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宣(596-667),俗姓钱,字法遍,原籍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一作丹徒人,自称吴兴人,生于京兆长安。东汉富春侯钱让之后。唐代高僧,佛教南山律宗开山之祖,又称南山律师、南山大师,世称“律祖”。道宣研究戒律,盛名远播西域。

中文名

道宣

性别

出生日期

0596

去世日期

0667

民族

汉族人

出生地

京兆长安

代表作品

广弘明集

俗姓

所处时代

唐朝

原籍

吴兴长城

主要成就

佛教律宗初祖

字号

法遍

主要作品

《广弘明集》《续高僧传》

法遍

简介

大师一生精持戒律,依佛制筑戒坛为人授戒,撰述疏钞解释戒律,大演毗尼,后世尊为中国的律宗初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居终南山,故世称“南山律祖”,而中国的律宗也被称为“南山律宗”。他以《四分律》为基础,参考其他各部律典,综合各家之所长,会通大乘和小乘,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道宣门下有受法传教弟子千人,相继阐扬他的遗教弘化最盛,朝野崇奉,南山一宗风行更广。至今中国出家僧徒,还大多以他的《四分律》学为行持的楷模。

生平年记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四月初八,降生于京兆(即都城)。父亲钱申任吏部尚书,母亲姚氏怀孕时,梦见白月贯怀,有梵僧对她说:“这孩子是梁代的高僧僧祐再来,将来适宜出家弘扬释教。”

九岁时已遍览群书,能吟诗作赋。

十五岁时善习文墨,但厌倦了世间书典,喟然叹曰:“世间荣禄,难可常保。”于是来到长安日严寺,随智頵(又称慧頵)(564—637)学习佛法,开始诵习经典。十六岁诵《法华经》仅两旬,就已经了彻。

十六岁落发出家。

二十岁,依止大禅定寺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在受戒前,顶戴宝函,绕塔行道,感舍利降函,乃进受具戒。智首律师戒德清净,博览三藏,开坛讲律,独步长安三十余年,有“钞疏山积,学徒云涌”之美誉。

唐武德年间(610-625),又依智首研究律学,但是他听讲《四分律》一遍之后,就不想再学了,准备去习禅。他的剃度师智頵得知后,对他严厉地呵斥说:“夫适遐自迩,因微知章,修舍有时,功愿须满,未宜即去律也”。命令他要听讲二十遍律之后,才准许他入山修禅。

唐武德七年(624),高祖李渊命沙汰寺僧,他与其师所居旧严寺被废,即移居崇义寺。不久,道宣入终南山,住白泉寺,当时有一位隐居的处士,名孙思邈,与道宣成为林下之交。从那时起,道宣在学业上已经成熟,开始整理自己十余年来学律的心得体会。

武德九年(626),撰成《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今作十二卷),阐发了他为律学开宗的见解。

贞观元年(627),撰制《四分律拾毗尼义钞》三卷(今作六卷)。

贞观四年(630),外出参学,广求诸律异传,拜访名师。曾到魏郡访问名德法励律师,请决疑滞(见《量处轻重仪序》)。

贞观九年(635),入沁部棉上(今山西沁县绵上镇)山中撰《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一卷、《疏》二卷,随后又撰《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一卷、《疏》三卷。

贞观十一年(637),在隰州益词谷撰《量处轻重仪》(一作《释门亡物轻重仪》)二卷、《尼注戒本》一卷。

贞观十六年(642),住终南山丰德寺。

贞观十九年(645),撰成《比丘尼钞》三卷(今作六卷)。时印度留学多年的玄奘回国,带回大批经论梵本,在弘福寺组成译场,开始译经工作。同年六月。道宣应诏参与其事,参与译事。

贞观二十年(646),他又回到终南山。在丰德寺将所撰《羯磨》一卷增广为二卷,又将《疏》二卷增广为四卷(今作八卷)。

永徽二年(651)九月,增订《含注戒本》并《疏》。于是他所开启的南山宗义的五大部疏钞至此完备。

显庆二年(656),撰成《释门章服仪》一卷。

显庆三年(657)六月,他奉敕为唐京新建的西明寺上座,同年七月迎请玄奘入寺译经,他也参加译业。

龙朔元年(661),又撰《释门归敬仪》一卷。

乾封二年(667)二月,他在终南山麓清宫精舍创立戒坛,依他所制的仪规为诸州沙门二十余人传授具戒。同年他撰有《关中创立戒坛图经》一卷,《律相感通传》一卷。

乾封二年(667)七月,玄奘的译场亦迁入西明,道宣再次参加译经工作。同年十月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高宗诏令过手图画道宣像,并令名匠人韩伯通为道宣塑像,以作纪念。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武宗会昌元年(841),名士李邕、严厚本分别为道宣撰写碑文,纪事颂德。

