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安徽省地级市,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蚌埠市(含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北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津浦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18]

蚌埠现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四个行政区,国家级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蚌埠经济开发区两个功能区。截至2019年末,辖区总面积595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约969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常住人口329.64万人,其中城镇居住人口181.56万人。[19]

蚌埠产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了以硅基新材料为龙头,生物制造、智能装备制造、高端电子器件为主导的“1+3”创新产业体系。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园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蚌埠是安徽省第二科教资源大市,拥有中国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7所国家级研究院所、安徽财经大学等5所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所和一批地方科研机构,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重要一极。[19]

蚌埠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7300年前双墩文化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被确认为中国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19]

中文名

蚌埠

邮政区码

233000

面积

5951km²

人口

3296408人

方言

中原官话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1989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552

政府驻地

蚌埠市蚌山区东海大道3115号

下辖地区

4区3县

车牌代码

皖C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两岸

机场

蚌埠滕湖机场

火车站

蚌埠站

著名景点

淮河文化广场

行政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安徽省

著名学校

安徽财经大学

著名人物

桓温、年羹尧、汤和等

行政区划代码

340300

下辖区

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

下辖县

怀远、五河、固镇

市歌

《美丽珠城》

历史沿革

淮河大桥

史前时期,今蚌埠(含市区及所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下同)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路过今禹会区境内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战国时期,今蚌埠曾分别为徐方、鲁、宋、吴、越、楚等国邑地。

秦朝时期,秦王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今淮河南岸地域属九江郡曲阳、钟离等县分领;今淮河北岸怀远、蚌埠、固镇、五河地域为泗水郡蕲、徐等县分领。

南宋时期,至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分钟离县(今凤阳县)置怀远军和荆山县,辖今怀远县及蚌埠市区西部、固镇县一部,今蚌埠市区东部属濠州钟离县;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始置淮安军及五河县。南宋、金对峙时期,今固镇县先为宿州蕲县、灵璧县及泗州虹县分领,后为宿州、灵璧、荆山、五河等县分领。

蚌埠

元朝时期,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销怀远军,改荆山县为怀远县属濠州(治今凤阳),今蚌埠市区西属濠州怀远县,东属濠州钟离县;今固镇县为宿州及宿州灵璧县、泗州五河、濠州怀远县分领。

明朝时期,明洪武年间,钟离县先后改为中立县、临淮县,增设凤阳县;今蚌埠市区西属凤阳府怀远县,东属凤阳府凤阳县;今固镇县分属凤阳府宿州及凤阳府怀远县、凤阳府宿州灵璧县、凤阳府泗州五河县、凤阳府凤阳县。濠州先更名临濠府后更名凤阳府,全境均属凤阳府。

清朝时期,清沿袭明制全境属凤阳府,雍正年间泗州脱离凤阳府,五河县属泗州,其余均属凤阳府。其中凤阳县主簿衙门驻小蚌埠镇,清同治二年(1863年),划凤阳县马村沟以西、怀远县席家沟以东、灵璧县后楼为蚌埠独立行政区,置三县司,直属安徽省凤阳府。

民国时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凤阳府,怀远县、五河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全境属安徽省淮泗道(治凤阳县)。同时废蚌埠三县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划属灵璧县,淮河以南划属凤阳县;今固镇县仍为宿县、灵璧、凤阳、五河、怀远等县分领。

民国时期蚌埠地图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正式废道,凤阳县、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先后直属安徽省。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翌年撤销,仍属凤阳县。1932年,怀远县、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四区、第四专区,五河县先后改属第七区、第六专区。沦陷时期,1938年凤阳县城由府城迁至蚌埠,同时蚌埠又为安徽省会(当时名为凤阳县蚌埠镇)抗日战争胜利后,怀远县改属安徽省第十专区,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九专区、第五专区,五河县属安徽省第四专区。

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脱离凤阳县(府城又重新作为凤阳县城),辖原属凤阳县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区,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蚌埠市、怀远县、五河县属皖北行署,今固镇县分属宿县、五河、灵璧、怀远4个县。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属安徽省;上述4县改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1月改属蚌埠专区,1961年4月仍属宿县专区。

皖北中心城市——蚌埠

1964年10月,析宿县、怀远县、五河县、灵璧县各一部分地区置固镇县,属宿县专区。1971年宿县专区改为地区。1983年7月,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由宿县地区划属蚌埠市。

