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亚舞”是怒族具有代表性的舞种之一,流传在怒江州福贡县的各怒族村寨。达比亚舞以舞者手持“达比亚”边弹边舞为主要特征。“达比亚”是怒族的传统乐器,形似琵琶,四弦。达比亚舞蹈的上身弹奏姿态非常丰富,有左右高弹、平弹、低弹、背弹、反弹等等不同姿态。舞步比较规范,有两种主要风格:一是双膝屈伸带送胯动律的踏、点、刨、磋;勾,其屈伸较为明显;二是屈伸带转身韵律的踏、点、刨、磋、勾,磋、屈伸较小。

遗产编号

Ⅲ-129

信息

怒族达比亚舞省级 Ⅲ-13

简介

达比亚舞是怒族具有代表性的舞种之一,流传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等县怒族村寨。“达比亚”是怒族的传统弹拨乐器,外形似琵琶、三弦。达比亚舞即是以“达比亚”乐器名称命名的舞蹈。

达比亚

达比亚,是怒族弹拨弦鸣乐器。怒语又称达边,意思是琵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贡山、福贡和兰坪等地。

在怒族山寨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怒族孤儿,从小失去双亲,他无房无地,独自居住在深山的岩洞里,生活十分凄苦。一天,他找来一块黄桑木树干,掏空后做成了一件达比亚。每天夜晚,孤儿就弹起这件乐器,排解寂寞,抒发情怀。清脆的琴声感动了山寨里一位勤劳美丽的姑娘,她走出家门与孤儿结为夫妻。从此,达比亚在怒族中流传开来。直至今日,它仍是怒族青年男女夜晚谈情说爱的媒介乐器。

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构成(图)。通体使用一整块木料制作,多采用楠木或黄桑木挖凿而成,全长65厘米左右。共鸣箱呈梯形、椭圆形或三角形,正面蒙以松木或杉木面板,在板的中部开有若干个圆形小出音孔。琴头平顶无饰,两侧置有四个木制弦轴(左右各二)。琴杆短而宽,表面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面板下方置有木制琴马。张四条琴弦,以前使用羊肠弦,现在多用钢丝弦。

.

演奏时,将共鸣箱置于胸前,琴头斜向左方。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弦,右手用拇指和食指弹拨琴弦发音。左手很少变换把位,常用擞音、带音、打音等技法;右手除弹、挑外,常用勾、抹、摭、分等技法。达比亚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是怒族民间歌舞的主要伴奏乐器。

“达比亚舞”是怒族具有代表性的舞种之一,流传在怒江州福贡县的各怒族村寨。

怒族许多男子,特别是祭师和本民族的文化人,都是弹奏"达比亚"的好手。当举行重大的祭祀和节庆活动时,他们都会弹起 这种传统乐器。一般来说,“达比亚”不为歌唱伴奏,只为舞蹈伴奏,演奏者们根据情绪的变化不断变换旋律节奏,成为整个舞蹈的指挥者。

走进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可以看到展厅中陈列着一件怒族达比亚。通体用黄桑木制成,全长65厘米。共鸣箱呈梯形,其上蒙以桐木面板,板长27厘米、下宽13.5厘米,板面中上部开有四个圆形小音孔。琴头古朴无饰,上端呈方柱形向后弯曲,下开通底弦槽,两侧设四轴(左右各二)。弦轴黄檀木制,呈圆锥形,轴顶旋出圆钮为饰,表面光滑无条纹。琴杆上窄下宽、前平后弧,正面为按弦指板、无品,上端设骨制山口,下端与琴箱相接。竹制琴马,张四条钢丝弦。此琴选料细致,工艺精湛,腹腔裁口嵌入面板,外表涂透明漆,木纹清晰可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在怒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生产劳动、上山狩猎,还是外出远游、探亲访友,都要随身携带达比亚。在怒族人民的婚嫁喜庆和风俗节日里,达比亚是不可缺少的乐器。达比亚更是怒族青年亲密的伙伴,当小伙子向姑娘求爱时,就通过达比亚的琴声传递爱慕之情,而姑娘则以吹木叶表达爱意。碧江县怒族青年波益四,自幼酷爱达比亚,除可独奏许多乐曲外,还能用达比亚模拟话语,讲故事,尤善于边弹边唱、或边弹边舞,是个有着较高艺术造诣的民间乐手。

表演形式

达比亚舞以舞者边弹边舞为特征,有近百个套路,表现题材十分广泛。有反映怒族祖先不断迁徙的“第一、二、三次找土地舞”,有反映母系社会结婚时新娘和舅舅跳的“手舞”,男人生孩子的“生育舞”,有保卫家园的“古战争”,有表现怒族创世祖先乍付赛和乍付玛两人的爱情感动天神的“双人达比亚舞”,有反映爱情的“找情人舞”、“情人相约逃婚舞”,有反映生产生活的“找野菜舞”、“割小米舞”、“狩猎舞”、“母鸡下蛋舞”,还有以歌唱为特色的“哦得得舞”等,均是以舞蹈动作和琴声结合来表现的。

.

