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出生,内蒙古赤峰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理事。

中文名

桑百川

性别

出生日期

1966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内蒙古赤峰市

毕业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

职业

经济学教授

代表作品

中国保税区目标模式研究

职称

教授

学习历程

桑百川

1983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学习经济学专业;1987年7月,本科毕业并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研究生,师从方生教授,学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990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主讲中国经济概论、特区经济;1994年9月起,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贸易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任职;1996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师从卫兴华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1997年,破格晋升为经济学副教授;1999年6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学术成果

桑百川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保税区目标模式研究》、教育部“十五”社科规划研究课题《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中国商务部项目《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研究》、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招标项目《我国中小企业吸引外商投资的战略研究》,以及地方政府课题:《南宁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研究》、《成都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研究》、《太原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研究》   。

主持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条件、内容与路径》,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大陆与台港澳经济合作问题与前景》、《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WTO十年回顾与展望》,中国商务部课题《我国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问题研究》。

学术活动

桑百川

1、2003年10月,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第17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并提交论文:《利用外商投资与缩小地区差距》。

2、2003年11月,参加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

3、2004年4月,参加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举办的“百事公司与中国经济发展”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

4、2004年10月,担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度优秀论文评奖委员会评委,并参加“外贸发展与改革”研讨会。

5、2004年11月,参加《中国评论》和加拿大中国统一促进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加强南中国地区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

6、2004年11月,参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举办的“中国入世三周年”学术研讨会。

7、2005年9月,参加国家发改委外资司举办的“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实践与对策”专家座谈会,并作主题发言。

8、2005年10月,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第19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并提交论文:《国有资产流失与贫富差距扩大》。

9、2005年11月,参加中国科技部举办的“外资并购我国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与自主创新”专家座谈会,并作主题发言。

10、2006年4月,参加第二届国际并购论坛,并作专题演讲。

系列讲座

1、 2003年4月,为国贸学社学生做题为《跨国公司本土化与中国的选择》讲座。

2、 2003年6月,应校外事处之约为东帝汶官员做《中国经济改革》讲座。

3、 2004年4月,为全校学生做题为《中国经济增长:困难与障碍》讲座。

4、 2004年6月,应北京贸促会邀请,为越南政府官员做题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讲座。

5、 2005年5月,为MBA学员做题为《吸收外商投资:实践与论争》讲座。

6、 2005年6月,应北京贸促会邀请,为俄罗斯官员做题为《中国入世的经验》讲座。

7、 2005年9月,应北京贸促会邀请,为越南政府官员做题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讲座。

8、 2006年4月,在博士论坛上做题为《跨国公司并购我国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的状况、影响与对策》的演讲。

研究资源

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中国商务部政策研究室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发表论文

(1995年——1999年):

1.跨世纪的中国对外开放——对外开放20年的基本经验,《改革》杂志1999年第1期,与季崇威、方生教授合作。

2.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响和对我国的启示,《学术月刊》1999年第1期,与卫兴华教授合作。

3.正确对待外商投资企业,《广岛经济大学经济研究论集》(日本)1998年12月第21卷第3号。

4.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问题的思考,《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8期,与卫兴华教授合作,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5.中国经济成长的发动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状况及经济功能,《中国外资》1999年12期。

6.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与所有制结构变迁(上),《中国外资》1999年第8期。

7.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与所有制结构变迁(下),《中国外资》1999年第10期。

8.评《中国利用外资的历程》,《国际商报》1999年3月5日。

9.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就业贡献,《开放导报》1999年第4期。

10.区域经济演进格局与西部IT产业发展前景,《电脑商报》1999年5月17日。

1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贡献,《开放导报》1999年第7期。

12.积极应对外商投资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管理现代化》1999年第5期。

13.改革开放20年的中国经济,《管理现代化》1999年第1期。

14.正确对待外商投资中的所有制结构变迁,《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第10期。

15.三资企业与就业,《中国外资》1998年第8期。

16.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警示,《经济学家》1998年第12期。

17.辩证认识三资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问题,《国际商报》1998年8月1日至29日连载5期。

