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栅格,将全球范围内互联的端到端的信息能力、相关程序及人员集合,对战斗人员、指挥人员和后勤支援人员所需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分发和管理的公共网络信息环境。

中文名

全球信息栅格

外文名

GIG

说明

全球性信息网

系统组成

基础、通信、计算

系统组成

GIG将系统分为基础、通信、计算、全球应用和使用人员五个层次。基础层次包括体系结构、频谱分配、法规标准、管理措施等;通信层次包括光纤、卫星、无线通信以及国防基础信息系统网、远程接入点、移动用户管理业务;计算层次包括网络服务、软件管理、各类数据库和电子邮件;全球应用层次包括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全球战斗支持系统、日常事务处理程序以及医疗保障系统等;使用人员层次包括陆、海、空、天军及特种部队等。

用户层五层。①基础层。包括体系结构、条令、政策、标准、工程、频谱分配等。②通信层。以国防信息系统网为核心,包括遍及世界各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移动用户系统、联合信息分发系统、战术数据链等各种通信系统等。③计算层。包括计算设施,从提供全球/区域服务的国防计算中心,到各个战区司令部、军种、兵种司令部、联合作战部队的计算机局域网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直至单兵的野战便携式终端。④应用层。通过部署在世界各地的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全球战斗支援系统等,为部队提供战场态势感知、决策支持、情报支持、数据共享、消息传递、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办公自动化等多种应用服务。⑤用户层。

全球信息栅格的信息能力包括四类、七种基本功能,即:计算能力,包括处理功能和存储功能;通信能力,包括传输功能;表示能力,包括人与全球信息栅格之间的交互能力;网络运作能力,包括网络管理、信息分发管理和信息保证三种功能。全球信息栅格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头实施的策略进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截至2003年,主要是按照已有的全球信息栅格初步设想对现有的栅格和设施进行集成;第二阶段截至2010年,主要是在各军种、兵种内实现全球信息栅格功能;第三阶段截至2020年,主要是实现陆、海、空三军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完全建成全球性的信息栅格。

技术体制

GIG包括了多种专用或租借的通信计算机系统和设备、各种软件(含应用软件)和数据,安全服务设备,以及有助于谋求信息优势的其他相关技术。

处理程序

GIG可区分处理各类信息的优先级等。美军认为,信息交换需求应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在GIG中,信息交换的需求量依次为武器控制(约占1/3),指挥控制(约占1/5),非战争的军事行动00TW(约占1/5弱),战场防护,情报、侦察与监视,通信与计算以及勤务保障等。

信息平台变革

GIG的设想和发展,能根据作战人员、决策人员和保障人员的需求,适时地收集、处理、存储、分发和管理各种信息,这样就使原有的信息网络和C4ISR系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信息获取全球化。GIG是国防信息系统网的延伸和发展,是复盖全球的军事行动信息采集和发布,不受地域、天候、时间的限制,真正可以实现“哪里有信息,哪里就能上网”,“谁获取信息,谁就能上网”。

信息交换全维化。据有关报道,美国著名思想库兰德公司受美空军委托于2001年提出了一份研究报告,即“全球信息栅格:做什么?谁来用?”,提出了“局部提供全球共享”的思想。GIG可以把这种“全球共享”,通过全维、立体、多频谱、多节点的栅格化信息交换来实现,大大拓展了C4ISR的功能。

信息处理智能化。GIG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由“谋求信息优势”向“谋求决策优势”转化,变“四个任意”为“四个正确”,即: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形式传递到正确的接收者手中,同时压制敌方谋求同样能力的企图,从而将信息获取能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科学决策能力和作战能力。

信息设施兼容化。GIG与C4ISR的重要差异还在于,C4ISR主要是计算机与通信设施的联网,而GIG中既包含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栅格,也包含传感器栅格和武器平台栅格,强调从传感器到射击器的全程信息一体化兼容,实现任何能发送和接收“0”、“1”数字信号的设备均能与GIG相联,从而提升整体战斗力水平。

信息防护保密化。安全性是GIG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GIG关注的主要内容。GIG采用纵深防护、多层设置,在网络、链路、计算机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维向都建立一套最低限度的防护能力。据有关报道,五角大楼正在对其新的计算机网络———全球信息栅格,提供更加有效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