1971年,宿县专区更名为宿县地区,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属宿县地区。

1983年7月,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由宿县地区划归蚌埠市。

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国函〔2004〕4号)同意蚌埠市东市区更名为龙子湖区,中市区更名为蚌山区,西市区更名为禹会区,郊区更名为淮上区。市人民政府驻蚌山区东海大道。

2022年1月6日,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蚌埠市入选。[24]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市区

蚌埠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兼有两个气候带的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但因处在中纬度,冷暖气团活动交锋频繁,且变化大,加之降水集中,常有旱、涝气候灾害发生,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蚌埠市日照丰富,辐射热量充足,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全年日照可照时数,按天文台测算为4429.2小时,闰年可达4440.1小时。但因阴雨、雾障等因素,实际年日照时数平均仅为2167.5小时,日照率为49%。实际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很大,据历史气象资料记载:1956年日照时数最多,达2461.5小时;1985年日照时数最少,仅1675.1小时。蚌埠年气温变化和月气温变化有一定的周期规律。年平均气温15.1℃,高于淮北和皖西山区。气温年内变化,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1°C;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8.1℃。气温年比较差27.1℃。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蚌埠地表水以淮河为主,另北部有北淝河,西南有天河,西有八里沟,东有龙子河、鲍家沟等小水系。小水系除北淝河外,均为河湖结合类型,河短,水流量小,干旱年份常见断流。蚌埠地下水基本上属入渗蒸发型,周围地形产生的侧面补给量很小,地下水静储量约3.2亿立方米。淮河南岸属贫水区,北岸属富水区。地下水蕴藏类型可分为第四系全新世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

矿产资源

蚌埠市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主要矿产资源为煤矿、铁矿、金矿和水泥用灰岩矿。市已发现矿产地276处,矿产23种(含亚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煤),金属矿产7种(铁、岩金、砂金、铜、铅、锌、银),非金属矿产13种,水气矿产2种(地下水、矿泉水)。矿床规模表现为小矿多,大矿少。大型矿床4处(煤矿3处,地下水水源地1处),中型8处(含矿泉水),小型62处,小型矿床以下的矿产地占已发现矿产地的73.19%。非金属矿产地占矿产地总数的91.64%。砖瓦用粘土矿产地179处,占矿产地总数的65.09%;建筑石料用灰岩矿26处,占矿产地总数的9.45%。

植物资源

蚌埠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及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过渡的地带,主要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称为夏绿林。蚌埠植被除耕耘的农作物外,在市郊张公山、燕山、曹山、老山、芦山、黄山、锥子山等山场有近20年内营造的人工林,属幼龄林区,也伴有少量的老龄人工林木。人工林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一般为黑松、马尾松与刺槐、麻栎的混交。在沿淮滩河堤岸边,营造有防护林带;村庄周围多林木茂密。市区道路两旁以杨树、梧桐、雪松、中槐为主;市郊公路边已普遍绿化,除杨树外,还有柳树、泡桐、刺槐等树种。郊区园艺场及林果专业村种有苹果、梨、葡萄和石榴等经济林木。蚌埠常见乔木有140余种,常见灌木有70多种,常见藤本有10多种,中草药有600多种,常见栽培植物有200多种。

动物资源

蚌埠市境内野生的动物、昆虫主要有:野兔、野鸡、獾、刺猬、黄鼬、豹猫、夜鹰、蝙蝠、鼠、蛇、蟮、青蛙、蟾蜍、蜥蜴、壁虎、大雁、小燕、喜鹊、乌鸦、麻雀、野鸭、斑鸠、鹭、布谷鸟、啄木鸟、鸬鹚、鹌鹑、龟、鳖、蟹、黑鱼、泥鳅、田螺、蚌等。

土地资源

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382263.41公顷(5733951.15亩)。其中,水田114337.52公顷(1715062.80亩),占29.91%;水浇地73832.68公顷(1107490.20亩),占19.32%;旱地194093.21公顷(2911398.15亩),占50.77%。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360613.70公顷(5409205.50亩),占全市耕地的94.34%;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9182.88公顷(287743.20亩),占5.02%;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409.40公顷(36141亩),占0.63%;位于1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57.43公顷(861.45亩),占0.01%。

(二)种植园用地1940.66公顷(29109.90亩)。其中,果园1733.69公顷(26005.35亩),占89.33%;茶园3.84公顷(57.60亩),占0.20%;其他园地203.13公顷(3046.95亩),占10.47%。

