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杨修》是上海京剧院1988年创作的新编历史剧目,首度亮相“原版搭档”是尚长荣和言兴朋;开启了“性格京剧”、“意念京剧”先河,也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

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该剧通过曹操与杨修两者的性格冲突来体现作品的深层意蕴。这是中国历史上封建权势人格与文人智能人格难以调和酿成的悲剧。该剧在三国演义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误杀孔闻岱,曹操守灵杀妻等情节,是曹操与杨修结仇的根源。该剧从创编以来,已在中国多座城市演出,获奖无数。1989年,荣获中国戏曲学会首次颁发的中国戏曲学会奖,1995年获得中国京剧艺术节的惟一大奖——程长庚金奖。

中文名

曹操与杨修

外文名

Cao Cao and Yang Xiu

获得荣誉

中国戏曲学会奖

类别

京剧

出演剧团

上海京剧院

作品内容

赤壁之战后,汉相曹操败而不馁,力图东山再起,一统三国割据的局面。他求贤若渴,甚至发布《求贤勿拘品行令》广罗人才,以名士杨修为曹操赏识重用,并且政绩斐然。然而,却酿成了一出悲剧。

曹操与杨修,都是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但他们既高大又卑微的双重品性,使他们无法携手共事,于是,便有了一系列盘根错节、叫人怦然心动的戏剧纠葛。

杨修终于被杀了,曹操多么不想杀他,又不得不杀他;杨修多么不想得罪曹操,却又屡屡得罪了曹操。

两个卓绝的英才,两个高傲的灵魂,在无情的撞击中,一个过早的陨落了,一个也陷入痛苦和绝望……是耶?非耶?创作人员无意强加于人。

创作背景

人物背景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阀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对于曹操的评价很多人处于误区,曹操是历史上真正的英雄,抵御五胡的事迹被人忘光,只记得他的阴险,托罗贯中之福。

《三国演义》中的杨修

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期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杨修其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于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就职期间杨修凭借自己的聪明多次冲撞曹操,后被曹操杀害,时年44岁。杨修此人颇有现代心理学家潜质,可惜的是这个人不懂的收敛自身才华恃才放旷招致死于非命。杨修之死

赤壁之战,汉相曹操败而不馁,力图东山再起,一统三国割据的局面。其广罗人才,求贤若渴,甚而发布《求贤勿拘品行令》。

一代名士杨修投效曹操,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曹营缺粮。杨修立状半年备齐,并荐好友孔闻岱为助手。当粮草备齐,曹操得知劳苦功高者却是孔闻岱时,悔恨交加,原来曹误听小人谗言已将孔杀死。为使杨修及众官信服,曹遂谎称自己患有“梦幻杀人之疾”而误杀孔闻岱。杨修心存疑惑,特设计促曹夫人在曹操熟睡时进见。曹明知是计,为使众人信服,仍诈惊将妻杀死。

曹操与杨修,对军机大事意见屡屡向左,但智谋又多以杨修为高。曹操妒贤,称杨修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后与蜀国交战中,杨修为挽救败局,力谏不果,乃自作主张,终惹怒曹操,将其处斩。

杨修像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杨修)好学,有俊才,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及操自平汉中,欲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鸡肋”而已。外曹莫能晓,修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乃令外白稍严,操于此回师。脩之几决,多有此类。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敕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于此忌修。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修所著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凡十五篇。

人物介绍

各种京剧版本曹操与杨修

曹操与杨修都是东汉末年人,二人在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都有出现。特别是曹操,更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在三国历史人物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代英雄豪杰。杨修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曹操与杨修》——就是根据这一背景而新排京剧剧目,此由上海京剧院排演

曹操:疑心过重,嫉妒贤才;但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但为人专断,一旦触犯到自己的利益,就会不择手段。从“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侧面。乃成一代枭雄。

