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镇,隶属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位于中国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腹地,太湖南岸,是浙江省湖州市接轨上海的东大门,也是湖州市南浔区委所在地。

南浔曾由南林和浔溪两村组合而成,具有七千余年悠久历史,拥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南浔古镇景区”,拥有中国魅力名镇、国家卫生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等诸多荣誉称号。

2009年,南浔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57亿元。

截至2014年,全镇辖51个村,14个社区。全镇区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2平方公里,全镇有水路,陆路,海路,铁路四大运输交通。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浔镇常住人口为215684人。[3]

中文名

南浔镇

政府驻地

南浔镇人瑞路388号

别名

南林

地理位置

浙江省北部、湖州市南浔区东北部

面积

140.87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

215684人(2020年)

方言

吴语(太湖片)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195.57亿人民币(2009年)

电话区号

0572

外文名

Nanxun Town

下辖地区

51个村,14个社区

车牌代码

浙E

邮政区码

313009

火车站

湖州火车站

著名景点

小莲庄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荣誉

中国十佳古镇等

美食

桑葚酒

历史沿革

南浔镇

据南浔境内发现的洪城、花城、上石等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历史上,南浔隶属关系变化很大。

相传夏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南浔辖域隶属扬州。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戊子年,周显王三十六年,楚以此为春申君黄歇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

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西晋太康三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朝宋元徽四年,东迁县改名东安县,次年仍复名东迁县。隋开皇九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七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民国元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1949年5月2日,南浔解放,今南浔辖区隶属吴兴县。

1981年1月,撤消吴兴县,改称湖州市。1983年7月,撤消嘉兴地区,湖州市改为省辖市,建立城、郊两区,南浔隶属湖州市郊区。

南浔古镇

1988年11月,撤消湖州市城、郊区建制,实行市管县又直接领导原城、郊区所属乡镇、街道的体制,南浔辖区各镇直属湖州市。

1993年9月,湖州市区下设城区、南浔区、菱湖区3个区。今辖区内南浔镇、练市镇、双林镇、善琏镇、旧馆镇属南浔区;菱湖镇、和孚镇、千金镇、石淙镇属菱湖区。2003年1月,湖州市撤销城区、南浔区、菱湖区三个区委、区管委会,设立吴兴区、南浔区两个市辖区。截止2015年南浔镇隶属南浔区。

433次播放13:14南浔镇为何会有许多洋宅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3642次播放01:43南浔,是江南地区非常低调的城市

南浔镇位于浙江省北部,湖州市东部,东与江苏省震泽镇、七都镇毗邻。位于北纬30°52’~30°53’,东经120°25’~120°26’。属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平原,居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腹地。

南浔镇是湖州市南浔区政府的所在地,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于沪、宁、苏、杭中心地带,区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南浔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地势较低,平均海拔在5米以下。境内河流纵横。地形平坦,仅有数座海拔百米以下的小山。

气候

南浔镇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在15.5~C~16~C之间,1月气温最低,平均2.8~C~3.8℃;7月最高,平均28~C~28.3~C。年平均雨日142~155天,平均降水量在1050—1850毫米左右,平均湿度为78%左右,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左右,无霜期224—246天。年日照为45%,气候温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湖桑

南浔境内土壤为江、海、湖泊沉积物,土壤分属水稻土和潮土两类,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和经济类作物。南浔镇全部土地总面积14097.11公顷。生物资源

南浔镇植物以水稻、大麦、小麦、豆类、油菜,桑树为主要植物资源,蔬菜作物水旱俱有,优良植物资源有南浔大头菜,豆类作物以白扁豆为主。南浔镇内动物种类繁多,鱼类除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外,还有鲤鱼、鳊鱼、鳜鱼、鲈鱼、银鱼、鳗鲡、汪丁、黑鱼、鲫鱼、泥鳅、河蟹、甲鱼、黄鳝、河虾等。无脊柱动物主要是家蚕。家畜中优良品种有湖羊、獭兔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优良品种有“温氏鸡”。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全镇辖51个村,14个社区,镇政府驻地位与南浔镇人瑞路与嘉业路交叉口附近。

