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亦称湘西地区、大湘西,一般是对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市西部诸县(绥宁等)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系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环绕的广大地区,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汇聚之地。

经济上有时也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娄底市,以及永州市的江华县、江永县,常德市的石门县、桃源县,益阳市的安化县等。一度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将湖南省划分为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洞庭湖等四大区域板块。

这里山同脉,水同源,民俗相近,旅游资源丰富。而对湖南整个经济格局的现实状况而言,这里更为同质的特点则是地域偏僻,发展滞后。湘西地区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同时也是承接东西部、联接长江和华南经济区的枢纽区,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湘西地区在历史上同属于黔中郡、武陵郡、沅陵郡、辰沅永靖兵备道、辰沅道、湘西绥靖处和湘西行政区等。

中文名

湘西

外文名

West Hunan

机场

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

面积

7.87万平方公里

人口

1788万人

方言

湘语、西南官话、乡话、侗苗土家等语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电话区号

张家界0744、湘西州0743、怀化0745、邵阳0739

政府驻地

张家界永定区,湘西州吉首市,怀化鹤城区,邵阳大祥区

下辖地区

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西部

车牌代码

湘G

邮政区码

张家界427000

地理位置

湖南西部

火车站

家界站

著名学校

张家界学院

行政区类别

人文地理概念

著名景点

武陵源,凤凰古城,里耶古城,黔阳古城,洪江古商城,芷江受降坊

主要公路
主要铁路

焦柳、沪昆铁路,二湛、沪昆高铁

主要山脉

武陵山脉,雪峰山脉

主要河流

沅水,澧水

高等院校

张家界学院,吉首大学,怀化学院

别名

湘西地区

所属地区

中国湖南

概况

湖南西部地区风景

湘西,即湖南西部地区,传统上包括今张家界市大部,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全部,以及邵阳市、常德市的一部分,共20余个县市。奠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改土归流完成以后,建辰沅永靖兵备道,湘西指称范围基本明确。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山脉纵横,河网密布,著名的山脉有武陵山脉、雪峰山脉,著名的河水有沅水、澧水,占了湖南四大水系的两个水系。

湘西地区开发启动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陆续将邵阳市全境和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列入,范围扩大到了39个县市区。其中湘西自治州8县市和张家界市1县2区被国家纳入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范围。湘西地区共有人口1788万人,占全省的26%;国土面积7.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7.2%;共有国定、省定贫困县30个,占全省的68%;是我省岩溶山地分布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贫困人口集中区。

湘西地区开发

2004年6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湘西地区开发,作出了《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编制印发了《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随后,2006年、2008年,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湘西地区开发的意见》和《关于继续推进湘西地区开发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并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组织配套编制了10个专项规划,形成了“1+10”的规划体系。提出了“五年打基础、十年上台阶”战略部署,前5年,从2004年到2008年,集中力量支持产业开发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湘西地区有一个良好开局;后5年,从2009年到2013年,突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方面有全面进展,为建设新湘西奠定坚实基础。其中,产业方面,突出加快发展水电、矿产、林木、农产品、中医药、旅游等6大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方面,突出改善交通、水利、城建、通信、电网等薄弱环节;生态方面,突出实施生态保护、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等三大工程;社会事业方面,突出加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治安等投入,实施一批基础建设工程。截止2009年,已初步形成了旅游、水电、矿业、建材、食品加工、医药等6大产值过10亿元的支柱产业。

历史沿革

湘西地区在历史上同属于黔中郡、武陵郡、沅陵郡、辰沅永靖兵备道、辰沅道、湘西绥靖处和湘西行政区等。

黔中郡

秦黔中郡

秦汉以前的典籍,一般都把湘西笼统囊括在南蛮、荆蛮、蛮荆、荆楚、楚蛮、三苗等概念中。这一方面根源于秦汉以前的人们对边远的湘西所知甚少,另一方面根源于此时的湘西的确荒无人烟。

春秋战国时期,今湘西地区先后属楚巫中地、黔中地。

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使司马错发陇西兵攻拔楚黔中,于三十年置黔中郡。旋即被楚夺回。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前224),王翦率军掠定楚地,重置黔中郡,治所在今怀化市沅陵县西二十里。

