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河(蒙阴),古称汶水,又称东汶河,系沂河主要支流,源出蒙阴县岸堤水库,流经沂南汇入沂河。全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约2428.46平方公里,经蒙阴、沂南两县流入沂河,主要流域在沂南境内,从砖埠镇诸葛故里汇入沂河,从西北向东南流经岸堤、马牧池、依汶、界湖、张庄、砖埠注入沂河。沂南境内,汶河干流长约80公里,从1958年始,在其上游蒙阴县建成黄土山、张庄2座中型水库和小型水库44座。1960年又于中游与梓河汇流处,建成岸堤水库,并建装机容量为5350千瓦的水电站。设有多处机、电灌站、丹山子拦河闸,能排洪水、抗旱、灌溉。河滩已成速生丰产林基地。

中文名

汶河

发源地

蒙阴县联城镇与平邑县交界处的青山北麓

地理位置

两县境内

流经区域

蒙阴、新泰、沂水、沂南

流域面积

2428.46平方公里

长度

132.3公里(从梓河源计)

别名

汶水,东汶河

主要支流

高湖河、代庄河、马牧池河、孙祖河、张庄河

所属地区

临沂

地址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类别

漂流

所属水系

淮河流域沂河的支流

河口

沂南县大庄镇王家新兴村南

名字由来

“汶河”之名,最早见于史载是《淮南子·地形训》和《前汉地理志》。《前汉地理志》载:“琅琊郡朱虚县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潍。”《水经》载:“汶水出朱虚县泰山。”沂山古又称东泰山,《地理风俗记》曰:“朱虚县东四十里有 城亭,故县也,汶水经 城北,又北过淳于县西。潍水过县东,其城东北则两川交会也。”《安丘县志》和《安丘县乡土志》等诸多史书中均有关于汶河的记载,不一而述。[1]

名称演变

据《临沂地区志》,汶河,宋、元时期通称桑泉水,全流为汶水。后为区别泰山之阳大汶河(古代也称汶水),改称东汶河(位大汶河之东),但各类地图均标为汶河。文献资料来看,上游所在的蒙阴县资料《蒙阴县志》称东汶河,下游所在的沂南县文献资料《沂南县志》称全河为汶河,南源称东汶河。河流一般以下游为标准名称,结合通用地图标注,仍以汶河为全河标准名称。

汶河历史

这条“汶河”区别于起源莱芜流经泰安经东平湖入黄的“自东向西”流淌的“大汶河”。古老的汶河水从远古至今润泽着安丘的土地,迁徙的氏族部落择地而居,汶河两岸为冲积平原,土质肥沃,适宜居住,人们便在这里生存,繁衍子孙,同时创造了安丘的古代文明。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安丘这块大地上生息,汶河流域,有着内涵丰富的遗址。史载,汶河下游的杞城,夏禹的后代就在这里生活,西周初为淳于国都城,公元前707年为杞国所侵有,设国都于此。西汉在此设淳于县。汶河与潍河交汇处有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群。汶河中游的牟山北有安丘故城址,西汉初为安丘侯国都邑。东汉初为安丘县治所。公元556年安丘并入昌安县后,改称牟乡城。596年隋于此置牟山县,606年隋又改称安丘县,607年安丘治所移至平昌县城,此城渐废,共有八百余年的历史,现该遗址已淹没于牟山水库中,在牟山南凌河镇董家庄村北,1959年兴修牟山水库时,曾发掘了一座东汉时期的汉画像石墓,已多次发表资料,不再撰介。汶河上游的红沙沟镇李家西郚村的 城遗址,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曾出土过许多珍贵文物,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河两岸古遗址墓葬众多,我们可以想象到:远古时代,勤劳而朴实的先民们在汶河旁耕耘,在作坊里制作陶器、金属器、劳动工具,在河里、林中渔猎……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生不息,创造着人类文明。此段汶河也称为汶河,区别与“大汶河”流经潍坊潍河入海

