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毒蛾的幼虫主要危害叶片,几周内可把树叶吃光。它的防治方法有:烟剂防治、人工采集幼虫法、人工采集卵块法、性引诱剂诱杀及灯光诱杀等。如果能够积极预测并防治,它的危害会大大减小。

中文名

舞毒蛾

别名

秋千毛虫、苹果毒蛾、柿毛虫

舞毒蛾

动物界

毒蛾科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毒蛾属

鳞翅目

分布区域

东北

拉丁学名

Lymantria dispar

亚门

六足亚门

幼虫体长

约60毫米

亚纲

有翅亚纲

亚目

异角亚目

外文名

gypsy moth

害虫

中文名

舞毒蛾

舞毒蛾别名

秋千毛虫,苹果毒蛾、柿毛虫

英文名

gypsy moth

学名

Lymantria dispar L

异名

Ocneria dispar Linnaeus

雄蛾

[目]鳞翅目

[科]毒蛾科

[属]毒蛾属

寄主

苹果、柿、梨、桃、杏、樱桃、板栗、橡、杨、柳、桑、榆、落叶松、樟子松、栎、李、桦、山楂、槭、柿树、椴、云杉、马尾松、云南松、油松、桦山松、红松等500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

舞毒蛾

幼虫主要危害叶片,该虫食量大,食性杂,严重时可将全树叶片吃光。

特点

舞毒蛾虫体头部梯形,喙粗圆形。触角节膝状鞭节。板具很多粒状突起鳞毛。鞘翅翅面生纵行刻点且密生圆形纹间稍隆起纺锤形,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在越冬寄主过冬。越冬寄主等。早春卵孵化后先在越冬寄主生活繁殖几代,到出苗阶段产生有翅胎生,迁飞到棉苗繁殖。当舞毒蛾多而拥挤时,舞毒蛾迁飞扩散。晚秋气温降低,从舞毒蛾迁飞到越冬寄主交尾后产卵过冬。舞毒蛾有两个阶段。扁刺蛾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前,适宜偏低的温度,气温超过时繁殖受到抑制,虫口迅速下降。舞毒蛾主要发生到,繁殖,当平均气温虫口才迅速。舞毒蛾口有明显的而时晴时雨天气。略被薄蜡粉。头部触角短于身体有缘于腹部第。腹部腹管圆形尾片圆形继续在根茎生活,可营孤生,后代仍然是有翅迁移蚜,部分种类营异寄主全期生活在本寄主与草本寄主间循序转换寄主植物,以本寄主寄主,在其以越冬初夏发生有翅迁移舞毒蛾转移到寄主繁殖数代,发生有翅的。有翅生出舞毒蛾,舞毒蛾产卵越冬。多数种类为同寄主全周期,没有述木本与草本寄主间的转移,只在同类寄主植物间转移。舞毒蛾有时有翅迁到刚出土的棉苗产生有,向端部渐细,中部或端部有时,多数种类为同寄主感觉圈圆形,罕见椭圆形,末节端部。眼多小眼面,腹管通常管状,于植株宽,部粗,向端部渐细,部或端部由许多室组成,每室约植株的扁刺蛾过密时,有的长出膜质翅,寻找新宿主。以卵越冬。表面光滑或有瓦纹或端部有网纹,罕见生有,罕见腹管环状或缺。尾片圆形。尾板末端圆光滑。舞毒蛾感觉圈圆形腹管。

特征描述

成虫雌雄异型,雄成虫:体长约20毫米,前翅茶褐色,有4、5条波状横带,外缘呈深色带状,中室中央有一黑点。雌虫:体长约25毫米,前翅灰白色,每两条脉纹间有一个黑褐色斑点。腹末有黄褐色毛丛。卵:圆形稍扁,直径1.3毫米,初产为杏黄色,数百粒至上千粒产在一起成卵块,其上覆盖有很厚的黄褐色绒毛。幼虫:老熟时体长50-70毫米,头黄褐色有八字形黑色纹。前胸至腹部第二节的毛瘤为蓝色,腹部第三-九节的7对毛瘤为红色。蛹:体长19~34mm,雌蛹大,雄蛹小。体色红褐或黑褐色,被有锈黄色毛丛。

传播途径

依靠成虫飞翔传播。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石块缝隙或树干背面洼裂处越冬,寄主发芽时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白天多群栖叶背面,夜间取食叶片成孔洞,受震动后吐丝下垂借风力传播,故又称

