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色衣,中国封建时代官史所穿的公服.制度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

起源

北周

词语解释

解释:

封建时代官史所穿的公服,即“品服”。

出处:

北周 侍卫官的礼服。《周书·宣帝纪》:“﹝ 大象 二年三月丁亥﹞诏天台侍衞之官,皆著五色及红紫绿衣,以杂色为缘,名曰品色衣。有大事,与公服间服之。”

品色衣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连服饰穿戴也有严格规定,如黄色便是皇帝的专用色,这就是“品色衣”制度。

“品色衣”制度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宋元明清沿用时,只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调整。以唐代为例,官分九品,三品以上着紫色,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着紫穿红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着者,官卑职微。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江州司马青衫湿”句,便有遭贬后官职卑微之意。那些穿红着紫的达官贵人经常出入朝廷,于是人们便以红色作为发达的标志,而达到紫色便是位居皇帝之下的高官了。所以时人便以“红得发紫”来代替那些官运亨通、仕途畅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