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穴合葬,也称同茔异穴,是中国汉代墓葬形制之一,即夫妻分别在两个相互紧靠的墓穴中。

中文名

异穴合葬

别称

同茔异穴

释义

夫妻分别在两个相互紧靠的墓穴中

类别

中国汉代墓葬形制

合葬代表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异穴合葬的陵园

基本概况

异穴合葬风俗

依据汉代的风俗,合葬分为“同穴合葬”与“异穴合葬”两种形式。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这里记载的正是孔子将母亲与父亲合葬的经过。孔子年幼丧父,因为有墓无坟,不知道父亲埋葬的具体位置。母亲死后,孔子出于慎重,没有马上下葬,而是把灵柩停放在五父衢的路旁,后来有人告知孔子其父安葬之处,孔子才将母亲灵柩迁到防山,与父亲合葬在一起。由孔子慎重合葬父母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在民间,夫妇合葬已是常见的丧葬习俗。

身份礼仪象征

墓葬作为墓主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阶级社会表现的尤为明显,就徐州汉代夫妻合葬墓而言亦是如此。异穴合葬和相对独立坟丘下的同穴合葬墓的等级较高,而墓葬群或家族墓地内分布集中的同坟异穴合葬墓的等级较低。同穴合葬未见有诸侯王墓,等级较高的有高级贵族、官吏,但数量较少,墓葬时代一般为西汉早期至中期偏早,规模亦较大,体现出初期阶段的一些特征,如绣球山M1、翠屏山汉墓、奎山M11等,较多的则是一般官吏、地主和平民。

异穴合葬墓的墓主有诸侯王、列侯或高级贵族,而其他等级较高的墓葬也少见使用同穴合葬的形式,即使使用,亦多分室或有间隔,“异穴合葬”是标榜身份的一种象征。

2002年12月,河北省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发掘了18座战国时期和汉代的古墓葬,其中两座夫妻异穴合葬墓极具特色。在夫妻异穴合葬墓中,男性墓随葬品丰富,棺质好,而且墓较深。当时专家指出,这种差异反映出男尊女卑的观念在那一时期已经十分明确,并演变为一种礼仪制度

异穴合葬代表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异穴合葬的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

异穴合葬类型

A型

异穴合葬,数量较少。夫妻二人在同一墓地,但墓穴和封土均独立存在。西汉早期的4处楚王(后)墓和东汉时期部分下邳王(后)墓均属此类,如狮子山和羊鬼山汉墓、北洞山和桓魁石室墓、睢宁双孤堆东汉墓等。中型墓葬如西汉初期的拖龙山M1、M2、早期偏晚的韩山M1、M2和东汉晚期的拉犁山M1、M2等,墓主为列侯或刘姓高级贵族。该型在两汉均有发现,西汉早期较多,至东汉数量减少。墓主身份上至诸侯王,下至列侯或高级贵族。

B型

异穴合葬,数量较A型多。夫妻二人葬在同一封土下,但不同穴。又可分为二亚型。

Ba型

发现较多。墓与墓之间有间隔,不相通。西汉晚期的部分楚王墓、东汉彭城王墓及较多中小型墓中均有发现。如东洞山楚王(后)墓,同一封土下有3座横穴崖洞墓,其中一座可能为嫔妃墓。土山东汉彭城王及其夫人墓位于同一封土下,另外还有2座陪葬墓位于该封土之下。

中小型墓多集中在西汉早期,如铜山县张集西汉墓群,多两两并列,距离较近,从残余的封土看,当位于同一封土之下。另外还有顾山M1、M4、苏山头M2、M3等。西汉中晚期和东汉发现较少,如韩山东汉M1、M2等。该型墓葬在西汉中期之后虽然仍有发现,但数量很少,这应与同穴合葬增多有关。

东汉时期的墓群常有发现,而且其中有较多单人葬的墓葬被发现,推测其中应有较多同一封土下的夫妻合葬墓。墓主身分低,不修建同穴合葬墓可能与其经济能力差及身份很低有一定的关系。该型墓主的身份不等,西汉初期地位较低,多为一般平民。早期偏晚之后墓主身份一般较高,与A型相近。东汉时,墓主地位参差不齐,少数高至诸侯王,但多数较低,特别是一些墓群内的夫妻合葬墓,多为平民百姓。

Bb型

数量较少。二墓虽有间隔但却相通,主要为西汉中晚期的诸侯王、后墓。其中小龟山刘注及其夫人墓、南洞山楚王(后)墓等。其中小龟山刘注及其夫人墓之间以壶门相通,不甚规整。南洞山楚王、后墓之间有一条斜向的通道,较为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