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尺度系统泛指水平尺度1000~3000千米、时间尺度1~3天的天气系统。主要包括锋、锋面气旋、反气旋和热带风暴等。

天气尺度系统是在天气系统定义上根据时间尺度和水平尺度引申出的一种天气系统。

气象学的天气尺度(也称为“大尺度”或“气旋尺度”)是一种长度为1000公里(约620英里)的水平线。对应的是中纬度凹陷典型的水平尺度(例如,温带气旋)。在气象图上看到的大多数高低压区,如表面天气分析,是由在各自的半球中,由罗斯比波的位置驱动的合成尺度系统。低压力区及其相关的前缘区发生在罗斯比波模式的波谷的前缘,而在波谷的后边缘形成了表面的高水平。大部分降水区发生在额骨区附近。综观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συνοπτικός(synoptikos)。

外文名

synoptic scale system

分类

根据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划分

包括

锋、锋面气旋、反气旋和热带风暴

应用学科

大气科学、天气学

定义

天气尺度系统是指水平尺度在几百至几千千米、时间尺度1天至几天的天气系统。包括气旋、反气旋、台风、锋面、切变线等。它们可在较大尺度的天气图(如亚欧天气图、东亚天气图)上分析出来,是天气图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对短期天气,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尤为重要。

分类

尺度系统类别行星尺度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
尺度特征空间尺度(km)1000-10000100-100010-100≤101
时间尺度4~7d3~4d1h~1d≤1h

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

降水条件的形成和变化都是和一定的天气系统及其变化相联系的。无论是连续性的或对流性的,都直接和天气尺度的天气系统相联系。即使是夏季对流性较强的暴雨、雷雨和冰雹等对流性系统,也都受天气系统所制约,并和常常被组织成天气尺度的雨带。大范围较长时间的降水也是由一次次天气尺度系统所形成,或为一次天气尺度系统长期停滞所形成。因此天气尺度系统是分析预报降水首先要关心的。

西风带上的高空槽

高空槽是引起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里指的是天气尺度的短波槽)。高空槽一般与地面锋面气旋相结合。通常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后倾槽,一种是前倾槽。后倾槽所产生的降水范围比较宽广。降水多在700毫巴或500毫巴的槽线前方。降水量最大处位于850毫巴槽线附近,多为连续性降水。当水汽供应充分且有对流性不稳定时,在大片的连续性雨区中可以出现雷阵雨,雨量可达暴雨程度。前倾槽所产生的降水多发生在低层槽附近或前方,降水范围较窄,且多属雷雨、冰雹等不稳定天气。夏季也可造成暴雨,但雨量分布极不均匀。

锋面气旋

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是活跃在温带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气旋。

从结构上讲,温带气旋是一种冷心系统,即温带气旋的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质。从尺度上讲,温带气旋的尺度一般较热带气旋大,直径从几百公里到3000公里不等,平均直径为1000公里。温带气旋伴随着锋面而出现,同一锋面上有时会接连形成2-5个温带气旋,自西向东依次移动前进,称为“气旋族”。温带气旋是造成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对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温带气旋常带来多风多雨天气,时常伴有暴雨、暴雪或其他强对流天气,有时近地面最大风力可达10级以上。

低涡

低涡指的是低空或者高空的闭合低压环流,它是影响我国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低涡有两种。一种是尺度较小的短波系统,多存在于离地面2-3公里的低空,如西南涡,西北涡等。[1]这些涡形成于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与青藏高原的影响分不开,它们东移后对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的降水都有影响。

切变线

影响我国高空切变线的位置与副热带太平洋高压的活动有密切关系。春季副热带太平洋高压脊线位于20°N以南,切变线形成于华南地区,称为华南切变线;6月~7月,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上,其脊线位于20°N~25°N之间,切变线形成于江淮流域,称为江淮切变线。在它控制下,常产生暴雨和雷雨,是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7月中旬~8月中旬,副高脊线位于25°N~30°N之间,切变线形成于华北地区,称为华北切变线。冬季,高空西风急流遇青藏高原分成南、北两支气流,在高原以东汇合形成的切变线是影响西南广大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

静止锋

静止锋有两种,一种是以地形为主造成的,一种是以环流形式为主造成的。后一种对于降水特别是夏季暴雨影响最大,如华南静止锋,多出现于12-7月,冬半年冷空气较强,其多出现在南岭以南地区,夏半年则因暖空气活跃,多出现于南岭以北至江淮地区。一般能持续五天以上,最长可达十九天。所以它对于我国南方的汛期降水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