武陵郡

汉高祖二年(前205),割故秦黔中郡置义陵郡(见《水经注》),“移理义陵”(今怀化市溆浦县)。五年改称武陵郡(初属长沙国,文帝后元七年,长沙国除,属汉)。郡设太守以掌民政,设都尉以掌军事。

武陵郡辖13县,囊括北起清江,南达巫渠二水,东接洞庭,西包乌江中游的广大地区。属今湘西地区的有9县:

义陵县,今溆浦县地;

沅陵县,今沅陵、泸溪、吉首、麻阳县地;

镡成县,今洪江市(黔阳)、洪江区、会同、靖州、通道、绥宁县地,又错入今广西、贵州境;

无阳县,今怀化市区、芷江、新晃县地,又错入今贵州境;

辰阳县,今辰溪、麻阳、凤凰、花垣南部地,又错入今贵州境;

迁陵县,今保靖、花垣北部地;

酉阳县,今龙山、永顺、古丈地;

零阳县,今慈利县域;

充县,今桑植县、永定区、武陵源区域。

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武陵郡属荆州。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更武陵郡为建平郡。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30)六月辛卯,义陵没于“夷”,移武陵郡治于索(今常德市鼎城区),顺帝阳嘉二年又移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

建安二十年(215),吴蜀连和分荆州,武陵郡属蜀。二十四年吕蒙擒杀关羽,吴夺取整个荆州。

西晋初年设19州,州之下仍设郡、县。武陵郡仍属荆州。东晋安帝义熙六年(410)省镡成县并入舞阳县。舞阳县治迁于故镡成县。如是,舞阳疆域大为扩展,包括今辰溪、怀化、溆浦、芷江、黔阳、麻阳、靖州、绥宁、会同、洪江、通道、新晃、花垣、凤凰县地,又错入今广西、贵州境。

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分荆州置郢州,武陵郡改隶郢州。

南齐时,武陵郡领县不变,郡治移沅陵。

南梁天监十年,武陵郡开始分化,析武陵郡侨置南阳郡,以安置河南等地南下的流民,治今辰溪县。分沅陵县置卢州,治今泸溪。同时,析沅陵县置夜郎郡和夜郎县,夜郎郡治夜郎县(今吉首)。

沅陵郡

陈元嘉元年(560),分武陵郡置通宁郡,宣帝太建七年(575),废通宁郡及卢州,改置沅陵郡,治沅陵。领县五:沅陵、盐泉(梁故县)、酉阳(今永顺、古丈县地)、迁陵(今保靖)、大乡(今龙山)。

隋开皇九年(589),废沅陵郡为辰州(因辰水得名),废南阳郡置寿州。十八年(598)改寿州为兖州。炀帝大业二年(606)改州为郡,辰州复为沅陵郡,属荆州。兖州废,领县皆属沅陵郡。

今沅陵郡

沅陵郡初治龙檦县(今黔阳县),后移沅陵县。

领县五:

沅陵县,今沅陵、泸溪、花垣及吉首部分地;

龙檦县,今怀化市区、洪江市(黔阳)、洪江区、芷江、新晃、会同、靖州、通道县地;

辰溪县,今辰溪、溆浦、麻阳、凤凰及吉首部分地;

大乡县,今永顺、古丈、保靖、龙山县地;

盐泉县。

辰州都督府

唐代以辰州为据点,经营今湘西地区,有州9个(含羁縻州、化外州)。

唐武德三年(620),据守沅陵郡之萧铣部将董景珍归唐后,唐王朝开始经营沅陵郡。是年,改沅陵郡为辰州,治沅陵。其时,辰州囊括了北起酉水,南达巫、渠二水的整个大湘西地区。

贞观元年(627),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为十道,作为监察机构。辰州属于江南道。

景云二年(711),置辰州都督府,兼理军事、民政,下领辰州、沅州、舞州、锦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全国改为十五道,二十七年(739)辰州都督府撤销,辰州、巫州、锦州、业州及羁縻晃州皆隶黔中道并置采访使。

天宝元年(742),改辰州为卢溪郡。乾元元年(758),郡复为州。

大历四年(768),于辰州置辰、巫、溪、锦、业五州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

贞元元年(785),黔州经略招讨观察使治于辰州。

偏沅巡抚都察院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以楚(湖广)地辽阔,兼征播用兵故,擢江铎为佥都御史,巡抚偏沅地方赞理军务,有战事即驻偏桥(今施秉),无战事则驻沅州(今芷江)。

