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斑锦蛇属于游蛇科,别名美女蛇,已改名,玉斑丽蛇。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边缘黄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错排列着黑横斑。

生活于丘陵山区林地,捕食蜥蜴和鼠类,卵生,无毒。广布于中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是北京地区稀有种类,仅在密云和怀柔云蒙山区、海淀香山樱桃沟部分地区有少量发现。此外在近京的河北野三坡拒马河流域比较常见。多见于山区森林以及常栖息于山区居民点附近的水沟边或山上草丛中。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30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舟山群岛。

中文名

玉斑锦蛇

别名

美女蛇

保护级别

IUCN 标准:无危(LC)

玉斑锦蛇

游蛇科

脊索动物门

爬行纲

玉斑蛇属

体长

约1米

分布区域

缅甸、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等地

拉丁学名

Euprepiophis mandarinus

亚纲

双孔亚纲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目

蛇亚目

亚科

游蛇亚科

食性

肉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动物界

有鳞目

外形特征

玉斑锦蛇

全长1m左右,尾长约为全长的五分之一。背面紫灰或灰褐色,正背有一行18~31+6~11个约等距排列的黑色大菱斑,菱斑中心黄色;腹面灰白色,散有长短不一,交互排列的黑斑。头背黄色,有典型的黑色倒"V"字型套叠斑纹。眶前鳞1,眶后鳞2;颞鳞2(1)+3(2);上唇鳞7,2-2-3式,或8,3-2-3或2-2-4式;下唇鳞9,前4枚切前颔片。背鳞23-23-19行,平滑;腹鳞181~238;肛鳞二分;尾下鳞53~75对。[1]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玉斑锦蛇黑眉锦蛇
外观

体长约1米2米以上
分布区域缅甸、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等地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中国等地
食性肉食性肉食性
游蛇科游蛇科
展开表格

生活习性

玉斑锦蛇栖息于海拔300~1500米的平原山区林中、溪边、草丛,也常出没于居民区及其附近。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也有吃蜥蜴的报道。6~7月份产卵5~16枚,卵白色,椭圆形,卵径20~40mm×13~17mm。

分布范围

玉斑锦蛇分布于中国南方、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上世纪末在中国北方很多地区也陆续发现。过去对北方发现这种蛇也一直有争论,直到1996年在北京北部山区获得多个标本后才被国外学者认可。曾有人提出假设,认为北方的这种蛇是由于蛇类交易过程中逃到野外形成的种群。现在知道最北可分布到辽宁省南部山区。但这种蛇的分布似乎更显局域性而不是连续性。这就更加显示出这种蛇的神秘性。

目前这种蛇野外生活资料仍然很少。有些人报道它生活于多石山坡的灌木丛中,常在这类地区的石板下发现此蛇。另外一些报道也发现它在农田和亚热带丛林中。曾有一个蛇贩透露说玉斑锦蛇生活在地表下或草丛下,只在地表下穿行寻找鼠类洞穴,尤其喜食未成年的小鼠和乳鼠。这一点已被饲养下的表现和刚捕获时身体皮肤上粘的大量泥土所证实。

发现

玉斑锦蛇

玉斑锦蛇隶属游蛇科锦蛇属(Elaphe),1882年首先被Cantor发现并命名为ColuberMandarinus。这种蛇在台湾还被认为是玉斑锦蛇的一个亚种。而现代分类中并没有把它分成若干亚种,尽管它们体色花纹变异很大。人们曾经争论过横斑锦蛇ElaphePerlacea是否应是玉斑锦蛇的一个亚种,横斑锦蛇最早由Stejneger(1929)记录到,分布在四川省雅安的局部地区,这里也是玉斑锦蛇的分布地区。外观上这两种蛇的头部和尾部斑纹极其相似,身体斑纹也相似,有人(Schulz1989)提出横斑锦蛇是玉斑锦蛇的变异体,或者可能是当初文字记录上的错误。

在发现横斑锦蛇以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没有再捕获到,人们甚至认为它已绝种。近年来又有少量发现。这两种蛇都生活在山区,最高可达2000到2500米都有发现,玉斑锦蛇甚至可以分布到3000米的地区(Schulz)。分类学更深入的研究最终会弄清这两种蛇的确切定义。玉斑锦蛇是一类中等长度的蛇,体长90~120厘米。较长的个体,尤其是一些生活在南方省份的个体可以超过150厘米(150cmSchulz1996)。野外的玉斑锦蛇生活力强,头颈区分明显,雌雄外观上几乎没有差异,只在交配期才能看出雄性尾部有些膨大。身体从深灰色到浅灰色,有时每片背鳞中心还有红斑。头部有黑黄相间的条文一直延伸到背部的黑色四方框。四方框中心呈现鲜黄色斑。

生长繁殖

玉斑锦蛇

把玩:玉斑锦蛇是神经质的动物,如果受到惊吓或粗暴对待,可能会咬人。在受到惊扰时,它会排出难闻的粘性分泌物。把玩它时要尽量轻柔一些,不要抓得太紧,要让它能在你的手中滑动,不要让它的身体悬在空中而失去支撑点。尽量不要长时间把它抓在手上,如果想把它移到远处,最好先把它放在一个黑暗的盒子里,然后再一起搬走。