(三)林地18087.05公顷(271305.75亩)。其中,乔木林地10935.79公顷(164036.85亩),占60.46%;竹林地1.37公顷(20.55亩),占0.01%;灌木林地201.24公顷(3018.60亩),占1.11%;其他林地6948.65公顷(104229.75亩),占38.42%。

(四)草地831.02公顷(12465.30亩)。其中,其他草地831.02公顷(12465.30亩),占100%。

(五)湿地3610.04公顷(54150.60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其中,内陆滩涂3601.11公顷(54016.65亩),占99.75%;沼泽地8.93公顷(133.95亩),占0.25%。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5462.35公顷(1281935.25亩)。其中,城市用地10851.23公顷(162768.45亩),占12.70%;建制镇用地10416.08公顷(156241.20亩),占12.19%;村庄用地62590.91公顷(938863.65亩),占73.24%;采矿用地599.52公顷(8992.80亩),占0.70%;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004.61公顷(15069.15亩),占1.17%。

(七)交通运输用地14973.47公顷(224602.05亩)。其中,铁路用地785.99公顷(11789.85亩),占5.25%;公路用地5630.10公顷(84451.50亩),占37.60%;农村道路8502.49公顷(127537.35亩),占56.78%;港口码头用地53.20公顷(798亩),占0.36%;管道运输用地1.69公顷(25.35亩),占0.01%。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3519.36公顷(1252790.40亩)。其中,河流水面28023.38公顷(420350.70亩),占33.55%;湖泊水面9582.52公顷(143737.80亩),占11.47%;水库水面598.20公顷(8973亩),占0.72%;坑塘水面14840.85公顷(222612.75亩),占17.77%;沟渠25370.75公顷(380561.25亩),占30.38%;水工建筑用地5103.66公顷(76554.90亩),占6.11%。[29]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蚌埠市下辖4个市辖区、3个县。市政府驻地蚌山区。市政府:位于蚌山区东海大道3115号。

名称

面积(平方公里)

邮政区码

政府驻地

蚌山区84233000东海大道
龙子湖区161.68233030治淮路
禹会区220233010涂山路
淮上区412233020淮上大道
怀远县2212233400榴城镇
展开表格

截至2020年,下辖4个区: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3个县: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

市政府:位于蚌山区东海大道3115号。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蚌埠市户籍人口386.3万人,比上年增加2.36万人;其中男性200.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8%,女性186.21万人,占总人口的48.2%。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为107.5。全年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2.5‰,死亡率4.3‰,自然增长率为8.7%。常住人口341.2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城镇化率58.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3296408人。蚌埠是多民族聚居城市,少数民族中以回族为主,尚有人口数量极少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瑶族、白族、畲族。

民族

蚌埠是多民族聚居城市,少数民族中以回族为主,尚有人口数量极少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瑶族、白族、畲族。

友好城市

城市

省(区)

城市

省(区、市)
淮安市江苏省长宁区上海市
连云港市江苏省静安区上海市
镇江市江苏省门头沟区北京市
兰州市甘肃省海口市海南省
西宁市青海省昭通市云南省
展开表格

城市

国家

城市

国家

坦姆赛德市英国休斯顿市美国
贝加莫省意大利赤塔州俄罗斯
巴拉曼萨市巴西辛江市土耳其
韦恩郡美国克雷菲尔德市德国
摄津市日本伊普斯维奇市澳大利亚
友好合作

2021年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其中安徽省蚌埠市受浙江省宁波市帮扶。[28]

经济

综述

2020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蚌埠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08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5亿元,增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835.2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992.5亿元,增长2.6%。

2019年,蚌埠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057.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4.3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45.87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976.98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9:42.5:46.6调整为11.4:41.1:47.5。人均GDP60469元(折合8766美元),比上年增加4136元。

2017年,蚌埠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550.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5.3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81.3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664.03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4.2:44.3:41.5调整为13.2:43.9:42.9。人均GDP46233元(折合6847美元),比2016年增加4378元。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涨幅较2016年回落0.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1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0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

2017年,蚌埠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2.55亿元,比2016年增长14.8%,其中,技术改造投资480.3亿元、增长36.5%,民间投资1164.3亿元、增长9.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0.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8%。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7.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三产中的教育业增长46.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增长22.8%,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15.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36.88亿元,比2016年增长38.2%;房屋销售面积829.89万平方米,增长22.7%;房屋销售额425.61亿元,增长32.8%。

