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杂言古诗

作品类型

赠友送别

主题

友情

主题

离别

主题

宴饮

主题

相思

写景

写风

写景

月亮

写景

饮酒

写景

写水

植物

植物

植物

杨树

作品赏析

此诗详细叙述了诗人与好友元参军的交往。乍看来,此诗不过写作者青年时代裘马轻狂的生活,至涉及纵酒挟妓、与道士交游等内容,似乎并无多少积极的思想意义。其实不然。须知它是写于作者“曳裾王门不称情”政治遭遇失意,对于社会现实与世态人情均有深入的体验之后。因此,“忆旧游”便不仅有怀旧而且有非今的意味。诗人笔下那恣意行乐的生活,是作为“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污浊官场生活的对立面来写的。其笔下那脱略形迹的人物,又是作为上层社会虚伪与势利的对立面来写的,自有言外之意在。

诗篇的组织,以与元演的离合为经纬,共分四段。前三段依次给读者展现出许多美好的情事。

第一段从“忆昔洛阳董糟丘”到“君留洛北愁梦思”,追忆诗人在洛阳时的放诞生活及与元演的第一番聚散。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诗人鲜明的自我形象。从洛阳一酒家(“董糟丘”)说起,这个引子就是李白个性特征的表现。“为余天津桥(在洛阳西南之洛水上)南造酒楼”,是一个何等主观的夸张!在自称“酒中仙”的诗人面前,简直就没有一个配称能饮酒的人。少年李白生活豪纵,充满进取精神,饮酒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一醉”而至于“累月”,又是一个令人惊讶、令人叫绝的夸张,在这样的人面前真正是“万户侯何足道哉!”至于他的交游,尽是“海内贤豪青云客”,而其中最称“莫逆”之交的又是谁呢?以下自然带出元参军。随即只用简短两句形容其交谊:彼此“倾情倒意”到可以为对方牺牲一切(“无所惜”)的地步,以至“回山转海”也算不得什么(“不为难”)了。既叙得峻洁,又深蕴真情笃意。刚开这样一个头,以下就说分手了,那时李白旋赴淮南(“攀桂枝”指隐居访道事,语出淮南小山《招隐士》,而元“留洛北”。不过这开头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二段之间有两个过渡句。“不忍别”承上“君留洛北愁梦思”,写二人分手的依依不舍:“还相随”又引起下文第二番相会。有此二句上下衔接极为自然。

第二段从“相随迢迢访仙城”到“君亦归家渡渭桥”,追忆偕元演同游汉东郡即随州(州治在今湖北随县),与汉东太守及道士胡紫阳游乐情事。先写二人访仙城山,泛舟赏景,后换马陆行来到汉东。“相随”六句写风光,写行程,简洁入妙,路“迢迢”“水回萦”“初入”“度尽”,使人应接不暇。然后,与远道出迎的汉东太守见面了。汉东太守的形象在此段中最生动可爱,他没有半点专城而居的官架子。他与紫阳真人固然是老朋友,对李白也是倾盖如故。这几位忘形之交在随州苦竹院──“餐霞楼”饮酒作乐,道士与诗人一同伴奏,汉东太守则起舞弄影。没有尊卑,毫无拘束,本来就洒脱的诗人举措更随便了,不但喝得烂醉,甚而忘形到“我醉横眠枕其股”了。然而太守对此则不以为忤,还脱下锦袍给他盖上。这一幕“解衣衣我”的场面写来感人肺腑。此段环境氛围描写亦妙,与道院相称。“餐霞”的楼名,如“凤鸣”的仙乐,都造成一种飘飘然非人世间的感觉。欢会如此高兴(“当筵意气凌九霄”),而分手又显得多么容易啊(“星离雨散不终朝”)。诗人与元演又作劳燕分飞,“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真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第三段从“君家严君勇貔虎”到“歌曲自绕行云飞”,追忆诗人在并州受元演及其父亲热情款待的情况。从“五月相呼”句看,诗人是应元演的盛意邀请,离开安陆,同经太行山到太原府(并州)去的。这一段写人,以元参军为主。先从其“严君”(父亲)写起,不仅引进一个陪衬人物,同时也在于显示元演将家子的身份。李白在元演那里真是惬意爽心极了:“行来北京(太原)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他们还时常光顾城西的名胜古迹晋祠。晋水从这儿发源,风光极美。浮舟弄水,击鼓吹箫,真是快乐。以下六句专写欣赏女伎的歌舞,“其若杨花似雪何”一句大有“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之慨。玩乐直到傍晚,他们还不想归去。“斜日”的红光与歌女们的红妆醉颜相乱,特别迷人;美人的倩影倒映清清的潭水中,风光绮丽。这时新月初上,美人的面容象月色般皎洁,她们轮番歌唱、起舞;歌声悠扬,随风远去,追逐行云。这里,“黄金白璧买歌笑”已化为生动鲜明的图景,可谓尽态极妍了。

第四段从“此时行乐难再遇”到篇末。一句收束前文,然后写到长安失意时与元又一度相逢。与前三段都不同,这里没有情事的追忆,只用“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在谯郡)之北又离群”一笔带过,是说关中一面,元即赴谯郡,似乎是握手已违。大约那时诗人身不自由,心亦不自在吧!关于诗人在长安的境遇,也只有含蓄的两句话:“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然而它包含多少人事感慨啊。一向旷达的诗人,竟也发出了“问余别恨今多少”的感喟,而暮春落花景象更增添了这种别恨。这种心境是“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诗人只有通过怀旧(“遥相忆”)的方式来排遣了。当其“呼儿长跪缄此辞”拟以寄远时,心头该是怎样一种滋味!