秋千毛虫

。2龄后分散取食,白天栖息树杈、树皮缝或树下石块下,傍晚上树取食,天亮时又爬到隐蔽场所。雄虫蜕皮5次,雌虫蜕皮6次,均夜间群集树上蜕皮,幼虫期约60天,5~6月为害最重,6月中下旬陆续老熟,爬到隐蔽处结茧化蛹。蛹期10~15天,成虫7月大量羽化。成虫有趋光性,雄虫活泼,白天飞舞于树冠间。雌虫很少飞舞,能释放性外线激素引诱雄蛾来交配,交尾后产卵,多产在树枝、干阴面。每雌可产卵1~2块。来年5月间越冬卵孵化,初孵幼虫有群集为害习性,长大后分散为害。为害至7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在树干洼裂地方、枝杈、枯叶等处结茧化蛹。7月中旬为成虫发生期,雄蛾善飞翔,日间常成群作旋转飞舞。卵在树上多产于枝干的阴面,每雌产卵1-2块,每块数百粒,上覆雌蛾腹末的黄褐鳞毛。

生活习性

舞毒蛾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孵化的早晚同卵块所在的地点温暖程度有关,产于石崖上和石砾中的卵块孵化较晚。幼虫孵化后群集在原卵块上,气温转暖时上树取食芽苞及叶片。1龄幼虫由于有“风帆”,所以可以借助风力远距离飘移。在其生长的过程中具有分散习性,幼虫历期较长,一般在一个半月左右。7月上旬开始化蛹,蛹期12-17天,主要在树枝叶间,树皮缝、树干裂缝处、石块下,该虫不织茧,切吐少量的丝将蛹体固定住。8月份为羽化期,因为羽化后的雄成虫在日间常常成群飞舞,故称之为“舞毒蛾”。羽化后2-3天即可交尾。雌蛾产卵在树干表面、主枝表面、树洞中、石块下、石崖避风处及石砾上等。每雌平均产卵量为450粒,每个卵块为300多粒卵,大发生时最高产卵量可达1000粒,平均为750粒。大约一个月内幼虫在卵内完全形成,然后停止发育,进入滞育期。卵期长达9个月,卵块在林间的分布型有两种类型:高密度时为聚集分布,低密度时为随机分布。舞毒蛾雌雄成虫均有强烈的趋光性,雄成虫有较强的趋化性(雌成虫释放的性引诱剂为顺7,8—环氧—2—甲基十八烷)。

防治方法

人工采集卵块法

在舞毒蛾大发生的年份,舞毒蛾的卵一般大量集中的石崖下、树干、草丛等处,卵期长达9个月,所以容易人工采集并集中销毁。1995年-1997年间,在根河、图里河及得耳布尔三个林业局共采集舞毒蛾卵块约法10万公斤,防治面积达到1.4万公顷,基本上控制了该虫的危害,且成本较低。

人工采集幼虫法

这种方法对于小面积严重发生地块实施较好,因为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每年的5~6月份为防火戒严期,所以一般的烟剂防治容易引起森林火灾,所以利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控制舞毒蛾的大发生危害。因此,就必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集中采集卵块,并及时销毁,以减少虫口密度。采集时间应在舞毒蛾幼虫暴食期前的3~4龄期进行。这种防治方法可以作为采卵块方法的延伸和补充。

烟剂防治

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舞毒蛾幼虫3龄期左右进行化学烟剂防治,放烟时间一般掌握在清晨或傍晚时出现逆温层时进行,烟点之间的距离为7米,烟点带间的距离为300米,如果超过300米,则应补充辅助烟带。在放烟时一定要按照烟剂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放烟过程中注意防火,防止引起森林火灾。注意烟剂应以生物农药为主,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但在必要时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紧急压低虫口密度,减轻灾害损失。

喷雾喷烟防治

主要防治幼虫,在人工采集舞毒蛾卵块后,卵密度仍较高的地点,在卵孵化高峰期进行喷雾防治1龄幼虫,注意掌握在舞毒蛾卵孵化高峰期。在林内防治时,应在3龄幼虫期,可以利用苏云金杆菌BtMP—342菌株进行喷雾防治;1.8%阿维菌素或者0.9%的阿维菌素乳油喷烟或喷雾防治,其他的生物农药喷雾喷烟防治。喷烟机主要用江苏南通生产的3WF型喷烟机。喷烟防治具有防火、安全、高效等优点。利用这项技术对防治食叶害虫效果较好。

灯光诱杀

及时掌握舞毒蛾羽化始期,预测羽化始盛期,并在野外利用黑光灯或频振灯配高压电网进行诱杀,出灯时应以2台以上为一组,灯与灯间的距离为500米,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灯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灯具周围的空地进行喷洒化学杀虫剂,及时杀死诱到的各种害虫的成虫。

