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河为乌江支流清水江的左源,自西南至东北,纵贯市之西部,中部,东北部。全长150km(自河源至独水河口),落差462米,平均降比千分之三。

中文名

南明河

长度

150余千米

发源地

苗岭山脉北麓平坝县玉龙乡

著名景点

花溪风景区

主源

平坝县林卡冷水冲(花溪燕楼西)

别源

清镇县中八农场慈姑塘

别名

南门河

河流介绍

南明河

清水河又名洛旺河,上段称南明河,是乌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苗岭山脉北麓平坝县玉龙乡。清水河集水面积约6600平方公里,河长210余公里,天然落差约740米,平均坡降约3.44‰,流域地处贵州省中部社会、经济、文化中心地带。

贯穿城南的南明河,发源于广顺之南的河沙坝,经由爱溪,接摆古水,经一宿河,纳自党武山而来之山溪,一并流过天生桥,继而又与来自广顺之北的龙潭、兰花坡等溪水所汇成的慈姑水合股。再往下又接斗角山脚的九十九潭水和刘土水一同汇于湖潮。以下再纳入由广顺方向而来大黄泥水,接冷饭河而入芦荻付家桥,一起涌入济番(即今花溪河)。花溪河经中曹司而下,在其北岸又纳改毛水、沙井水、陈亮水和摆朗水,而后注入四方河,流向五眼桥。至此又接自牛角坡而来得翁井水,此水经白岩与浑水滩、野鸭塘而来的溪水在金吴汇合,并纳自麦坪屯而来的溪水同入小车河,而后南明河水流加大,河面加宽向太慈桥、杨柳湾前奔,此段即为南明河上段。

风雅之地

南明河

南明河不仅仅是出现在徐霞客的笔下,明宣德以后,本地人文蔚起,科名之士崭露头角,弄文舞笔的骚人墨客和研经习史的学者增多,而首位诗人、“贵州文教鼻祖”王训的出现,标志着南明河文学的诞生。王训的《南庵》一诗中“深院落花无客扫,空门掩月有谁敲”,描绘了今天的南明河畔翠微园500多年前的风貌与情韵,令人悠然神往。

“隔水樵渔亦几家,缘冈石路入溪斜,松林晚映千峰雨,枫叶秋连万树霞”,王阳明诗中的美景,正是今天的南明河畔翠微园500多年前的风貌与情韵,令人悠然神往。

“五里,有溪自西谷来,东注入南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太子桥。此桥因建文帝得名,然何以太子云也?桥下水涌流两岸石间,冲突甚急,南来大溪所不及也。”这段《徐霞客游记》中的西谷来之溪,指的就是今天南明河的支流——— 小车河;南大溪,指的就是今天的南明河。

作为文人雅士钟爱的地方,南明河渔矶湾更是风雅之地,大批文人出现在渔矶湾,他们的园林建筑在沿河两岸,平日相互往来,饮酒赋诗,或泛舟河上、纵情高歌,结成诗社,文采风流,盛极一时。老贵阳70岁的退休教师吴宝成说,从他们的作品里可以窥见几百年前南明河的生态,如在袁应福诗集《渔矶诗草》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东家桑柘西家禾,渔人樵子时相过。”吴宝成解释,当时捕鱼人将鲜鱼拿到市场上出售,卖鱼的人都来到南门桥至甲秀楼的河边,渐渐形成街道市,人称“打鱼街”。人们取河中的水煮鱼,称为“活水煮活鱼”,是当时的佳肴。沿河而下,水口寺一带多渔舟,有地名为“打鱼寨”。[1]

旅游开发

南明河

南明河上游花溪河沿岸有花溪风景区;下游乌当区东风镇有来仙阁,但受污染的河水实在是大煞风景;距贵阳100余公里附近的开阳、贵定、福泉和龙里交界处有沿岸苗族同胞的杀鱼节,但贵阳市的污水及大花水电站的修建对此活动有较大影响。

污染治理

长118公里的南明河,是贵州省贵阳市人民的母亲河。她曾经被绵绵不断的污水染黑身躯,被两岸低矮的棚户区遮住容颜。2001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作为“环境立市”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举全市之力,用三年时间让母亲河———南明河水变清。

到三年后的今天,南明河旧貌换新颜。“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的三大目标正变成美好的现实。