18.规范操作,拓宽引资途径,《中国改革报》1998年5月21日。

19.正确对待外商投资企业市场占有率问题,《经济研究参考》1998年5月。

20.联合行动:利用外商投资与国有资产重组,《中国外资》1998年第4期。

21.走出去,莫彷徨,《中国改革报》1998年4月24日。

22.对外开放岂能“怕”字当头,《中国改革报》,1998年4月18日。

23.利用对外开放拉动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开放导报》1998年第4期。

24.开放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中国市场经济报》1998年4月12日。

25.国际对外开放模式比较与启示(上、下),《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第4期。

26.正确对待外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问题,《国际贸易问题》1998年第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27.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到底有多高《开放潮》1998年第1期。

28.积极利用外资,加快西部经济发展,《中国改革报》1997年12月28日。

29.个人消费需要的变化与政府调节,《消费经济》1998年第1期。

30.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31.关于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资产与产权》1997年第6期。

32.收缩国有经济战线与实行股份合作制,《管理现代化》1997年第6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33.我国周边国家调整外商投资政策的影响及对策,《国际贸易问题》1997年第9期。

34.开放先行: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改革报》1998年8月28日。

35.周边国家调整外商投资政策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8期。

36.邓小平与中国对外开放,《中国对外贸易》1997年第7期,与季崇威合作。

37.在利用外资中适当保护民族工业,《开放导报》1997年第3期。

38.国有企业改革回眸: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管理现代化》1997年第2期。

39.世贸组织与中国经济特区建设,《国际贸易问题》1997年第2期。

40.开放政策与缩小地区差距,《开放导报》1996年第9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41.相应调整引资的倾斜政策,《经济参考报》1996年7月15日。

4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基础,《管理现代化》1996年第3期。

43.利用外商投资与保护民族经济,《国际商报》1996年5月8日。

44.企业的绿色营销策略,《中外管理》1996年第3期。

45.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选择与改革,《经济研究参考》1995年10月。

46.一部颇具特色的大型工具书,《人民日报》1995年10月5日。

47.缩小地区差距的政策设计,《开放导报》1995年第9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48.加强协作,把环渤海地区建成全国的发展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49.实施缩小地区差距的开放政策,《改革与战略》1995年第4期。

50.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选择,《管理现代化》1995年第4期。

51.论外贸企业的制度创新与总体改革的协调推进,《对外经贸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

52.谁人评说是与非《管理现代化》1995年第2期。

53.现代企业制度与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1995年第1期。

54.把深圳建成全国的经济发展极,《特区经济》1995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

55.试论我国经济特区的前途,《国际贸易问题》1995年第1期。

著作

(1991年——1999年):

1.《跨越贫困——改革开放20年的中国经济》(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2月版。

2.《南宁市1998年—2020年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分报告执笔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3.《企业集团体制模式研究》(合著),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版。

4.《外商通过投资方式转移污染密集产业与我国的对策研究》(研究人员之一),国家环保总局内部报告。

5.《中国经济论纲》(合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6.《股份合作制》(专著),中国审计出版社1998年5月版。

7.《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热点问题探讨》(副主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8.《公司创新与发展》(专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9.《现代经贸企业管理精粹》(副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5月版。

10.《区域开放战略论——倾斜政策与全方位开放》(专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11.《中国利用外商投资问题研究》(合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1月版。

12.《中国对外开放全书》(理论篇主笔),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年版。

13.《中国经济概论教程》(合著),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4.《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研究》(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名词解释》(合编),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6.《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合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17.《政治经济学原理》(合编),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8.《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大辞典》(合编),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9.《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合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20.《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调研报告》(合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21.《世界经济当中的日本》(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

