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无危陆生动物杂食性简介画眉(学名:Garrulax canorus),又称金画眉,是鸟纲雀形目噪鹛(méi)科鸟类。[5][10]画眉的头顶至后颈和背羽橄榄绿褐色,渲染棕黄色;翅和尾羽棕黄褐色;喉、胸和胁部及尾下覆羽棕黄或皮黄色;前额、头顶至上背和喉至上胸具暗褐色羽纹;腹部中央灰色;眼圈和眉纹白色,犹如娥眉状,故有“画眉”鸟之称。[1]

画眉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越南和老挝等地北部,在中国范围内分布于甘肃、陕西及河南等省的南部以南及四川雅安和云南西部以东的华南一带,包括台湾和海南岛。[3]

2018年,画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无危(LC)物种。[4]2021年,画眉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5]

中文名

画眉

别名

金画眉

外文名

Chinese Hwamei

濒危等级

IUCN标准:无危(LC)

亚纲

今鸟亚纲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体长

197~245毫米

动物界

噪鹛科

脊索动物门

鸟纲

拉丁学名

Garrulax canorus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亚目

雀形亚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食性

杂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保护级别

无危

噪鹛属

雀形目

画眉

拼音

huà méi

形态特征

画眉形态特征图

成鸟:眼圈白色,此色在眼的上部向后延伸,犹如蛾眉状;眼先和耳羽暗棕褐;额部棕色;头顶后颈以至上背均棕褐色,并具有宽阔的黑褐色纵纹,这些纵纹的黑褐色前深后淡;下背棕橄榄褐,至腰部又转与头顶同色,但没有纵纹;翅上覆羽及内侧飞羽等均与背同色;初级飞羽的外翈(xiá)稍缀以棕色,内翈(xiá)基部有宽阔的棕缘;尾羽浓褐色,并有若干黑色横斑,羽端暗褐。下体除腹部中央呈污灰色外,皆为棕黄色,两胁较暗些,自颏(kē)、喉至上胸更杂以黑褐色细纹;翼下覆羽棕黄色。雌雄同色。虹膜橄榄黄色;上嘴呈黄褐色或黄色,下嘴呈淡橄榄黄色,基部略黄;跗跖(fū zhí)及趾等黄褐色,爪稍淡些。老鸟的下嘴几乎全是黄色。[3][13]

幼鸟:羽色较成鸟为浅,多棕色;头顶、后颈以及喉、胸等均没有纵纹;尾羽也没有任何横斑。[3]

大小量度:

体重:雄性55~58克,雌性54~75克;

体长:雄性195~256毫米,雌性197~246毫米;

嘴峰:雄性19~23毫米,雌性19~23毫米;

翅长:雄性86~97毫米,雌性83~96毫米;

尾长:雄性93~115毫米,雌性92~115毫米;

跗跖(fū zhí):雄性33~40毫米,雌性33~40毫米。[9]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画眉白颊噪鹛黑领噪鹛
外观

体长197~245毫米雄性202~255毫米,雌性200~240毫米雄性约285~318毫米、雌性约275~312毫米
体重-雄性52~80克,雌性57~77克约145.5克
食性杂食性杂食性杂食性
噪鹛科-噪鹛科
展开表格

分布栖息

地理分布

画眉主要分布在老挝、越南北部和中国部分地区,中国分布于甘肃、陕西和河南以南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东至江苏、浙江、福建和台湾,西至四川、贵州和云南,南至广东、香港、广西和海南岛等整个华南及沿海一带。[9]

画眉共有3个亚种,分布在中国的如下:[10]

亚种名称分布范围
画眉指名亚种 Garrulax fanorus canorus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安徽、江苏以南及四川宝兴和云南西部以东的华南大陆
画眉台湾亚种 Garrulax canorus tacwanus台湾省
画眉海南亚种 Garrulax canorus owsIoni海南省
栖息环境

画眉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矮树丛和灌木丛中,也栖于林缘、农田、旷野、村落和城镇附近小树丛、竹林及庭园内。[9]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画眉经常在地上翻动落叶来觅寻食物,也在树枝上啄食,是杂食性动物,但以动物性食物为多,尤其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和繁殖期,食虫更多。至秋冬以后,才转为以植物为食,但此时昆虫仍占相当数量。所吃昆虫种类主要有铜绿金龟甲、象甲、金龟甲、蝗虫、蝽象、松毛虫、甲虫、蚂蚁、鳞翅目幼虫、蛴螬、蜂类等。此外也吃蚯蚓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种子、草子等,偶尔也啄食玉米等农作物。[8][9]

