沙市盐卡新港区,为全市最大型综合港区。建有1500吨级驳船通用杂货泊位2个及散货装船泊位1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江海货轮,年吞吐能力100万吨。内荆河支线长湖航线通航里程86余公里。2004年全区拥有各类船舶68艘,总运力38163载重吨。

港口

沙市港区地处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北岸,荆州城区港口东段,东距上海1600公里,西离重庆800公里。沙市港是长江流域30个大型港口之一,是荆州市第一大港。1995年初,沙市长江干线港口分为12个港区。1998年盐卡新港区竣工,沙市港长江干线分为沙市老港区和盐卡新港区。港口岸线长度11.8公里。2001年12月,荆州市制定《荆州城区港口总体规划》,长江干线按照泊位性质分为6个港区,长湖、内河通航里程80多公里。内荆河(关沮港区)有8处乡镇渡口。其中,长湖关沮港区1个。至2004年,沙市港共有港埠经营企业64家。其中,交通专业企业14家;各类码头67座,泊位92个;年综合通航能力691万吨。2004年港口从业人员2780人。

港口仓储1994~2003年,荆州港务局仓储面积22126平方米,仓储容量0.9万吨。共有13个仓库,4号库为粮食专用仓库,15、16号库为水泥专用仓库,其余为件杂货仓库。2004年盐卡新港区新建物流仓库,新增仓库8个,编号为盐卡1~8库。其中,1~7号库为件杂货仓库,8号库为外贸仓库。另外还有虹云市场仓库位于谷码头35号,仓库面积1116平方米。政涛水运实业有限公司仓库面积5000平方米,容量4000吨。

港口建设

港口规划2001年12月3日,市政府同意实施《荆州市城区港口规划》。规划将荆州城区港口岸线规划为9段。其中,第三段新河口港区荆州长江大桥下50米至第九段木沉渊盐卡水陆联运港区,为沙市港区利用规划岸线,全长11.8公里。

港口生产和经营

港口沙石经营1994~2004年,沙市港共建成12条皮带机作业线,提高港口吞吐能力近200万吨,为沙石料的装卸和运输提供了条件。其间,沙市港沙石料经营户快速增加,2004年有34家。

港口装卸作业2003年通过沙市区港航管理处年审的港口装卸作业经营户有18家。其中,11家兼沙石料经营,生产方式为皮带机输送,以装卸沙石料为主;7家是专业装卸作业队,生产方式为皮带机输送和人工挑运相结合。装卸货物主要是煤炭、粮食和件杂。

港口水上加油经营1994年以前,港区内仅有长航和荆江轮船公司两个内部加油站。1994年10月,荆实站码头第一个设置面向社会的经营性加油站后,沙市港沿线相继发展到8个加油站。其中,有3个已在港口管理部门申领《港埠经营许可证》。另外,5个加油站主要为所属单位和系统运输船舶加油,部分对外服务,属半经营性加油站。

港口专业企业

湖北荆通运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2月,由市装卸运输总公司与市联运总公司、市交通机械厂联合组建。下设7个分公司,港机厂、虹云干鲜果品批发部等10个分支机构和职工医院。公司注册资金4030万元,资产7200万元,年经营收入3000万元,职工1051人。

荆州港第一港埠公司 1995年12月成立,隶属于荆州港务集团公司,国有企业。公司下设四个分公司,固定资产3800万元。有装卸作业码头10座,年设计吞吐量能力180万吨。库场总面积10万平方米,可同时满足各类货物分堆存放的要求。公司有各类装卸设备15台(套)。其中,起重设备10台,最大起重量15吨;皮带机作业线5条。2004年进行3号港区改造。

荆州港盐卡港埠公司 1995年7月成立,隶属荆州港务集团公司,国有企业。主要经营集装箱装卸运输、港口装卸、堆存、机械出租、仓储、码头原油、石油装卸作业等业务(详见本卷“盐卡新港区建设工程”)。

航道

长江主航道荆江段沙市长江航道分属长江水域太平口水道和瓦口子水道,上起故沮漳河航道里程481.5公里处,下止木沉渊航道里程468公里处,航道全长13.5公里。水道航道技术等级为1~⑶航道,船舶通航吨级为3000吨。沙市长江干道河面最宽处位于荆州长江大桥下50米,约2200米;最窄处位于三八滩尾,约900米。共设水上航标8座、岸标2座、塔形岸标1座。1956~1998年年径流量平均值为3925亿立方米,历年最小值3206亿立方米(1972年),历年最大值4752亿立方米(1998年)。

