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鬼簿》二卷,《续录鬼簿》一卷,明代蓝格抄本,原宁波范钦天一阁旧藏。半叶 9 行,行大字 20字,小字20余字至30字不等,白口,四周单边。

简介

内容

明抄本《录鬼簿》、《续录鬼簿》

《录鬼簿》辑录元代杂剧和散曲作家 100余人,各附小传及作品简目。书中有至顺元年(1330)自序,序谓因缅怀前辈和当今剧作者“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艺,俱有可录”,因恐岁月既久,以至湮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名之《录鬼簿》。《续录鬼簿》与《录鬼簿》体例同,录元、明间剧作家及作品,以钟嗣成为首。

作者

《录鬼簿》作者钟嗣成,字继先,号斋,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元代剧曲作家。

《续录鬼簿》作者不详。

版本

流传

《录鬼簿续编》1卷,附抄于天一阁本《录鬼簿》后,约编成于明洪熙、宣德之际。编者一说贾仲明,一说无名氏。《续编》体例与《录鬼簿》相似,但未分作家时代,也无吊词。书中著录作家71人,杂剧名目78种,是有关元末明初戏曲史的重要材料,如对罗贯中、贾仲明人事迹的记载仅见此书,尤足珍贵。

编有《录鬼簿》2卷,载元代杂剧作家小传和作品目录。是元代私家专科目录的名作,它以人类书,以剧作者为次,对每人都“传其本末,吊以乐章”,并列其著作,为后世研究戏剧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作于至顺元年(1330)。共收152人,作品400余种,书前有自序,开创戏曲专题目录之先河。

所作杂剧今知有:《寄情韩翊章台柳》、《讥货赂鲁褒钱神论》、《宴瑶池王母蟠桃会》、《孝谏郑庄公》、《韩信涑水斩陈余》、《汉高祖诈游云梦》等7种。这些剧作,今均不传。还著有散曲,今存小令51首。

20世纪30年代初,郑振铎、赵万里、马廉相与访书宁波,于宁波藏书家孙祥熊家见有此书,遂即借归,3人以一夕之力,传录完成。此传录本于1937年由北京大学影印问世。

孙祥熊蜗寄庐藏书于抗战后散出,1946年明抄《录鬼簿》见于上海书肆,郑振铎举债得之,郑氏写长跋记发现此书经过及流传情况。1958年郑氏因公殉职,家属承遗志,将其藏书全部捐献国家,今藏北京图书馆

书中有授经楼藏书印、五万卷藏书楼、浙东沈德寿家藏之印、亚东沈氏抱经楼鉴赏图书印、鄞蜗寄庐孙氏藏书等印。

《录鬼簿》其书

《录鬼簿》初稿成于至顺元年(1330年),元统二年(1334)后和至正五年(1345)后又作过两次修订,由原来的1卷扩充为2卷,所收作家152人,作品名目共400多种。书中所载作家分为 7类:

①“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包括董解元等31人。

②“方今名公”,包括郝新庵等10人。以上两类多为散曲作家。

③“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包括关汉卿等56人。

④“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曲》吊之”,包括宫天挺等19人。

⑤“已死才人不相知者”,包括胡正臣等11人。

⑥“方今才人相知者,纪其姓名行实并所编”,包括黄公望等21人。

⑦“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包括高可通等 4人。书中对杂剧作家的里籍、生平、著述情况,大都有简要的介绍,它是现存元人记述元杂剧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录鬼簿》一书,清康熙间曹寅刻入《楝亭十二种》,清以来通行楝亭刻本,以此本与楝亭本相校,此本特点如下 :

①两本人数多寡不一,明抄本卷上前辈名公45人,楝亭本41人;明抄本卷下方今才人51人,楝亭本55人。

②卷下方今才人每人名下有凌波仙吊曲一首,楝亭本仅有宫天挺等19人附吊曲,明抄本名人吊曲不缺。

③两本著录不仅剧目多寡、名称、序次不同,文字亦多不同,如著名的《西厢记》作者王实甫,明抄本有“名德信” 3字,楝亭本无。

④元杂剧剧目下题目正名,楝亭本全脱。

《录鬼簿》中的小传、吊词和《自序》、《后记》,表露了作者对戏曲创作的看法。他在《自序》中说,世间有“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的未死之鬼,亘古至今也有“著在方册”的不死之鬼。他认为那些“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包括艺人在内的杂剧作家,应同“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一样,是不死之鬼,他们的业绩也应该被记录下来,“得以传远”。作者对作家的评价也具有卓越见识,比如他将关汉卿列首位,而对郑德辉的评语则含有微词:“惜乎所作,贪于俳谐,未免多于斧凿。”

出版信息

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将此书影印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