文化河流

汶河是一条文化河,溯源悠久。明成化年间安丘知县陈文伟编撰的“安丘八景”,“汶水澄清,牟山拥翠,印台月色,牛沐钟声,碧沼龙潜,书院挹秀,清泉吐珠,德里流芳”。其中三景与汶河有关,“汶水澄清”,汶河两岸沙多土少,水清沙黄,汶水百回千折,清澈见底,疏雨过时潮不起,和风吹处浪为生,旧时在祈嗣崖(赵戈镇庵顶村北)观汶水,有一种纤尘不染的自然美,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陈文伟诗曰:“汶水澄清绝点埃。”“牟山拥翠”,牟山位于市区西南7公里处的汶河南岸,海拔173米,山不高,山上也无陡崖峭壁和丛林古树,唯有遍生的野草和青苔。山体突露,虽不高却别有洞天。每当朝阳初升,紫云散开,牟山峰峦便从朦胧中翩翩而出,裹翠点金,溢彩流光;每当夕阳下山,在城内最高处遥望牟山顶,仍然是“苍苍横翠微”的景象;雨过天晴之日,再望牟山,山水相依,草木苒苒碧绿,宛若翡翠高堆。陈文伟诗曰:“牟山拥翠夕阳开”。“牛沐钟声”,旧时在安丘城东门楼上悬挂一巨钟,高约7尺,相传与城西40公里外的牛沐寺的另一巨钟为同炉铸造,声气相通。传说在牛沐寺铸钟时,初铸不成,主事和尚外出化缘,骗去了一家两小孩才铸成了两口姐妹钟。钟铸成后,一口留在了牛沐寺,一口发大水时顺汶河冲到县城,被挂到城楼上。清晨每当牛沐寺的和尚撞钟时,县城东门的巨钟便嗡嗡作响;安丘撞钟时在牛沐寺会听到同样的声音,两钟遥相共鸣,余音袅袅。传说无据,但遥相共鸣是有科学道理的。陈文伟诗曰:“牛沐钟声隐隐来”。

汶河,岸堤水库以上分二支,南支叫东汶河,北支称梓河。南支东汶河发源于蒙阴县联城镇(原属常马乡)与平邑县交界处的青山北麓青山村。经新泰、蒙阴入岸堤水库,长56公里,流域面积794.7平方公里。北支梓河,发源于蒙阴县岱崮山区的雪山后,经蒙阴、沂水、又蒙阴入岸堤水库,河长66公里,流域面积895.3平方公里。出岸堤水库东流12公里入沂南县境,至大庄镇王家新兴村南入沂河。北支较长,但习惯上以南支为正源,全长114.7公里,从梓河源计全长132.3公里,平均比降0.937‰,流域面积2427平方公里。[1]

水文特征

汶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796.7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283.5毫米,折合年径流量为6.88亿立方米,受地理位置以及地形条件的影响,降水量年季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汛期水流湍急,时有山洪暴发,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暴雨多发生在7-8月。1957年7月19日中游最大流量为5050立方米/秒。 

汶河年平均径流总量8亿立方米,最大15亿立方米,最小2.7亿立方米;实测最大洪峰6040立方米/秒。历年平均含沙量1.37公斤/立方米,实测最大含沙量20.4公斤/立方米。结冰期一般在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汶河流急,汛期山洪暴发,常泛滥成灾。1960年岸堤水库建成后,水患基本根除。

历史名人

抗英名将刘耀椿

汶河流域涌现出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如五代后梁名将刘鄩,汉代名儒大家管宁、邴原、孙嵩及王修等;又如安丘名门望族安泰刘氏家族,一门八进士,阁老刘正宗权倾朝野,抗英名将刘耀椿,百姓呼之“刘青天”,理学名儒刘源渌,著述流芳;再如文字书画家张贞父子,修志世家马文伟家族,兄弟英才曹氏兄弟等等,皆史书有传,见诸报端。沿河一带有着众多美妙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大盛牛沐寺的传说,红沙沟九曲鸳鸯河的传说,管宁故里“割席”、“挥金坡”的传说,凌河董家庄汉墓主人孙嵩与赵岐的传说,兴安街办“卧牛石”的传说,关王慈母埠、王八、黑牛冢的传说,黄旗堡逄王冢及九女坟的传说……文化名人推动安丘文化的发展,众多民间传说构筑安丘民间文学的艺术宝库。