达比亚舞从多侧面反映怒族人民的历史文化生活,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达比亚舞既要弹弦,又要跳舞,技术难度较大。现能跳的人已很少,许多会跳的老人因信仰原因,不再唱小调和跳民族舞,因此“达比亚舞”呈现逐渐消失的趋势。怒族怒苏“达比亚”舞蹈。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反映迁移、采集、狩猎、耕作、械斗、爱情、生活以及反映动物声音和形态的摹拟舞蹈。用“达比亚”和“几味”(口弦)伴奏。除少数几套有歌词外,绝大部份没有歌词,是属一种乐舞。

“达比亚”舞蹈动作粗犷、敏捷、豪放、原始古朴,有的细腻、深刻。其旋律刚健、有力,节奏鲜明、清脆、感人,富于强烈的节奏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每一套舞蹈都反映一定的主题内容,有的则表现情绪的舞蹈。

内容丰富,无所不包。“达比亚”舞蹈准备动作男女人数不限,集体圆舞。逆时针方向进行。男持“达比亚”,女弹“几味”跳。动作千姿百态,腿脚的伸缩、前进、后退、搓步、踏步、磋踏、旋转、前俯、后仰,变化万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各种形象动作与各种情绪的语汇表现出来。其音乐是三度、四度、五度和弦。以多声部表现的手法,二个或三个声部同时进行。当其中一个声部作为主旋律时,其它声部作为衬托和音,互相配合,使全曲丰富完美地表现出来。

怒族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面朝黄土背朝天。虽说他们与高等学校的音乐殿堂无缘。走路跌足,衣着粗麻布,终年食用粗粮和山茅野菜,但祖先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天才,他们富有超绝的体察能力,在旋律中包含严谨、精深、精湛。例如:《母鸡下蛋》、《山鸟啄炭渣》、《江边阳雀调》等的乐曲中,犹如翩然起舞和翩跹起舞的形态和阳雀的啼呜声形象地表现出来。一听便听出是母鸡下蛋和山鸟啄食炭渣时不停地转动身躯,那样形象逼真的音乐旋律;优美、起伏、感人,如痴如醉,让你陶醉于舞曲的意境之中,无形中把人们带入那遥远的远古时代的意境里。“达比亚”乐舞是古色古香的摹拟舞蹈,独树一格,自成体系,原汁原味,原始古朴的风格,数量之多,风格独特,在全国的乐海中也是少见的。它无愧于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本体中的一部分。犹如一颗明珠。展现出原始古老文化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是不可多得难能可贵的文化艺术瑰宝,应珍惜保护和弘扬。

.

“达比亚”舞蹈反映迁移的有《走路舞》、《第一次和第三次找土地》;反映狩猎的有《打猎舞》;反映民族械斗的有《射弩舞》、《古战舞》;反映生产、生活习性和摹仿动物声音及形态的有《挖地舞》、《生产舞》、《掰包谷舞》、《割小米舞》、《搓籼米舞》、《割漆舞》、《找野菜舞》、《找野麻叶舞》、《交租舞》、《母鸡下蛋舞》、《乌鸦喝水舞》等;反映婚姻爱情的有《婚礼舞》、《怀念舞》、《你看我,我看你》、《窝得得》、《接亲舞》;反映母系氏族社会形态的有《传性感舞》、《掰胯舞》;反映民族风情的有《饮酒舞》、《猎神舞》等九十多套。除此之外,尚有后派生自娱性创造的有三十多套。

掰胯舞

.