获奖情况

1.《建立国有企业的权力、动力和压力制衡机制》,获北京高校政经学会教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2.《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获全国高等财经院校政经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3.《提高深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中青年学者十佳科研进步奖。

4.《论当前加强外经贸领域的宏观调控》,获北京高教学会政经研究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5.《邓小平特区建设思想的实践效应》,获对外经贸大学1991—1993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6.《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开放政策设计》,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1995年“外贸发展与改革”征文优秀论文三等奖。

7.《邓小平与中国对外开放》,获《中国国际贸易》杂志1997年优秀文稿一等奖。

8.《正确对待外商投资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问题》,获对外经贸大学首届人文科学奖。

9.《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我国的就业贡献分析》,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1998年“外贸发展与改革”征文优秀论文二等奖。

10. 《正确对待外商投资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问题》,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奖。

主要课题

1.国家“七·五”社会基金项目“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十年调研报告”。

2.国家教委“七·五”社科基金博士点重点科研项目“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3.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九·五”课题“企业集团体制模式研究”。

4.南宁市1998年—2020年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5.“九·五”国家攻关课题“外商通过投资方式向我国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及对策研究”。

6.成都市经济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战略研究。

7.太原市经济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战略研究。

相关资料

联想

在PC领域,联想是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自主品牌。2006年2月,联想同步在全球10个城市同期发布了联想中小企业电脑,掀开了Lenovo品牌国际化的营销战役。2007/08财年联想的营业额达164亿美元, 2008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评出2008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联想集团成为进入500强的首家来自充分竞争领域的中国民营企业。

在联想的海外征战史上,并购世界著名品牌IBM的PC业务堪称一大壮举。2004年12月8日,联想用12.5亿美元购入IBM PC业务,自此,位于全球PC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系一跃升至第三位,位于戴尔和惠普之后,这标志着联想全球个人电脑产业新纪元的开始。这次并购究竟给联想带来了什么从品牌、技术、管理、产品、战略联盟和运营等各个角度讲,对于联想本身都有巨大的提升。并购后,联想自创Think品牌作为主打,同时享有IBM品牌的五年使用期;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全套研发体系归联想所有;对管理层,联想基本保持保持了IBM的原班人马,在充分吸收借鉴原有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做了微调;采购和营销成本则由于借助了IBM原有的分销渠道大大优化。

点评:IBM这个全球PC业的巨人向中国企业抛出橄榄枝,说明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由跨国经营的产品拓展阶段向海外并购的品牌拓展阶段转换的条件。蛇吞象的戏法并非天方夜谭,关键是吞下之后的消化和吸收。联想走出的这一步,是它在对自身消化能力的充分把脉之后所作出的果敢之举。它的经验告诉我们,民族企业尽管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比国外企业处于低位,但如果敢于抓住时机,取己所需,那么,借助这种品牌并购迅速上位也是未来中国企业迅速扩大海外影响的可取之道。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海尔

归纳海尔“走出去”的主要特点是:经营范围——海尔自己的核心产品;发展进程——从创造国内名牌、国际名牌着手,到出口,再到跨国投资,渐进性发展;对外投资方式——以“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为主;跨国投资效果——成功率高,发展快。

如今的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无论从国际化程度还是成就上说,海尔都堪称“中国第一”。

2005年底,海尔在总裁张瑞敏制定的名牌化战略带领下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达812亿元,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海尔“走出去”的成功,与其长期把开发国际市场作为市场营销的战略组成部分,跟踪国际技术和产品信息变化,坚持高质量,以创造世界名牌为导向,根据各国用户的不同需求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技术创新、产品重新,致力于推行本土化战略等,密不可分。在“走出去”实践中,海尔从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入手,先战略发达国家市场,在适应最挑剔的消费者检验、能够与发达国家一流企业竞争后,再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探索实施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海尔的30余个管理案例被世界12所大学写入案例库,其中,“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管理案例被纳入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海尔“市场链”管理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点评:“海尔是海”。拥有像海一样宏大目标的海尔,不仅伸开臂膀广纳五湖四海有用之才,更具备了海一样强大的自净能力。它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战略方向,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是海尔如今不断演绎全球神话的筹码。