主要支流

汶河主要支流有高湖河、代庄河、马牧池河、孙祖河、张庄河等。 

常路河,发源于常路镇北巨连山,源地高程430米,河口大张台村东,河口高程200米,入东汶河,蒙阴境内长51.7公里,坡降15米,河道等级4.00,一级支流,流经常路。

东高都河,发源于上薛家峪北,源地高程360米,河口台庄村东南,河口高程198米,入东汶河,蒙阴境内长60.7公里,坡降18米,河道等级1.00,一级支流,流经高都。

东住佛河,发源于芦山北,源地高程493米,河口莫家庄西南,河口高程195米,入东汶河,蒙阴境内长21.5公里,坡降12米,河道等级6.00,一级支流,流经东住佛。

下庄河,发源于芦山东坡,源地高程504米,河口蒙阴城东南,河口高程85米,入东汶河,蒙阴境内长35.7公里,坡降12米,河道等级10.00,一级支流,流经蒙阴城。

保德河,发源于三山子,源地高程397米,河口南保德南,河口高程183米,入东汶河,蒙阴境内长30.6公里,坡降11.5米,河道等级6.00,一级支流,流经北张家庄、保德。

曹庄河,发源于巨山,源地高程538米,河口西岳庄西南,河口高程176米,入东汶河,蒙阴境内长17.5公里,坡降9米,河道等级16.00,一级支流,流经季官庄、曹庄。

巨山河,发源于巨山东小位山,源地高程355米,河口东岳庄西南,河口高程174米,入东汶河,蒙阴境内长22.1公里,坡降10米,河道等级8.00,一级支流,流经石门、刘官庄。

东儒来河,发源于大望山,源地高程640米,河口北竺院村北,河口高程188米,入东汶河,蒙阴境内长81.6公里,坡降20米,河道等级4.00,一级支流,流经大城子、东儒来。

南官庄河,发源于土门崮,源地高程770米,河口南竺院东南,河口高程185米,入东汶河,蒙阴境内长65公里,坡降21米,河道等级5.00,一级支流,流经朱家庄、南竺院大田庄、罗家庄。

赵峪河,发源于郭家沟,高程303米,河口赵峪东北,高程183米,入东汶河,蒙阴境内长13.5公里,坡降6米,河道等级7.00,一级支流,流经阎庄、大站。

阎庄河,发源于黄土崖子,高程340米,河口东堡子村,高程176米,入东汶河,蒙阴境内长36.4公里,坡降13.5米,河道等级7.00,一级支流,流经前城子、水营。

桃墟河,发源于石家水营南,高程1108米,河口苏家后西,高程165米,入东汶河,蒙阴境内长125.1公里,坡降22.3米,河道等级11.00,一级支流,流经大棉场、团埠

团埠河,发源于布袋峪东南,高程950米,河口魏城西米,河口192米,入桃墟河,蒙阴境内长23.4公里,坡降10米,河道等级47.00,二级支流,流经花果庄、陡兴庄。

麻店子河,发源于天麻林场,高程965米,河口南桃墟东南,高程170米,入桃墟河,蒙阴境内长62公里,坡降15米,河道等级22.00,二级支流,流经南太平、蒋沟桥。

蒋沟桥河,发源于罗圈崖南,高程370米,河口苏家后村北,高程163米,入东汶河,蒙阴境内长15.2公里,坡降10米,河道等级8.00,一级支流,流经郭家场。

类家官庄河,发源于大河峪南,高程841米,河口姚沟东南,高程202米,入南官庄河,蒙阴境内长15.4公里,坡降10.2米,河道等级20.00,二级支流,流经类家官庄。

聚来庄河,发源于殷家沟南,高程539米,河口聚来庄东北,高程211米,入东儒来河,蒙阴境内长20.7公里,坡降8.8米,河道等级14.00,二级支流,流经孟家林、杨家庄。

大王庄河,发源于大山口,高程450米,河口宋家城子东,高程203米,入东儒来河,蒙阴境内长22.2公里,坡降8米,河道等级12.00,二级支流,流经小王庄、大王庄。