防御行为

画眉雄鸟对进入其巢区的其它画眉雄鸟是不能容忍的,首先是发出威胁的高亢示威声,如入侵者不予理睬,则雄鸟甚至雌雄鸟会双双飞往驱逐,直至将入侵者驱赶出境为止。[6]

活动习性

画眉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也结成小群。性格胆怯而机敏,平时多隐匿于茂密的灌木丛和杂草丛中,不时上到树枝间跳跃、飞翔。如遇惊扰,立刻下到灌丛下,然后再沿地面逃至他处,紧迫时也直接起飞,而且飞行迅速,但飞不了多远又落下,飞行不持久,一般也不远飞。画眉善鸣唱,从早到晚,几乎唱个不停,鸣声婉转动听,特别是繁殖季节,雄鸟尤为善唱,鸣声亦更加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和富有变化。[9]

画眉图

生长繁殖

发情期

画眉图

三月上中旬,由于日照逐渐延长,画眉鸟开始进入发情期,此时雄鸟离群占区,经常在其领地内的矮小乔木或灌木丛上婉转多变的高亢鸣叫,特别是早晨七点至八点左右更甚,以招引雌鸟的到来。当两厢情愿时,雌雄两鸟便在树枝上都发出柔和、低微而带颤音的“唧—唧、嗄—嗄”声,并轻轻抖翅,相互追逐,通过一段时间后,雌鸟不断地翘尾露出泄殖孔以示接受雄鸟的交配。[6]

产卵期

画眉鸟的巢呈开放型的大碗状,巢口圆形,巢的构造分为三层,外层较薄,多由忍冬藤、干葛藤等绕成多圈;中层厚,一般由枯叶构成,如香樟、灰白毛莓、南竹、波波栎等二十余种;内层较薄,主要由马尾松叶绕成。[6]

画眉鸟会在鸟巢筑成并清巢后的1~2天内开始产卵。每日产卵1枚,每窝4~5枚。卵呈椭圆形,纯天蓝色,平均重6.9克,大小为27.8×21.6毫米。雌鸟产完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卵仅由雌鸟担任,雄鸟在巢周围警戒。亲鸟十分恋巢,只有伸手至巢前亲鸟才沿灌丛底部逃走。离走时,不鸣叫也不远飞,当人离去后,3~5分钟即返回巢中。产卵和孵卵期间,仅雌鸟夜宿巢中,孵卵期为15天左右。[6][7]

育雏期

画眉的育雏工作由雌雄共同担任。育雏期间,仅雌鸟夜宿巢内。育雏期雌雄鸟觅食范围亦有差别,雌鸟多在巢附近灌丛及地上寻食,而雄鸟除偶尔在巢附近取食外,则经常飞越距离巢约250~350米的山沟草地寻食。雌鸟在育雏中不鸣叫,受惊扰时也迅速逃离不鸣叫,仅偶尔在巢附近边缘发“吱喳”或“喳”的单调声。而雄鸟则在育雏后,总要在巢附近的树上或灌丛顶枝上停卧鸣叫一阵后才再飞去寻食。画眉雏鸟一般在十三日龄出巢,雏鸟出巢后,由于飞羽及寻食能力较弱,尚需在亲鸟带领下寻食,故在繁殖季节后期,常可见亲鸟带幼鸟在灌丛中穿来穿去。[7]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画眉的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该物种相对常见。在越南的原分布地区可能由于人类的捕杀导致画眉非常稀缺。在中国的南部和西部地区画眉的种群密度较低,尽管存在人类的捕杀,但画眉在中国仍然很常见。总体来说,画眉的数量可能在下降,但下降速度比较缓慢。[4]

致危原因

由于捕捉日甚以致山中画眉雌雄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影响繁殖,使得画眉日渐稀少。[12]

大量画眉每年不仅被民间捕捉饲养观赏,而且出口国外,致使画眉种群数量明显减少。[9]

保护措施

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画眉鸟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的通告》规定,以前通过合法手续开展画眉鸟等人工繁育活动的,现需依法办好有关手续,可继续从事人工繁育活动。未取得许可证驯养的,必须上交或自行放归山林;逾期不执行的,没收所养动物,并处罚款。非法出售、购买、运输、携带画眉鸟等国家保护动物的,没收野生动物和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任何人都应主动举报反映。[11]

保护级别

2018年,画眉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无危(LC)。[4]2021年,画眉鸟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