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庄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下辖村。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李姓来此建村居住。因建村于朱角山之北,故命名朱家庄。该庄位于海阳市城区南郊,地处东经121°09′,北纬36°44′。东邻赵家庄,北望邢家村,西连前辛治村,南接后唐家村。距市政府驻地3.5公里,隶属东村街道办事处。全村辖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3公顷,山岚面积约5.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水果、蔬菜等。1994年,村投资11万元,修自来水蓄水池,村民用上了自来水。1998年,村集体为村民减免“五统”的30%。1999年春,村集体投资4万元,安装有线电视。同年,村投资12.5万元,进行电网更新改造。2002年,全村112户,285人,有李、张、孙、唐、杨、于等6姓,均为汉族,李姓居多。文教科技1943年,成立朱家庄小学。1984年撤小学,村投资8万余元建唐家联小、联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10人。

中文名

朱家庄

地理位置

海阳市城区南郊

面积

1.5平方公里

人口

285人(2002年)

所属地区

中国海阳市城区南郊

行政区类别

火车站

机场

大事记

1942年本村解放。同年冬日军胶东大扫荡进村,杀死村民1人。 1947年10月28日(农历九月十五日)国民党军五十四师占据本村-天一夜,烧杀掳掠,抢走牲畜数头。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0年全村群众治理南河套,整出土地1.5公顷。 1978年全村群众兴修水利,整修西河套,免除了水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3年,成立朱家庄小学。1984年撤小学,村投资8万余元建唐家联小、联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10人。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50多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村民人均粮食350公斤。1975年,全村收入50.76万元。2000年,全村收入64.86万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26辆,摩托车32辆,电视机82台,电话64部,电冰箱28台,洗衣机16台。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全是草房,人均住房面积只有7平方米。1982年,村里统一规划街道和房屋建设后,街道宽敞,房屋整齐。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20多平方米。集体福利1973年,村投资1万多元,建立发电室,供本村照明。1975年,投资6万多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78年,投资12.5万元,建大口井1座,灌溉面积11.3公顷。1994年,村投资11万元,修自来水蓄水池,村民用上了自来水。1998年,村集体为村民减免“五统”的30%。1999年春,村集体投资4万元,安装有线电视。同年,村投资12.5万元,进行电网更新改造。2000年,为村民减免“三提”、“五统”款项的40%,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去各项统筹款。同年,村又投入120万元,修建二级扬水工程,为东村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供水,加快了园区的发展建设。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李军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6年4月至1957年12月,李军任党支部书记。之后,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李永福、李臣、李永义、李永坤、李永国、李永进、李树国。2002年,全村有党员16名。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4月,村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先后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李忠、李臣、李永梓、李永坤、李永福、李永义、李永国、李永进、李忠生、李仁、李关、李树高、李江。1997年8月起,李江任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