杏山庄河,发源于保沟底西,高程373米,河口东宋家庄东北,高程193米,入阎庄河,蒙阴境内长8.3公里,坡降7米,河道等级11.00,二级支流,流经山南河、杏山庄。

小王庄河,发源于九泉峪东南,高程536米,河口小王庄村东,高程193米,入麻店子河,蒙阴境内长12.1公里,坡降6.5米,河道等级20.00,三级支流,流经松林子、小王庄。

周家寨河,发源于黄斗顶山,高程460米,河口周家寨村南,高程159米,入东汶河,蒙阴境内长10.1公里,坡降5.3米,河道等级22.00,一级支流,流经马家花园。 

孙祖河,汶河右岸支流,发源于代庄乡黄石山,源地高程480米,入汶河于张庄镇小河村北,河口高程100米,干流长度20公里,流域面积118平方公里,平均坡度5.58米。1957年至1958年春,孙祖公社组织民工5000人,于孙祖村西沿河筑堤,保护粮田3000亩。1976年秋至1977年春,孙祖公社万名劳力上阵,在崖子至东铁峪段疏挖筑堤,裁弯取直4000米,使300亩农田和孙祖等村免受洪灾。

高湖河,汶河右岸支流,发源于沂水县夏蔚镇上峪村东,源地高程486米,入汶河于口岸堤镇局埠村东,河口高程146米,干流长度22公里,流域面积78平方公里,平均坡度14.8米。

马牧池河,汶河右岸支流,发源于大崮山南麓黄草安村,源地高程634米,入汶河于马牧池乡牛王庙村西,河口高程128米,干流长度13.5公里,流域面积57.5平方公里,平均坡度9.73米。

代庄河,汶河右岸支流,发源于孟良崮北麓代庄乡老民安,源地高程445米,入汶河于岸堤村东南,河口高程143米,干流长度4.5公里,流域面积61.5平方公里,平均坡度6.33米。

砖埠河,发源于砖埠乡南黄埠,源地高程223米,入汶河于砖埠乡苏家石沟,河口高程90米,干流长度12公里,流域面积24.7平方公里,平均坡度2.66米。

张庄河,汶河右岸支流,发源于张庄镇鼻子山,源地高程330米,入汶河于张庄村南,河口高程98米,干流长度11公里,流域面积25.4平方公里,平均坡度9.9米。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东汶河治理。东汶河蒙阴县内全长56公里,流域面积为758.93平方公里。干流平均坡降1.63‰,最大流量3010立方米/秒。有5公里以上一级支流14条,二级支流6条,三级支流1条。清代曾有几任知县在城东关修筑河堤以防水患。1941年春,抗日民主政府在二区(官庄)高庄河调集民工500人,筑起长200米,底宽5米,高3米的石砌护坡顺水河堤1条。1951年常路区大张台、小张台、龙冈埠村分别筑起护村土堤3条。1952年台庄村筑起护村堤200米,用石料1400立方米。城关镇在赵家林用三合土筑护田顺河堤60米。1953年小东关村与南保德村联合在东汶河北岸修筑护田河堤3000米,用土6万立方米。1957年县人民委员会调集城郊、联城、官庄、高都区1500名民工,修筑西起台庄村东至官庄村汶河堤25.6公里,共用土35.3万立方米,石料4368立方米,使河道安全行洪3000立方米/秒。1963年4月,城郊区调集2000名民工,在赵家林至太保庄长5公里的汶河北岸河堤加高护坡,用土2万立方米,砌石2000立方米。1958年10月至1967年7月,在黄土山、张家庄先后建起中型水库2座,库容量共2253万立方米。1974~1977年,县府又先后调集6个公社2万民工,对汶河14条一级支流进行疏浚、筑堤、修路、造林等综合治理,共治理河道63公里,用土、沙106.1万立方米,石料2.1万立方米,到1987年,在东汶河干、支流上共建小型水库、塘坝228座,总蓄水4946.5万立方米,使东汶河水患逐年减轻。 

