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三多(1842年-1902年),又名洛珠,字祝三、祝盛,人称“赵老祝”。义和团首领。

世代务农,少年时家境贫寒,扛过活,青年时曾以贩碗为生,早岁即习“梅花拳”。1897年3月24日,率徒弟至梨园屯比武“亮拳”三天,阻止清军拆庙。1898年10月,再次受邀,在冠县蒋家庄(今邢台威县蒋家庄)祭旗起义,攻打当地桃园等教堂武装据点。不久遭山东清军五营围攻,起义军突围走散。他带领余部到临清(今冀鲁边界,分属河北临西与山东临清市)隐藏多日,潜回老家。1900年5月和7月,在直隶阜城(位河北省武强县西南)和临清等地多次带领“义和团”攻打教堂。11月,被山东巡抚袁世凯部包围于威县(位今邢台市威县)。后率残部突围,转移到直隶广宗(位邢台广宗县)。1901年,参加景廷宾起义。

1902年7月,起义失败后被捕,后在南宫县狱中绝食而死,终年62岁。

中文名

赵三多

外文名

zhaosanduo

别名

洛珠,字祝盛,人称赵老祝

性别

出生日期

1842

去世日期

1902

生肖

籍贯

河北威县

民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威县

出生国家

清朝

信仰

义和团

职业

其他,清末义和团首领

人物生平

1842年,赵三多出生于邢台威县沙柳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他拜梅花拳传人张如纯为师,学得一身好武艺,好打抱不平,后来当了拳师,很受人拥戴,在各地设场授徒,先后招收弟子二千多人,成为远近闻名的梅花拳首领。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冠县黎园屯(今属邢台市威县)发生外国教会势力勾结官府,强拆“玉皇庙”改建为教堂事件,他被当地人民邀请率卒众声援。

1897年春,赵三多与阎书勤等二千多人在梨园屯“亮拳”三天,借此向教会势力和官府示威,也是义和拳开始转向武装斗争的标志。此后,梨园屯教会势力寻衅,赵三多则率领义和拳攻打梨园屯教堂,杀死教民2人,使义和拳的声势大振。赵三多加紧联络拳众准备起义,各地拳众纷纷向沙柳寨一带集合,起义遂成一触即发之势。

1898年10月25日,清政府又推翻前议偏袒教会势力,赵三多与阎书勤、姚文起(也称姚洛起)、朱九斌、刘化龙、项得胜等人集合义和拳众3000余人,在冠县蒋庄(现属威县)马场祭旗起义,竖起“助清灭洋”大旗。接着率领起义队伍先后攻打本村及红桃园、小里固等村教堂,队伍逐渐发展壮大。11月上旬,赵三多率部众在威县魏家村、侯家村一带迎战清军,拳民队伍严重受挫,赵三多怕造成更大损失,决定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以图再举。

1899年5月17日,赵三多等人决定将义和拳改名为“神助义和团”,增强了迷信色彩。1900年5月2日赵三多、阎书勤等人在直隶枣强县卷子镇再度举起义旗,宋赤子率领的神拳民众也赶来参加,并开展均粮斗争,强令富户将粮食分给农民。无以糊口的广大饥民纷纷参加,队伍迅速发展到万余人。赵三多带领团民攻打景州朱家河教堂,杀死了许多教民。

1900年5月和7月,又在直隶阜城(位河北省武强县西南)和临清等地多次带领“义和团”攻打教堂。11月被山东巡抚袁世凯部包围于威县(位今邢台市威县)起义军死伤惨重,他仍率残部突围,转移到直隶广宗(位邢台广宗县)。

1901年,参加景廷宾起义。同年,清政府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将巨额的赔款负担转移到了广大劳苦大众身上。人民群众掀起了抗捐斗争。

1902年4月23日,广宗县景廷宾于在巨鹿县厦头寺宣告起义,赵三多率义和团余部加入起义队伍,被推为主将,攻打威县。由于赵三多最早举起义旗,威县便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袁世凯派段祺瑞率兵前来镇压,赵三多突出重围至巨鹿县姬家屯遭武举樊炳纲出卖被俘。

1902年7月,起义失败后被捕,后在南宫县狱中绝食而死,终年62岁。

史籍记载

《义和团调查资料》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汇编》《袁世凯折》《广宗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版)

人物评价

赵三多带领的义和团运动应当从1898年冠县蒋家庄(现属威县)起义为起点,到1902年景廷宾、赵三多被镇压为止,历时5年。在这5年中赵三多不畏强暴,不怕镇压,不向清廷妥协,领导了三次起义,参加了运动的全过程,而每一次起义都把反帝爱国斗争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抗击洋人,抗击官兵,甚至“称伪号”,扫清灭洋”(《袁世凯折》,载在《广宗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版)。赵三多活动的过程就是义和团运动的过程。赵三多又是直接把义和拳改为义和团的领袖。所以,他是义和团运动的中流砥柱,是中国自立、自主、自由的开拓者。在他的身上,显示出中华民族与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拉开了帷幕,赵三多也就在中国近代史上竖立起一块丰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