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酒闻名的地方不少,但以有“酒都”之誉的地方屈指可数。酒都不仅仅现在是以酒名扬四海,重要的得有酒文化的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可惜由于几千年沧海桑田地变化,历史上产酒的名地逐渐都成了一个遥远的符号,而绵延千年相传承延续下来的名酒更可谓凤毛麟角。贵州仁怀、江苏宿迁、山西汾阳、四川宜宾四座有着悠久酿酒历史的古都最终被评为“中国四大酒都”。

其中四川宜宾较为有名。

中文名

酒都

著名景点

盐津河旅游度假区

所属地区

中国,四川省

地方特产

茅台

属性

荣誉称号

城市代表

仁怀、宿迁、汾阳、宜宾

中国酒都

四川宜宾

随着国家轻工振兴规划的出台,“中国白酒之都”这块金字招牌也花落宜宾。2009年12月19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联合授予的这项桂冠。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宜宾就是一个与酒不了情的地方,宜宾的酒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诗词如泉似河连绵不绝。宜宾是中国酒文化的缩影,乃中国当之无愧的酒都。

宜宾古称戎州,系川滇黔边陲重镇,是秦五尺道、汉南夷道的起点,也是唐宋时代,从蜀西南通往吐蕃而达天竺的起点,乃通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枢纽。此地乃大西南名酒带中心,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几千余年来名酒代出。这里雨热同季,气候温和,空气和土壤最适宜酿酒所需的微生物生长。有道是“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

截至2012年全国酒类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共计35个品牌,四川省上榜了16个品牌,其中宜宾就占据了7个品牌(五粮液、五粮春、五粮醇、金潭玉液、华夏春、红楼梦酒、柔雅叙府)。

先秦果酒——蒟酱

酒都

早在先秦时期,在僰道(宜宾)聚居的僰人便以善种水稻、荔枝,善于酿制蒟酱著称。蒟酱实际上是 一种利用水果自然发酵来制作果酒的方法。而这一种浆果在宜宾还有一个俗名叫“弯捞捞”,夏季开花,秋季结实,农民常将果实绑成一小捆一小捆地在市场上出售。这种酱果在宜宾极普遍,翠屏山后山上就有,味甜而带汁。宜宾人把这种常见的东西制成了美味。

汉代随着南夷道的开通,汉民大量迁往僰道,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僰道的农业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齐民要术》引《广志》:“犍为僰道、南广、荔枝熟时百鸟肥……率生稻田间。”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况。农业是酿酒的前提,美酒的甘甜和农耕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从宜宾出土的大批汉代酿酒、盛酒饮酒器及沽酒陶俑和宴饮画像石刻等,证明在汉代,僰道的酿酒已有一定规模。可以说在僰道进行的经济文化交流,促使宜宾发展了酒文化。

山西汾阳

汾酒

汾阳市素有“秦晋旱码头”之称,市境交通便利。

汾酒,汉族传统名酒,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又称“杏花村酒”。

汾酒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历史上,汾酒曾经过了三次辉煌。汾酒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被誉为最早国酒,国之瑰宝,是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优质泉水,给汾酒以无穷的活力。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汾酒曲》中记载,“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亚蟹黄”,注解说:“申明亭井水绝佳,以之酿酒,斤两独重”。明末爱国诗人、书法家和医学家傅山先生,曾为申明亭古井亲笔题写了“得造花香”四个大字,说明杏花井泉得天独厚,酿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酿造名酒,必有绝技。《周礼》上记载了了酿酒六法,即:“秫稻必齐,曲药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心良,火齐心得”,此为黄酒酿造法之精华。一九三二年,全国著名的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方心芳先生,到杏花村“义泉涌”酒家考察,把汾酒酿造的工艺归结为“七大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真实,陶具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的“清蒸二次清”工艺,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名酒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六四年,轻工业部为进一步发扬我国传统名酒技艺,以汾酒工艺为试点,组织了全国著名发酵专家秦含章先生为首的技术力量,系统地总结和论证了汾酒生产工艺的科学性、正确性,为进一步开展对汾酒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早在二百年前,山西盐商到边远的贵州省经商,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黔晋相距九千里,盐商携带汾酒不便,就在贵州用当地的水和玉米、大麦,采用汾酒的酿制方法造酒,没料到贵州的泉水独特,生产出的酒别具风味,从此茅台酒就成了山西盐商的私酿酒。当地诗人吟“家唯储酒买,船只载盐多”即指此而言。因茅台酒酿造工艺源于汾酒,因此就有了“茅台老家在山西”的说法。