梓河治理。梓河贯穿蒙阴县境东北部,县内全长66公里,流域面积630.83平方公里,河床宽100~300米,干流平均坡降3‰,最大流量5410立方米/秒。有5公里以上一级支流5条,二级支流6条,三级支流1条。1954年党和政府组织群众在旧寨区莲汪崖村至北楼村河段,筑土、石混合堤300米,沙堤500米。1957年坦埠区沙沟乡调集民工2000名,筑起长2800米顺水河堤1条,共用土1.25万立方米,石715立方米。1966年10月至1967年1月,建朱家坡中型水库1座,库容1230万立方米。1976年10月对坦埠、故县、诸夏、北楼河段进行综合治理,修筑底宽16米、高4.5米、顶宽2.5米河堤5.5公里,并植树1.2万棵,造地4600亩,治理后,使1000多亩耕地免受水淹。至1987年共建堤坝33公里,用沙、土107.5万立方米,料石11万立方米,植树100万株;建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20座,塘坝139座,总蓄水3214.9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16万亩。梓河被治理后,减轻了洪涝灾害,沿河部分旱地变成了水浇田。 

汶河干流治理。为了解除水患,采取以蓄为主的治理方针,自1950年代后期,临沂行署组织施工在汶河上游修建岸堤水库。沂南县境内各支流也相继建成高湖水库及21座小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35平方公里,总库容0.425亿立方米,削减洪峰97%,从此未发生大的洪涝灾害。1979年在丹山村西北汶河上建拦河闸1处。1984年开始关闸蓄水,由于上游回水水位升高,丁家疃村北沿岸有坍塌危险,遂组织了5个施工队400人,实行分段包干承包责任制,采用干砌石护坡。历时两月,完成土沙方5363立方米,干砌石874立方米,投工0.75万个,投资3万元。

水库工程

岸堤水库,位于蒙阴县境东部,在东汶河与梓河汇流处的重山截流而成。最大库容量为7.82亿立方米,是山东省第二大水库。1959年11月开始兴建,1960年4月主体工程竣工。本县参建民工4.2万人,临沂、郯城两县参建民工1.6万人。共用土639.66万立方米,石料217.32万立方米。1962年安装72千瓦水轮发电机1台,1966年建溢洪闸5孔,同时安装75千瓦柴油发电机1台,由99.3千瓦(135马力)柴油机为动力,供溢洪闸提闸用电,后于1986年拆除。1971年建发电站,先后安装1600千瓦发电机组1台,1250千瓦机组3台,主变压器4台,总容量8400千伏安。1979年大坝加高加固,1983年又建溢洪闸10孔,使兴利库容达4.5亿立方米,相应水位176米;死库容量2000万立方米,相应水位160.3米,总控制流域面积1690平方公里(包括沂源、沂水、新泰县(市)内的流域面积),最大淹没面积8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万亩;移民89个村,7532户,32135人,设计灌溉面积160万亩。水库大坝高29.8米,长1665米,顶宽7米,抗震强度7级。溢洪闸最大泄洪量1.4万立方米/秒,放水洞最大放水量92.5立方米/秒。1960年水库建成后,由蒙阴县管理。1962年交临沂地区水利指挥部岸堤水库管理局管理。 

张家庄水库,该水库位于蒙阴城东北6公里,东汶河一级支流保德河上游。1958年10月开始兴建,1959年12月竣工。主体工程有大坝、放水洞、溢洪道。坝高17.46米,长400米,顶宽4米,大坝高程216.82米,抗震强度8级;溢洪道底宽20米,泄洪量为200立方米/秒。放水洞为钢筋混凝土管衬砌石拱小廊道,直径1米,长64.2米。铸铁平板闸门和8吨起闭机1台,最大泄水量6.78立方米/秒。水库最大容量1153万立方米,相应水位215.79米。兴利库容610万立方米,死库容量32万立方米。最大淹没面积1.67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7平方公里,灌溉面积1.35万亩。国家共投资55.11万元。