杨修:聪明过人,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但恃才放旷,而且不识时务,对于曹氏家族内的纷争看得不明显,以一个文人角度参与到曹植与曹丕的王位继承人斗争中来。曹植文采出众,却欠缺政治韬略。杨修缺乏政治眼光支持曹植,最终因为帮助曹丕的贾诩等人的计谋,而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

尚长荣饰曹操

尚长荣

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首位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著名花脸表演艺术家。他功底深厚,表演细腻,擅长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成功过许多不同类型的舞台形象。曾获荣1988年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优秀表演奖”和第四届中国京剧节“荣誉表演奖”,并分别在1990、1992和2000年三获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擅演剧目有《连环套》《将相和》《牛皋下书》《打严嵩》《李逵探母》《赠绨袍》《霸王别姬》《取洛阳》《张飞敬贤》《歧王梦》《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等。由于他在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中的非凡表演,被誉为当今舞台“活曹操”。他出神入化地运用京剧架子花脸的表演技艺,级见功力地刻画人物。其演唱声情并茂,动人肺腑。念白急徐张弛有致,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堪称典范,充分显示了他出类拔萃的表演才华。杨修

言兴朋饰杨修[1]

1988年,由上海京剧院创排完成的新编历史题材京剧《曹操与杨修》首度亮相,第一版京剧《曹操与杨修》由言兴朋主演[1]。热演至今,第一代““杨修”言兴朋的演绎,始终被戏迷和专家公认为经典。言兴朋的表演形成一个戏曲艺术的表演高峰,舞台艺术的综合性也达到空前水平,引领了中国戏曲发展的模式。[2]

何 澍饰杨修

一级演员,工老生。首届“文华奖”获得者,曾得著名京剧演员关正明、董少英亲授。扮相俊秀,表演潇洒大方,音色纯正,音域宽广,嗓音甜润宏亮,文武兼俱。在新编剧目《洪荒大裂变》《智取威虎山》《曹操与杨修》《歧王梦》、新编昆剧《班昭》、京昆合演《桃花扇》以及传统剧目《打金砖》《四郎探母》《三堂会审》《洪羊洞》、《白蛇传》中,均有出色表演。曾荣获1988年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优秀表演奖”,1991年上海戏剧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1993年获梅兰芳金奖大赛(生角组)“提名奖”;他在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中,以其细腻传神的表演,成功地刻划了杨修的独特性格。

倩娘

夏慧华饰倩娘

夏慧华

一级演员,梅派青衣。师承言慧珠,后又受业于李玉茹、许美玲等名师。她的表演简洁细腻、音色甜美宽亮,行腔大方自然,韵味醇厚,在平和中显清丽,优美中显沉稳。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以继承传统为已任,并不断开拓、创新。在念白和唱腔的设计上不追求华丽,而是绚烂归于平朴,以情感人,形成了独特的润腔方式和表演特点。擅演的传统剧目有《玉堂春》、《霸王别姬》、《宇宙锋》、《凤还巢》、《西施》、《生死恨》、《法门寺》等。她在新创剧目《长恨歌》中饰演的杨玉环、在《曹操与杨修》中饰演的倩娘,以及在《贞观盛事》中饰演的长孙皇后,均颇具梅派雍容大度之风格。曾获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鹿鸣女

郭睿玥饰 鹿鸣女

二级演员。工梅派青衣。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和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师从舒昌玉、许美玲、李丽芳、张正芳、沈小梅、刘秀荣、马小曼、华华、张洵澎、王芝泉等名师。嗓音宽亮圆润、表演细腻传神、台风沉稳大方,颇具梅派艺术雍容华贵之神韵。常演剧目有《三娘教子》、《女起解》、《三堂会审》、《宇宙锋》、《天女散花》、《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白蛇传》、《四郎探母》、《秦香莲》、《百花赠剑》、《生死恨》、《穆桂英挂帅》、《昭君出塞》、《凤还巢》等传统戏和《曹操与杨修》、《王子复仇记》等新编剧目。2001年以《穆桂英挂帅 捧印》获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二等奖。

