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子简介

文化遗产名称:制作号子(竹麻号子)

所属地区:四川· 邛崃

遗产编号:Ⅱ-102

遗产类别:传统音乐

申报日期:2008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四川省邛崃市

遗产级别:国家

演唱风格

竹麻号子的演唱风格为“一领众和式”的传统民间音乐形式,在繁重而单调的劳动过程中,当钩子手手执长钉耙,把需要打的竹麻交给工人时,竹麻号子嘹亮的歌声就开始响彻整个造纸作坊。开始时,由一名工人领唱,然后众多的工人一起合唱,以此达到鼓舞干劲、统一节奏、抒发感情和消除疲劳的目的。随着号子的节奏由慢到快,造纸工人们的动作也越来越刚劲有力,当竹麻快被打完时,工人们的情绪和竹麻号子的咏唱也达到高潮,给人以一鼓作气和热烈奔放的艺术美感。

唱腔特色

竹麻号子的唱腔和曲调包括高腔、平腔、连环扣、银丝调和扯麻花等,富于节奏和变化。唱词的内容也很丰富细腻,乐段的随意性和伸缩性较强,段落之间常用“嗦咿”、“喂”、“哟嗬”等衬词,尤以传统唱腔《数十二月》最为典型。

在这里,劳动的热情和歌唱的情绪被完美地统一起来。竹麻号子唱词所反映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地的传统民风民俗和民间文艺,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等。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内容也随之更新,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打竹麻是传统手工造纸过程中最艰苦的劳动,需要用工具把完整的竹子打碎,因此人们在艰苦的劳动中发明了表达快乐和生活的竹麻号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平乐镇及附近的手工造纸作坊已经逐渐被机器造纸所代替,但是竹麻号子仍然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形式保留下来,成了那个时代的见证。

传承价值

平乐地区健在的老造纸工人,大多能完整地演唱竹麻号子。20世纪50年代,经过收集整理的竹麻号子被搬上舞台,成为川西坝子独具特色的民间文艺节目。这一源于生活的古朴号子,曾参加四川省文艺调演并获奖,还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民歌精英汇演,得到观众的喜爱和高度评价。

竹麻号子记录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如今,平乐古镇的古造纸遗址已被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在造纸过程中诞生的竹麻号子也成为广大游客和文艺舞台上备受欢迎的“原生态”曲目。对竹麻号子的继承发扬,无疑是对一个时代、一种生活、一种创造的缅怀和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