越早越主动

迈入新世纪,南明河污染问题列入了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2000年,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王晓东带着市几大班子的成员徒步沿南明河考察调研后认为,南明河污染是涉及到贵阳市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而且南明河作为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其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的水体质量。越早治理越主动,越晚治理付出的代价越大。

2000年9月,贵阳市委、市政府在长江源头立碑铭志,表达了全市300多万人民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关注和治理南明河污染的坚定决心。王晓东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市民承诺:从2001年到2004年,用三年时间,使南明河“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

总结历次南明河治理的经验,贵阳市决定改变以往局部的单项治理,把南明河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全流域治理,从根本上改变南明河污染状况。

国内外知名规划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按照以“水”凸现灵性,以“山”展现秀美,以“绿”提升品位的要求,对南明河沿岸绿化、景观、古建筑、历史遗迹修整、城市防洪、沿河截污沟建设等进行了整体规划。贵阳市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市民参与建设家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贵阳市最终确定了南明河环境综合整治的三大目标———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八大工程———上游生态建设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十里河滩整治工程、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工程、河道疏浚工程、沿河企业达标排放工程、沿河景观建设工程,总投资22亿元,共计44个子项目,计划在三年内全面完成。

河变清了 景变美了

从2001年5月开始,“南明河三年变清”这项贵阳有史以来最大、也最为复杂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面展开。

成臭水河

自古以来,清澈见底的南明河一直是贵阳居民的直接饮用水源,两岸风光旖旎,是游玩的好地方。人们在河中游泳垂钓、淘米浣衣的情景,至今还留在贵阳老人们的记忆中。

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河水逐渐变黑发臭。到90年代,南明河污染状况已经触目惊心:沿河两岸近百个生活污水和207家工业企业排污口,每天向河中倾泻45万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沿岸到处是煤灰垃圾,破烂的棚户区遍布河道两岸;河水水质严重恶化,鱼虾绝迹,进入市区的河段为劣五类水体。曾经是“明河清流”的南明河,变成了藏污纳垢的黑水河、臭水河。按照国际河流生命学说的观点,南明河已经成为一条“失去生命的河流”。

为了治理南明河,贵阳市历届党委、政府多次进行过清淤和疏浚,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局限和单一的局部治理,始终未能得到根治。

水变清

三年来上游两座水库加高扩容,新增库容1180万立方米,为南明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改造后的水库使城区河段防洪能力大大提高。建成了3座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日处理16万吨,有效改善了南明河水域环境质量。两岸修建了99公里的截污沟,避免了城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南明河,清除河床淤泥60万立方米。对207家沿河工业企业进行整治,82家达标排放,120家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生产工艺或整体搬迁,5家治污不力的企业被依法关闭。

岸变绿

完成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9.78平方公里,造林8.25万亩,沿岸绿化总面积45万平方米,沿线景观绿地率达86.5%,比2000年提高了60%,形成了沿南明河滨河绿色环带。原来住在岸边的2864户棚户区居民全部迁入了新居。

景变美

沿河两岸景观建设贯穿以人为本的宗旨,打造了滨河帆影绿地、冠洲桥绿地、人民广场、甲秀广场等绿化地带,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溪水园、南明砚、民俗廊、斜阳谷、景石园、清心园、映月湾、民族广场等“八景连珠”景观,两岸完成了民族风情、秀丽山川等5组大型城市浮雕。

2003年3月至今总计46次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南明河PH值、透明度、色度、石油类、漂浮物、臭味等指标已达到水环境目标值。

重新焕发风采

“失去生命的河流”再度恢复生机。昔日植被稀疏的沿河两岸如今处处花红柳绿,景色宜人;当年发臭发黑的河水,如今清流悠悠,鱼虾重现;过去两岸低矮破旧的棚户区变成整洁美观的居民社区;滨河步道、沿河景观交相辉映,市民重新回到河边休闲漫步,锻炼健身,泛舟垂钓……

南明河又流进贵阳市民的生活里。

事件

2014年7月16日19时左右,大黄鸭在贵阳市南明河被洪水冲走。主办方决定重奖全城寻找大黄鸭,如果未来两天寻找无果,将会调新的大黄鸭过来。大黄鸭被洪水冲走,这在全球巡展中属于首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