竹叶青酒

遗产申报:

文化遗产名称: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 2006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山西汾阳

遗产级别:中国

贵州仁怀

仁怀市幅员面积1788平方公里,辖12个镇、6个乡、3个街道、177个行政村、22个社区,居住着汉、苗、布依、仡佬、彝、白等9个民族,总人口64万人。现有耕地27713.3公顷,其中田9921公顷,土17792.2公顷。属地少人多的山区内陆城市。全市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最高温度37.4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5.5摄氏度。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森林覆盖率为26.47%。

2008年,仁怀市地区生产总值117亿元. 如期实现“百亿强市”目标,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08年仁怀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雪凝灾害等不利因素,积极应对,稳中求胜,围绕“三市”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学发展,为财税规模的持续扩展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据统计显示,2008年,仁怀市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增幅创历史新高。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66762万元,增长22.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增长35%。全年生产总值117亿元,增长17%,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50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35元,全面实现了市域经济总量和质量的同步提高,经济社会呈现健康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如期实现“百亿强市”目标,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4年增长16.5%,增幅是自1998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3733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09682万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5683万元,增长16.4%。,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构成从2000年31.8:53.1:15.1调整2004年的17.8:65.7:16.5,2005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2005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9801元,比上年增长15.8%。比全省和遵义市人均生产总值分别高出4844元和4380元。累计增长1.8倍,年均增长13.9%。财政总收入从2000年的4.12亿元增加到14.7亿元,累计增长2.6倍,年均增长29%,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期末的19.3%提高到24.5%;地方财政收入从1.31亿元增加到3.39亿元,累计增长1.6倍,年均增长20.9%。城乡居民存款余额从2000年的4.34亿元增加到12.17亿元,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累计增长1.8倍,年均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0年的6.39亿元增加到11.76亿元,年均增长15%。强市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经济十强县(市)”,列全国西部百强县(市)第35位。

国酒茅台产地——贵州仁怀,在全力支持国酒茅台做强做大的同时,加快发展地方白酒工业,成效显著。“十二五”时期,仁怀坚定不移地提出:充分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以酒立市、以酒兴市,实现增比、进位、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仁怀不仅是贵州经济强县(市),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酒都。2009年,仁怀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白酒产量达到11.1万吨,分别占全国、全省白酒产量的1.6%和78%,其中酱香型白酒产量6万吨(茅台酒产量2.3万吨)。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6亿元,占仁怀市工业增加值的95%以上,对仁怀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贡献率达70%以上。2009年,茅台酒实现销售收入127.71亿元,利润65.04亿元,上交税金47.53亿元。目前,仁怀市白酒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近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白酒产业是仁怀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因为白酒产业的发展壮大,仁怀作为一个绝少有烟囱的县级市,占据着贵州省经济强县(市)的头把交椅。

江苏宿迁

宿迁被称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然而,它却是江苏乃至全国范围内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白酒核心产地之一。2012年8月,洋河所在的宿迁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酒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白酒之都”称号。[1]

酒都宿迁

宿迁的“酒都”之名来之不易,但也名至实归。有参与评审的专家指出,其中有很多考核指标,第一个是这个地方的历史是否悠久、独特的环境是否适宜酿酒,宿迁均具备明显优势;第二个是规模,“洋河现在的规模很大,在行业内排第一”;第三个是白酒企业对地方的贡献,洋河去年税收达到44.23亿,今年到7月份已经超过40个亿,是宿迁财政收入的1/5,对地方经济贡献巨大。

从酿酒历史看,洋河起源于隋唐,隆盛于明清。

从自然环境上讲,很多专家认为宿迁是中国东部地区最适合酿酒的地方之一。能否酿酒要是看水质、土壤和气候——因为酒看起来比较爽口,实际上背后的科学机理是微生物的生长发酵,这种微生物种群的生长要一定的湿热环境要湿度和温度。宿迁地处暖温带和亚热