黄土山水库,该水库位于城北5公里。1959年4月开始动工,至12月完成大坝清基和回填任务后,因建岸堤水库而停工。1960年春,建放水洞。1966年8月又开始兴建,到1967年7月全部竣工。共完成土石31.28万立方米,用工27.41万个,国家投资37.51万元。主要工程有大坝、溢洪道,溢洪道交通桥和放水洞。坝高17.23米,长260米,顶宽4米,大坝高程224.65米,抗震强度8级。溢洪道为自由式宽顶渠,最大溢洪水深2.54米,泄洪量260立方米/秒;放水洞直径1米,长55米,最大泄水量6.87立方米/秒。水库最大容量11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30万立方米,死库容量0.1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7.8平方公里。水库溢洪闸于1977年动工,1978年6月竣工,为钢筋混凝土和石砌混合工程。总工程量为3.78万立方米,国家共投资48.61万元。建闸后,增加兴利库容量26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1.59万亩,并解除了下游农田的洪涝灾害。

朱家坡水库,该水库位于野店乡朱家坡村西北0.5公里梓河支流坦埠西河流域内。1966年10月动工兴建,1967年1月竣工。大坝高24.52米,长155米,顶宽4米,大坝高程289.03米,抗震强度8级。放水洞为钢筋混凝土管衬砌石拱小廊道,直径1米,洞长102.4米,装有1米×1米铸铁平板闸门1个,最大泄水量为7.05立方米/秒。最大库容量123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量738万立方米,死库容量25万立方米,最大泄洪量762立方米/秒。最大淹没面积1.4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5.7平方公里,灌溉面积1.91万亩,国家共投资22.09万元。 

高湖水库,位于中高湖乡境内沂河二级支流高湖河上,控制流域面积74.2平方公里。枢纽工程由大坝、东西两放水洞和溢洪道组成。该库抗震基本烈度7度,设防烈度7度。水库1966年11月动工,1967年5月告竣,至1989年国家累计投资119万元。其中基建投资102.1万元。累计完成土方76.4万立方米,石方11.5万立方米,混凝土319立方米。系库灌合一的蓄水灌溉工程。岸堤、中高湖、马牧池、依汶和蒙阴县的重山5个乡镇直接受益。鉴于大坝未建防浪墙、溢洪闸等问题,水库防洪能力只能达到千年一遇(洪水位177.03米)。汛期限制水位172.5米,兴利水位172.5米,死水位162.5米,总库容为31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422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575万立方米,死库容153万立方米。溢洪道为开敞式,最大泄量1722立方米/秒。水库防洪百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43%,千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40.3%。水库设计灌溉面积4.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万亩。养鱼水面1800亩,坝后鱼池8亩,最高年产鱼4.5万公斤。 

灌溉

丹山拦河坝,位于界湖镇丹山子村西南汶河上,为汶河拦蓄工程。1962年动工兴建,1964年告竣。调集依汶、张庄、铜井、葛沟、张哨、蒲汪、大庄、界湖等区1900名民工施工,共完成土石方3.03万立方米,干砌石0.63万立方米,混凝土36.4立方米,完成工日6.80万个,国家投资20万元。拦河坝全长500米,11孔泄水闸,长27米,2孔进水闸,于1969年建成。因工程老化,1980年该坝弃置。

丹山拦河闸(带桥),为汶河调蓄工程,位于界湖镇丹山子村西北汶河上,1979年5月动工兴建,1980年底完工。设计蓄水量210万立方米,为丹山灌区渠首枢纽工程。由界湖、大庄、依汶、张庄、铜井公社2000人参加施工,共完成土石沙25.4万立方米,用工655万个,投资210万元。拦河闸全长451米,自西向东,泄洪闸32孔,长415米,冲沙闸3孔,长36米。拦河闸的建成,保证了界湖、大庄、独树3个乡(镇)的农业灌溉用水及县城部分工业用水。

砖埠拦河坝,位于张庄镇潘家湖东北1华里处,为汶河拦蓄工程。1966年1月动工修建,同年5月竣工。由砖埠区组织民工施工,共完成土沙方3万立方米,干砌石0.5万立方米,浆砌石100立方米,完成工日4.5万个,投资4.1万元。拦河坝全长507米,自北向南,闸后为钢筋混凝土交通桥,桥面宽2米,进水闸2孔,设计引水流量4.05立方米/秒。为砖埠灌区渠首枢纽工程,最高蓄水位100.5米,设计过闸泄水量130立方米/秒。 