浔东村浔南村硬长桥村
辽里村辽西村朱坞村
堰四村联谊村丁家桥村
沈庄洋村渔业村潘港桥村
计家兜村前洪村伍林村
杨华村泗洲村南林村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总人口211066人。

根据湖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浔镇常住人口为215684人。[3]

民族

南浔镇大部分为汉族,江浙民系为主,部分地区有少量官话民系村落,其他民族较少。

经济

综述

2009年,南浔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57亿元,比2008年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1亿元,同比增长12.5%;财政总收入18.17亿元,比2008年增长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48亿元,比2008年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36元,比2008年分别增长6.4%和9.2%。基本形成了木业、皮革、电机电缆、现代农业等主导优势产业。

第一产业

南浔镇农业以优质稻米、蔬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为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全镇百亩以上规模基地100多个。

截至2009年,南浔镇有3个植物蔬果观光生态园和万亩林业精品园、湖羊养殖示范园、马嘶鳜鱼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等大型农业基地。

第二产业

南浔镇的木业已经涵盖了家具、胶合板、地板、木线条等多个领域的各类木制品加工行业,初步形成了家具制造业、木地板制造业、胶合板制造业、木线条加工业等四大主导产业。木业地板类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三万人,实木地板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2009年木业产值达到166.57亿元。截至2009年,南浔镇拥有企业477家,涉及制革、皮件、箱包、化工、拖鞋、皮鞋、手套等业务领域,年产值为29.5亿元。有电梯、电机和电缆规模以上企业数13家,年产值达到19亿元。

第三产业

南浔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进程加快,民生项目浔溪幼儿园异地迁建工程已接近尾声。投资60亿元的南浔旅游渡假区征迁工作进行中。南浔建材市场年成交额80亿元。

文化

历史文化

南浔镇

南浔镇历代名人较多,在全国有影响的浔藉专家、学者8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9人。

据《江南园林志》云:“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江南所仅见”。南浔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如驰名中外的文化宝库嘉业堂藏书楼;江南园林佳构小莲庄;独具江南风情的沿河居民建筑群、明代百间楼;号称“江南第一宅”的张石铭旧居和民国元老张静江故居以及颖园、丝业会馆和大小古桥等。由南浔商会改成的南浔史馆已成为展示南浔历史的对外宣传窗口。

南浔镇建于南宋淳佑季年(1252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昌盛,教育发达,名人辈出。据宋,明,清三朝统计,南浔籍进士41人,南浔镇京官56人,明清两代任全国各地州县官57人。南宋至民国,在全国有影响的浔籍学者有80多人,故南浔有“诗书之绑”、“镇志之绑”之美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业堂藏书楼,江南园林艺巨构小莲庄,中西合璧建筑张氏旧宅,无不透视出深厚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色彩。一镇拥有8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士,250多名中高级职称的教授、专家更为江南其他乡镇所罕见。

民俗风情

贺岁拜年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前一日名除夕,俗称“大年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新妇盛服向尊长献鞋履,名“辞岁”,尊长给钱与新妇及孩童,名“压岁钱”。当晚并有拜利事、接灶神等活动。初一晨起,开门放鞭炮烟花,焚香拜天神,名“接天”,次拜祖宗,再拜高堂,长幼循拜,然后会亲朋、贺新岁,统称“拜年”。近代已逐渐简化,不再跪拜。初一都不会客,出门走“喜神方”,初二起亲友互访,至元宵乃罢。

南浔婚俗

,每当南浔人婚嫁,因当地都以蚕丝业发家,家家都会以蚕丝被作为嫁礼。婚庆喝自家酿的桑果酒,米酒等。

元宵走桥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南浔人有家家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的意思。还有各类娱乐公园场所举行元宵猜谜等有趣的活动。