酒都由来

酒都仁怀

仁怀于2004年获得由国家钓鱼台国宾馆挂牌授予的:“中国酒都”提起茅台,人们自然会想到贵州遵义市仁怀,是仁怀的灵山秀水酿造了国酒茅台,又是茅台彰显了仁怀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酒都。作为县级市,仁怀现有酒厂506家,其产销量均占贵州的半壁江山,占全中国的近2%。酒对财政的贡献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70%。可以说,酒是仁怀的支柱也是贯穿仁怀的灵魂。

酒都的殊荣承载着仁怀的历史与未来

仁怀的历史记满了醇香的骄傲。从唐蒙出使夜郎、汉武帝称“甘美之”的记载,到“酒冠黔人国”、“开瓶十里香”、 “君王到此也低头”的古今名流的赞誉,最终演绎了茅台酒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的“一掷世界殊”的杰作。时至今日,茅台酒仍拥有中国政治酒、外交酒、友谊酒的殊荣。其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大、历史之久是任何品牌的酒都无法替代的。2003年岁末,国酒茅台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终于把产量从建厂初期的70余吨扩大到了10000吨。在梦圆万吨的同时,也将“绿色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的理念带向了更广义的自由王国。

如梭的岁月掀开了21世纪的新篇章

两年前,仁怀市政府响亮地向世人提出新的攻坚目标:用“建设特色城市、培植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来打造“中国酒都”,顿时引来哗然一片,仁怀市政府对此的解释却是自豪而又自信。因为,这片流香溢彩的土地已经具备了中国酒都的底蕴。

2004年7月18日,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将“中国酒都”的招牌正式授予仁怀。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组委会的认定标准是由“以文化为尺度的评价、以经济为标准的评价、以地域为基础的评价”三大评价体系构成,这是由五十多名食(酒)文化专家、学者两次讨论修改后出台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仁怀不仅有不可替代的国酒茅台这一享誉世界的品牌,而且也初步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区域酒生产规模与文化特征,具备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区域酒文化形态和实力。

中国著名策划人王志纲说,申报“中国酒都”是一种深层次城市经营的手段,仁怀的做法在西部具有先行意识,是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投资。

借鉴中国其它特色城市的经验我们很容易看到,自平遥、丽江等古城镇在上世纪90年代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就身价陡增,这就是知名带来的直接效益。所以仁怀申报认证中国酒都,决不仅仅是为了争得冠名权,而是对这方醇香热土的全面提升,是对振兴黔酒的承诺,更是为了经营好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酒城。

酒都汾阳

酒都

著名作家《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原来我国的名酒有 4个香型,即浓、酱、清、凤香型的代表。杏花村汾酒他不求那浓那烈;只求这纯这真,属于清香型的典型代表。其他酒或如艳丽少妇,或如浓妆重抹,这杏花村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梳轻妆,大约因为这纯,才使它成为名酒之始祖。”

梁衡又说:“据史料记载,贵州的‘茅台’是清代康熙年间,一个山西盐商传去的。至今我国不少地方的名酒中仍有‘汾’字,如‘湘汾’、‘溪汾’、‘佳汾’,可见其渊源。”梁衡还说:“汾酒是中国的红高粱,中国的清泉所酿成的,是中国母亲的乳汁。”

“最早国酒”,国之瑰宝

杏花村汾酒不仅是中国第一文化名酒,而且是名酒之始祖,“最早国酒”,国之瑰宝,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闪耀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犹如中华上空升起一颗闪亮的启明星!

杏花村汾酒以悠久的历史文化驰名,更以精湛的质量和独特的风格夺魁,杏花村汾酒魅力四射:著名生物学家、白酒专家秦含章在杏花村汾酒的原产地杏花村所做的多项考察和多次试验,得出构成汾酒独特风格的关键所在,在于杏花村地区的绿色酿酒生态,它的空气和土壤中含有多种极有利于汾酒微生物生长,经过一千多年的选择、淘汰、优化、繁衍,上百种微生物在这里“安家落户”,形成一个偷不走、搬不掉的唯一适合汾酒生产中含微生物生长的独特的“汾酒微生物体系”世代相传,这是杏花村汾酒的奥妙之一,也是他们最大的资源财富。