客运

航线1995年沙市港靠泊船舶航线有8条航线,1996年有9条航线,1997年减至5条航线。2001~2003年,仅保存渝申、渝汉、渝宁3条主航线。2004年除涉外旅游船在港靠泊外,其他普通客轮全部停航。

公路

荆州长江大桥

1995~2004年,沙市区逐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结构基本合理的公路网络,域内有1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1条省道,6条县道、222条乡村道路。2004年全区各等级公里总里程1090.3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2公里、国道35.2公里、省道16.69公里、县道95.25公里、乡村道916公里。公路桥梁有荆州长江大桥及其他2座大桥、15座中小桥。2004年全区拥有营运客车598辆。其中,大型203辆、中型286辆、小型客车31辆、卧铺78辆。汽车客运站9个,客运线路158条,通达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日发班次1580多个,年客运量37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9876万人/公里。营运货车3049辆,总运力11843吨,年货运量384万吨,货物周转量53360万吨/公里。还有货运交易所35家,汽车综合性能A级检测站1家,维修业户71家。

荆州沙市机场、沪蓉高速铁路、蒙华铁路、汉宜高速、二广高速、荆襄高速、沙公高速、318国道和长江黄金水道在沙市区织就了交通网络。

荆州沙市机场

荆州沙市机场是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节点工程,并列入了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年攻坚战行动方案(2018—2020年)。项目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7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0吨的目标设计,飞行区等级4C。

社会

教育

2015年,沙市区全年教育支出2.87亿元,同比增长3.3%。全区有普通中学校18所,小学教育学校数25所。在校学生37502人,教职工人数233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民生事业

2016年,沙市区发放政府担保贴息贷款5913万元,扶持创业1021户,新增就业1.1万人;6个贫困村出列,4033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区文化馆、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建成运行,章台梅文化艺术节持续开展;中心城区14个棚改项目接连启动。

2019年,沙市区统筹资金1.7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973个,14个扶贫项目全部建成,“八项清零”扎实开展,309个“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整改完成。1.89万名城乡困难对象全员纳入医疗救助,16个学生全脑思维实验室建成。新增城镇就业9453人,扶持创业766人,援企稳岗、整治欠薪工作有力。新增学位1095个缓解适龄儿童“入学难”。16个城乡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达标升级,7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10个老人儿童快乐之家投入使用。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000余万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15个棚改项目清零,5个老旧小区改造竣工。

生态保护

2019年,沙市区长湖退垸还湖拆违2344平方米、清退洼垸1296亩。沙北排渠、中心排渠河道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竣工,岑河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3座污水处理提升泵站、75.6公里主支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新改建农村户厕7014户、农村公厕19座、集镇公厕9座、城市公厕27座。126处排污口整治完成,6处排水口污水流入渗漏问题整改销号,雷家垱泵站泄洪通道整治完工。

旅游

公园坐落于沙市城区中心地段,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为公园题写“沙市市中山公园”的门额。公园内有卷雪楼、蜈蚣岭、爽秋亭、夕照亭、通曦轩、金桂廊、盆景园、花圃、孙中山铜像、工农兵塑像广场等景点20多处,有动物园、游乐园、儿童乐园等游乐设施,还有解放纪念亭、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纪念建筑。公园东北部建有春秋阁,阁楼内供有关羽读《春秋》塑像,是荆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公园
江津湖湖面宽阔,湖中建有便河桥、和风桥、凌波桥、平湖桥、望月桥、楚风桥、塔儿桥。依桥借景,建有风音鸟语、江津晚泊、接龙廊、莲蒲风荷、烟波秋月、缚龙廊等景点。江津湖
临江仙公园西起学堂洲围堤,东至万寿园公园,南临长江北岸,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纵深约150—750米,北高南低,占地总面积7.8万平方米,形成了林荫漫步区、儿童活动区、文化广场区、运动休闲区、水乡风情区,与荆州长江大桥交相辉映,是集运动、休闲为一体的滨江主题公园。临江仙公园
万寿园是国家2A级旅游景园,以立在荆江大提象鼻矶(又称观音矶)上的万寿宝塔而得名。万寿宝塔始建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为砖石砌筑,八角七级,塔高40余米,塔身外壁各层均饰有汉白玉雕刻佛像计100余座,94龛,内外壁嵌有砖雕佛像1000块,或端坐、或肃立,姿态各异。塔顶装铜铸鎏金塔刹,上刻《金刚经》全文。象鼻矶边建有洪水最高水位标志牌,分别标示1954年荆江分洪水位线和1998年长江历史最高水位线。观音矶旁修建有98抗洪纪念亭。万寿园
文星楼又名奎文阁、奎星阁。位于沙市区民主街沿江大道南侧,紧傍荆江大堤,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建筑精巧玲珑,风格别具。文星楼是科举时代学子们祈求神灵保举和如愿之后叩谢神恩的场所。文星楼
川主宫,原为四川帮会馆,因供有川主惠民大帝塑像,故名。后建戏楼,戏楼背南面北,从正南拾级而上即抵戏楼背后。全部建筑为砖木结构,布局严谨,古朴典雅,雕琢极为精细,饶有民族特色,是湖北境内仅存于世的唯一一座古戏楼。20世纪80年代中期,川主宫古戏楼整体搬迁至沙市碧波路江津湖北岸重建。2001年再次进行维修翻新,并加建回廊水榭、水上舞台。川主宫
展开表格万寿宝塔496次播放01:06万里长江D一塔—万寿宝塔,明代嘉靖年而建屹立江边500年了