2017年,蚌埠市财政收入274.51亿元,比2016年增长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1.07亿元,增长5.4%。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增长29.2%,营业税下降98.7%,企业所得税增长28.8%。财政支出298.32亿元,增长11.3%。全年3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65亿元,惠及100%城乡居民。

2017年,蚌埠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60元,比2016年增长8.8%。人均消费支出16891元,增长8.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6.1%,医疗保健支出下降9.5%,交通和通信支出下降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1.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平方米。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69元,比2016年增长9.4%。农民人均消费支出7254元,增长9.5%。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2%,居住支出增长11%,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

2020年12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发布“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0)”,蚌埠排名第45位。[4]

2020年全国房价排行榜出炉,2020年全国房价涨幅榜,蚌埠排行第41。[9]

2021年,蚌埠市生产总值19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2.1%。[23]

第一产业

2017年,蚌埠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9.05万公顷,其中,小麦面积24.8万公顷,稻谷面积11.1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94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18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12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85.86万吨,增长1.9%。油料产量38.25万吨,增长0.1%。棉花产量0.27万吨,下降57.5%。蔬菜产量300.42万吨,增长3.9%。水果产量105.94万吨,下降2.6%。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02.83万头,比2016年增长2.3%;全年生猪出栏207.86万头,增长1.1%。肉类总产量37.24万吨,增长1.8%。禽蛋产量8.76万吨,下降0.2%。水产品产量13.13万吨,增长2.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0.52万吨,下降0.6%。农用薄膜使用量0.94万吨,增长2.6%。农药使用量0.6万吨,下降0.9%。

2020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1.53万公顷,其中,小麦面积25.22万公顷,稻谷面积10.5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1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72.45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45万公顷。

2020全年粮食产量280.55万吨,下降0.6%。油料产量33.5万吨,增长1.2%。棉花产量53.5吨,下降26%。蔬菜产量255.2万吨,增长5%。水果产量57.62万吨,下降0.3%。

2020年末全市生猪存栏97.5万头,比上年增长22.8%;全年生猪出栏140.5万头,下降4.4%。肉类总产量36.6万吨,下降0.7%。禽蛋产量9万吨,增长4.8%。水产品产量12.45万吨,增长0.4%。

202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7.67万吨,下降4.6%。农用薄膜使用量0.88万吨,下降6.3%。农药使用量0.45万吨,下降13.6%。

第二产业

截至2017年底,蚌埠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15户,比2016年净增117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8.7%和10.6%。全市多数工业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2%,食品制造业增长7.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9.8%,烟草制品业增长6.8%,医药制造业增长2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5%,汽车制造业增长17.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罐头、卷烟、日用玻璃制品、气体压缩机分别增长11.9%、2.4%、3.4%、17.4%,水泥、钢材分别下降19.6%和37.8%。

2017年,蚌埠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01.5%,比2016年提高19.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22.63亿元,增长12.1%;实现利税总额164.12亿元,下降2.7%,其中利润总额77.85亿元,下降6%。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9.43亿元,比2016年增长9.2%。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完成产值497.8亿元,增长1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10.4万平方米,增长11.2%;房屋竣工面积543.38万平方米,增长28.1%。

第三产业

2017年,蚌埠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5.13亿元,比2016年增长12.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65.13亿元,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亿元,增长13.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641.95亿元,增长12.6%;餐饮收入83.18亿元,增长12.9%。按单位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293.6亿元,增长15.7%;限额以下企业(单位)零售额431.53亿元,增长11%。

2017年,蚌埠市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零售额比2016年分别增长10.5%、16.9%、4.3%、13.3%。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3.2%、43.8%和49.8%。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5.9%和18.7%。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增长42.8%和22.4%。

2017年,蚌埠市进出口总额17.71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0.5%。其中,出口9.4亿美元,下降21.1%;进口8.32亿美元,增长45.7%。全年外商直接投资16.1亿美元,增长7%。实际到位内资909.79亿元,增长10.9%,其中省外资金877.98亿元,增长16.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49.63亿元,比2016年增长26.5%,接待国内游客3800.52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8.35万人次。全年邮政营业收入3.44亿元,增长36.5%。电信业务总量(收入)21.38亿元,比2016年增长1.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30.65万户,比2016年下降13.5%;移动电话用户数270.86万户,比2016年增长10.1%。