招贤者、匈奴马商

萧润年饰 招贤者、匈奴马商

萧润年

一级演员,工丑。出身于梨园世家,京剧表演艺术家萧长华之孙,深得家传。1961年进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1966年进入上海京剧院。嗓音淳厚,吐字清晰明快,念白轻重徐疾,富于音乐性。表演细腻大方,冷隽幽默,洒脱流畅,法度规矩、自然松弛、诙谐幽默、不落俗套,刻划人物入木三分,是萧派艺术的优秀传人。先后与童芷苓、李玉茹、赵燕侠、李慧芳等众多南北京剧名家的合作演出,表演当行出色,为人配戏,从不喧宾夺主,铺垫陪衬,严密得体。擅演剧目有《群英会》、《九龙杯》、《卖马》、《女起解》、《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智取威虎山》、《映山红》等。特别是《贞观盛事》里老太监的形象,融忠厚、善良、机敏于一身。剧中大段念白情感准确,神完气足,酣畅淋漓,给人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鉴赏

艺术风格

上海京剧院浸润于上海特有的人文气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以海纳百川之气概,聚成人才荟萃、剧目纷繁之大观。

作品评价

《曹操与杨修》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尚长荣经典地演活了曹操,有“活曹操”之美誉。22年来,尚长荣是《曹操与杨修》中“铁打的营盘”;“杨修”则是“流水的兵”,先后换了四茬演员。现在,第一位“杨修”言兴朋回来了。他们分别虽有十余年,但如今的表演依旧如双剑出鞘,锋芒不减。两人默契如初,珠联璧合。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显现了昔日这对黄金搭档的精妙风采。

杨修

言兴朋一上场,扮相依然是洒脱飘逸、俊逸儒雅。一句“半壶酒一囊书飘零四方”,借鉴了宽板的形式,嗓音清亮,腔高苍劲,赢得了观众的满堂碰头彩。杨修在辞别妻儿、将赴断头台时所唱的大段唱段中,几个“我死不必”的叠句,以情带句,以字带腔,既不复杂却又淋漓尽致地将此时杨修哀伤、痛悔、无奈之情表露无遗,表现了言派唱腔“细腻委婉、刚柔相济,腔由字而生,字正而腔圆”的特色。言兴朋经过十年沉淀和积累,为这一个“杨修”增添了一份沧桑感。老观众还可以听出,在言兴朋的唱腔中,已融入了某些西洋歌剧发声方法和声腔吐字的元素,使他的演唱在嗓音控制上更为娴熟。

连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尚长荣,始终没有离开过心爱的舞台,宝刀不老。浑厚苍劲的嗓音、圆熟老到的演技,表演和唱念都已臻化境,虽已年近古稀,却仍将这个“活曹操”演得入木三分。《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段,唱得大气磅礴、声震全场,并揉进了曹操的主题音乐及弹唱元素,构成了传统花脸唱腔中十分罕见的唱段。在这一段唱中,鲜明地表现了赤壁之战遭惨败之后的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和东山再起的雄图大略。

在接着的几场戏中,两人的表演丝丝入扣、荡气回肠。我以为,最精彩的表演,仍然是两位主角在剧终月圆之夜的一场对手戏。那是一段坦率的对白,也是两位政治家的最后摊牌,仿佛是心平气和,却是画龙点睛,深意无穷。两人的三问三答,既展示了杨修过人的聪慧,又揭穿了曹操的奸雄面目,表现了曹操的由爱才到忌才的复杂心态。两位主演,层次分明地、令人信服地演示了曹操从爱惜倚重杨修而终于杀了杨修,杨修从真心辅佐曹操而终于成了曹操的对立面的过程。

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1935年看了梅兰芳剧团的演出后,曾兴奋地预言:“几十年后,将出现西欧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某种结合。”在时隔75年之后,在“尚言版”《曹操与杨修》的复演中,看到了这种可喜的结合的优秀成果。

作者简介

剧团简介

上海京剧院是经由国家文化部评定的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于1955年在原华东实验剧院京剧团、上海人民京剧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首任院长为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