海外布局

奇瑞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1997年,就在国内很多龙头企业为抢占国际市场的先机招兵买马之时,奇瑞才刚刚以一家股份公司的身份注册成立。顺应着这股全球化的浪潮,奇瑞发展得顺风顺水。2009年,奇瑞汽车实现整车销售50万辆,比2008年增长40%,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连续七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2006年奇瑞被国家商务部、发改委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2007年通过与美国量子等企业的合作,开启中国汽车工业跨国合作的新时代。奇瑞正全面推进全球化布局,产品面向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已建或正在建的海外15个CKD工厂,通过这些生产基地的市场辐射能力,实现了全面覆盖亚、欧、非、南美和北美五大洲的汽车市场。

奇瑞诞生之初就面对着中国市场已被来自欧美的老牌“瓜分”殆尽的局面,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自主创新是奇瑞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动力之源。在以建成的汽车工程研究总院、中央研究院、规划设计院、试验技术中心为依托的基础上,奇瑞与其协作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和供应商协同,和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所等进行产、学、研联合开发了研发体系,并拥有一支6000余人的研发团队,掌握了一批整车开发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

在权威汽车评级机构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的2009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报告中, QQ3、QQ6荣登紧凑型车与高档紧凑型车榜首。这是J.D. Power亚太公司连续第十年发布中国新车质量调研SM(IQS)报告以来,自主品牌首次荣获两个细分产品类别的冠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点评:中国人渴望在民族汽车工业上树立自己的品牌,奇瑞正是在这份深厚的寄望下成长起来的。令人欣慰的是,在外国老牌汽车企业的围追堵截下,它所坚持的“质量”和“技术创新”的武器使它成功突出重围,不仅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认可,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与国际巨头们PK得风生水起。

现在开始庆祝名族工业的胜利也许为时尚早,但毕竟它带给了我们希望。而希望,是一种能将一切不可能变得可能的强大力量。

收购萨博

2009年12月11日,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汽”)以2亿美元成功收购瑞典萨博汽车公司相关知识产权,开金融危机后国内企业成功购买欧美汽车先进成套技术先河。

北汽成功收购萨博技术,将为其自主品牌轿车的研发工作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是通过收购得到了先进的核心技术。二是通过收购取得了完整的质量与制造工艺体系,为产品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研发制造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这次收购具有极高的性价比,为基于产品性能和成本控制的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定位提供了有利条件。

点评:也许北汽这次“走出去”不像其他企业的并购投资那样引人注目,但它却抓住金融危机后跨国并购难得的机遇,开启了在发达国家收购先进成套设备的快乐之旅。

核心技术

2008年4月19日,百度荣获首届“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贡献奖。获奖理由为:百度在获得本土市场绝对优势之后,打破中国企业以低成本优势进军海外市场常规,直接以核心搜索引擎技术,参与国际上技术最前沿和竞争最激烈的信息服务领域,不仅能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竞争力,对提升国家产业布局声望也有着极大贡献。

2007年,百度正式宣布“走出去”,并将日本作为国际化战略第一站。经过短短1年发展,百度已经在日本开发出视频搜索、博客搜索等富有特色的产品,从流量方面成为日本第四大独立搜索引擎,在速度、运行稳定方面也全面赶超海外市场主要竞争对手。

2008年1月,知名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发布了2007年全球十大搜索引擎排名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来自中国的搜索引擎百度,以超过IT巨头微软2.3个百分点的优势居于全球搜索引擎排行榜第三名。彻底打破了美国互联网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

点评:百度这个富有中国古典诗意的名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熟识。互联网搜索业务作为现代社会一个标志性的产业,明天的发展空间必将更为广阔。百度的竞争力,值得我们有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