杏花村汾酒用的是广大晋中地区、吕梁地区特产、无污染的优质高粱、大麦、豌豆,如此好原料加上杏花村汾酒人精心酿造“清蒸二次清,固态地缸分离发酵,清字当头,一清到底”的传统工艺的典型性,当然会酿出品质超群的杏花村汾酒特色:酒液晶亮、清香幽雅、醇净柔和、回甜爽口、饮后余香,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信誉。汾酒竹叶青酒是中国八大名酒中最最古老、最清洁、最环保、最有代表性、最有益于人体健康、最有中华民族博大精深酒文化韵味的、时代的、历史的中国名酒-——“最早国酒”。难怪历史学家吴晗访问杏花村汾酒厂后赋诗:“汾酒世所珍,芳香扑鼻闻。水纯工艺巧,争说杏花村。”

水是酒的血液,曲是酒的骨架。大凡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水质好,自然酿出的酒好。现代科学揭示了杏花村汾酒“古井亭”和1991年新打的井深840米的“5号井”水的奥妙: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其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地层中锶、钙、钼、镁、锌、碘、铁、镁元素含量高,不仅利于酿酒,而且本来就是对人体有益的天然优质矿泉水,对人体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这样的优质水,自然会酿出好汾酒。清代诗人、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先生曾题词“得造花香”正是对汾酒和竹叶青酒的健体疗效的高度赞扬。

1987年6月29日《新华通讯社稿》中指出:“杏花村汾酒在全国有四最:一是每年的出口量大,等于全国其它名酒出口量的总和;二是名酒率最高,达99.97%,全国每斤名酒中就有杏花村汾酒厂的半斤;三是成本最低,因而也就价廉物美;四是得奖最多”。

每升酒甲醇含量国家规定不得超过0.4克,汾酒却只有0.064克;铅含量国家规定不得超过0.001克,汾酒却只有0.000043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酒中有益物质总脂含量,国家标准中每升含量不得少于2克,而汾酒达到4.4克,难怪杏花村汾酒飘洋过海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第三世界广告大会开幕式上一对居住在巴基坦的夫妇说:“我们第一次尝到这么好的中国杏花村汾酒。”许多回大陆探亲的台胞把能够喝到汾酒,竹叶青酒看作是非常荣耀的事,总要设法带一两瓶回台湾。1988年美国朋友史文思参观汾酒厂说:“非常愉快地看到这么好的工厂,你们有资格感到骄傲。”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陪同日本客人访问杏花村汾酒厂题诗:“和风华雨正纷纷,举盏欲招前古魂。般若汤兮长寿水,不妨畅饮杏花村。”

酒都文化

“中国酒都”文化打造城市精彩名片

仁怀国酒新城

在黔北的崇山峻岭中徜徉,总难免流露出对贫脊、闭塞的无奈情绪。但是,一进入仁怀,多数人的精神总会为之一振。仁怀捧出的城市名片,当仁不让地告诉你,诞生中国酒业“巨无霸”的热土并非徒有虚名。

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奋力克服特大持续旱灾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速度加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272亿元,增长20%;财政总收入65亿元,增长56.6%;固定资产投资 92亿元,增长9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增长35%;市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县、区(市)第一,西部百强县(市)第31位,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实现仁怀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率先转型跨越的关键攻坚期和历史机遇期,我们将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奋力实现双千亿目标。即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全市白酒产量达60万千升,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市域经济综合实力保持全省领先,力争进入西部百强县(市)前10位,挤进中国百强县(市)。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加快推进的关键一年。市委、市人民政府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主基调、总目标和总要求,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战略,锐意进取,努力工作,为加快推进仁怀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率先转型跨越而努力奋斗。

仁怀经济快速崛起的动力之源何在?仁怀市市长房国兴的解释颇耐人寻味。他说:“仁怀无论是自豪的过去,还是辉煌的未来,贯穿于发展的主线都离不开酒文化这一载体,酒文化与中国酒都的发展不仅仅是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更是深层次上的唇齿相依,相互促进”。

