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兰(1945年-2021年10月18日),女,出生于河北三河,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第三十二届世乒赛世界冠军获得者。

1960年入辽宁队。1964年被选入国家乒乓球集训队。横拍全攻打法,反手推挡很有特色,球路变化多。1965年获斯堪的纳维亚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亚军。是第1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第3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亚军和第33届锦标赛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并获第32届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1975年起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从1978年起曾4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1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曾任法国乒乓球队教练。

2021年10月18日,乒坛宿将、前世界冠军胡玉兰在巴黎病逝,享年76岁。[3]

中文名

胡玉兰

性别

出生日期

1945

去世日期

2021-10-18

祖籍

河北三河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辽宁锦州

出生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

乒乓球运动员

重要事件

第三十二界世乒赛世界冠军获得者

运动项目

乒乓球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5年出生的胡玉兰直到14岁时才开始乒乓球的训练。那时胡玉兰在锦州三中上学,有一天一位体育老师给了胡玉兰一个乒乓球拍,从此也就开始了胡玉兰的乒乓球运动生涯。直到今天,胡玉兰还记得那是一个直拍。

虽然乒乓球的基本功不是很好,但胡玉兰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敢打敢拼的风格,吸引了省队教练的注意,1960年刚刚练球一年的胡玉兰走进了省队的大门。进入省队后,教练员不经意间发现胡玉兰的弹跳力非常好,特别适合打削球,于是胡玉兰改练削球。当时削球打法在国内外都非常盛行。

职业生涯

1964年被选入国家乒乓球集训队。

1965年首次出国比赛,在斯堪的纳维亚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女子单打亚军。然而“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使得中国乒乓球队连续两届没有参加世乒赛,也使得状态和技术日臻成熟的胡玉兰失去多次争金夺银的机会。

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才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再次出征世乒赛,在第31届世乒赛上林慧卿击败郑敏之夺得女单冠军,林慧卿、郑敏之和胡玉兰一样都是削球打法,两人削球的实力在胡玉兰之上。胡玉兰要想超越林、郑二人非常艰难,她的主管教练梁友能决定让胡玉兰改变打法,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胡玉兰还是改打攻球。也正因为打法的改变,胡玉兰在第32届世乒赛上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1973年第32届世乒赛上,胡玉兰勇夺女单冠军和女团亚军,成为了辽宁的第一个世界冠军。[5]

1975年第33届印度加尔各答世乒赛,胡玉兰再度出征,这次她作为主力队员和队友一起夺回女团冠军。

退役

胡玉兰近照

第33届世乒赛后,30岁的胡玉兰退役。

人物事件

锦囊妙计

由于参赛名额上的限制,胡玉兰的主管教练梁友能没能随队出征萨拉热窝。但已经指导胡玉兰7年的梁友能凭着对爱徒的了解,在给胡玉兰送行时梁友能交给弟子两个信封,里面分别装有一个字条。梁友能叮嘱胡玉兰:不可随意拆开,遇到难关看第一个,再遇到难关方可看第二个。团体决赛负于韩国队后,胡玉兰情绪非常低落。她忽然想起身上还有“锦囊”,便拆开了第一个信封,只见上面写着:“学习林慧卿,31届团体赛失利不泄气,吸取教训,重整旗鼓,连夺三项世界冠军!”她心中的火一下子被点着了,斗志昂扬地投入单项搏斗。在同瑞典的拉德贝里争夺女单前四名时,由于胳膊拉伤,攻势减弱,她以1:2落后,有点顶不住了。趁交换场地休息5分钟,她悄悄拆开了第二个信封:“胜负在此一搏。奇迹的出现,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犹如暖流化冰心,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夺下一局,再拼回一局,她终于成为继邱钟惠、林慧卿之后,第三个高擎女子单打吉·盖斯特杯的中国人,也成为锦州乃至辽宁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这就是中国乒乓球队著名的“锦囊妙计”的故事。

退役后生活

第33届世乒赛后,胡玉兰选择退役,开始担任中国乒乓球队教练,1978年、1984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1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在执教中国队期间,胡玉兰培养了耿丽娟、刘洋、阎桂丽等乒坛名将。1987年胡玉兰移居法国,出任法国队主教练。带出了王小明、安尼、古兰等法国著名选手,法国女队在第41届世乒赛取得女团第三名。在执教了法国队十年后,胡玉兰宣布退休,在法国做一些乒乓球训练基地的指导工作。

上次回锦州已经是事情了,这次再返故里,胡玉兰感觉到了家乡的变化,她说:自己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高兴,也会努力为家乡的发展,为中法的体育交流做点事情。胡玉兰这次回国是受中国乒协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邀请,出席第44届世乒赛。

人物逝世

2021年10月18日,乒坛宿将、前世界冠军胡玉兰在巴黎病逝,享年76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