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wèi,最早见于秦国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魏”的基本含义为古代宫门上的楼台,如魏阙;引申含义为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3]

在日常生活中,“魏”字常表示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之一。[3]

中文名

拼音

wèi

郑码

mfzn

四角号码

26413

仓颉码

hvhui

部外笔画

8笔

注音

ㄨㄟˋ

五笔

tvrc

字码

基本区 U+9B4F

组词

北魏

部首笔画

9笔

字级

一级字

平水韵

去声五未

笔顺号码

31234531325113554

同音字

释义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之一;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之一

偏旁部首

笔画顺序

撇、横、竖、撇、点、撇点、撇、横、撇、竖、横折、横、横、撇、竖弯钩、撇折、点

笔画数

17笔

结构

左右结构

字源演变

“魏”,最早见于秦国小篆时代,最终简化成“魏”字,其字源演变图如下:[4][5]

魏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词性释义英文例词例句
wèi名词阙宫门的台观the two lookout towers in front of the palace gate象魏、魏观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汉·班固《典引》
古国名Wei state灭韩亡魏。——《战国策·魏策》
三国之一the Kingdom of Wei (220-265)魏晋氏以下。——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朝代名the Wei Dynasty魏碑
古郡名Wei prefecture魏郡,县十八。——《汉书》
展开表格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鱼贵切【集韵】【韵会】虞贵切,音僞。【说文】本作巍。高也。从嵬委声。【注】徐铉曰:今人省山,以爲魏国之魏。【诗·魏风谱】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也。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

又【周礼·天官·大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注】象魏,阙也。

又姓。【广韵】本自周武王母弟,受封于毕,至毕万仕晋封魏城,后因氏焉。

又【集韵】语韦切,音巍。【庄子·知北游】魏魏乎其终则复始也。

又【扬子·方言】魏,细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细而有容谓之魏。【注】魏魏,小成貌。

又【集韵】【正韵】吾回切,音嵬。义同。[3]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魏”字头,可参考其异体字“巍”字。其含义如下:

高也。从嵬委声。牛威切。〖注〗臣铉等曰:今人省山从爲魏国之魏。语韦切。文二

说文解字注

(巍)高也。高者必大。故论语注曰:巍巍,高大之称也。左传:卜偃曰:万,盈数也。巍,大名也。雉门外阙高巍巍然。谓之象巍。按本无二字。后人省山作魏。分别其义与音,不古之甚。从嵬委声。牛威切,按古音当在十六部。[3]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日本

韩国

参考资料:[3]
书写演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参考资料:[6]
书法欣赏

篆书-篆刻字典-《中国篆刻大字典》

隶书-胡三银-《品翰堂杯第一届作品》

草书-陈林-《品翰堂杯第四届作品选》

行书-魏维师-《品翰堂杯第四届作品》

楷书-周锷-《品翰堂杯第三届作品选》

参考资料:[7]

音韵汇集

方言集汇

客家话[海陆腔]ngui6ngui3[东莞腔]ngui3[台湾四县腔]ngui5ngui3[梅县腔]ngui3[客语拼音字汇]ngui4[宝安腔]ngui3[陆丰腔]ngui6[客英字典]ngui5粤语ngai6。[3]

韵书集成
字形韵书声调韵目字母声类开合等第清浊反切拟音释义索引
广韵次浊鱼贵切ŋjuəi359.20
集韵次浊语韦切ŋiuəi独立皃庄子魏然而巳61.8.6
次浊吾回切ŋuɒi魏然独立皃108.1.2
次清苦委切kʰiuɛ315.3.5
次浊虞贵切ŋiuəi490.4.1
展开表格

用法搭配

相关组词

魏碑、北魏、魏阙、魏姚、魏魏、姚魏、魏珠、魏象、魏家、观魏。[1]

相关成语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生张熟魏、熟魏生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