丹山灌区,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4.5公里。界湖、大庄、铜井、独树、张庄5个乡镇100个村受益。控制灌溉面积5.5万亩。老灌区位于丹山子村前500米处。1969年建成渠首2孔进水闸,后开挖培堤渠道138条,长326.2公里。其中,总干渠1条,长6.7公里;干渠3条,长26.2公里;支渠10条,长30公里。总干渠和3条干渠有村级自营提水站15处,国营机灌站1处,工业提水站2处,支渠以下村营提水站6处。总装机665千瓦,扬水能力3米/秒,历年最大实灌面积4万亩。为调蓄汶河水源,扩大灌溉面积,1979年新建丹山拦河桥闸,灌溉面积扩大到14.85万亩。

砖埠灌区,北起砖埠乡佛谢村,南至蒙河,东邻沂河。砖埠、高里两乡35个村受益。灌区内开挖干渠11.5公里。沟渠37条,长85.5公里;修建桥闸、倒虹吸等建筑物169座,设计灌溉面积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 

高湖水库灌区,1969年3月开灌,设计灌溉面积4.5万亩,干支渠配套有效灌溉面积1.4万亩。灌区内干支渠9条,长50.4公里,其中干渠2条,长7公里;支渠7条,长13.4公里,配套建筑物21座。34个自然村受益。 

朱家坡水库灌渠。该水库灌渠1970年5月动工兴建,1973年冬竣工。干渠从朱家坡水库至坦埠镇,全长20公里,最大流量2.5立方米/秒,一般实引为2立方米/秒。该工程用土、沙13.87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80.7万立方米,开掘石料6.8万立方米,砌石2.05万立方米,开凿隧洞2000米。建支渠18条,总长13公里。干渠、支渠建筑物250座,斗渠建筑物200座。共用工32.99万个,国家总投资45万元。设计灌溉面积1.9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300亩。

黄土山水库灌渠。该水库灌渠1967年8月动工兴建,1969年春竣工。总干渠长0.73公里,设计最大流量1.4立方米/秒,正常实引1.2立方米/秒。干渠2条,共14.67公里;支渠7条,共7.2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5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300亩。

张家庄水库灌渠。该水库灌渠1962年3月动工兴建,1964年竣工。总干渠长0.73公里,设计最大流量1.4立方米/秒,正常实引0.5~1立方米/秒。干渠2条,共14.53公里;支渠4条,共7公里。设计灌溉蒙阴镇10个行政村、巨山乡6个行政村的耕地1.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000亩。 

水运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沂、汶、蒙3河无桥,横渡主要靠木船,多时达26艘。1956年,政府加强对渡船的使用与管理,开始按年度拨给每条渡船一定数量的维修费。1963年,有关部门对尚能使用的22艘渡船进行检验,核定总吨位为99.9吨,乘客总定额501人。汶河上主要有岸堤、洪观寺、南沿汶渡口。由于河上多处建桥,1987年,绝大多数渡船停开,只有部分水库还保留少量的渡船。 

旅游

诸葛港游乐公园。位于沂南县县城西6公里处的汶河上,以公路大桥拦河闸为依托,东靠丹山子,西为郑家岭,北依龙须山。水面总面积1.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河水四季长流,清澈透底。在距西岸60米处的水面上建有中心岛,岛上面建有六角亭、游廊。该公园于1991年1月经县政府批准,由朱家里庄乡政府负责开发建设,先投资16万元,购进19只游乐艇,于1991年4月剪彩开业。至1995年已接待各地游客5万多人次。

主水资源

涓涓汶河,从古流到今,不仅承载了安丘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更哺育着勤劳智慧的安丘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时至今日,汶河已成为安丘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水资源。修建成的大型牟山水库,蓄水量达3亿多立方米,不仅供应着安丘城区居民和工矿企业用水,而且也是潍坊市区和坊子区重要的水资源供应地。支流小型水库40余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发展了淡水养殖业。两岸的冲积平原,已成为安丘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建成的速生丰产林基地、果品生产基地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建成的青云山游乐园、青云湖等旅游风景区,湖光山色,水光潋滟,山水相依,已成为人们假日休闲、提高生活品位的重要去处。

大汶河湿地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