明代偏沅巡抚辖区初应为明嘉靖二十七年“湖广贵州四川总督”直辖之地,估计应含湖广常德、辰州二府,四川夔州府东部地区,四川酉阳宣抚司,平茶洞长官司,湖广施州卫,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卫司,靖州直隶州及贵州东部地区,并推测贵州思州府、镇远府、黎平府亦属偏沅巡抚管辖。

清顺治元年(1645)复置偏沅巡抚都察院。旧驻节沅州,兼辖偏桥卫,康熙三年(1664)分湖广置湖南省,偏沅巡抚都察院移驻长沙,仍名偏沅巡抚。康熙二十二年(1683),偏桥卫割隶贵州。雍正二年(1724),抚臣魏廷珍以官名与地不相符,咨部改偏沅为湖南,偏沅之名遂废。

辰沅永靖道

明成化十五年(1479),湖广巡抚吴诚奏设“辰沅兵备道,驻沅州(今芷江),以控八卫”。

崇祯二年(1629),定设偏沅巡抚,驻沅州(今芷江)。又设辰沅兵备道以镇压起事苗民。

清康熙三年(1664),设分巡辰沅靖道,治沅州(今芷江),隶湖南布政使司。辖2府州11州县。

康熙六年,裁辰沅兵备道。康熙九年二月,设辰沅靖兵备道,驻沅州(今芷江)。

康熙四十二年(1703)九月,镇筸红苗起事,偏沅巡抚赵申乔合黔、楚、粤兵进行镇压。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廿日,移辰沅靖道驻镇筸镇(今凤凰)。

雍正七年(1729),置永顺府归其所属。雍正八年,改分巡辰沅靖道为分巡辰永靖道,治凤凰。雍正十三年,道兼兵备,改辰永靖道为辰永靖兵备道。

乾隆元年(1736)升沅州为府,改辰永靖兵备道为辰沅永靖兵备道。

嘉庆元年(1796)升乾州厅、永绥厅、凤凰厅为直隶厅来属。嘉庆二十一年(1816)析芷江县晃州堡置晃州直隶厅。

至清末辖3府、1直隶州、4直隶厅、16厅(散厅)州、县。3府即:辰州府,治沅陵。辖沅陵、泸溪、辰溪、溆浦4县。沅州府,治芷江。辖芷江、黔阳、麻阳3县。永顺府,治永顺。领永顺、保靖、龙山、桑植4县和古丈坪厅。1直隶州,即靖州,治靖州。领靖州直辖地、绥宁、通道、会同3县。4直隶厅:即乾州、凤凰、永绥、晃州直隶厅。

辰沅道

民国3年(1914),湖南省废“府”、“州”、“厅”,保留道,州厅改名为县。改辰沅永靖道为辰沅道,治凤凰。辖20县:即凤凰、乾城、古丈、永绥、保靖、永顺、龙山、泸溪、桑植、沅陵、辰溪、麻阳、溆浦、芷江、黔阳、靖县、晃县、绥宁、会同、通道。

民国5年,移治芷江。裁武陵道,将所属大庸、石门、慈利、桃源等4县划入,总24县。

民国11年,湖南省道制撤销,属县直隶湖南省。

湘西绥靖区

湘西绥靖区,或称“湘西绥靖处”、“湘西绥靖公署”,指国民政府时期在湖南省西部地区设立的绥靖区,起于1935年5月,至民国1937年12月湖南全省普遍设立行政督察区终止。

湘西绥靖处为湖南省在民国24年5月(1935年)所设行政区,分5个行政督察区,下辖19县,治所沅陵县。

沅泸辰溆行政督察区:沅陵县、泸溪县、辰溪县、溆浦县,治所沅陵县;

永保龙桑行政督察区:永顺县、保靖县、龙山县和桑植县,治所永顺县;

乾凤古绥行政督察区:乾城县(吉首县)、凤凰县、古丈县、永绥县(花垣县),治所乾城县;

慈石庸行政督察区:慈利县、石门县、大庸县,治所慈利县;