清明踏青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唐代以后与寒食节合而为一。祭祖扫墓、洗头插花、踏青赏春,各地皆然。而南浔更有许多与养蚕相关的习俗,前一夕“清明夜”,做青团、裹粽子、设祭“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弓矢,以祈蚕,煮螺蛳,以针挑食螺肉,名“挑青”。

端午吃粽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天中节”,家家裹粽子,亲友互相馈赠,相传此俗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古人都以“重五”为“毒气横溢,鬼魅活跃”的“恶日”。于是挂钟馗图、贴天师符,门前悬艾蒿、菖蒲、桃枝、大蒜以避邪,食黄鱼、饮雄黄酒,乃至啖蛇虫以毒攻毒,孩童穿戴虎形服饰,妇女剖缯为囊贮雄黄佩之以示强健。正午用苍树、白芷、鳖甲、芸香“打蚊烟”,墙边屋角喷雄黄酒、撒生石灰水以驱虫豸,凡此种种都带有禳解的性质。

天贶

晒虫

,农历六月初六,时值盛夏烈日,南浔有谚称“六月六,晒得鸭蛋熟”。是曝虫晒霉的好时光,宋代曾定为“天贶的时节”,其原由是真宗皇帝赵桓的一个精心编造的梦话,后人觉得乏味,便把传统的七月初七“曝书日”移了上来,读书人家晒书籍,寺庙僧尼晒经卷,普通百姓晒衣物,是日牵猫狗浴于河的习俗,据说可避虱蛀,镇人晒热水为孩童洗澡,妇女于是日洗发,而家家户户吃馄饨的习俗则是由混浴引申而来。

中元河灯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南浔俗称“七月半”,当日,道观作斋醮荐福,佛寺行“盂兰盆会”,释道两教共举法事,民间则家家户户祭祀祖先,故又称“鬼节”。南宋后已有中元夜入河灯的风俗流行,篾编纸糊的各式花形灯笼,灯中燃烛,下托木板,或用各色彩纸糊成船形,内装少许灯草油类点燃,入夜到水边或驾小船至河中摆放,佛徒为此乃“慈航普渡”,道徒称这是“照冥引路”。

特产美食

桑葚酒

南浔因蚕桑业发家,桑果是当地的特色水果,家家节日用来浸泡或酿造桑葚美酒。农家自酿的桑葚酒微甜而不涩。

桑园桑果

桑果干,

南浔桑果,又名桑葚,是水果中的极品,具有滋补、养身及补血之功效。不但可以改善女性手脚冰冷毛病,更有补血、强身、益肝、补肾、明目等功效。

桑叶茶,南浔桑叶品种繁多,家家户户自古以养蚕缫丝为生,所以桑叶也是当地比较古老的一种植物叶子,农家桑叶泡茶,清澈明亮,清香甘甜,鲜醇爽口!

香大头菜,

大头菜又名疙瘩莱,是芥菜的变种之一。产品远销京、津、沪、皖、闽、赣、鄂、粤和江、浙一带,外销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4]

诸老大粽子

历来为湖州的传统美食,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1989年,诸老大粽子参加商业部组织的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展评,获“金鼎奖”和“部优产品”称号。1998年,诸老大食品总厂,新增经销点三百个,每天有四千只粽子发往上海,此外还远销日本。2000年以来,诸老大粽子畅销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

橘红糕

“野荸荠”橘红糕是南浔传统特产,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野荸荠”桔红糕,软而不粘,色泽桃红,桔味醇正,香糯可口。

定胜糕

呈淡红,松软清香,入口甜糯。主要是将米粉放入定胜糕模型内,摁实,面上用刀刮平,上笼用旺火蒸20分钟,至糕面结拢成熟取出,翻扣在案板上即成。

臭豆腐干,

民间谚云:“臭南浔,辣乌镇”,一般吃法有两种:一种是臭豆腐干用油煎,拌上甜葱酱、葱末等佐料即可食用;另一种是臭豆腐干放入葱、酱、姜末等佐料,隔水清炖,即成清炖臭豆腐干。臭豆腐干虽有臭气,但吃起来香,其味甚佳。