的确如此,仁怀无论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四项世界之最,还是街心花园的巨斛;从赤水河沿岸的酒杯,到博物馆中展示的古老酒具,以及那铺天盖地的酒企业广告和贯穿全城的主街——国酒大道,无一不展示着酒文化的馨香,使许多中外来宾切身经历并体会到中国酒都所特有的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穿行于如火如荼的酒都新区建设工地,人们更能体会到醇香文化对酒都建设带来的无限张力。中国白酒交易市场不但填补了中国白酒交易衔接链上的空白,更为在国酒茅台领航下的黔酒航母再扬雄风提供了无限商机。仁怀是依托国酒茅台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国酒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精魂所在。为了展现风格迥异的城市特色,仁怀在城市建设方面也从国酒文化名城、名酒生产基地、旅游胜景方面来谋划,在特字上做文章,以资源换项目、存量换增量,高标准、高起点地推进新区建设,推动了城区中心南移,使城区向南扩展了1.4公里,并将中枢与茅台两个中心进行了有机的衔接。2001年仁怀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的设计人员对仁怀的城市规划进行了整体修编,将规划后的城市定位为:以酿酒工业为主导,融国酒文化、长征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酒之都。

5月16日,中国酒都文化高层论坛在茅台镇隆重举行。孙孚凌、于光远等一批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聚集茅台,就中华酒文化、酒建设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专家学者们一至认为,茅台酒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其特殊的工艺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提炼而成,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是自然赋予的。仁怀作为中国酒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酒都磁场效应

酒都磁场效应带动地区辐射全国

建国以来,仁怀的酒业曾经长时间停留在作坊酒上,十里八村各自为政。当经历了工业酒、广告酒的大浪淘沙洗礼后,仁怀开始了聚指成拳、聚沙成塔的规模扩张。从2002年开始,仁怀市政府每年都组团参加全国春、秋糖酒交易会,以兵团作战的形式大规模为中国酒都造势。市政府领导亲自充当仁怀酒业的“形象大使”,向全国客商推介仁怀茅台的系列品牌。此种公共信誉使许多外省厂家羡慕不已。

可以说,仁怀酒业在全国白酒市场陷入低谷的不利环境中一支独秀,是天人合一的必然现象。现在,仁怀已涌现出50余家质量优良、市场知名度高、消费者认可、竞争力强的白酒品牌。如:小糊涂仙、酒中酒、金士力、怀庄等都在市场上扎下了根。许多厂家在喜上眉梢签约的时候,感慨地说,感谢政府给我们壮势。现在,中国酒都的磁场效应正逐年强大,每年都有数亿元的资金注入酒及相关配套产业。天南海北的精明商家纷纷闻香踏来,酒瓶厂、纸箱厂、彩印厂、瓶盖厂等几十家企业在弥漫着酒香的小城红红火火地生财。一位收获颇丰的浙江老板兴奋地说,这就叫水涨船高。

国酒文化城

为了确保酒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仁怀打破传统观念,不再墨守成规,筹划着将马上完工的中国白酒交易市场培育成常年性的白酒市场,每年秋季举办一次“中国茅台酒交易会暨茅台河谷酒文化节”。让酒都的辐射作用从贵州遍及中国,进而推向世界。打造一个酒都文化王国,是时代赋予仁怀和贵州的责任,其价值和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金风玉露已相逢,正是酒都扬帆时。

酒都文化

贵州茅台酒独产于中国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也是中国的国酒,拥有悠久的历史。

周山荣,茅台酒文化学者。长期致力于“人文茅台”的发掘和研究,著有《贵州商业古镇茅台》、《茅台酒文化笔记》,参编或责编有《茅台德庄》、《赤水河古镇》等,拍摄有电视纪录片《“王茅”传奇》等。现兼任贵州省仁怀市酿酒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经济状况

商业

仁怀自古是“川盐入黔、商贾云集”的地方,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方针政策的作用下,近几年来,城乡人民收入逐步提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乡物价保持稳定,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目前,全市有各类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服务业3106户,从业人员35970人。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集贸市场10余个,各类商业服务网点遍布。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10.7894亿元,增长13.0%;餐饮业9594万元,增长15.0%。在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业中,限额以上完成4.90亿元,增长20.7%;限额以下及个体完成5.88亿元,增长7.3%。外贸出口收购总额下降。2005年,全市外贸出口收购总额4268万元,下降27.7%。