芷黔麻晃行政督察区:芷江县、黔阳县、麻阳县和晃县,治所芷江县。

民国25年,湘西绥靖处改为湘西绥靖行政公署,将澧县、临澧、靖县、会同县、绥宁县和通道县6县划入,与原19县共计25县、组成4个行政督察区,治所沅陵县。

第一行政督察区:沅陵县、泸溪县、永顺县、龙山县,专署设沅陵县;

第二行政督察区:慈利县、石门县、大庸县、临澧县、澧县、桑植县,专署设慈利县;

第三行政督察区:乾城县(吉首县)、凤凰县、永绥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专署设乾城县;

第四行政督察区:会同县、芷江县、绥宁县、黔阳县、晃县、靖县、通道县,辰溪县、溆浦县、麻阳县,专署设黔阳县。

行政督察区

湘西绥靖区随民国26年(1937年)12月于湖南全省普遍设置行政督察区而撤销,其辖域内主要县划归随着设立的第三、第四、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1940年)4月,湖南全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原湘西绥靖区辖域内主要县划归第八、第九和第十行政督察区。

湖南省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

第三行政督察区:辖沅陵县、泸溪县、永顺县、溆浦县、辰溪县、大庸县、桑植县等7县,专员驻沅陵县;

第四行政督察区:辖乾城县、凤凰县、永绥县、龙山县、保靖县、古丈县、麻阳县等7县,专员驻乾城县;

第七行政督察区:辖黔阳县、绥宁县、会同县、芷江县、靖县、通道县、晃县等7县,专员驻黔阳县。

湖南省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

第八行政督察区,辖6县:龙山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大庸县、桑植县,治所永顺县;

第九行政督察区,辖8县:沅陵县、泸溪县、溆浦县、辰溪县、凤凰县、乾城县、永绥县、麻阳县,治所沅陵县;

第十行政督察区,辖8县:会同县、芷江县、绥宁县、黔阳县、晃县、靖县、通道县、怀化县,治所会同县洪江市。

湘西行政区

湘西行政区,或称“湘西行署”、“湘西行政公署”。

民国31年(1942),置省府湘西行署于沅陵,辖第八(驻永顺)、第九(驻沅陵)、第十(驻洪江)3个督察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湘西行署。

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后,将原来的行政督察区改为“行政专员行政公署区”,简称“专区”。

1950年1月1日,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在沅陵设置湘西行政公署,辖沅陵专区、会同专区、永顺专区3个专区。

1952年8月,撤销湘西行政公署及其所辖3个专区。

现行区划

湘西地区

大致以

张家界市

湘西自治州

怀化市

等三市州为主体。

张家界市

公元1949年至1988年(农历已丑年至已巳年),慈利县属常德专区管辖,而大庸、桑植两县则于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属永顺专区管辖,8月后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区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1988年至1990年(农历已巳年至辛未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庸地级市,辖慈利、桑植两县和永定、武陵源两区。1994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仍管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不变。[1]

2011年末,张家界市辖永定、武陵源2区和慈利、桑植2县,共4个县级行政区;全市共7个街道、32个镇、47个乡、15个民族乡,共101个乡级行政区;共有140个社区、1514个建制村,下设1150个居民小组、14388个村民小组。[2]

湘西自治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因此,1952年8月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划乾城、凤凰、永绥、泸溪、古丈、保靖6县地,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地师级),区治设乾城县所里镇,隶湖南省,辖6县,即乾城、凤凰、花垣、泸溪、古丈、保靖。9月湘西行署及所属永顺、沅陵、会同3专区撤销,其永顺、龙山、桑植、大庸4县由湘西苗族自治区代管,至12月正式接管这4县。1955年4月28日,根据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湘西苗族自治区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州治州域不变。1957年9月6日国务院第五十七次全体会议通过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设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撤销湘西苗族自治州的决定。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同时湘西苗族自治州宣布撤销。

现辖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凤凰、泸溪、古丈7县和吉首1市,全州共有90个乡、68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1970个村委会、180个社区(居委会)。

怀化市

新中国成立后,怀化分设会同、沅陵两个专区。1952年8月1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调整行政区划,撤销沅陵专区和会同专区,以原沅陵专区所属沅陵、溆浦、辰溪、麻阳与原会同专区属县合并,新设芷江专区,辖洪江市及芷江、黔阳、溆浦、绥宁、通道、靖县、会同、晃县、怀化、麻阳、辰溪、沅陵12县。同年11月,芷江专区改名黔阳专区,行署驻地由芷江迁至于黔阳县安江镇。今怀化市的行政区域基本成型。1958年6月,黔阳专区绥宁县划归邵阳专区。1968年黔阳专区改称黔阳地区,地区驻黔阳县。1975年黔阳地区驻地迁怀化县怀化镇(榆树湾镇,今怀化市鹤城区)。1981年6月30日,更名为怀化地区。[3]