性引诱剂诱杀

为了避免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危害,20世纪早期人们就开始探索利用昆虫信息素作为防治手段。1960年从10万只舞毒蛾雌成虫腹部末端两段提取分离得到10毫克活性物质,但在野外试验中未能获得成功;1970年又从7.8万只舞毒蛾雌蛾腹部末端提取浓缩得到性信息素,并广泛应用于舞毒蛾成虫的监测预报及防治工作中。并利用舞毒蛾性引诱剂在对舞毒蛾进行预测预报实验中证明该方法具有简单易行、预报准确率高的特点。舞毒蛾成虫具有强的趋化性的特点,特别是对雌蛾释放出的性信息素,利用这一特点我们便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舞毒蛾成虫。性引诱剂诱杀与灯诱不同的是具有专一性,即只对舞毒蛾有效果,所以能够集中歼灭。

改善环境,保护天敌

舞毒蛾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前面已经提到。因此以改善林分结构,提高环境质量,合理密植是防治该虫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从根本上控制舞毒蛾大发生的综合治理措施。根据国内研究报道,中国舞毒蛾天敌共计6目19科91种。其中寄生性昆虫57种,姬蜂科30种,寄生蝇27种,半翅目19种,步甲科10种。即卵期寄生天敌主要是大蛾卵跳小蜂(Doencyrtus kuwanal(Howard)),幼虫期天敌主要是绒茧蜂,寄蝇;蛹期天敌主要有舞毒蛾黑瘤姬蜂、寄蝇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现在已知的舞毒蛾天敌昆虫约有30多种。另外还有捕食性天敌鸟类、蜘蛛、细菌、病毒等。保护好目前林区舞毒蛾天敌资源,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频率和范围,使舞毒蛾种群数量变动受到天敌的有效制约,则可以实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预测预报

发生期测报方法

发生期预测可以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在短期和中期预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调查情况,结合舞毒蛾不同虫态发生期统计表(表6—3)来进行预测下一虫态发生期,即我们知道了前一虫态的发生期,加上期距天数,就能测报后一虫态的发生期。例如某年舞毒蛾卵孵化的高峰期是5月16日,根据期距法就可以推测出来化蛹高峰期为5月16日+57天等于7月13日。其他的虫态的发生期也可以通过与上面积的例子相似的方法推导出来。长期预测中,主要是根据舞毒蛾发生规律进行预测,我们掌握了其不同虫态和虫龄时的发生期、死亡率、越冬基数,则可以进行长期预测了。在应用期距法时,必须将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饲养数量应按随机抽样,最小样本数不少于30头,相应做好记录。一般地我们将某种昆虫的甲虫态变化为乙虫态的比例超过16%、50%和84%时称为乙虫态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舞毒蛾发生量调查方法

1、卵及卵块调查法由于舞毒蛾每头雌蛾产卵块1-2块,且位置相对较固定,易于发现,同时卵期长达9个月左右,所以一般将卵和卵块作为调查的重点。我们要求调查的卵块不仅包括样树上的卵块,而且还要调查20平方米范围内的所有物体上的卵块数(灌木、草丛、砾石、石崖等),如果卵粒数多达500粒/平方米以上,将会给树木造成危害,若一个卵块平均卵粒数高达1000-1500粒时,则预示着该虫的猖獗期的来临。

卵及卵块调查样地选设和调查方法:按过去舞毒蛾发生面积的大小,每2000~3000亩设一块临时观察标准地,在常发生区设立固定标准地1~2块,供长期系统观测之用。固定标准地内寄主树种不少于100株,在其中选设20株作为调查样树,观察卵块变化情况。同时在样地内任意划定一块20平方米的圆形区域,调查所有物体上的舞毒蛾卵块,每年调查一次就可。在临时标地内按样株调查并统计卵块数,并查每块卵块的卵粒数。在调查结束之后及时将原始资料汇总,即要算出每株树平均卵块数量,作为该年度舞毒蛾种群数量动态指标,同时又要计算每平方米卵粒数。如果平均卵粒数400粒每平方米时则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幼虫期调查方法幼虫期调查相对较为困难,应在踏查的基础上,设立固定标准地与临时标准地进行调查。标准地内选设20株标准株,采用振落法将幼虫从树上振落,然后统计幼虫数量。另外也可在树干周围铺上塑料布收集树上幼虫一昼夜虫粪数量并称重,推算出幼虫数,因为舞毒蛾幼虫随不同龄期其粪粒数量和大小有规律地变化。因此可以利用虫粪法推算树上幼虫的虫口密度。因为树冠对虫粪有一定的截留量,截留率约为2.7%。在应用虫粪法推算幼虫数量时,应注意区别不同虫种的粪粒,这就需要在饲养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各龄幼虫粪粒的平均长、宽及一昼夜粪粒数,并称重。