南浔镇

双交面,

在泰安桥堍,颇负盛名的交头面,交头有卤汁、牛肉、白鸡、素丝、雪菜等十余种,尤以双交面(又叫酥肉爆鱼在)为上品。状元楼、五福楼等面店均有出售。

绣花锦菜

外形与普通青菜相似,只是菜茎稍细,菜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形,叶面上的脉胳富有一种曲线美。此菜只长在南浔方圆十里之内,十里之外这种菜就变种,有形而无香。

熏豆茶

南浔人口对熏豆茶有特别嗜好,自古至今,其俗不改。熏豆加少些茶叶、腌桔皮、炒芝麻和咸丁香萝卜干,用开水冲泡即成熏豆茶。其味清香可口,其色红绿黄白相间。春节期间,南浔乡下人家都喜欢以此茶款等客人。

南浔人称镬糍(即糯米锅巴)为风枵,风枵加白糖冲开水叫风枵汤。俗称“和气汤”,因风枵浮在水面而谐音“浮起”而名。春节期间用风枵汤待客,在农村一带盛行。

桔红糕,

“野荸荠”桔红糕是传统的冬季时令产品,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品尝“野荸荠”桔红羔,软而不粘,色泽桃红,桔味醇正,香糯可口。

辑里湖丝

辑里湖丝,

又称“辑里丝”,以“白、匀、细、圆、韧”享雀中外,是丝中极品,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清康熙时、明万历年间,辑里丝就闻名暇尔。清康熙时织造的九件皇袍,就是指名选取辑里丝作经线制成的。近代南浔有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条金黄狗”的近百余家丝商巨富,俱系因此致富。南浔旅游公司档案室,还保存着两卷60年前惟一没有售出的辑里湖丝,质地仍鲜艳如初。

蚕丝被,南浔的家家户户靠养蚕为生,蚕茧可用于做蚕丝被,蚕丝棉袄等,几乎在南浔家家户户嫁娶都要有蚕丝被做嫁妆,俗称状元包!

社会

教育

南浔镇

截至2015年,南浔镇有高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2094人;初中4所,在校学生3556人,校均规模88全镇现有初中2所,分别是浔溪中学、横街中学、锦绣中学。在职教职工176人,在校学生共2071人,其中省示范初中一所,即浔溪中学;小学3所,分别是实验小学、浔溪小学(含镇北小学)、横街小学、锦绣小学,在职教职工277人,在校学生5437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职教职工54人,在校学生共884人,民办小学2所,分别是向阳小学、利民小学,在职教职工150人,在校学生共3888人;幼儿园6所,分别是中心幼儿园、浔溪幼儿园、新区幼儿园、横街幼儿园、三长幼儿园、少儿辅导中心,在园幼儿3555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其中省一级幼儿园2所,分别为中心幼儿园、新区幼儿园。医疗卫生

南浔镇

南浔镇是国家卫生镇,2007年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展开,村级公路全部实现黑色化;201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数为1545户,共涉及5个行政村,其中施家浜村、横街村、屯圩村为纳管进厂3个,计家兜村、伍林村为自建终端管网2个。

交通

水路运输

南浔镇

南浔镇由頔塘河(长湖申航线)贯穿全镇,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嘉兴、杭州、绍兴、乍浦相联结。长湖申航道为4级航道,在镇内建有集装箱内河运输码头,700吨以下船舶可直航上海等各大港,水上运输年吞吐量8000多万吨。