1998年撤销怀化地区,改设地级怀化市。现辖12个县(市、区)和一个管委会,包括鹤城区、中方县、洪江市、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和洪江区管委会。

城镇体系

2006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湘西地区开发战略,充分发挥城镇在湘西开发中的龙头作用,引导湘西地区城镇化和城镇有序键康发展,加快湘西地区开发建设,湖南省建设厅、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共同编制完成了《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湘西地区的一座座定位各异的中心城市、中心小城镇的美好前景在规划中均有具体体现。

湘西地区地域广阔,内部差异也较大,开发不可能整体平面张开,必须有重点、以点带面地顺序推进。《报告》提出,规划的范围为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和邵阳市所辖的武冈、洞口、城步、绥宁、新宁、隆回六县市。共31个县市区,总面积6.74万平方公里。规划确定,到2020年,湘西地区将建1个大城市(怀化)、5个中等城市(张家界、吉首、武冈、洪江、隆回)、22个设市小城市和县城、33个重点建制镇和142个一般建制镇。[4]

三轴四心

主轴线:是聚合区域核心功能的湘西地区发展“脊梁”,慈(利)-通(道)为城镇发展主导轴线,以怀化、张家界、吉首为依托,以枝柳铁路、包茂高速公路和209国道为联系通道和辐射轴线,构筑湘西地区城镇、经济、产业发展主轴线。此轴线从北至南纵贯慈利、张家界、永顺、古丈、吉首、凤凰、麻阳、怀化、中方、洪江、会同、靖州、通道等县市,是本区域主次城镇分布最密集地带,集聚了区域商贸物流、旅游生态等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要作用。[5]

次轴线:龙(山)-新(宁)和新(晃)-溆(浦)两条城镇发展次轴线,龙(山)-新(宁)发展轴从北至南贯穿龙山、桑植、张家界、沅陵、辰溪、溆浦、洞口、武冈、新宁等县市;新(晃)-溆(浦)发展轴从西至东贯穿新晃、芷江、怀化、溆浦等县市。形成湘西城镇发展纵横两条次轴,龙新轴集聚了一定的旅游资源、新溆轴集聚了商贸物流产业,构成湘西地区产业发散辐射体系。[5]

“四心”:湘西地区四个中心城市(区域城镇经济增长极核)—怀化市区、张家界市区、吉首市区和武冈市区。四个中心城市具有较好的基础和优越的发展条件,并已经形成各自所在区域的功能中心,怀化的物流、张家界的旅游、吉首的商贸、武冈的食品已成为区域产业支柱的经济龙头。随着各自特色产业的强化发展,四个中心城市的经济水平将会迅速增强,其在区域中的影响和辐射范围更广、作用更强。[5]

两主两次六层次

湘西地区风景

区域性主中心——怀化市: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湘西地区及周边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湘、桂、黔、渝、鄂五省(市、区)边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规模57万人左右。

区域性主中心——张家界市:以“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为依托的面向国际的新型山水旅游城市。城市人口规模35万人左右。

区域性次中心——吉首市:自治州首府,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以发展商贸、旅游、优势资源特色加工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规模35万人左右。

区域性次中心——武冈市:在邵阳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下,逐步建设成为邵阳市域西部六县市的中心城市,是发展以食品、机械工业为重点,以商贸和旅游业为主导,具有古城风貌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城市人口规模25万人左右。

片区中心——慈利:以发展商贸、食品、建材、化工、旅游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

片区中心——龙山:湘、鄂两省边区重要的边贸城市,以旅游、商贸为主的新型城市。

片区中心——花垣:以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工贸城市。

片区中心——凤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片区中心——溆浦:怀化市域的东大门,是怀化、益阳、娄底、邵阳四地区交接地重要商贸交换中心。

片区中心——洪江市:湘西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湘西南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怀化市域次中心城市。