此诗通过对故人往事的理想化、浪漫化,突出了现实的缺恨。因此它既有李白歌行通常所有的纵横奔放的优点,又兼有深沉含蓄的特点。这是此诗艺术上的优长之一。[4]

创作背景

这首“忆旧游”的诗是作者写寄给好友元演的,元演时为亳州(即谯郡,州治在今安徽亳州)参军。此诗曾收入《河岳英灵集》,其中又提到长安失意之事,故当作于天宝三载(744年)至天宝十二载(753年)间。[4][1]

作品评价

《唐诗品汇》:刘云:当时人,当时语。不知太白援“糟丘”为重耶?而使千载知其人如此(“忆昔洛阳”二句下)。刘云:清景逼人,终不刻意(“相随迢迢”四句下)。刘云:起语如此,岂非人豪(“袖长管催”四句下)。刘云:清丽动人(“兴来携妓”四句下)。刘云:携妓亵景,写入天际,宛转清彻(“翠娥婵娟”四句下)。刘云:却只如此结去。读起句,便使人惊倒(“言亦不可尽”四句下)。

《唐诗解》:历叙旧游之事,凡合而离者四焉:在洛,则我就君游;适淮,则君随我往;并州,戎马之地,而携妓相过:西游,落魄之余,而不忘晤对。此篇叙事四转,语若贯珠,绝非初唐牵合之比,长篇当以此为法。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纵横华藻,如鼍宫蜃市出没变怪于其中。应是胸有日月,笔有风雨,古篇长调绝技。

《唐诗别裁》:此只作引,引入(“忆昔洛阳”二句下)。以下言元参军(“海内贤豪”句下)。此言合(“就中与君”句下)。此言欲离仍合(“不忍别”二句下)。此宾(“汉东太守”句下)。此言离(“分飞楚关”句下)。此又合(“行来北京”句下)。此又离(“此时行乐”二句下)。此两合两离,语从其略(“渭桥南头”二句下)。叙与参军情事,离离合合,结构分明,才情动荡,不止以纵逸见长也。老杜外,谁堪与敌?

《网师园唐诗笺》:此又一离一合,只以二语括之,前后叙法,详简错综(“渭桥南头”四句下)。

《唐宋诗醇》:白诗天才纵逸。至于七言长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可谓怪作奇绝者矣。此篇最有纪律可循。历数旧游,纯用叙事之法。以离合为经纬,以转折为节奏,结构极严,而神气自畅。至于奇情胜致,使览者应接不暇,又其才之独擅者耳。吴昌棋曰:长篇步步奇崛苍劲,亦天然笔力也。

《历代诗法》:滔滔莽莽,浩瀚无极,才分绝人,不容追步。

《老生常谈》:《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以董糟丘陪起入题,先用“回山转海不作难”二句一顿,方能引起下文如许热闹。“一溪初入千花明”云云,东坡每能效此种句。前段入汉东太守,主中之宾也。插入紫阳真人,又宾中之宾也。又复折回汉东太守“手持锦袍”云云,不特气力横绝,而用笔回环,亦极奇幻不测。“当筵意气”五句,用单句作过脉,有峰回岭断之妙。“君家严君”云云,义起一波,引起下半首,便不更添一人,只以美人歌曲略作点缀,与前面文字虚实相生恰好。末路回映渭桥,章法完密。一首长歌,以惊艳绝世之笔,写旧游朋从之欢,乍读去令人目炫心摇,不知从何得来?细心绎之,中之离离合合,一丝不乱。

《求阙斋读书录》:“君留洛北”以上,洛阳相会,旋即相别。“我醉横眠”以上,汉阳(应作汉东)相会,旋又相别。“歌曲自绕”以上,晋州相会,旋又相别。“酂台之北”以上,关中相会,旋又相别。四会四别,统名曰“忆旧游”。[4]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李白曾经在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高力士而离开宫中。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游华山,南下回宣城,后上庐山。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请,下山赴寻阳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幸得郭子仪力保,方得免死,改为流徙夜郎(今贵州关岭县一带),在途经巫山时遇赦。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带漂泊,于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李谪仙”。

李白的作品想象丰富,浪漫奔放,意境独特,才华洋溢,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内蒙古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统编教材专家编写组编 . 内蒙古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统编教材 内蒙古旅游 . 北京 :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7-09 . 120 .[3] 詹福瑞 等 . 李白诗全译 . 石家庄 :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 495-497 .[4] 周啸天 等 . 唐诗鉴赏辞典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 287-290 .