海上运输

南浔镇还与上海港,宁波北仑港,张家港等海上运输大港口相连,进行进出口贸易活动。

公路运输

南浔镇

318国道贯穿全镇。

申(上海)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高速公路(沪渝高速)、申(上海)嘉(嘉兴)湖(湖州)高速公路和练(练市)杭(杭州)高速公路,均于2008年建成通车,入口处距南浔镇不足5公里。

东距乍(浦)嘉(兴)苏(州)高速公路(常台高速黎里出口)30公里。从南浔至苏州50分钟可以到达,距乍浦港1小时15分钟可以到达。

南距沪杭甬高速公路45公里,到宁波北仑港为3小时。

铁路运输

南浔距华东铁路第二大通道宣杭铁路湖州站54公里,南往杭州,福建,北通山东,北京。

途径南浔镇的沪湖城际铁路也进入规划审批日程。

旅游

980次播放03:03遇见最美水乡,浙江湖州南浔古镇,你要等的江南烟雨就在这里!

旅游时间

南浔夜景

南浔的气候与乌镇、西塘无多大区别。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春天与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清晨与傍晚。南浔四季分明。一般冬天太冷,避免冬天大雪天旅游。夏天太热,避免夏季正午时去南浔游览,日光直晒。最佳旅游事件为3月到7月,9月到12月。

景点古迹

天工桑园

天工桑园

,建于2015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辑里湖丝”手工制作工艺,开始向各地游客进行展示。天工桑园把非遗项目“辑里湖丝”跟古镇旅游结合起来。游客可以欣赏辑里湖丝成品、观看辑里湖丝制作的全过程,甚至还能自己动手参与辑里湖丝的制作,免费感受传统工艺。另外,“天工桑园”还请来了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顾明琪,由他和“天工桑园”一起开发旅游纪念品

嘉业堂藏书楼,

系刘镛孙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该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藏书楼掩映在园中,楼外有园,园中有池。顺着荷叶形的莲池前往,可见太湖石堆垒的假山,形如十二生肖。池的左右有“浣碧”、“障红”两亭,与池中孤岛上的“明瑟”亭构成鼎立之势。西南有一块三米多高的“啸石”,系南浔三大奇石之一。

百间楼

百间楼,

一条弯弯的河道两边全是带有廊檐的民居,这儿曾是明朝被罢黜的礼部尚书董份回乡后给女眷们居住的地方,当初建成时约有100间楼房,故称“百间楼”。

小莲庄

小莲庄,

又称“刘园”。是晚清光禄大夫刘镛的私家花园及家庙,位于南浔镇南栅万古桥西,小莲庄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于1924年建成,前后费时四十年,因慕元宋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而名为“小莲庄”。小莲庄占地面积17399平方米,其中荷花池5267平方米,建筑面积3809平方米。主要分外园和内园。外园以十亩荷池为中心。内园的主体是一座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群。2001年6月25日南浔小莲庄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浔镇

张静江故居,

位于南浔镇东大街108号。系其父张宝善于清光绪24年(1898年)年而建,南浔“四象”之一。张静江故居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开,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整座建筑为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风格,荷花池。厅堂门楣上面的雕花为门雕,全部用方砖雕刻,其“有容乃大”四字系周梦坡所书。2001年张氏建筑群被列入中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石铭故居,

位于湖州市南浔镇西街,又称懿德堂,面临南市河(浔溪),坐西朝东,建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是清末民初张钧衡(字石铭)的私家住宅。房屋高敞宏伟,有大厅三进和西式楼房等50多间,占地面积3936.8平方米。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而著称。1989年3月,张家懿德堂被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惠宫

广惠宫

是南浔镇知名的道观,俗称张王庙,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建观历史长于建镇历史。广惠宫也曾称三清殿。本为祠山神庙。据镇志载,广惠宫“宋时止一殿,奉祠山神像”,“为道流香火之所”。尽管数百年来其构建布局几经“调整”,但主体仍是祠山大帝行宫。广惠宫于2003年上半年重建,是南浔古镇一处道教建筑遗存。