《掰胯舞》现仅有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架究村和桐克村的少数人会跳。据腊翁老人(现已故)讲:“过去,怒族人举行婚礼时,新娘到了新郎家后,要由新郎的舅舅与新娘跳《掰胯舞》。跳完后,新娘方能与新郎入新房。”由舅舅与新娘跳《掰胯舞》的规矩,源于怒族舅父制。怒族曾经历了以女子为中心的母系社会这一发展阶段,舅父制即是怒族母权制社会的产物。在怒族的社会生活中,舅父权较为突出,怒族谚语说“天下最长的是道路,亲间最长者为舅父”。在习俗上,外甥女出嫁时舅父要收受一条牛的彩礼,外甥婚后不育便以为是得罪了舅父之故,照例要置备酒肉上门赔罪,聆听舅父的训言。而当舅舅的也认为自己在一切事情上都有权教育下辈,包括传授性知识。因此,该舞必须由舅舅来跳,没有亲舅舅的,由表舅代跳。从该舞下身部位顶胯和腿部关闭、打开的动作形象看,明显具有性的内容和生殖崇拜的涵义。如今此习俗已基本废除,《掰胯舞》只是在群众性舞场上青年男女挑逗时偶尔出现,舞蹈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但松胯顶胯及腿部开合的基本动作还是保留了下来。

生育舞

《生育舞》现在也仅流传在福贡县匹河乡的个别艺人中。该舞也是婚礼中的舞蹈,由村寨中较有威望的男子作单人表演。舞蹈主要进述怒族的一个古老的故事:相传,在很古很古时,都是男人出嫁和怀胎,并从腿上分娩。每当男人分娩时,不仅要杀鸡宰牛,饮酒歌舞庆贺,还要卧床百日,甚至昼夜呻吟不止。弄得女人很烦恼,便对男人说:“算了、算了,今后不用你们男人怀胎生孩子了,由我们女人来承担此事。我们不要宰牛,杀些鸡来吃就行了,而且休息三十天就行了。”从那时起,便由女人来怀胎生孩子,直至今天(据民间艺人和纪堂、波由口述)。舞蹈通过达比亚的琴声讲述了这个古老的故事,而且从动作上,以一系列挺胸抬头后仰、开胯前俯扣胸、收腹后坐低头、踏地勾腿等动作形象,给人以分娩时强烈的痛苦感。在婚礼中表演《生育舞》,表明怒族视生育为大事,跳此舞无疑是为实现繁衍人口的目的服务。

狩猎舞

《狩猎舞》,据民间老艺人和纪堂介绍,该舞原产生于“吴味”村(现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知子罗村。怒族语“吴”意为“牲畜、物产”,“味”为繁衍),现已广泛流传在福贡县各怒族村寨。舞蹈中扭身屈膝屈伸的动作,塑造了猎人在深山密林中呼叫猎狗和隐身观察猎物行踪的形象。现在这个舞蹈已成了怒族人民的自娱性舞蹈,但舞蹈仍保持着古老的跳法。

江边阳雀舞

《江边阳雀舞》出自达比亚古曲《江边阳雀啼鸣调》。曲调主要是模仿阳雀(阳雀,嘴角为红色,全身羽毛黑而无杂毛)的啼鸣声。由于此调优美动听,为人们喜爱,便根据调子加入舞步,边弹边跳,由此便有了《江边阳雀舞》。舞蹈中双脚落地、踢脚划圈的动作,给人以阳雀在树枝上跳跃啼鸣的感觉。

乌鸦喝水舞

《乌鸦喝水舞》流传于福贡县的各怒族村寨。舞者在模仿乌鸦喝水时,每喝一口水都向上伸伸脖子,并警惕地左右张望,生动地表现出乌鸦时刻注意周围动静那种小心翼翼的警觉神情。

鸡刨食舞

《鸡刨食舞》也是模仿动物神态的舞蹈,广泛流传在福贡县的怒族各村寨。关于此舞的产生,艺人都说是从孤儿开始跳起的。舞蹈所表现的内容,一部分人说是孤儿看见母鸡刨土啄食给小鸡吃,触景生情,就模拟母鸡刨食的动态,以表现母爱的内容;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表现公鸡啄虫向母鸡逗情。说法虽不一,但舞蹈是模仿鸡啄食的动作的看法是一致的。从不同舞者跳该舞时的动作看,女性或男性中性格内向者较细腻,男性、性格较外向者动作幅度较大,比较逗趣。

窝得得

《窝得得》是达比亚舞中唯一有歌唱的节目。它除以达比亚伴奏外,边唱边跳,将弹、唱、舞融为一体,是怒族青年较喜爱的自娱舞蹈之一。

.

