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专有名词。

谓转有漏的八识成无漏的四智,又称转识成智。依《成唯识论》卷十载(大正31·56b)︰‘智虽非识而依识转识为主,故说转识得。又有漏位智劣识强,无漏位中智强识劣,为劝有情依智舍识,故说转八识而得此四智。’

如是转有漏诸识,得无漏四智,曰转识得智。如《佛地》云,智有四种,谓圆镜等,于佛果地诸心心法分位所现诸功德中,智最殊胜,以智为名,总摄一切有为德故,以上四智中,妙观、平等二智,通达修习二位菩萨,一分证得。具足此四智,得大菩提者,唯究竟位佛果。

中文名

转识成智

属于

佛教专有名词

又名

转识得智

意思

转有漏的八识成无漏的四智

意义

转识成智,佛教用语。瑜伽行派和法相宗认为通过特定的修行,领悟佛教“真理”,有漏(有烦恼)的八识就可转为无漏(摆脱烦恼)的八识,从而可以得到四种智慧。这四智是:(1)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转无漏时得“成所作智”(或称“作事智”);称此智“为欲利乐诸有情”,故能于十方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2)第六识(意识)转无漏时得“妙观察智”(观智);此智“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能根据有情众生不同根机,自在说法,教化众生;(3)第七末那识转无漏时得“平等性智”(平等智);此智“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能平等普度一切众生;(4)第八识阿赖耶识转无漏时得“大圆镜智”(镜智);此智“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如大圆镜之光明,能遍映万象,纤毫不遗。具此四智,即达到佛果(见《大庄严经论》卷三、《成唯识论》卷十等)。此说亦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理论。

摘录

◎附︰黄忏华《佛教各宗大意》〈唯识宗大意〉第六篇第三章(摘录)

菩提有四无漏智相应心品。第一大圆镜智相应心品,此转有漏第八识聚所得。与智俱时心所非一,总名心品。此心品离我我所执及一切能取所取分别,能缘行相,所缘内境,俱微细难知。而于一切境相,不愚不忘,性相清净,离诸杂染,为一切纯净圆满色心现行功德所依,又任持一切种子功德,能现生佛果依正二报,及余三智之影像,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如大圆镜,能影现众多色像。

第二平等性智相应心品,此转有漏第七识聚所得。此心品无我无执,观一切诸法及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大悲,恒共相应,随十地诸菩萨所乐,示现他受用身土种种影像。

第三妙观察智相应心品,此转有漏第六识聚所得。此心品善观察一切诸法自共二相,无碍自在而转。又摄藏无量陀罗尼门三摩地门,及所发生六度、十力等无量功德、无量珍宝。于大众会中,起无边神通,自在转大法轮,断一切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

第四成所作智相应心品,此转有漏前五识聚所得。此心品为欲利乐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等,遍于一切世界,示现种种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变化三业,成就本愿力所应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