工业

全市共有工业企业约475户,其中酿酒业占绝大多数,除国酒茅台外,小糊涂仙、金士力、酒中酒、茅合等一批酒类企业迅速崛起,俏销全国,使酿酒业成为仁怀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2005年全市白酒产量达8.5万吨。现全市已形成电力、自来水、煤炭、建材、农机、机制纸、印刷包装、玻璃制品、瓶盖等多业并举的格局。其中原煤产量从2000年的26万吨增加到120万吨,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又一支柱。仁怀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着力抓园区建设工作,目前,仁怀市茅台河谷酿酒工业园区正在建设之中,煤炭和建材工业园区已具雏形,2005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9.6839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2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66004万元,增长21.3%。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759万元,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6.32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9%和21.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33.0066亿元,增长17.9%;市级规模工工业完成增加值3.7112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9.4745亿元,增长23.1%,规模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2.9%,增长6.4%。其中:市级规模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1.9358亿元,产品产销率为94.1%,增长7.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9.7929亿元,增长50%,其中:市级规模工业实现利润2550万元,增长8.6%。

农业

仁怀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气候、土壤、植被等垂直差异较大,属于典型的“立体农业”市,全市现有农业人口近50万人,有耕地42万亩,农民人均耕地0.81亩,粮、油、畜、烟是我市传统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现正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仁怀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围绕茅台酒生产需要,在全市建成有机高粱和有机小麦基地各25万亩以上,优质稻米基地10万亩,竹业基地10万亩,优质油菜5万亩,优质烟叶3万亩,建成和巩固一批农业产业化原料生产基地;紧紧依托武汉烟草集团生产所需,在全市建成3万亩烤烟生产基地;“畜”方面抓住全省建立畜牧大省和我市被列为省级优质生猪、肉羊基地市的契机,以建设养殖专业村为重点,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带动等等,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1%。除此之外,全市还开发了刺梨、茶叶、黄花、花椒、优质核桃、盐酸菜等等,培植了各乡镇的特色产业。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仁怀还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狠抓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200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378万元(现价)。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6.4770亿元,增长2.2%;林业产值5947万元,减少8.6%;牧业产值5.4777亿元,增长9.9%;渔业产值849万元,增长13.6%。继续调整种植业种植结构。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3464公顷,比上年增加553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855公顷,比上年增加278公顷;烤烟种植面积2231公顷,比上年增加272公顷;蔬菜瓜类种植面积6647公顷,比上年增加1212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256235吨,比上年减少10801吨,下降4.0%。其中:油菜籽产量12316吨,增长4.2%;烤烟产量3337吨,下降5.8%;高粱产量26384吨,增长6.4%。2004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61元,比商年增加198元农,同比实际增长5.2%,是近几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全市粮食总产量26.7万吨;乡镇企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16%。

建设状况

城市建设

仁怀不断加大城市开发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充分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大胆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斥巨资等相继修建、改建、扩建了国酒大道、河滨大道、国酒中路、人民街、东风街、振兴路、胜利路等,彻底改变了城区道路拥挤的状况;建成了街心花园、解放广场、河滨公园等市民休闲活动场所。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需要,从2001年起,引入经营城市理念,将城市主干道的轴心南移,在城区南部新建酒都新区,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酒都新区,位于城区南部,在旧城基础上延伸1.4公里,总面积2.1平方公里,可容纳3.5万人口。目前城区已建成房屋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市区人均住房面积达25平方米;拥有城市道路总长35公里,主要街道宽达10—42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平方米;城市供水能力达3.5万吨/日,用水普及率达100%,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76升。完成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详细规划覆盖率达30%,城市化水平达20%。通过几年的建设,仁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增强,逐步成为黔北赤水河流域经济、文化重镇。

金融机构

十五时期,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4.7828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875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地方工商税1.4923亿元,增长25.5%;增值税9946万元,增长46.7%;所得税1906万元,增长7.4%。地方财政支出适度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支出56735万元,比上年增长31.0%。在地方财政支出中。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2622亿元,增长34.2%;行政管理费支出8980万元,增长33.8%;农林水利气象支出5105万元,增长30.6%。

金融业务扩大,存贷款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6788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24834万元,增长22.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683万元,增长26.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8447万元,增长55.6%,其中:中长期贷 款32151万元,增长186%;短期贷款余额76196万元,增长38.7%。