“窝得得”在怒语和“达比亚”弹唱中,是运用较广的语气词,相似于汉族民歌和生活语言里的“哎呀呀”或“哎哟哟”。在不同的歌词中和不同的场合,对它的不同运用,可表现怒族人民喜怒哀乐的不同感情。如在《窝得得》唱词中有“咪勒阿约窝得得”句,即为“想念得不得了哎呀呀”之意;而在丧葬中死者亲人哭泣时唱:“炭吧阿谷龙阿拉吧,卡吧里提近姆勒染拉席呀阿妮。阿尼姐南卡苏姆,玛龙龙姆块席挟勒哎窝得得。”意为“过去我俩都是一起去上山,今天你为什么不等我,一个人就先走了……哎哟哟。”可见“窝得得”一词运用于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窝得得》舞即因“窝得得”一词在歌词中的大量运用而得名。舞蹈内容是讲述怒族一则古老美丽的传说:远古时,青年乍付赛和姑娘乍付玛这一对日夜思念的情侣,一个在怒江东,一个在怒江西,被江水无情地隔在两岸,他们试图用达比亚和“叽咪”(口弦)来向对方传递自己的感情,但因达比亚和叽咪的音量太小,乐声被滔滔江水淹没而无法传递到对方的耳里。乍付赛和乍付玛便把内心的深情高声唱了出来,这样,彼此都从唱词中听到了对方的心里话。这对恋人的真挚情感,感动了天神,天神便在月夜里将一棵大树横架在怒江上。从此,乍付赛和乍付玛便通过树桥经常相见,并最终结成了美满姻缘。以后,人们就用舞蹈来讲述这一故事,并代代相传至今。

由于《窝得得》将弹、唱、跳融为一体,从而在达比亚舞蹈中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又因其表现了青年男女真挚的爱情,因而深受怒族青年的喜爱,也常用此舞来隐喻自己的爱情。

双人达比亚舞

《双人达比亚舞》也是怒族中广为流传并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据民间艺人普阿谈、波益思、丹益付等讲:“乍付赛、乍付玛两人的真诚爱情感动了天神,在怒江之上架起了树桥后,使原来分隔在东西两岸的情人得以朝夕相见,常常形影不离,双双并肩搭背搂腰,一个手把琴杆,一个弹拨琴弦,双双起舞。《双人达比亚舞》便由此产生并流传至今。该舞是怒族青年男女极喜爱的舞蹈,他们认为,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能在一起和谐地弹出共同的希望。因此,青年情侣在一起时,常常一起搂腰搭肩弹跳《双人达比亚舞》。现此舞不仅流传在怒江的各怒族村寨,也为邻近的其他民族青年所喜爱。

《双人达比亚舞》除在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跳外,在节日、婚嫁等喜庆场合也跳,意在众人前展示他们心灵的相通和技艺的高超。此舞曾多次被搬上舞台,受到了好评。

反弹达比亚舞

《反弹达比亚舞》流传于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该舞多在节日等喜庆场合中相互比较技艺时跳。只要是会弹达比亚的男女皆可参加,跳时除将达比亚以反弹姿态弹奏外,动作幅度也加大,以此显示其舞蹈和弹奏技艺的高超,

主要特征

“达比亚舞”是怒族具有代表性的舞种之一,流传在怒江州福贡县的各怒族村寨。

达比亚舞以舞者手持“达比亚”边弹边舞为主要特征。“达比亚”是怒族的传统乐器,形似琵琶,四弦。其代表性节目有:反映性崇拜及生殖崇拜的《掰胯舞》(怒语音“奉贝水”)、《生育舞》(“嚷喳水”);反映原始狩猎方式的《狩猎舞》;表现动物形态的《江边阳雀舞》(“通节墨吴阿水”)、《乌鸦喝水舞》(“甘呐依嘎秀水”)、《鸡刨食舞》(“亚喳含吭水”);表现男女爱情的《窝得得》、《双人达比亚舞》(“姆油替穷达比亚洛水”);以及属表演性的《反弹达比亚舞》(“努努达比亚洛水”等。)

达比亚舞的节奏大都为中速,每拍音乐膝部屈伸一次,屈伸要求均匀和有韧性,这与这一民族的性格沉稳有一定的关系。达比亚舞蹈屈伸颤动这一基本韵律,在民间有详的要求,艺人在传授时,对初学的人,首先强调膝关节不要僵直,要有颤动感。而对如何掌握韵律,则强调屈伸颤动时要用“心”即内在感觉而不仅是外形的颤动。不难看出,他们对达比亚舞中的屈伸颤动这一基本韵律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

总之,左右送胯、左右转身、屈伸颤动是形成达比亚舞特有韵律的三个要点,也是形成达比亚舞独特风格的主要因素。

达比亚舞在内容和舞步上,各村基本相同。个别村寨在有的舞蹈后加有结尾动作组合,结尾动作组合又有两种,我们将其称为“结尾组合一”和“结尾组合二”。在跳完一个舞蹈后加结尾组合时,其音乐速度和舞蹈都要随之加快,从而使舞蹈在较为欢快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