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京兆尹司马防之子,司马懿之兄。[6]

十二岁时为童子郎,董卓迁献帝都长安时,知董卓必亡,担心跟着受牵连,于是散财贿赂董卓左右,请求回乡。时年闹饥荒,告诫弟弟司马懿不要因为衰世而懈怠学业。后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任司空掾,迁任兖州刺史。历任成皋令、元城令、兖州刺史等官职,多有政绩。为人俭朴,好读书。

217年跟随夏侯惇等征讨东吴,染病去世。[7]

中文名

司马朗

出生日期

0171

去世日期

0217

籍贯

河内郡温县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东汉

主要成就

司马八达之一

官职

兖州刺史

字号

字伯达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司马氏是汉末河内世族,对司马兄弟的管教相当严格,“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相处时态度很严肃。九岁时,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的字,便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亲长,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亲长。”那位客人因此而道歉。

光和五年(182年)十二岁时,便通过经学考试而成为童子郎,但是当时的监考官觉得身体高大强壮,怀疑他匿报年龄,便质问他。回答说:“我的家族中人世代以来的身材一向都很高大,我虽然年轻幼弱,却没有急功近利向上层攀援的习气,从而谎报年龄以求得在仕途上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的人生立志要做的事情。”监试官因此觉得司马朗品行才能果然异于常人。

脱董返乡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进入洛阳,关东各州郡军队起兵反董。原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为避战祸,想搬迁至温县,认为野王和温县其实唇亡齿寒,而且李邵背负郡国人民的期望却先行逃避,恐怕会造成沿山各县民心动摇及骚乱。但是李邵不听其言,果然造生当地民乱,温县亦遭到劫掠。

之后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因战乱四起,因此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但是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军队便抓住他去见董卓,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为何要背叛!”,司马朗回答说:“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这的确是虚心深虑,即将成为复兴社稷的治世啊。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著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流亡躲窜。虽然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杀戮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希望明公仔有所借鉴,稍加反省深思,那么名声就可像日月一般的荣耀,伊尹和周公也不能相比了。”董卓听完很满意,也说:“我也有这种感悟,你说的很有道理。”[9]

兴平元年(195年)兖州刺史曹操与夺取其地盘的吕布在濮阳相对峙,带着家属回到温县,当年发生饥荒,人民相食,收留抚恤宗族众人,代替父亲教导诸弟,因此司马家没有因为世道衰败而家业凋零。

投效曹操

司马朗

二十二岁时,司空曹操征辟为司空掾属,后出为成皋县令,但因病去职,后来又复职为堂阳县长。

治理政务相当宽惠,不行鞭杖之刑,而民众也没有触犯刑律。当时,县里有民众迁徙充到都城里去的,后来县里征调百姓服役造船,迁走的百姓唯恐司马朗这边人手不足,于是彼此相邀私下里回来相助,就是如此受到百姓的爱戴。之后又调任为元城令。

建安十三年(208年)之后被曹操征辟为丞相主簿,认为汉末的乱世,是因为秦朝取消了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制度,而地方郡国又没有练兵备战的缘故,现今虽然不需恢复五等爵位,但可令地方郡国召集常备士兵,既可抵抗外族的侵略,亦可威吓有不轨之心的乱臣,可以做为长治久安的对策。又认为应该恢复井田制度,之前人民世代相传拥有土地,难以征收后重新分配,现今正值乱世,人民流离失所,土地无主,刚好可以借机恢复井田制。建议虽然没有被采纳执行,但地方州郡领兵这项政策,原本是出自意见。

出任刺史

后来又迁任为兖州刺史,实施许多政策,都被百姓们称赞。在军旅之时,亦穿着简朴的衣服,吃粗糙的食物,以身作则带动节俭的风气。十分喜欢人伦典籍,乡人李觌等享有很高的虚名,经常公开地贬低他们的德行;后来李觌等果真败亡,当时的人们才信服判断。当时钟繇、王粲等人发表言论说:“只有圣人才能有太平治世。”则说:“伊尹、颜回虽然不是圣人,但是他们的德行言论在民众中累世相传、深入人心的话,也可以成就太平治世。”曹丕很喜欢言论文辞,称帝后曾命秘书监手录其文章。

人物逝世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跟随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东吴,到达居巢时,士兵之间发生严重的流行病,亲自巡视士兵病情,给士兵们医治药物,自己却感染了疾病,因而病死,时年四十七岁。留下遗言说:“刺史蒙国厚恩,督司万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疠,既不能自救,辜负国恩。身没之后,其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勿违吾志也。”去世之后,兖州的人民都相当怀念他。

魏明帝即位之后,封司马朗之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有食邑百户。司马朗之弟司马孚又将其子司马望过继给司马朗,司马遗去世之后,由司马望之子司马洪继承其嗣。

家族成员

关系人物备注
祖父司马俊官至颍川太守
父亲司马防骑都尉
二弟司马懿晋宣帝,司马炎追封
三弟司马孚安平献王
四弟司马馗东武城戴侯
展开表格

人物评价

陈寿: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司察之而已。太祖创基,迄终魏业,此皆其流称誉有名实者也。咸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见述于后也。[2]

人物争议

《三国志》记载:“(司马朗)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而“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司马朗)遇疾卒,时年四十七”,两相比较,必有一误。

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的意见是:“太祖以建安元年拜司空,辟朗为司空掾,朗时年二十二。至建安二十二年卒,止有四十三岁,传误。”

其实,两文均为孤证,潘眉说是取信前文,否定后文。若如此,司马防(生卒年149-219年)则是在26岁(实岁)得长子司马朗,初平元年(190年),司马朗在十五六岁时便带族人返乡、并经历劝说李邵、董卓提审等事,均难以与常情契合。

若取后文,则司马朗生于建宁四年(171年),则司马防在22岁(实岁)时得长子司马朗,初平元年(190年),司马朗以20岁(虚岁)的身份带族人返乡,并经历劝说李邵、董卓提审等事。

所以说,取后文“(司马朗)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是相对合理的选择

至于前文“二十二”修改的原因:

按《晋书》记载,司马懿为建安六年(201年)出仕,任河内郡上计掾。

再按《后汉书》:(封观)当举孝廉,以兄名位未显,耻先受之。

可推司马朗出仕时间应当早于建安六年(201年),而曹操拜司空的时间为建安元年(196年)十一月,实际开始征辟士人为掾,当以次年(197年)伊始。综合一下,司马朗出仕时间区间为197-200年间。

按《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四年(199年)四月,斩眭固,“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似乎推司马朗在建安四年(199年)出仕,更为精当。[5]

据此,《司马朗传》的“年二十二”可改为“年二十九”。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贾本初版司马朗

《三国演义》第39回中提及[3]。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饰演者

2017电视剧《军师联盟》李佑伟
2018电视剧《三国机密》[4]贾本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