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1.7060亿元,现金支出64.9468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3.2408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367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28万元,增长5.9%;寿险保费收入2939万元,增长26.2%。全年保险业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258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财产险赔款和给付945万元,增39.8%;寿险赔款和给付313万元,下降19.7%。

交通建设

仁怀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交通枢纽。现有公路网是以S209、S208线两纵省道为骨架,通过县道、乡村道连接全市19个乡镇和171个行政村(社区)。青坑至茅台高速公路年内开工建设,茅台旅游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43亿元,比“九五”累计增长3.4倍,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施油路改造219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707公里,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盐津河二桥、两河口新大桥和东门河大桥开工建设,茅台高速全线已经进入路面基础铺设、绿化工程建设阶段,各收费站、服务设施也在紧张施工中。该高速公路拟定于6月底或7月1日开通。届时,小型车辆从遵义至茅台的车程将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左右。

旅游建设

仁怀茅台是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黔北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因红军在茅台"四渡赤水"而列国家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同时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境内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极为丰富,相互交融,发展旅游业具有显著优势和良好的条件。已开发出盐津河旅游度假区、茅台旅游区、赤水河吴公岩旅游区3个大的旅游区,60多处旅游景点。其中包括被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天下第一瓶、国酒文化城、巨型石刻长龙群、美酒河摩崖石刻等四处景点;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青少年活动中心、仁怀市博物馆、茅台渡口纪念碑等几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共接待国内游客近60万人次,接待海外游客10000余人次,旅游业正在成为仁怀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邮政通信

仁怀已建成至遵义全数字一级干线通路和二级干线通路光缆通信网,仁怀城区至各乡镇均已开通程控电话,光缆通信网实现数字光缆传输,已建成以固定网、数据网、个人移动通信为一体的多元通信网;已开通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直拨电话;全市电话号码升至七位,进入全国电话程控交换网;2004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000余万元,全市固定电话容量50000门,其中农村用户27000户,电话普及率达672部/万人。移动电话用户达66000万余户;机关网上办公、企业网上贸易、居民网上购物等逐渐兴起。

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仁怀逐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特别是近些年来,仁怀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立足“培植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特色城市”这一目标,以开发旅游为载体,加快以交通、通讯、生态、城市建设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了与国内外友好城市、协作单位和周边毗邻地区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先后成功举办了“9.酒”茅台观光节、神秘赤水河旅游节暨经贸洽谈会,协办了遵义市“三节一会”等大型活动,引进了小糊涂仙、金士力等一大批以酿酒、煤炭、建材、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市还先后邀请了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俄罗斯金吉谢普区行政长官德罗兹坚科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人士访问仁怀,接待了一大批国际国内旅游团队和考察团,进一步提升了仁怀对外开放的形象,同时还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俄罗斯金吉谢普区、延安市宝塔区缔结为友好城市。

展望十二五

展望“十二五”,仁怀市提出:生产总值确保500亿元,力争600亿元;实现工业产值500亿元以上,力争600亿元;白酒产量确保25万吨,力争30万吨,占遵义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9年的20.5%提高到25%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占遵义市的约37%上升到约45%;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仍要保持全省经济强县(市)第1位;西部百强县(市)由2009年的33位升到20位左右;同时在城乡基础设施、工业发展规模和质量、非公经济发展效益、城镇化水平、人才培养和引进、重大民生改善等方面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目标,首先,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突破。要全力支持国酒茅台做强做大,到“十二五”期末,力争茅台酒产量实现5万吨,产值突破350亿元;要充分依托加快推进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一园多点”的规划要求,积极引进引导战略投资者进入园区发展,全力推动白酒工业走规模化、集团化路子,实现集群集约发展,努力把名酒工业园区打造成“中国高品质酱香型白酒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家新型转工业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实现白酒产量20——30万吨,白酒企业上市公司突破2家以上。要加快推动新兴工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低碳经济,推动实施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次,要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仁怀市的城镇化率由2009年的35.4%提高到45%以上。第三,要从发展壮大高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第四,要从加快发展旅游业、发展服务业和培育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来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同时,要高度重视发展民生事业,加大投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