万寿宝塔是第七代辽王朱宪节奉嫡母毛太妃之命,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为嘉靖皇帝祈寿而建,它依江傍水,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塔高七成,八角形,高达40余米,塔身高出荆江大堤堤面20余米,塔身外墙现还存汉玉佛像87尊,石牌102块。登塔远眺,南观滔滔江水,北澉新城风光,东看旭日东升,西望三国古城。园内建有接待厅,怡寿轩、寿苑、九龙壁、长廊、望江亭、观音阁、迎宾楼等建筑。在万余株银杏、腊梅、雪松、水杉、石榴、桂花等奇花异木的装点下更是古韵悠远,引人驻足。素有“万里长江第一矶”之称的观音矶,伸入江中二百多米,始建于南宋年间,顶承江流,保护江堤,化解荆江危险。观音矶还留下1998年长江历史最高的水位线和1954年荆江分洪水位线的历史刻痕。1998年夏,长江全线迎战8次洪峰后,观音矶旁修建“98抗洪纪念亭”这里成了抗洪斗争胜利的纪念地。万寿园已成为集文物古迹、长江防洪史迹为一体的特殊园林景点。

江渎宫

江渎宫位于沙市区江汉南路东侧,这里曾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居和写作咏读的地方。其不朽名著《天问》就是在这里问世的。江渎宫内的“天问阁”因此而得名。屈原,名平,出生郢都贵族家庭。楚怀王时任大臣左徒,因其富国强兵、联齐制秦的政治主张遭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反对谗毁,被贬为仅管楚国三大王族内部事务的“三闾大夫”,后又相继两次遭黜流放汉北和江南。因忧伤国事,发愤而作《离骚》,开创楚辞先河,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流放江南后,当得知秦将白起“拨郢”,国之将亡时,他怀着满腔的哀怨和愤懑,以身殉国投汨罗江而逝。

荆州博物馆

屈原出生楚地,在楚国担负要职近20年,他那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情操和旷世巨著,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4年国际文联理事会将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人们世世代代的怀念他,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祭祀他。楚地的人们更是尊崇有加,荆州古城附近曾先后建有四处三闾祠,江渎宫便是其中之一。南宋嘉定六年重建江渎宫时,殿内立有《重修江渎宫记》石碑一块,碑文中有“此宫相传为三闾大夫故宅”的记述。1991年再度重修江渎宫,主建筑为三层阁楼式建筑,天问阁红墙绿瓦,气势恢宏。天问阁内底层立有三闾大夫塑像,其两侧的楹联援引叶剑英元帅的诗句“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这贴切的写照,体现了人们对这位历史文化巨人的由衷赞美之情。关庙与春秋阁