截至2017年底,蚌埠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1952.95亿元,比年初增加97.82亿元,增长5.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934.55亿元,增长7.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65.59亿元,比年初增加165.45亿元,增长11.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37.41亿元,增长2.9%;中长期贷款余额982.47亿元,增长20%。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9.14亿元,比2016年增长2.3%。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1.20亿元,增长16.8%;寿险保费收入27.94亿元,下降6.5%。年末,全市保险公司已达43家。

文化

地方文化

蚌埠是花鼓灯、泗州戏、凤阳花鼓戏的发源地。花鼓灯,有东方芭蕾美誉,流传在怀远、凤台、凤阳、颍上等地。泗州戏,又称拉魂腔,与山东、江苏、河南一带的柳琴戏同出一源。凤阳花鼓戏,又名卫调花鼓、卫调花鼓戏,发源于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镇。蚌埠不仅是凤阳花鼓戏的发源地,也是北派凤阳花鼓戏的发源地,与凤阳花鼓、花鼓灯并称凤阳三花。凤阳花鼓,主要剧目有《凤阳歌》、《王三姐赶集》、《孟姜女》等。

蚌埠

五河民歌:五河民歌主要流行于五河、凤阳、蚌埠及周边地区,五河民歌发源于五河县小溪镇(原属凤阳县)代表曲目有《摘石榴》、《洗白衣》、《打菜苔》等。

蚌埠

市标-------《蚌埠之珠》:图案以“中国蚌埠”英文开头字母:C“和”B"与一颗夺目的珍珠组合造型,整体还似一个舞动的花鼓灯人形,结合红色外围,恰似一轮冉冉升腾的旭日。

蚌埠

《旱船舞》是集多种行船动作、表演、说唱、锣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不断创新,丰富了旱船的表演形式,在本地民间艺术形式中占有主要的位置,它是淮河流域优秀的民间表演艺术之一。

蚌埠

端公腔是以说唱为主要构成部分的曲艺艺术形式,其中又夹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剪纸、杂技、武术等表演形式。端公腔源于道教,由悼念亡魂、驱鬼辟邪的祭祀的活动演变而成,开始只唱宣扬轮回迷信的神鬼故事,后来受戏曲的影响,不断增加一些娱人民间故事或流传的戏文,逐渐变成了一种酬神赛会的表演形式。

蚌埠

《钱杆舞》主要分布在城关镇旧县社区及周边村镇,由于不断的文化交流,流传的地区也相应延伸,钱杆舞在凤阳、泗县及周边县、市也广为流传。

蚌埠

《临北狮子舞》流传于淮河岸边五河县临北回族乡,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

蚌埠

泗州戏旧时称拉魂腔,起源于江苏梅州(即江苏省东海县),发展于安徽蚌埠,为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剧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名优特产

蚌埠

怀远石榴:据传从唐代已有栽培,到了清代怀远石榴已见诸正史,皮薄、粒大、味甘甜,百粒重、可食率高、含糖量高,是其显著特点。

怀远白莲坡贡米:白莲坡贡米产于怀远县茆塘乡(今白莲坡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茆塘找郢一带,但见这里无垠稻田中簇簇白莲盛开,问一老者得知,此地乃“白莲坡”,盛产优质大米,色香味美,煮之能挑三层皮。便令取之做粥,尝之果然味美元比,龙颜大悦,御赐“白莲坡贡米”,作为进贡皇宫的御米。据史料载:清御膳食谱的“八珍糕”第一位即是芡米。又一传说至嘉庆年间,皇帝钦定的白莲坡芡米为贡品,“白莲坡贡米”由此名扬海内。

沱湖蟹:产于五河县,属于长江中华绒鳌蟹系,沱湖螃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具有膏丰肉满、味道鲜美、入口香甜、营养丰富的特点。

固镇石雕茶壶:采用产于灵璧县的磐石(又名八音石)等雕刻而成。其形体古朴淳厚,大小结构与紫砂壶无异。

蚌埠玉雕:系以各种玉石为原料的雕琢工艺品。主要产品有炉、瓶、人物、花卉、鸟兽等五大类、数百个品种,龙顶五环炉、玉雕球、天然瓶、仕女等最为名贵。

笛膜:又称苇膜(芦苇空心杆中的一层薄膜),条状,约为20多公分。

交通

综述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完善综合交通枢纽空间布局。结合全国城镇体系布局,加快建设蚌埠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化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完善集疏运条件,提升枢纽一体化服务功能。