每年的5-6月份,以2000亩设一块标准地,样地面积为100平方米,随机抽取20株样树,在样树的树冠按上中下分别任选取枝30厘米长的样枝,记录各样枝上舞毒蛾幼虫数量,再测量该样株各侧枝的累积长度,进而推导出样株的虫口密度,进行其它虫态的预测方式。

3、成虫期调查方法根据舞毒蛾成虫具有强的趋光性,因此可以利用黑光灯、双波灯、频振灯等对舞毒蛾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报。第一,在发生期方面的应用,主要是根据当年黑光灯灯诱成虫出现的始见期加上过去历年成虫从始见期到高峰期的历期,即可预测今年该成虫出现的高峰期;第二,在发生量方面的应用,可以根据今年黑光灯灯诱集到成虫的数量、雌蛾数量与去年同期相同状态下诱集成虫数量相比,求出种群消长趋势指数,进而判断舞毒蛾种群的动态;第三,利用长期灯诱历史资料,可以总结出舞毒蛾长期发生趋势及其种群演变规律。但应注意的是,在灯诱的同时应记录不少于100头雌蛾抱卵量和产卵量。

成虫期调查的另外一种方法是舞毒蛾性信息素(Pheromone),也称为昆虫外激素,是由该虫的腺体释放出来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混合而成的用于信息传递和个体间通讯联系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挥发性、空气传播及个体产生反应。舞毒蛾的性信息素不仅分泌强烈,而且具有很强的引诱引力,其成份主要是顺7,8—环氧—2—甲基十八烷,据苗建才等研究认为以[(+)—(7R,8S)—disparlure]光学异构体效果最好。该性息素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进行了研究,20世纪70年代已经人工合成并成功地应用于虫情监测和成虫诱杀。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时,先用橡皮诱芯吸收引诱剂,然后将诱捕器悬挂距地面2米左右的树冠下,诱捕器之间的距离为50米,诱芯的含量一般为100微克。当每个诱捕器一昼夜诱捕量超过20头时,则预示着下一年度有大发生的可能!

4、舞毒蛾蛹重与携卵量的关系将舞毒蛾活雌蛹称重,按个体重量相差0.2克为一组,每组30头放于养虫笼中,待羽化交尾之后解剖雌成虫,记录卵粒数并计算平均值。经过前期工作,统计出舞毒蛾每雌携卵量为510粒,且雌蛹重每下降0.2克,其携卵量相应下降10-30粒。

发生范围及危害程度测报

主要是通过线路调查舞毒蛾的分布范围,在调查发生量的同时调查危害程度,并对下一年度该虫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必须结合历史发生情况。

防治措施

1、加强果园管理。加强龙眼园管理,对园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清园。铲除杂草,对龙眼植株进行整枝修剪,剪除枯枝、残枝、病虫害枝,并集中烧毁。

2、人工摘卵块。舞毒蛾卵块孵化期长,可达9个月以上。卵块常出现在龙眼枝梢基部或枝干上,一般易发现,可通过人工剪除,集中烧毁来消灭它。

3、诱杀成虫。利用该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可在成虫羽化期用灯光诱杀。

4、生物防治。释放舞毒蛾天敌如黑瘤姬蜂、卷叶蛾姬蜂、毛虫追寄蜂、广大腿小蜂、舞毒蛾平腹小蜂或使用白僵菌(含孢量100亿/克,活孢率90%以上)、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每单位加水3000倍,3龄虫前使用)、苏云金杆菌液加水1000倍喷布均可有效防治舞毒蛾为害。

5、化学防治。采用化学农药如2.5%溴氰菊酯3000-5000倍液、20%杀灭菊酯1000倍液、2.5%敌百虫份剂、0.25的灭扫利、20%的速灭杀丁、75%辛硫磷乳剂2000倍液、乳油2000-2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也可防治舞毒蛾为害。

地理分布

东北、华北、华中、西北。

1981年5月,绰尔局落叶松、白桦林舞毒蛾大面积发生,面积达86.05万亩,虫口密度最高达300余条。

1995-1997年5月,图里河、根河、得耳布尔林业局相继大面积发生舞毒蛾的危害,面积达50万亩。

1995-1996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根档河、图里河及得耳布尔等林业局大面积发生,累计发生面积超过于7万公顷。

2006年起东北小兴安岭大量林区受灾,2007年7月中旬再次出现,但数量明显要比前一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