关帝庙

荆州关庙与春秋阁,都是因关羽镇守荆州后的纪念性建筑。关庙位于古城南门内,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原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山西解州关祠、湖北当阳关陵并列为全国三大关公纪念圣地。荆州关庙后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1985年国家旅游局等部门拨款在原址重建,曾改称关公纪念馆。重建的仪门悬挂有清乾隆御锡的“泽安南纪”匾额。仪门后院内,两侧立有石碑,正面为重建关庙碑文,背面为隐喻关羽气节的竹叶诗,正殿基本维持原关庙风貌,门首上方为清同治皇帝御赐匾额“威震华夏”。殿中塑有关羽夜读春秋和关平、周昌侍立两旁的塑像,上方悬挂清雍正御赐的“乾坤正气”匾额。正殿后的庭院内有两株参天古银杏树,为元末明初所植。另有清代碑刻一块。后院为三义殿,塑有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坐式像。

春秋阁原位于荆州城东郊金龙寺,建于清嘉庆年间,1931年重建于现沙市中山公园内东北隅。阁内供奉关羽拜读《春秋》塑像,故名春秋阁。阁宇建在高大厚实的台阶之上,面阔三间,分上下两层,上为阁、下为室。正面置有横向石梯两道,由此入阁。整座阁宇建筑精巧,三面环水,绿树掩映,似瑶台琼阁。该阁现为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112次播放01:51走进湖北荆州关帝庙文星楼

文星楼

文星楼位于沙市区民主街沿江大道南侧,紧傍荆江大堤,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星楼始建于康熙年间,位于荆江大堤内侧。清代中期,迁建于现址。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重建。文星楼为亭阁式建筑,砖木结构,高约15米,楼四周成正方形,边长约10米,阁门上刻“文星楼”三字,楼后有“同治甲子年夏季月重立”的题刻,楼下正殿有奎星神像。整座建筑精巧玲珑风格别具。文星楼是科举时代莘莘学子们祈求神灵保举和如愿之后叩谢神恩的场所。传说上天主宰文道的星宿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旧时读书人为求科举仕途顺畅亨通,每年春秋两季应考之前,必来此虔诚拜谒奎星,祈求保佑;有幸及第者,亦必再来叩奎星的在天之灵。荆江分洪纪念亭

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有毛泽东题词: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的胜利。周恩来题词:要使江河对人民有利,纪念亭上有荆江分洪工程军民功勋人物、劳动模范人名碑刻。

周梁玉桥遗址

周梁玉桥遗址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沙市区长港路北。呈长带形,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约3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81年发现,1982年试掘,揭露面积约100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出土有陶鼎、鬲、瓮、罐、尊、纺轮和铜刀、铜鱼钩、骨针、骨笄、卜甲、卜骨等遗物,并发现有红烧土、木炭灰、灰坑等遗迹,时代为商代后期。发掘资料整理研究表明,该遗址系在原有土著文化基础上,又渗入了中原商文化、南方越文化以及三峡地区巴文化的因素的综合体,它对研究江汉平原西部地区楚文化形成以前的历史、文化,具有极为重要和十分典型的意义。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是古便河河道上的城市公园,楚令尹孙叔敖墓冢、春秋阁等,是江汉平原最大的公园、动物园。

定湘寺

定湘寺山门

定湘寺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荆州市以东30公里处的沙市区岑河镇定向村四组,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始建于晋,扩建于唐,毁于日寇侵华,重修于宗教开放。原庙废墟,尚存古银杏树一株,高28米,腰围5.4米,覆荫面积达600余平方米,以作历史见证。

代表人物

梦鸽

梦鸽,女,湖北荆州人,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全国青联常委、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委员,国资委特邀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民族声乐硕士。

沙市女孩袁泉11岁时便已离开亲人独自远涉千里学习进修,在学校的时候,性格内向的袁泉同样出类拔萃,1996年袁泉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与章子怡,梅婷,秦海璐,曾黎,胡静,刘烨成为同班同学。

曾黎,中国内地女演员。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6级本科毕业,与章子怡、梅婷、袁泉、秦海璐、胡静、张彤、李馨雨并称中戏“八大金钗”。中戏毕业后进入全总文工团,先后在《烟雨红颜》、《东西奇遇结良缘》、《江山为重》、《男才女貌》、《归途如虹》、《理发师》等多部影视剧中出演重要角色。

余洪元(1875~1937)汉剧表演艺术家。原名金宝,字丹圃。荆州沙市人。自小常随父出入梨园,业余"串角"。后投"三生"刘庆堂学艺,又拜荆沙汉剧"荆河派"前辈、名末胡双喜为师,技艺渐精。

周莉,1975年出生于湖北荆州,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电影家学会会员和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沙市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