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敕令每年从宫中出香1盒,送至西明寺道宣律师师堂为国焚烧,以作祷念。

唐穆宗(821—824)并为之制赞,曰:“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魔皈依,岳神奉侍,声飞五天,辞惊万古。金乌西沉,佛日东举,稽首皈依,肇律宗主。”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京城僧众推举令宵、玄畅上书朝廷,请求追赠道宣封号。十月下敕,谥号曰“澄照”,道宣舍利塔曰“净光”。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又加谥“法慧大师”。

道宣澄照净光舍利塔虽然经过了以前多年的风风雨雨,各代不断重修,至今仍然屹立在净业寺后的山峰上,遥对着古城西安。

著作

道宣一生,著述宏富。根据内容和写作的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律学著作

四分律删

“南山五大部”:

①《四分律删繁补闲行率钞》(简称《行事钞》)三卷,另有六或十二卷本

②《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简称《随机羯磨疏》)四卷,或有分为八卷

③《四分律拾毗尼义钞》(简称《毗尼义钞》、《要义钞》)三卷

④《比丘含注戒本疏》(简称《含注戒本疏》)四卷

⑤《比丘尼钞》三卷

围绕这五部作品,道宣还写了许多简明的或专题式的作品。有《比丘戒本》、《比丘尼戒本》,还有《章服仪》、《归敬仪》、《正行忏悔仪》、《护法仪》、《量处轻重仪》、《净心观戒仪》、《关中创立戒坛图经》,等等。这些作品都是对“五大部”的理论在实践上的具体说明,形成了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著作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国佛教戒律学的寄基础。《宋高僧传》作者赞宁称赞道宣说:“宣之持律,声振竺乾,宣之编修,美流天下”。

道宣的著作被传到日本,如道宣的徒孙鉴真将《行事钞》等携带到日本,引起了日本学者的重视。

历史事迹

完成新律学体系构建后,道宣为了正本澄源和维护佛教的地位,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印度佛教流传华夏的历史事实,开始了历史事迹的编纂工作,出了一大批成果,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学术性,是了解中国佛教历史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以下五部作品为代表:

《释迦方志》二卷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

《广弘明集》三十卷,或作四十卷

是继梁僧祐《弘明集》之后又一部文史资料集,但其内容比僧祐的《弘明集》更为丰富,其中文献卜作者一百三十多人,全书共分十篇:一、归正,二,辩惑,三,佛德,四,法义,五、僧行,六、慈济,七、戒功,八、启福,九、悔罪,十、统归。书中不仅集古代一定时期的文献之大成,而且有道宣自己的叙述、辩论和历代王臣对佛教兴废等事的记载。

《大唐内典录》十卷

此是目录学著作,其中除经律论书名之外,还有许多极其重要的资料。

《续高僧传》三十卷,或四十卷

本书自梁迄唐贞观十九年的高僧四百九十二人立传。在这些传记中,还附见二百一十五人。其体例、编排和分类,基本上与梁慧皎《高僧传》相似。《续高僧传》分科之严谨,其文辞之优美,为后世撰写“高僧传”一类史籍的僧俗视为典范。

此外还有叙述佛祖传记的《释迦氏谱》和《佛化东渐图赞》、《圣迹现在图赞》、《京师西明寺录》等,可惜后三部已经佚失。

应化感通

主要有四部:

《遗法主持感应》已佚

《神州三宝感通录》三卷

《感通记》一卷,又名《道宣律师感通录》、《律师感通传》、《感天侍传》

《中天竺舍卫国祗洹寺图经》二卷

这些都是道宣晚年所作。

道宣为维护佛门的地位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代,奉行比较开明政策建立大唐帝国后,为维持统治地位,对日益壮大的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唐高宗李治时,敕令僧人跪拜君亲。为维护佛门的地位与律仪的纯粹,道宣率弟子多次与皇权周旋,终于护法成功,迫使高宗收回了敕令。

人物评价

智昇:外博九流,内精三学,戒香芬洁,定水澄齐,存护法城,著述无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