刘氏梯号

又称红房子崇德堂,(又称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三子刘安(字渊叔,号梯青)的居处。刘梯青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从钱氏购地筑宅,于同年冬破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崇德堂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厢为主体;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

水乡婚礼表演

南浔史馆,

南浔史馆原为南浔商会旧址,始建于1926年,为三进中西合壁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左右,现为市级文保单位。前进为五开间门厅、二进为会议大厅。三进为中式木结构二层楼房、木质廊柱花窗。镇史馆全景馆综合概括了建镇以来747年中南浔的历史变迁。

求恕里

是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刘承干于1930年所建别墅。刘承干在上海储书之所名“求恕斋”,南浔别墅称“求恕里”。1920年刘承干建嘉业堂藏书楼。求恕里属于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筑,整个结构是以门房、甬道、西洋门楼、卷门、庭院和独立的楼厅相结合的。

南浔文园

南浔文园与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毗邻。文园总占面积34364.7平方米,展厅面积2011.9平方米。内建有“三馆一廊”,园中还置有再现近代江南水乡的传统农业和民俗风貌的农家乐园,小小天安门等多个景点。文园老人休闲、儿童游乐、购物旅游的新景点和教育的新基地。

南浔颖园,

是南浔俗称“八牛”之一清朝陈熊的住宅花园,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南浔古镇便民街的皇御河畔,占地11.07亩,始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于光绪六年(公元1875年)落成,系南浔镇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后,颖园几经修缮,主要建筑保存完好。

广惠桥

广惠桥

广惠桥位于镇丝业会馆附近,横跨南市河,相传元末张士诚起义后到此占广惠宫为行宫,桥在广惠宫前,故得名,因张士诚为无末农民起义领袖,此桥又称张王庙桥。广惠桥为单孔石拱。其始建年代已失考,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桥长18米,宽3.3,拱矢高13米,上下各有踏步24级,拱卷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1989年3月,被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通津桥

通津桥位于东大街古运河上,是过去南浔镇中心,是十字形水系的交叉点。该桥建于宋代(年代己失考),为单孔石拱桥。原名浔溪桥,后改名通津桥,俗称“大桥”。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咸丰五年(1855年),七年(1857年)整修,同治五年(1866年)又修。桥长28米,宽4米,跨度14米,拱矢高7.6米,上下各有踏步33级,为南浔众桥之首。拱卷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明清时期,通津桥畔成为繁华的丝市。桥南面有一条小街名叫丝行垛,素以经营蚕丝业著称,曾是历史上“辑里湖丝”的集散中心。1989年3月被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辑里湖丝馆

辑里湖丝馆

南浔辑里湖丝馆是进中西合璧式建筑,占地950平方米。历史上为南浔商会,由南浔商会会长梅屐中等人于1926年发起建造,解放后一直是南浔镇政府所在地,1998年10月镇政府搬迁,作为南浔史馆。2010年上半年改建为南浔辑里湖丝馆。该馆共分五个展厅,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实景,配以多媒体声光影像技术,全面展示了南浔与世博的历史渊源和南浔文化。

代表人物

政治,

吴尔昌、庞元澄、张静江、周柏年、褚民谊、桂世镛

经济

,邢赓星、顾福昌、张颂贤、金桐、陈煦元、刘镛、庞云鏳、梅履中、刘锦藻、周庆云、周佩箴

科技

,姚克方、金开英、张乃凤、史敏言、徐舜寿

教育

,徐自华、徐一冰、张乃燕、陆志韦、李庆贤、吴宝康、顾乾麟、张龙翔

文化

,庞元济、王文濡、张钧衡、蒋汝藻、钱云鹤、金城、刘承干、张乃骥、张善琨、徐迟、张珩、刘旭沧、沈亚威、丁是娥

英烈

,张新华

获得荣誉

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国十佳古镇[2]中国魅力名镇[1]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文明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科普示范镇
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首批体育强镇国家卫生镇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千强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浙江省百强镇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