2017年,蚌埠市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3.98亿元,比2016年增长6.6%。全年公路客运量2343万人,比2016年下降21.3%;公路货运量23559万吨,增长13.3%。年末全市汽车拥有量33.27万辆,比2016年增长20.4%,其中个人汽车26.56万辆,增长23.9%。小型、微型载客汽车拥有量25.69万辆,增长23.5%,其中个人小型、微型载客汽车24.16万辆,增长25.5%。

水路

蚌埠

蚌埠市地处淮河中下游,水路运输优势明显,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水路枢纽。作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年吞吐量上千万吨。蚌埠港可四季通航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还可以借助已开放港口通达海外。铁路

蚌埠是华东铁路运输网的重要节点,京沪铁路、淮南铁路在蚌埠交汇,蚌埠南站为京沪高铁七大中心枢纽站之一,同时京福高速铁路自蚌埠南站引出。

蚌埠南站是京沪高速铁路沿线七大客运站之一,站房规模20000平方米,道场共24股线路,设7处500米的长站台,可同时停靠13对列车。已通车的京沪高铁、京福高铁有115趟高速动车组列车停靠蚌埠南站。

蚌埠站是京沪线上的一等客站,从蚌埠站乘火车可直达国内25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拉萨、西宁、成都、西安、兰州、银川、太原、石家庄、济南、郑州、武汉、长沙、合肥、南京、南昌、广州、杭州、福州、贵阳、昆明);3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近20个沿海沿疆城市(延吉、丹东、大连、秦皇岛、葫芦岛、烟台、东营、青岛、日照、连云港、嘉兴、绍兴、宁波、温州、台州、宁德、厦门、东莞、深圳)。蚌埠南站乘坐高速动车组可以直达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天津、济南、青岛、郑州、南京、徐州、上海、杭州、宁波、武汉、长沙、南昌、南宁、广州、福州、贵阳、厦门、深圳等多个省会城市及沿线重要城市。

主要车站[1]
站名类别级别建成时间途经线备注
蚌埠站客、货运站一等站1909年京沪铁路
蚌埠南站客、货运站一等站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合蚌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七大中心枢纽站之一
蚌埠东站货运站一等站1909年京沪铁路、水蚌铁路原名长淮卫站
固镇站客、货运站三等站1910年京沪铁路

蚌埠南站

公路

蚌埠区位

蚌埠境内有京台高速(G3)、宁洛高速G36)、蚌合高速(S17)、蚌五高速(在建)、徐明高速,蚌埠绕城高速(含高铁连接线)(在建)。

备受瞩目的蚌埠中环线已全线开工建设,城南段主车道已基本完工,即将进入辅道和非机动车道的施工,预计今年8月底全部交付通车。作为全市城市道路建设史上首个“环线”,中环线工程由西环、南环、东环(老山路)及北环(淝河路)组成,路线起自淮河北岸淮上区的洼沿,自北往南回到原点,沿途与淮河及水蚌铁路、京沪铁路等多条铁路线交叉,工程体量大,施工条件复杂,全长59.2公里,总投资约64.8亿元。项目建成后,对于拉开蚌埠市城市框架、促进城市组团间有机联系和资源互补、带动沿线土地开发和利用、提高蚌埠城市化水平、缓解城区内交通压力、改善区域交通出行环境、提升蚌埠市交通现代化形象、加速中部崛起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蚌埠绕城高速公路是东侧的蚌五高速、北部的宁洛高速、西部的京台高速、南侧的蚌淮高速(凤阳县刘府至淮南市曹庵),构成蚌埠中心城区高速大外环。由北侧的曹北大道、东侧的沫凤大道、南部芦山大道以及西面的206国道构成都市区外环。中心城区形成“四横三纵”的快速路格局(四横:淮上快速路、淝河路、东海大道、南外环路;三纵:大庆路、解放路、老山路)。

航空

蚌埠有军民两用机场——仁和集机场,2014年开通民航支线。蚌埠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70公里,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10公里。蚌埠皖北国际机场(4C级)将于2015年第四季度在怀远境内选址建设。

社会

科技

2017年,蚌埠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1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36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59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6.6%。全市有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家,其中国家级2家。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

