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动物陆生动物肉食性简介王锦蛇(学名:Elaphe carinata),俗称菜花蛇、松花蛇、臭王蛇等,是有鳞目游蛇科锦蛇属的一种蛇类动物。王锦蛇身体粗壮,全长2米左右,其背鳞片边缘为黑色,在额鳞前形成一个"王"字样的斑纹。王锦蛇通身背面为棕黄,或绿黄色和黑色混杂,体前部有宽的黑色和黄色相间或倾斜或略弯曲的横纹,体后段至尾尖鳞缘色黑,中央为黄色斑点,致成网格状斑而无纵纹,其腹部前段呈黄色,有黑色点。王锦蛇为无毒蛇,身上具有异臭味[1][3][5]

王锦蛇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越南、中国。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包括云南、河南、陕西、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3]

2000年,王锦蛇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

中文名

王锦蛇

别名

菜花蛇

爬行纲

命名时间

1864

体长

约2米

食性

肉食性

游蛇科

动物界

有鳞目

脊索动物门

体征

头背鳞缝黑色,显\"王\"字斑纹;瞳孔圆形;吻鳞头背可见;鼻间鳞长宽几相等;前额鳞与鼻间鳞等长

锦蛇属

王锦蛇

分布区域

四川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南省、浙江省等地

拉丁学名

Elaphe carinata

亚纲

双孔亚纲

亚门

脊柱动物亚门

亚科

游蛇亚科

命名者及年代

Günther.,1864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外文名

King rat snake、Stink rat snake

形态特征

成年形态

成年王锦蛇

幼年体王锦蛇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王锦蛇在世界上分布于越南和中国[4]

中国分布

王锦蛇在中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沿岸各省和西南区,向南达两广的北部和台湾,向北达河北天津地区(北纬40度15)。具体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市区、金山、宝山)、江苏(南京、苏州、宜兴)、浙江(余杭、杭州、开化、金华、诸暨、武义、平阳、乐清、龙泉、温州、天台、台州、桐庐、富阳、天目山、松阳、瑞安、文成、永嘉、泰顺、宁波及海岛上广泛分布)、安徽(歙县、黄山、东至、石台、太平、霍山、潜山、泾县、宣城、广德、旌德、黟县)、福建(武夷山市、邵武、霞浦、周宁、福鼎、福州、永泰、闽侯、尤溪、长汀、福安、福清、柘荣、长乐)、台湾、江西(庐山、九江、萍乡、湖口、铅山、铜鼓、安福、上犹、井冈山)、河南(信阳、桐柏)、湖北(均县、利川)、湖南(宜章、衡山、长沙)、广东(北部)、广西(龙胜、融水、资源、全州、花坪和桂林地区)、四川(峨眉山、昭觉、灵关、万源、南江、荥经、达县、苍溪、合江、安县)、重庆(巫山、城口、南川)、贵州(桐梓、金沙、务川、清镇、毕节、独山、雷山、印江、绥阳、正安、仁怀、赤水、江口、德江、松桃、兴义、榕江、贵定、龙里、威宁、惠水)、云南(昆明、腾冲、东川、丽江、贡山、西双版纳)、陕西(商南、山阳、洛南、周至、柞水、宁陕、佛坪、石泉、洋县)、甘肃(徽县、文县)[4][11]

亚种分布

王锦蛇德钦亚种分布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王锦蛇指名亚种几乎分布于云南全省各地[3][10]

栖息环境

王锦蛇生活于海拔250~2240米的山区及丘陵地带,平原亦有分布,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它靠近水域的地方都是王锦蛇活动出没的场所。其中,王锦蛇德钦亚种生活在横断山三江峡谷地区的半山区海拔2000~3200米的环境中[2][3][6]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每年的秋末冬初时节,当气温逐渐下降时,王锦蛇便转入不愿活动的半僵状态。当气温降至十度左右时,王锦蛇便进入了冬眠。对于产地在北方的王锦蛇,因耐寒能力相对南方蛇强一些,实际进入冬眠时的气温可能比十度还要低些。比如,在中国北方的王锦蛇进入冬眠期要在10月中下旬;而在南方诸省区,则在11月,甚至12月才会进入冬眠[6]

觅食行为

王锦蛇为广食性蛇类,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为主,食物缺乏时,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6]

攻击能力

王锦蛇能够对尖吻蝮等毒蛇的毒液产生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地免疫蛇毒,再加上较为庞大的体型与强悍的绞杀能力,使其面对毒蛇时处于有利条件[7]

防御行为

当王锦蛇面临强敌时,它们会先给对手咬上一口,如果吓不到对手,身上的臭腺就会分泌难闻的液体,让天敌无从下口[7]

性情和行动

王锦蛇虽然是无毒蛇,但其性情凶猛、动作敏捷、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6]

栖息在树丛中的王锦蛇

生长繁殖

生产阶段详情描述
性成熟/繁殖3年龄的王锦蛇进入性成熟期,到时会出现求偶、逐偶及交尾现象。
产卵王锦蛇为卵生,每年6月底至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每次产卵14~20枚不等。刚产下的蛇卵表面有粘液,常常几个粘连在一起。掰开卵后发现,卵内没有卵黄和卵白之分,均是淡黄色的胶状物质。卵较大,长圆形,每卵重约40~55克。
孵化王锦蛇的孵化期在40~45天左右。据观察,王锦蛇产卵后盘伏于卵上,显示出其有护卵行为。
出生刚出壳的幼蛇体长20~25cm,个别体长30~35cm,体色较浅。
成长幼蛇出壳后7~10天即开始脱皮,幼蛇蜕皮与湿度关系密切,若环境过分干燥,蜕皮就比较困难,此时幼就蛇自行游入水中湿润皮肤后再行蜕皮。
展开表格

王锦蛇的蛇卵

物种保护

致危因素

由于人类对其野生资源的过度利用及对其栖息环境的破坏,导致王锦蛇的野生数量急剧减少[8]

保护举措

2020年9月30日,中国国家林草局在其官网发布《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于王锦蛇等45种动物,《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要积极引导有关养殖户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养殖活动,并按有关规定完成处置工作。确需适量保留种源用于科学研究等非食用性目的的,要充分论证工作方案的可行性,并严格履行相关手续[9]

保护级别

2000年8月,王锦蛇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