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网络是网络信息技术给政治制度、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所带来的新型政治现象、政治载体、政治格局和政治特点的总和。

名词来源

网络空间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种新型的政治现象:网络民主(Cyberdemocracy) ,又称“赛博民主”,也同时呈现在世界政治舞台。网络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对网络政治学的建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网络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网络政治学(Cyberpolitics) 就应运而生,并为传统的政治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网络政治有关的一些概念开始出现,如网络政治、虚拟政治、网络民主、在线政治、信息政治、数字民主、电子民主等。

1998年,D.罗斯考夫在《网络政治:信息时代变革中的原实力》一文中将网络政治与现实政治联系起来,认为信息时代中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实力等原实力的三大支柱在信息时代的变革中将重新分配并产生新的形式和特点,而这一切的变化均可归结于信息技术的变革。

2003年,D.波利艾在其文章《网络政治的崛起:互联网如何改变国际政治与外交》一文中认为,网络政治就是“一种力图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力量来塑造政治、文化、价值观和个人身份的外交形式”。

“网络政治”,顾名思义,不能没有互联网这个角色,虽然政治学起源于2000 多年前的欧洲,但催生并孕育计算机网络的美国却在不到5 年的时间内使网络政治快速发展起来。美国的网民数、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率都稳居世界头筹。就网络政治的研究而言,它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此同时,西方各国也都兴起了网络政治的研究热潮。

上文名词中英对照
网络政治学Cyberpolitics
虚拟政治学Virtual Politics
网络政治Politics on the Net
网络民主Cyber Democracy
数字民主Digital Democracy
展开表格

观察研究

网络政治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观察,

一是网络虚拟政治本身;

二是网络政治对现实政治主体及其他领域的作用与影响;

三是现实政治主体和其他领域对网络虚拟政治的反作用与影响。

网络政治主要依托于互联网和微博等社交新媒体,网民数、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率、公民的信息素养和政治素养等都成为影响网络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网络政治的局部管理和全球治理更成为网络政治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网络政治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了信息及时公开、政务透明、直面问题,借以推动政府部门公信力的提高。

网络政治作为一种直接民主政治,也存在意见多变、诉求过激、众说纷纭、缺乏深思的现象,需要与人民代表的审议等间接民主相结合,防止群体激化、个人极端主义、网络暴力的出现,形成一个合理的民主治理架构。

词条特点

直接性

在网络政治中,有条件上网的任何人可以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诉求,进行信息的收集、意见的发表、政策的对话、建议的协商、行动的组织、决策的游说等,并对各类政治与社会问题进行投票,不再需要由别人来代表自己,与现实政治主体意愿表达的间接性形成了互相作用的政治生态的两极,这种公民直接参政议政是网络政治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平等性

在网络政治的虚拟空间中,每个有条件上网的人的平等政治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人人具有参政议政的平等权利。在网络载体与平台的基础上,只要符合法律允许的参政条件,对于社会中的各类群体及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而言没有差别,充分体现了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网络政治扁平化的特征。这种虚拟平等比现实世界中的平等更容易实现。同时,上网成本的低廉和虚拟空间的便捷甚至也为网络政治的平等性免费创造了经济环境。

渗透性

网络政治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不仅为科学技术带来了革命,也弱化了国家和权力的传统制衡,逐渐渗透进入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外交等领域并为这些领域带来了变革。

便捷性

网络媒体的泛在、就近、分散、方便、快捷使政治组织、政治动员、政治诉求等变得非常容易和迅速,个体或小众的意见通过蝴蝶效应就可能获得广泛的传播和普遍的支持,从而形成一种舆论,对现实的立法、决策等产生影响。

跨界性

互联网突破了前方与后方、一线与二线、内部与外部、就近与远端的传统隔离,使公民及利益与兴趣群体的政治表达与信息传播突破了机构、行业、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的界限,形成了跨越时空、无限泛在、团体互动的特点,并形成了网络政治的新形式。网络政治的特点为信息安全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构成了新的挑战。

组成

网络政治由三个层面组成:虚拟空间的政治现象——虚拟政治;网络政治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影响;现实政治主体对网络社会的能动的反作用。

研究范畴

网络政治所探讨的是:在网络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政治问题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矛盾运动规律;其研究范畴主要有三个层面。它们是:

第一,网络空间中的虚拟政治问题:虚拟社区、虚拟政府、虚拟国家、网络权力等。

第二,网络社会对人类政治生活的影响:网络对政治制度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它正在改变政治民主的内容和形式;网络对国家政治秩序与政治稳定的挑战是严峻的;网络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是深刻的;网络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第三,网络社会的国家管理:指导人类通过创造新的政治结构和具体的政治操作,更好的利用网络发回人类对自己命运的创造力和控制力。

中国现状

网络在信息传递、舆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高层政治人物对网络效用的认可和与网民的互动,所有这些似可表明,中国已经形成了网络政治的雏形。

对于中国的政治演进来说尤其重要的是,网络政治从一开始就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普通民众,只要具有上网的能力,理论上就可以获得发言的渠道,有机会对各个层面的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诉求。这样的意见和诉求只要具有较高普遍性,就可能获得广泛的支持,从而形成一种舆论,就有可能对现实的立法、决策产生影响。

可能正是因为现实的民主制度仍在逐渐完善过程中,因而,相对于外国民众,中国网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兴趣异常浓厚,网络政治也比较发达。而且,这种网络民主政治大体上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度,对于部分权益受到侵害的民众、对于部分关心公共事务而又缺乏现实表达渠道的民众来说,网络渠道具有很大吸引力。高层官员、尤其是胡锦涛对网络舆论的肯定,将使网络民主政治获得更大的生长空间。

不过,网络民主政治既然是一种直接民主政治,它也具有直接民主制的内在缺陷。比如,意见多变,缺乏深思熟虑。传统民主制度的制度安排,比如人民代表的审议,大体上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因此,网络直接民主制要正常发挥作用,就需要以代议民主制度的其他制度安排作为基础。单靠网络民主,是不能支撑起一个合理的民主治理架构的。当然,网络民主通过对信息透明、通过对人大代表施加影响、通过在公共舆论空间提出民众最关心的议题,也确实能够推动民主制的其他制度趋向健全、成熟。

相关新闻

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访谈室,就应对金融危机,教育改革,医疗卫生改革等问题与网友进行了2个小时的在线交流。温家宝总理的在线交流是国家意志和民众一只在互联网上共鸣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