2017年,蚌埠市发明专利申请量4671件,发明专利授权量548件。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40项。技术市场合同交易20.8亿元,比2016年增长7.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5件/万人。全年共新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2家。

教育

安徽财经大学

截至2017年底,蚌埠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6所;全市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4所,其中普通中专11所,职业高中10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教育学校1266所,其中,普通中学171所(高中38所,初中133所),小学653所,幼儿园436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工读学校1所。

截至2017年底,蚌埠市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3741人,在校学生6.48万人,招生学生数1.75万人,毕业生数1.63万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801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2363人,其中,高中3974人,初中8389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5.37万人;普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58.41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22万人(高中在校学生5.68万人,初中在校学生10.55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8.81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32万人,特殊教育学生1631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548人,普通中小学送教上门159人,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924人)。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79%。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25]

基础教育

省示范小学

蚌埠第一实验小学蚌埠第二实验小学蚌埠第三实验小学蚌埠新城实验学校蚌埠慕远学校
蚌埠铁路第三小学蚌埠师范附属小学蚌埠蚌山小学固镇县实验小学五河县实验小学
怀远县第一实验小学怀远县第二实验小学怀远县第三实验小学怀远县城关小学

省示范中学

蚌埠一中蚌埠二中蚌埠三中蚌埠四中蚌埠五中
蚌埠六中蚌埠九中蚌埠实验学校蚌埠三十一中五河一中
怀远一中怀远二中怀远县第三中学怀远县包集中学固镇一中
中等职业院校

院校名称

类别

创办时间

备注

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综合1978
安徽粮食经济技师学院综合1958
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综合1979
安徽怀远高等师范学校师范1952省级示范中职学校

高等教育

普通

本科院校

院校名称

创办时间

学校类型

学校类别

主管部门

安徽财经大学1959财经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安徽省人民政府
蚌埠医学院1958医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科技学院1950理工类综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安徽省人民政府
蚌埠学院1976理工公立本科安徽省人民政府
展开表格

高职高专院校

院校名称

类别

创办时间

备注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科2001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经济2007民办专科
安徽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筹建
蚌埠职业技术学院工科筹建
展开表格

军事院校

院校名称

级别

主管部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蚌埠校区院本部副军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蚌埠校区院本部副军级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蚌埠校区院本部副军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士官学校正师级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底,蚌埠市五河县博物馆新馆、固镇县图书馆新馆、淮上区文化馆新馆建成开放。1个乡镇、4个社区省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全面完成。7500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全部完成。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1231场,吸引观众达161万人次。农家书屋共接待农民群众742万人次,借阅书籍达158万余册次。举办优秀书目推荐、名家文化讲堂、经典名篇诵读、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30余场次,深受广大读者喜爱。送戏下乡1000余场次、开展“温馨蚌埠·欢乐珠城”群众文化展演70余场次。举办“喜迎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核心价值观·共建文明家园”“我们的节日”“文艺扶贫·携手小康”等主题演出300余场次,组织文化志愿者、辅导员“进社区、进校园、进基层”演出近20场次,惠及群众300余万人次。

国家一级图书馆:五河县图书馆[25]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底,蚌埠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386个,其中医院7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3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1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481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839人,注册护士905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8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54万张。每万人拥有床位数48.11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65.24人。

蚌埠市区主要医院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
蚌埠市第四人民医院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蚌埠市中医医院
蚌埠市妇幼保健院[8]
体育事业

2017年,蚌埠市举办大规模唱响省运惠民主题系列健身活动17场(次)。体育社团举办各类比赛200多场次。以“全民健身·拥抱省运”为主题,组织中国·蚌埠国际龙舟邀请赛、中美篮球争霸赛、全国乒乓球甲A联赛、全国健身气功展演活动安徽省闭幕式、全国中等城市广场舞邀请赛、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等省级以上赛事12次。成功承办全国中等城市体育协作会第三十届年会。新建5个街头体育公园。全面提升淮滨体育公园、浍河体育公园、涡河体育公园。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384人,注册运动员2413人。全员全项参加23项全省青少年比赛,取得了130块金牌。承办全省青少年拳击、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锦标赛。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底,蚌埠市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9.5万人、22.94万人、47.85万人、25.13万人、25.77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8.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11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金100%按时足额发放。

自2021年12月3日起,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蚌埠市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为1500(元/月)。[18]

