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是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

简介

富阳的造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水运就较量荣华。富阳灵桥木船,主要散布于富阳沿江的各乡镇,其中尤以灵桥、东洲、渔山、里山等地应用最为普及。桥木船制作工艺奇异,保守制作技艺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技术依据,现代造船技术难以替代。其制造的木质帆船飞行依靠风力及橹,抗风性强,七、八级的微风能一般行驶,而且在飞行中没有乐音、柴油等污染。整艘船凡是有船舱、船尾、迎风梁等100多个构件组成,全是手工制作

历史渊源

富春江上行船(木质)历史悠久,赫赫有名的可上溯至三国时代东吴皇朝的东吴水师,富春江畔也曾是战船的制造地和练兵场。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所率领的船队、船匠中也不乏富阳人,可谓船史悠远。富春江也因此造就了一批造船匠,东洲学校沙村张幽松自其祖父、父亲起就颇有名气,由于技艺精湛师徒众多,富春江行船多为张家所出,名躁一时,极具影响力。他们运用精湛的造船技艺造出了不同样式、各具功能的船,如官船、货船、客(渡)船等。

基本内容

富春江上没有大桥以前,沟通南北交通的主要是水上航运,因此传统木船的需求量很大。富春江上以木质帆船为主,航行依靠风力及橹,抗风性强,七八级大风都能正常行驶,在航行中没有噪音、柴油等污染。传统木船制作以杉木等为主原料,辅以铁钉、麻丝、石灰、桐油等,整个造船工序主要分为九个部分为九个部分:选料、备料;断料、配料;破板;分板;拼板;投船(组装);打麻、填灰;油船;下水。整艘船一般有船舱、船尾、顺风梁等100多个构件组成,均采用纯手工操作,工序繁复,制作过程中没有图纸,全凭造船师傅的眼光和经验。富春江上行驶的传统木船,品种繁多,体现了富春江畔居民精湛手工技艺。

基本特征

“造木船靠的就是经验,没有图纸,没有资料。”吕解和对笔者说道,“建造木质帆船是一门较难掌握且学徒期较长的手艺,一般需经过十多年学习才能单独从业。造船所用的木材、帆、桅都很有讲究,完全靠心算,造出来的木帆船其载重吨位误差不能超出10%。一艘船需要花费10多个工人1个多月时间才能修造完成。”

主要价值

灵桥木船制作工艺独特,传统制作技艺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技术依据,现代造船技术难以替代。木船制作工艺是不可多得的精湛技艺,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木船是富春江文化的历史见证,保留传承木船制作技术是“打造山水文化名市”的需要。它是极具潜力的旅游资源,增添富春江的风情,供游客观赏游玩、拍照留念,为富阳成为著名旅游热点增加砝码。

濒危状况

如今,整个富阳能单独建造木质帆船的人已经没几个了,62岁的吕解和算是这些人之中最年轻的一个。对笔者讲述这些时,吕解和的语气中透露着一丝无奈与伤感。

吕解和12岁随父学习造船技艺,15岁能造渔船,20岁开始造各种木船。1986年,吕家办起王家宕船厂,15名工人学习古船制作技艺。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全钢质船替代了人造木质船,木船制作市场遭到冷遇,木船销路几乎断绝,举步艰辛,难以为继。此外,加上木船制作工艺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习艺周期长,体力消耗大,年轻人不愿意学,因而技艺难续。这整套船制作技艺,如不加以保护,有失传的危机。

保护措施

为了让古船技艺不断延续,吕解和将其向产业性发展,所有古船模型除了展览外,也进行生产零售,推进人们对古船的认识和了解。3年前,由于自己的个人兴趣,吕解和还制作了西洋船模,进一步推广市场。

2009年,灵桥木船制作技艺被评为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受到了富阳市政府的重视。据市非遗中心徐顺发主任介绍,市领导今年分别对保护和利用木船制作技艺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当地政府也非常支持,灵桥镇长孙燕清也表示,对建造古船展厅和作坊提供全方位支持。

富阳市文广新局非遗中心对此项非遗项目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要求推进木船技艺的传承普及和利用;为传承人做好服务性工作;建设木船制作技艺陈列馆;对非遗项目进行产业性保护,这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形式。

制作技术、方法或过程

吕氏古船制作以杉木、樟木、松木、棉布和桐油为材料,经过5道主要工序,制成古船。制船的工艺流程为:

1、放样(计算料量、取料);

2、锯板;

3、造船壳;

4、凿船缝,然后用桐油、石灰、麻筋搅拌均匀后塞在船缝内以防漏水;

5、用生桐油油漆2—3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