片区中心——靖州:怀化市域南部三县市的首位城市,湘西地区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湘黔边境重要的边贸城市,湘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辐射点和重要的中心城市。

片区中心——沅陵:以发展商贸、有色金属、旅游为主的现代新型城市。

片区中心——新宁:以“崀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的风景旅游城市和旅游服务基地。

片区中心——隆回:以发展商贸、建材、机械、旅游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

县域中心城市——永顺、保靖、古丈、泸溪、辰溪、麻阳、芷江、新晃、会同、通道、绥宁、洞口、城步县城,是县域一级中心城市,规模为10万人左右小城市。

重点镇——经济现状条件好,带动作用强,有发展潜力或者区位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共选择了33个。规模为2-8万人。

一般小城镇——其他建制镇共142个,规模为2万人以下小城镇。[5]

旅游布局

《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方案》(以下简称《总体设计方案》)和《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总体工作方案》),由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下发,提出把精品线路建设作为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推进大湘西全面小康建设。

一环两纵四横多线集群

大湘西景观长廊

一环:以长张高速、张花高速、包茂高速、洞新高速、沪昆高速、长韶娄高速为轴,构建“长沙-常德-张家界-吉首-怀化-邵阳-娄底-湘潭-长沙”的大湘西全景环线。[6]

两纵:两条纵向景观长廊

大湘西生态风情景观长廊:以包茂高速为轴,依托龙山县里耶古城,花垣县边城茶峒,吉首市矮寨奇观,凤凰县凤凰古城,芷江县受降纪念坊,洪江区洪江古商城,会同县高椅古村,靖州县地笋苗寨,通道县万佛山·侗寨、百里侗文化长廊等景区打造。

大湘西民俗文化景观长廊:以洞新高速、二广高速为轴,依托石门县壶瓶山、澧县城头山、武陵区柳叶湖、桃源县桃花源、安化县茶马古道、新化县紫鹊界梯田、新宁县崀山、双牌县阳明山、宁远县九嶷山等景区打造。[6]

四横:四条横向景观长廊

世界遗产景观长廊:以常张高速、张花高速为轴,依托澧县城头山,石门县夹山,张家界大峡谷,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永顺县猛洞河漂流、老司城遗址、芙蓉镇,古丈县红石林,花垣县边城茶峒等景区构建。

沅水民俗景观长廊:以杭瑞高速为轴,依托桃源县桃花源,沅陵县借母溪,泸溪县浦市古镇,吉首市乾州古城,凤凰县凤凰古城、南方长城等景区构建。

沪昆高铁文化景观长廊:以沪昆高铁为轴,依托水府庙水库,涟源市湄江、冷水江市波月洞、新化县紫鹊界梯田、隆回县虎形山-花瑶、中方县荆坪古村、芷江县受降纪念坊、新晃县夜郎古国等景区构建。

湘西南原生态景观长廊:以洞新高速、武靖高速、包茂高速为轴,依托新宁县崀山世界自然遗产,武冈市武冈古城、城步县南山、绥宁县黄桑、通道县万佛山·侗寨等景区构建。[6]

多线:依托一环两纵四横,串接多条特色旅游精品线路。[6]

集群:以各条精品线路上的知名景区景点为核心,连接民族民俗村落、古村古镇、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等,促成多个特色景点集群围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聚合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6]

12条精品旅游线路

土家探源、神秘苗乡、古城商道、侗苗风情、生态丹霞、沅澧山水、湘军寻古、神韵梅山、世外桃源、峰林峡谷、武陵民俗、瑶家古风。这12条精品线路跨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娄底市、永州市、益阳市、常德市8个市州49个县市区,确定了有基础、有价值、有潜力、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95个景区节点和436个景点集群(特色村镇),突破行政区域限制,把众多分散的文化旅游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实现精品线路向产业经济带转化,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推动大湘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6]

国保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八批)位于湘西地区的有:

张家界市(7处)

贺龙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骑龙岗古墓群,普光禅寺古建筑群,田家大院,石堰坪古建筑群,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

湘西自治州(14处)

溪州铜柱,老司城遗址,里耶古城遗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凤凰古城堡,沈从文故居,乾州文庙,大板古城遗址(含古墓群),麦茶古墓群,不二门遗址,羊峰古城遗址,四方城遗址,魏家寨古城遗址,浦市镇古建筑群。

怀化市(23处)