基础设施

2017年,蚌埠市实施大建设项目218项,完成投资346亿元。《淮河流域和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等编制完成。G206蚌埠南段、S306淮上区段建成通车,城市云轨制造工程试验段等项目开工建设。蚌埠民用机场、水蚌线外迁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新建智能立体停车场2个。新建街头绿地、游园24个,新增园林绿化39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万套。回迁安置棚改居民1.5万户。成功入选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

旅游

蚌埠

双墩文化,坐落在蚌埠市淮河北岸的小蚌埠双墩村的“双墩遗址”,是安徽省境内发现的一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淮河文化的突出代表。

蚌埠

大禹治水圣地涂山,即位于今天的怀远县有4A级涂荆山风景区,涂山也是当年大禹治水时会诸侯之地,他在此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存有涂山庙、启母石、禹会村、千年银杏、圣泉、灵泉等胜迹。每年农历3月28日前后3天为禹王庙会,远近百姓纷纷前来祭祀朝拜,感戴大禹的治水功德,场面盛大。

凤阳

蚌埠东20公里处的历史文化名城凤阳县,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故城及明皇陵,有国家4A级景区两处狼巷迷谷和小岗村,国家3A级景区及著名景点明中都鼓楼、大龙兴寺、韭山洞、卧牛湖、禅窟寺、钟离国故城等。

蚌埠

在固镇镜内,有一处楚汉相争鏖战之处——垓下古战场,留有霸王城、韩信点将台、虞姬墓等遗迹。垓下古城的发现与发掘,被评为200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龙子湖公园

在蚌埠东郊,有一片湖泊,相当于四个西湖的面积。相传朱元璋儿童时代曾在这里放牛,此湖后被人称为龙子湖。

蚌埠

凤台县峡山峡、怀远县荆山峡、五河县浮山峡为著名的淮河“三峡”,加之治淮工程中建造的淮河蚌埠闸,上桥水利枢纽工程等。展开表格

代表人物

大禹之子,为涂山氏所生。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
桓温东晋谯国龙亢人(今属怀远)。政治家,文学家。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元濠州钟离人(今凤阳),朱元璋幼年主要活动在凤阳县西部、蚌埠市区及五河县西南部,其中龙子湖区长淮卫镇则是朱元璋中都八卫之首,朱元璋御赐名长淮卫。
汤和明朝开国功臣,著名军事家,元濠州钟离人(今凤阳),死后葬于蚌埠市龙子湖区双龙山下。
常遇春常遇春(1329~1369),字伯仁,号燕衡,元濠州怀远人(今怀远)。1355年(至正十五年)投奔朱元璋。,扫平江南群雄,为朱元璋称帝铺平了道路,被加授中书省本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
年羹尧字亮功,号双峰,中国清朝军事人物。原籍凤阳府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同进士出身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雍正二年(1724)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真可谓位极人臣。但翌年(1725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雍正四年(1726年)赐自尽。

当代

刘凤鸣著名唢呐艺术大师,凤阳县长淮卫人(今属蚌埠市龙子湖区),代表曲目《百鸟朝凤》。
程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袁贵仁固镇人,曾任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
李毅著名足球运动员,人称“李毅大帝”,以特技“蚌埠回旋”著称。
冯崇泰196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学校研究生毕业,工程师。
史玉柱1962年9月15日生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商人、企业家。
展开表格

获得荣誉

2017年11月,被评选表彰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2017年12月24日,蚌埠入选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8年,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2019年8月,被评为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2019年8月13日,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19年8月28日,入选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名单。

2019年11月21日,入选“2019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20年1月,“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发布,蚌埠排名第96。

2020年6月,被评为“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排名第96位。[1]

2020年8月,《中国海关》杂志发布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第84位。

2020年8月15日,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名单。[2]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2月,入选《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排名(2020-2021)》,经济竞争力第463位,可持续竞争力排名第472位。[3]

2020年12月4日,在“2020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含副省级城市)”城市中,蚌埠排名第95位。[8]

2020年12月17日,2019-2020年度中国288个城市的城市品牌发展指数排名公布,蚌埠市排名第160位。[5]

2020年12月21日,2020年全国城市营商环境排名第141位。[6]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1月,被命名为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10]

2021年1月19日,入选工信部公布的2020年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名单。[11]

2021年5月31日,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示名单。

2021年8月,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16]

2021年10月,入选“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

2021年12月,被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20]

2022年01月,入选安徽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点城市名单。

2022年2月,入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27]

2022年8月19日,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