容器:任何蛇箱都可以,70x50x40cm的鱼缸对于成熟的个体就足够了。玉斑锦蛇的幼体对脱水非常敏感,最好把它们养在孵化箱里或塑料盒里。要保证蛇箱足够潮湿,要避免过度干燥通风。

底材:底材有许多种,比如白杨树皮底材。玉斑锦蛇喜欢钻进底材中。不要用报纸或纸毛巾做底材,因为如果没有足够厚度的底材让它们藏身,它们会神经紧张的。要保持底材的清洁和干燥。对于所有的爬行动物,松木都是毒药,所以千万不要用松木做底材。

食物:大部分玉斑锦蛇只吃鼠类,许多人工驯养的玉斑锦蛇喜欢吃乳鼠。5~7天喂一次即可。许多成熟个体明显偏爱小鼠。通常应该喂数只小鼠而不是喂同等重量的一只成年鼠。某些顽固的个体只吃壁虎。在喂过几次沾有壁虎体液的乳鼠后,它通常会接受普通的乳鼠,并且逐渐接受小鼠。驯化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通常,玉斑锦蛇在大的容器里会感到不安,我们可以把装有乳鼠的小碟放在底材上,并且在上面盖上纸巾,到了晚上,玉斑锦蛇会自己钻进纸巾下面发现并捕食乳鼠。有些顽固的个体除了壁虎外不吃任何东西,更有些个体连壁虎也不吃,一直要拒食到第二年春天,遇到这种个体要尽快让它进入冬眠状态。

玉斑锦蛇

湿度和水:饲养箱里要一个盛水的小容器。尽管需要一个湿度较高的环境,但也不能过分潮湿。在饲养箱里放上新鲜的苔藓。这样既可以提供足够的湿度,又可以模拟出一个可供它藏身的隐蔽所。它们通常在下午和晚上藏在苔藓里,黎明和上午捕食和晒太阳。

加热和照明:在饲养箱的一端放上加热装置,以此来形成温度梯度。这样可以让玉斑锦蛇在高温端(26℃~29℃)和低温端(18℃~21℃)之间自由选择适宜的温度。在冷热端之间设隐蔽所,这样它不管在哪个温度点上都会感到安全。极端最高温度不要超过32℃(有一家爬虫店,在气温38℃的条件下,由于没有装空调,6条玉斑锦蛇很快全部死亡)。至于光照的问题,对于这种生活在暗处的动物不需要特别的照明设备。

繁殖:尽管有时通过尾巴的形状可以辨别玉斑锦蛇的雌雄,但最准确的方法还是看有无交接器。在用外翻交接器的方法来辨雌雄时,手法要轻柔,不正确的方法会使它受伤甚至死亡。玉斑锦蛇通常一次产3~8个卵,但也有更多的记录。孵化期为45~60天,孵化的平均温度为25℃。

冬眠:由于动物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所以要想养好玉斑锦蛇,就必须让它按时冬眠。并且冬眠也可以延长它的寿命。

颜色和图案:个体间最常见的区别是颜色深浅不同,而图案上的差别不大。另外有少数个体不是菱形斑纹而是纵向条纹,还有些个体的菱形斑纹中心不是黄色而是红色。在美国,也有白化的玉斑锦蛇。

注意:尽管在欧美人工驯养的玉斑锦蛇数量已经超过进口的数量,但这种蛇仍然不适合初学者饲养。

主要价值

玉斑锦蛇

【药材名】玉斑锦蛇

【拉丁名】SERPENTES-Colubridae-Elaphe-mandarinus

【别名】高砂蛇、神皮花蛇、玉带蛇

【名称考证】《中国药用动物志》

【科目来源】游蛇科动物

【药用部位】玉斑锦蛇的肉。

【性味归经】苦、辛,平。入心、肝二经。

【功效主治】搜风胜湿、定惊止搐。用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肢体麻木不仁、麻风、顽癣、皮肤瘙痒等证,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温病高热动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

【资源分布】分布我国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参考出处】《中国药用动物志》

毒素:

玉斑锦蛇像大部分游蛇科下的蛇种一样含有轻量而且对人体不构成伤害的毒素,因此对人类的威胁普遍不大。不过游蛇科当中仍然有一些蛇种带有强烈毒素(如树蛇等),可是它们用以注射毒素的毒牙位处于口腔的较后位置,所以牠们并不像蝰蛇、眼镜蛇般具备如此强烈的攻击性及侵略性。

保护现状

玉斑锦蛇

【致危因素及现状】除一般致危因素外,玉斑锦蛇以体色斑纹美丽,常被饲养观尝,也宰杀食用,种群数量日趋减少。

【驯养繁殖状况】蛇园常有少量饲养供观赏。

【现有保护措施】玉斑锦蛇被河北列为省重点保护动物,北京市列为一般保护动物。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玉斑锦蛇属蛇种主要以小型兽为食物,在人类居住区或耕作区活动的锦蛇则主要捕食啮齿动物如鼠类,对消灭有害动物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锦蛇类大多色彩艳丽,适于观赏,加以部分种类个体较大,往往大量被捕杀。因此建议将锦蛇类都列为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