龙兴寺,马田鼓楼,向警予故居,芋头侗寨古建筑群,高庙遗址,高椅村古建筑群,洪江古建筑群,坪坦风雨桥,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安江农校纪念园,荆坪村古建筑群,黔城古建筑群,芷江天后官,恭城书院,芙蓉楼,兵书阁与文星桥,白衣观,窑头古城遗址,芷江文庙,溆浦崇实书院,辰州教案发生地,湘西雪峰山抗战旧址,湘西剿匪旧址。

典故

湘西赶尸

湘西赶尸奇俗据说发源于湘西地区古代辰州所辖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迄今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一直是个谜。

沈从文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经过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

“辰州符”赶尸的地域范围往北只到朗州(常德)不能过洞庭湖,向东只到靖州,向西只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云南和贵州。传说,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国辖地,再远就出了界,即使老司也赶不动那些僵尸了。

湘西会战

湘西会战,又名“雪峰山会战”、“芷江作战”(日方称“芷江攻略战”,我方称“芷江保卫战”)。

湖南芷江县是进出贵州、四川,威逼贵阳,迂回重庆的军事要冲地带。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有苏联和美国援华空军进驻芷江。中国、苏联、美国三国的航空兵驻芷江后,主动出击,配合前方中国地面部队作战,多次袭击日本海陆、码头和阵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7][8]

日军视芷江机场为心腹大患,认为必须捣毁该飞机场,解除空中威胁,并伺机进逼四川,威胁重庆,以此挽救失败的命运。为此,中日两军在雪峰山开展了湘西会战,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7]

“一纸降书落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

湘西会战最终以日军彻底溃败而告终。据国民党政府军方公布的数字,日军伤亡36358人,俘虏官佐27名,士兵430人,缴获战马3347匹,火炮24门,各类枪支1333支。中国军队伤亡20660余人,其中殉国将士7817人。[7][8]

湘西会战的大获全胜,重挫了日军的锐气,写下了中国抗战史和中国近代史光辉的一页,此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最后一次重要战役,对加快日军投降进程起了重大作用。[8]

抗战胜利之后,谈判受降的地点确定为芷江。日军从妄图侵占芷江开始湘西会战,最终又在芷江低下了不可一世的头颅。[7]

湘西剿匪

湘西土匪滋生于明,蔓延于清,猖獗于民国。数百年来,大大小小的土匪盘踞在西起湘黔边界、东达常德、邵阳,北邻湖北,南接广西,总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的广大湘西地区。在旧中国的漫漫长夜,横行霸道的土匪给湘西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1949年9月湖南和平解放后,兵败如山倒的国民党反动派除继续在正面战场负隅顽抗外,派遣大批特务携重金赴湘西大肆收编土匪武装,妄图凭借复杂的地形条件和游击战与解放军周旋,实现其“把湘西打造成反共复国基地”的梦想。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大兵压境,湘西土匪不甘心失去往日的寄生生活和既得利益,他们和狼狈逃窜的国民党残兵败将勾结在一起,拼凑起了3个暂编军12个暂编师以及“湘鄂川黔反共救国军”等10多股成建制的反动武装。

1949年9月中旬,中南军区命令第47军经营湘西。随后,四野给第47军下达命令:进驻湘西,经营湘西,争取在不长时间内彻底肃清匪患。

沅陵胜利公园——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塔

1949年10月,四十七军挺进湘西,军部驻沅陵,湘西军区随后成立。

第47军军长曹里怀兼湘西军区司令员、政委周卉萍兼湘西军区政委,所属139师并沅陵军分区,负责辰溪、沅陵、溆浦、麻阳、凤凰、乾城、永绥、沪溪八县的剿匪工作,师部设辰溪,第140师并军分区,负责芷江、晃县、会同、清县、通道、黔阳、怀化、缓宁8县的剿匪工作,驻芷江;第141师并永顺军分区,负责桑植、大庸、龙山、保靖、古丈、永顺6县的剿匪工作,师部设永顺。

1949年10月起,直到1951年1月,轰轰烈烈的湘西剿匪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共歼土匪和地方反动武装92081人,缴获各种枪炮78838支(门),各种炮弹1103发,子弹2137714发,手榴弹5912枚,电台17部,电话总机20部,肃清了大小股匪,根除了湘西百年匪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